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七月流火,暑气正盛。

  夏口城下的孙、刘对峙,在回回砲日复一日的轰鸣中,又僵持了数日。

  荆州大营,中军帐内。

  刘琦刚与诸葛亮、庞统议完军务,正欲稍作歇息,亲卫统领陈武便掀帘而入,面带振奋之色,抱拳禀道:“主公!营外来了一行人马,为首者自称常山赵云,特来相投,此刻正在辕门外候见!”

  “子龙到了?!”

  刘琦闻言,霍然起身,眼中闪过难以抑制的喜色,“快请!不,我亲自去迎!”

  说罢,刘琦便大步流星向外走去。

 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一笑,亦起身随行。

  而辕门处守营士卒早已刀出鞘、箭上弦,栅栏后探出的长矛寒光点点,望楼上的弓弩手更是屏息凝神。

  虽说知道赵云来投诚的,但赵云身后这百余人马煞气太重,由不得他们不防。

  不一会,刘琦便赶到了辕门处,正见这般剑拔弩张的景象。

  顿时刘琦眉头微皱,当即沉声道:“收弩!都是自家弟兄,何须如此戒备!”

  令下,弓弦松弛之声接连响起,士卒们这才将兵刃缓缓归鞘,但目光中的警惕未减分毫。

  这时,刘琦抬眼望去,只见为首两人并肩而立。

  左边一人,白袍银甲,身姿挺拔,虽风尘仆仆,却难掩其渊渟岳峙的沉凝气度,面对方才的森然箭阵,竟是面色如常。

  右边则是个黑脸虬髯的壮汉,身形魁梧,相比之下略显局促,一双虎目不时扫视四周军士,粗大的手掌下意识地按在腰间的刀柄上。

  见此,刘琦心念电转,白袍者如此风采气度,定是赵云无疑!

  刘琦当即朝着那白袍汉子展颜一笑,热情地迎上前去,语气朗声问道:“来者可是常山赵子龙?”

  赵云闻言,立即抢前两步,抱拳躬身:

  “常山赵云,拜见主公!云奉召来迟,望主公恕罪!”

  赵云这一声“主公”,算是彻底确认了彼此的身份。

  刘琦闻言大笑,伸出双手托住赵云手臂:“子龙何罪之有?千里之遥,艰险重重,你能安然抵达,便是天助我也!”

  刘琦说着端详起赵云面容,但见风霜之色难掩英气,心中更是欢喜。

  紧接着刘琦再往他们身后看去,只见营门外那百余骑兵静立在炎炎烈日下,战马偶尔不耐地踏动蹄子,打着响鼻,马上骑士却个个挺直脊背,纹丝不动。

  这些骑兵身后,则是跟着数百衣衫杂乱的步卒,虽无制式衣甲,却是个个筋肉虬结,眼中透着草莽间的悍勇之气。

  而这时那黑脸壮汉也急忙上前,推金山倒玉柱般拜倒在地,声如洪钟:

  “草民周仓,率卧牛山八百弟兄,特来投效!愿为主公牵马坠镫,万死不辞!”

  “周仓?”刘琦眉头微挑,心中闪过一丝讶异,这难道就是历史上那个为关羽扛刀的猛将?

  但刘琦旋即释然,这乱世,英豪辈出,又一个名人投入麾下也并非奇怪的事。

  是以,刘琦一手仍握着赵云手臂,另一手虚扶周仓:

  “周壮士请起!既与子龙同来,便是自家人。诸位壮士远来辛苦了!”

  看着周仓那副粗豪模样,刘琦忽然生出几分恶趣味,含笑问道:“周壮士既来自卧牛山,不知可有一位叫裴元绍的同伙?”。

  周仓闻言猛地抬头,虎目中尽是惊诧:“主、主公如何得知?那裴元绍正是某在卧牛山的结义兄弟,只是月前已被赵将军......”

  周仓说到此处,不由瞥了眼身旁的赵云,面露惭色。

  这时赵云也微微欠身,解释道:“主公明鉴。当日云途经卧牛山,那裴元绍率众拦路,执意要夺云的照夜玉狮子,仓促交手,云失手伤了他性命。”

  周仓连忙接口:“此事怪不得赵将军!是裴大哥他......他见马起意,非要强夺赵将军的坐骑。”

  刘琦闻言,只是微微一笑,并不解释自己如何知晓裴元绍之名,转而安抚道:“既是误会,便不必再提。周壮士能明辨是非,弃暗投明,实为明智之举。”

  刘琦说着,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赵云身后,当初他派出的四名亲卫北上千里寻找赵云,但此刻竟只回来一人,衣衫褴褛地跟在队尾。

  “张诚何在?”刘琦心头一紧,声音不觉低沉下来,“莫非...”

  赵云见状,立即明白刘琦所忧,连忙解释道:“主公勿忧!张诚兄弟一路护卫,功不可没。只是前日抵达安陆时,许是南北奔波,水土不服,突患痢疾。”

  “云见他身体不适,便强留他在城中医治,这才未能随行复命。”

  刘琦闻言,长长舒了一口气。

  接着刘琦望向那归来复命的亲卫,见他满身风霜,甲胄上还带着干涸的血迹,不禁动容,“这一路,辛苦你们了。”

  那亲卫急忙单膝跪地,声音哽咽:“为主公效命,万死不辞!只是...王贵、李忠二位兄弟,在冀州遭遇袁绍巡哨时...力战殉职了。”

  场中顿时一片寂静,刘琦闭目良久,再睁开时,眼中已是一片沉痛:“厚恤其家,抚育遗孤。他们的忠义,我刘琦永志不忘。”

  这时周仓在一旁听得真切,虎目含泪,轰然拜倒:“主公待部下如此仁厚,周仓这条命,从今往后就是主公的了!”

  “好!好!”刘琦亲手扶起周仓,又对赵云道,“子龙远来辛苦,且随我入营细说,周壮士与诸位弟兄也请入营安顿。”

  刘琦转身对陈武吩咐:“速备酒食,为子龙和诸位壮士接风。另再派人去安陆,好生照料张诚。”

  “诺!”陈武领命而去。

  刘琦这才重新展颜,随即执赵云之手,并肩往中军大帐行去。

  诸葛亮与庞统紧随其后,二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。

  诸葛亮与庞统虽知赵云前些时日在北线大破李通,但见主公对此人如此礼遇,甚至执手同行,心中不免暗自称奇。

  要知刘琦如今坐拥江夏,麾下将校如云,却对一个新投之将这般热情,其中必有深意。

  这时庞统凑近诸葛亮,低声道:“孔明观此子如何?”

  诸葛亮羽扇轻摇,目光在赵云挺拔的背影上停留片刻,淡淡道:“观其行止,沉稳有度;察其部众,令行禁止。非常人也。”

  这时刘琦似有所觉,回头笑道:“险些忘了引见。”

  说着,刘琦停下脚步,向赵云介绍起诸葛亮、庞统二人。

  “子龙,这位是江夏郡丞诸葛亮,字孔明,有经天纬地之才;这位是参军庞统,字士元,胸藏百万甲兵。”

  赵云连忙躬身行礼:“常山赵云,拜见两位先生!”

  刘琦又指着赵云对二人道:“这位乃常山赵子龙,昔日在河北时,便以单骑破阵、枪挑名将闻名,前番北线破李通,子龙于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,生擒赵俨,可谓万夫不当之勇。“

  赵云被夸得有些窘迫,连称:“主公过誉,云愧不敢当。”

  诸葛亮含笑:“子龙过谦了,平靖关一战,子龙以百骑破数千之众,足见子龙神勇。”

  庞统也笑道:“有子龙这等虎将相助,何愁主公大业不成?”

  众人相视一笑,气氛融洽。

  周仓跟在最后,见这些文人雅士谈笑风生,不禁挠了挠头,小声对身旁的亲卫道:“这些读书人说话文绉绉的,俺老周听着都费劲。”

  那亲卫忍俊不禁,低声道:“周壮士习惯就好。”

  来到中军大帐,酒宴早已备好。

  刘琦特意让赵云坐在自己左下首,与诸葛亮相对,周仓则安排在赵云下首。

  这般座次安排,让在场众将校都暗暗咋舌——这新来的赵云,在主公心中的分量着实不轻。

  而帐中诸将校见主公如此厚待一个初来乍到之人,虽表面不说,但心中难免有些不服。

  想他们随主公征战多时,立下不少功劳,却无人得享这般殊遇,一时间,帐内气氛虽看似热闹,却暗流涌动。

  酒过三巡,老将黄忠借着几分酒意,起身抱拳道:“主公如此厚待赵壮士,想必赵壮士定有过人之处吧?”

  “末将不才,愿向赵壮士讨教几合,也好让众将士开开眼界。”

  黄忠此言一出,帐中顿时安静下来。

  众将校虽默不作声,却都露出期待之色,黄忠这番话,正是说出了他们心中所想。

  刘琦闻言,不怒反笑,刘琦其实早料到了,自己礼贤下士会有这一出,不过,正好借此机会让赵云立威。

  “汉升既有此意,子龙可愿赐教?”刘琦转向赵云,眼中带着鼓励之色。

  赵云从容起身,向黄忠恭敬行礼:“久闻黄老将军勇武过人,一箭射杀孙策,威震江夏。云愿领教,还望老将军手下留情。”

  黄忠听到‘射杀孙策’四字,顿时眉开眼笑,抚须道:“好说好说!赵壮士年少有为,老夫定会点到为止。”

  不多时,二人来到帐外空地上,众将校纷纷围拢观战。

  黄忠使一柄厚背大刀,赵云持龙胆亮银枪,二人相隔十余步而立。

  “赵壮士小心了!”黄忠大喝一声,率先发动攻势。

  只见黄忠刀势沉猛,挥手一刀便带着破空声直取赵云门面,显是想以力取胜。

  但赵云却不与黄忠硬拼,手中银枪如游龙般灵动,或拨或挑,将黄忠凌厉的刀势一一化解。

  转眼二十余合过去,黄忠的刀法愈发凌厉,却始终碰不到赵云衣角。

  而观战众将校不禁暗暗称奇,他们素知黄忠刀法刚猛,寻常将领在他手下走不过十合,这赵云却能游刃有余地与黄忠周旋,显然武功深不可测。

  又战十余合,赵云见黄忠气息稍乱,知道黄忠年事已高,体力已近极限,当即虚晃一枪,跳出战圈,抱拳道:“黄老将军刀法精妙,云自愧不如。再战下去,云必败无疑。”

  此言一出,众将校皆是一怔。

  刚才所有人都看得出,赵云明明游刃有余,现在却主动认输,这份胸襟气度,着实令人敬佩。

  黄忠先是一愣,随即明白赵云是在给他留颜面,不由得老脸一红,心中那点不服早已烟消云散。

  黄忠收起大刀,抱拳回礼由衷赞道:“赵壮士武艺超群,老夫今日是心服口服!”

  刘琦在一旁看得分明,心中对赵云更是赞赏。

  赵云有这般武艺,却懂得适时退让,既展现实力又保全同僚颜面,这份处事之智,当真难得。

  刘琦大笑道:“二位皆是当世虎将,武艺非凡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!”

 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点头,庞统低声道:“武艺超群而不骄,知进退,识大体,此子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
  诸葛亮轻摇羽扇:“主公识人之明,亮深感佩服。”

  随后宴席重开,众将校推杯换盏,气氛融洽。

  待酒过三巡,刘琦举杯起身,环视众将道:“今日得子龙来投,实乃我军之幸,而子龙不仅武艺超群,更在平靖关大破李通,收复关隘,功不可没。”

  说完,刘琦转向赵云,正色道:“今特任命子龙为骑都尉,统领全军骑兵,负责日常操练、战时指挥,兼领中军护卫,望子龙不负众望,助我成就大业。”

  赵云闻言,先是一怔,随即离席跪拜,声音微微发颤:“云...定当竭尽所能,不负主公重托!”

  赵云是万万没想到刘琦会如此信任,连贴身护卫之责都一并托付。

  而此刻帐中诸将心中皆是一震。

  他们早料到赵云必掌骑兵,毕竟他带来的百余幽燕铁骑,正是荆州军最缺的兵种。

  刘琦麾下虽有七八百马匹,却多是南方矮小的滇马、果下马,平日只作传讯斥候之用。

  真正的骑兵冲阵破敌,非得北方战马不可。

  更令众将吃惊的是兼领中军护卫这一职——中军护卫乃主公亲随,负责主帅安危,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。

  如今竟委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,虽然这新人确实是武艺不凡,但未免也太......

  帐中众将面面相觑,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说道。

  而周仓在席末看得眼热,心中忍不住嘀咕道:“乖乖,这才第一天,主公就这么信任赵壮士,真是跟对人了!”

  刘琦将众将反应尽收眼底,却只是淡然一笑,并未多做解释。

  刘琦对赵云的安排心中早有计较。

  赵云之勇,不管是史记或者是演绎皆少有人能敌。

  只是这些缘由,皆来自后世的记忆,此刻刘琦却是不便明言,不过刘琦相信,自己既以国士之礼待赵云,赵云必以国士之情报之。

  刘琦转头看向周仓,温言道:“周壮士率众来投,其心可嘉。今任命周仓为军候,暂隶子龙麾下,统领原部八百锐士。”

  周仓大喜过望,连忙跪地叩首:“拜谢主公,仓必不负所托!”

  军候一职,在东汉军制中可领兵五百至八百,正合周仓所部人数,刘琦这般安排任命既显重用,又不至升迁过速,众将皆觉妥当。

  而就在荆州大营庆功宴罢之际,夏口城内的气氛,却已压抑到了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