();
他定了定神,开始讲述那个梦:
“侄儿数月前,曾大病一场,昏迷不醒数日。梦中,侄儿仿佛置身**年之后,看到了……看到了大汉的结局,看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,看到了……看到了叔父您……”
说到这里,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观察着诸葛亮的反应。
诸葛亮的身体微微一震,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。
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,沉声道:“你看到了什么?”
“侄儿看到,建安十三年,曹操率大军南下,荆州刘表病危,其子刘琮懦弱,不战而降。刘备势单力薄,被迫南逃,于当阳长坂坡遭遇大败,妻离子散……”
诸葛彦语速不快,却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年后即将发生的惊天变故。
每一个地名,每一个人名,每一个关键节点,言之凿凿!
诸葛亮的脸色彻底变了,从凝重转为震惊。
刘表病重之事,或许有人能猜到。
但刘琮不战而降,当阳大败等等这些细节,除非能未卜先知,否则绝无可能凭空臆造!
“你还看到了什么?”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。
他一生自视甚高,但诸葛彦的话如同重锤,狠狠砸在他的心上。
“侄儿看到,叔父您将在危难之际,于柴桑说服孙权,孙刘联盟,共抗曹操。随后,将有一场大战于赤壁之上,叔父您将巧借东风,火烧曹军战船,大破曹操!此战,被后世称为赤壁之战!”
“赤壁之战?借东风?火烧战船?”诸葛亮喃喃自语,虽然并未经历过,但他却可以想象得到这是怎样一副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!
“战后,刘备帅军趁机占据荆州南部四郡,而后西进益州,夺取汉中,与曹操、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史称三国!”
“三国?”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,这正是他毕生追求的战略格局!
眼前这个少年,竟然在梦中看到了?
“然而……”诸葛彦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无比沉重,充满了遗憾与痛惜。
“三分天下之后,并非大汉复兴。刘玄德于章武元年称帝,定都成都,国号仍为汉,史称蜀汉。您为丞相,总理朝政,数度北伐,欲图中原,恢复汉室。”
他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:“侄儿看到,叔父您六出祁山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您发明木牛流马,推演八阵图,智谋冠绝天下,令司马懿等曹魏将帅闻风丧胆!然而,终究是天不假年!”
“建兴十二年,您于五丈原病重,秋风萧瑟,巨星陨落。最终,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”
“轰!”
这最后一句话,如同惊雷,在诸葛亮脑海中炸开!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
这十四个字,仿佛道尽了他一生的结局。
那种壮志未酬的悲凉与遗憾,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!
他脸色煞白,踉跄着后退一步,一**坐回榻上,眼神涣散,口中喃喃:
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!”
他一生的抱负,便是辅佐明主,匡扶汉室,扫平六合,再造太平。
可诸葛彦的话,却为他描绘了一个如此悲壮的结局!
呕心沥血,最终却功败垂成,饮恨而终!
这比杀了他还难受!
诸葛彦看着诸葛亮失魂落魄的样子,心中不忍。
但他知道,必须一击致命,彻底打破诸葛亮的固有认知。
他膝行几步,来到诸葛亮面前,哽咽道:“叔父!这还不是最可悲的!蜀汉最终还是亡了!炎兴元年,魏将邓艾偷渡阴平,兵临成都,后主刘禅开城投降!大汉正统,自此断绝!”
“什么?!”诸葛亮猛地抬头,眼中血丝密布,死死盯着诸葛彦,“你说什么?后主刘禅投降?
“大汉亡了?!”
“是!”诸葛彦含泪点头,声音却异常坚定。
“蜀汉灭亡后,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。最终,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称帝,建立晋朝,随后南下灭吴,三分归晋!
“大汉四百年基业,毁于一旦!中原大地,再次陷入战乱与分裂,北方蛮族趁机崛起,南下狩猎,神州陆沉,汉族百姓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至暗时刻,史称五胡乱华。
“侄儿梦中所见,百姓流离失所,中原大地,十室九空,人间惨剧,莫过如是!
“其后千年沧桑,王朝更迭,百姓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!
“正所谓,兴,百姓苦,亡百姓苦!”
茅庐内,一片死寂。
只有窗外呼啸的寒风,卷起几片枯叶,发出萧瑟的声响。
诸葛亮呆坐着,脸色苍白如纸,眼神空洞。
他感觉自己的全部认知,在这一刻,被彻底颠覆。
少年的话语,如同来自地狱的预言,又如同来自九天的启示,让他心神激荡,无法平静。
一梦千年,大汉灭亡!
三分归晋,五胡乱华!
这些词语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,交织成一幅令人绝望的画卷。
良久,良久。
诸葛亮猛地深吸一口气,眼神逐渐恢复了些许清明,那份锐利,却比之前更胜百倍。
他死死盯着诸葛彦,一字一顿地问道:
“彦儿,你告诉我,这一切,都是真的?
“你梦中所见,句句属实?”
这是最后的审判!
如果诸葛彦点头,那么,他诸葛亮的一生,都将为此而改变!
诸葛彦迎上他的目光,没有丝毫躲闪,重重点头:
“侄儿以项上人头担保!若有半句虚言,任凭叔父处置!
“侄儿所言,皆为梦中所见千年历史!
“侄儿之所以敢与叔父打赌,断言刘备腊月必再来,正是因为,侄儿在梦中看到,刘备三顾茅庐!而叔父您,最终应允出山,辅佐刘备,开创了蜀汉基业!”
“三顾茅庐……我应允出山……”诸葛亮喃喃道,心中最后一丝疑虑,也在诸葛彦无比肯定的眼神中,渐渐消散。
他相信了。
不是因为鬼神之说,而是因为诸葛彦描绘的未来,细节太过真实,逻辑太过严密。
其间那时不时蹦出的经典语句,绝非眼前这个少年能够杜撰。
尤其是那份对大汉命运的深切关怀与痛惜,绝非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伪装。
更何况,诸葛彦是他看着长大的,其品性,他最是了解。
“哈哈……哈哈哈哈……”
他定了定神,开始讲述那个梦:
“侄儿数月前,曾大病一场,昏迷不醒数日。梦中,侄儿仿佛置身**年之后,看到了……看到了大汉的结局,看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,看到了……看到了叔父您……”
说到这里,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观察着诸葛亮的反应。
诸葛亮的身体微微一震,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。
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,沉声道:“你看到了什么?”
“侄儿看到,建安十三年,曹操率大军南下,荆州刘表病危,其子刘琮懦弱,不战而降。刘备势单力薄,被迫南逃,于当阳长坂坡遭遇大败,妻离子散……”
诸葛彦语速不快,却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年后即将发生的惊天变故。
每一个地名,每一个人名,每一个关键节点,言之凿凿!
诸葛亮的脸色彻底变了,从凝重转为震惊。
刘表病重之事,或许有人能猜到。
但刘琮不战而降,当阳大败等等这些细节,除非能未卜先知,否则绝无可能凭空臆造!
“你还看到了什么?”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。
他一生自视甚高,但诸葛彦的话如同重锤,狠狠砸在他的心上。
“侄儿看到,叔父您将在危难之际,于柴桑说服孙权,孙刘联盟,共抗曹操。随后,将有一场大战于赤壁之上,叔父您将巧借东风,火烧曹军战船,大破曹操!此战,被后世称为赤壁之战!”
“赤壁之战?借东风?火烧战船?”诸葛亮喃喃自语,虽然并未经历过,但他却可以想象得到这是怎样一副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!
“战后,刘备帅军趁机占据荆州南部四郡,而后西进益州,夺取汉中,与曹操、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史称三国!”
“三国?”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,这正是他毕生追求的战略格局!
眼前这个少年,竟然在梦中看到了?
“然而……”诸葛彦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无比沉重,充满了遗憾与痛惜。
“三分天下之后,并非大汉复兴。刘玄德于章武元年称帝,定都成都,国号仍为汉,史称蜀汉。您为丞相,总理朝政,数度北伐,欲图中原,恢复汉室。”
他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:“侄儿看到,叔父您六出祁山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您发明木牛流马,推演八阵图,智谋冠绝天下,令司马懿等曹魏将帅闻风丧胆!然而,终究是天不假年!”
“建兴十二年,您于五丈原病重,秋风萧瑟,巨星陨落。最终,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”
“轰!”
这最后一句话,如同惊雷,在诸葛亮脑海中炸开!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!
这十四个字,仿佛道尽了他一生的结局。
那种壮志未酬的悲凉与遗憾,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!
他脸色煞白,踉跄着后退一步,一**坐回榻上,眼神涣散,口中喃喃:
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!”
他一生的抱负,便是辅佐明主,匡扶汉室,扫平六合,再造太平。
可诸葛彦的话,却为他描绘了一个如此悲壮的结局!
呕心沥血,最终却功败垂成,饮恨而终!
这比杀了他还难受!
诸葛彦看着诸葛亮失魂落魄的样子,心中不忍。
但他知道,必须一击致命,彻底打破诸葛亮的固有认知。
他膝行几步,来到诸葛亮面前,哽咽道:“叔父!这还不是最可悲的!蜀汉最终还是亡了!炎兴元年,魏将邓艾偷渡阴平,兵临成都,后主刘禅开城投降!大汉正统,自此断绝!”
“什么?!”诸葛亮猛地抬头,眼中血丝密布,死死盯着诸葛彦,“你说什么?后主刘禅投降?
“大汉亡了?!”
“是!”诸葛彦含泪点头,声音却异常坚定。
“蜀汉灭亡后,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。最终,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称帝,建立晋朝,随后南下灭吴,三分归晋!
“大汉四百年基业,毁于一旦!中原大地,再次陷入战乱与分裂,北方蛮族趁机崛起,南下狩猎,神州陆沉,汉族百姓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至暗时刻,史称五胡乱华。
“侄儿梦中所见,百姓流离失所,中原大地,十室九空,人间惨剧,莫过如是!
“其后千年沧桑,王朝更迭,百姓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!
“正所谓,兴,百姓苦,亡百姓苦!”
茅庐内,一片死寂。
只有窗外呼啸的寒风,卷起几片枯叶,发出萧瑟的声响。
诸葛亮呆坐着,脸色苍白如纸,眼神空洞。
他感觉自己的全部认知,在这一刻,被彻底颠覆。
少年的话语,如同来自地狱的预言,又如同来自九天的启示,让他心神激荡,无法平静。
一梦千年,大汉灭亡!
三分归晋,五胡乱华!
这些词语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,交织成一幅令人绝望的画卷。
良久,良久。
诸葛亮猛地深吸一口气,眼神逐渐恢复了些许清明,那份锐利,却比之前更胜百倍。
他死死盯着诸葛彦,一字一顿地问道:
“彦儿,你告诉我,这一切,都是真的?
“你梦中所见,句句属实?”
这是最后的审判!
如果诸葛彦点头,那么,他诸葛亮的一生,都将为此而改变!
诸葛彦迎上他的目光,没有丝毫躲闪,重重点头:
“侄儿以项上人头担保!若有半句虚言,任凭叔父处置!
“侄儿所言,皆为梦中所见千年历史!
“侄儿之所以敢与叔父打赌,断言刘备腊月必再来,正是因为,侄儿在梦中看到,刘备三顾茅庐!而叔父您,最终应允出山,辅佐刘备,开创了蜀汉基业!”
“三顾茅庐……我应允出山……”诸葛亮喃喃道,心中最后一丝疑虑,也在诸葛彦无比肯定的眼神中,渐渐消散。
他相信了。
不是因为鬼神之说,而是因为诸葛彦描绘的未来,细节太过真实,逻辑太过严密。
其间那时不时蹦出的经典语句,绝非眼前这个少年能够杜撰。
尤其是那份对大汉命运的深切关怀与痛惜,绝非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伪装。
更何况,诸葛彦是他看着长大的,其品性,他最是了解。
“哈哈……哈哈哈哈……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