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汉 第72章 徐州三患,郑牧与陈群的辩论(求首订)

小说:兴汉 作者: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13:29:56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“长文被难住了!”陈纪抚髯暗笑:“不知蔡伯喈的女婿,能否让长文收起那只与鸿儒名仕结交的狂妄,若不能脚踏实地,养君子德行,终难成大器啊。”

  在陈纪眼中,陈群因为年少扬名,同龄人中未逢对手而养成了自傲的脾性,有违陈寔“君子重德而不傲”的训言。

  如今见到陈群被难住,陈纪心中反而泛起了笑意。

  见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,陈群深知郑牧的这个问题,不得不回答了。

  陈群起身,向郑牧回了一礼,心中虽傲,但态度却是很谦逊。

  关羽的傲,傲在表面,一眼就能看得出来,而陈群的傲,傲在内心,外人只能看到流于表面的谦逊有礼。

  “群有些拙见,请郑都尉静听。”陈群轻轻抖了抖衣袖,保持名仕的雍容:“徐州地理,乃兵争之地。不仅曹操有图谋之心,袁术同样有图谋之心,若无智勇兼备者立足徐州,是很难抵挡曹操和袁术的。”

  “然,安东将军已经年迈,猛虎迟暮,尚且难立深山,更何况人。”

  “郑都尉虽有勇略,又有远虑,毕竟不是州府中人,即便能预料到徐州存在的外患,也是无济于事。”

  “故而,郑都尉想在徐州安稳度日,得先成为州府中人。”

  陈群避重就轻,这回答倒也中规中矩。

  不是我陈群没有破局之策,而是郑都尉你现在官职太小。

  郑牧举樽而笑:“陈兄良言,如拨云见雾,令牧茅塞顿开啊!牧也时常认为,若能成为州府中人职掌徐州的兵马,不论是击败曹操还是击败袁术,都不过是探囊取物!”

  陈群不由暗暗蹙眉。

  这也太狂妄了些!

  曹操退兵只是因为兖州有变故,非战之失。

  想到这里,陈群忍不住再道:“郑都尉,你误会了。群之本意,是郑都尉成为州府中人后,可以劝安东将军依附袁术或者袁绍。”

  “若依附袁绍,则可解决曹操东征的祸事;若依附袁术,则可引袁术之兵共抗曹操,而非让你同时跟曹操和袁术为敌!”

  郑牧故作惊讶:“安东将军一向勇烈,岂会依附他人?若如陈兄之策,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,安东将军就可以直接献城投降,何故再多此一举的与曹操对抗?”

  陈群遂摇头坐下:“若安东将军不愿屈尊,徐州必然为他人所得!群言尽于此,郑都尉细思。”

  郑牧见陈群坐下,遂又给陈群斟酒:“陈兄善言,牧本该遵循,只是牧有个想法,不知能否行得通。”

  陈群见郑牧不肯放弃,暗暗蹙眉:“请郑都尉直言。”

  郑牧举樽而敬:“倘若安东将军退位让贤,将徐州让与刘豫州呢?”

  话音一落,刘备连忙起身摆手:“郑都尉,这话可不兴胡说。”

  郑牧笑道:“刘豫州不必如此,牧只是假设有这样的可能,能否抵挡曹操和袁术?”

  陈纪内心笑得更欢了。

  陈群那避重就轻的说辞,陈纪听得是不惬意的,如今郑牧连续追问,反而让陈纪更感兴趣。

  诸葛瑾则是正襟危坐,静待陈群的下文。

  陈群再次起身:“恕群直言,即便刘豫州去了徐州,也难以解决徐州的外患。只要曹操和袁术有觊觎徐州之心,徐州就一直是腹背受敌的局面。郑都尉若真的想安稳度日,不如弃了安东将军,来豫州当骑都尉,群自有良策相助。”

  诸葛瑾微微张嘴,瞳孔也逐渐扩大。

  “竟然让子武兄转投刘使君,陈长文道出了瑾心中所愿啊!”诸葛瑾忽然有些佩服自己,若陈群真能说服郑牧来小沛,这可比让郑牧跟陈群辩论更有价值。

  刘备亦是心神一动,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了郑牧。

  陈群歪打正着,这随口的一句话戳到了刘备的心窝。

  “豫州亦非安稳之地,倘若牧来豫州当骑都尉,如何能安身立命?”郑牧趁势而问,并不在意众人的反应。

  陈群被接连询问,也激起了争辩之心:“庄周曾于雕陵之樊游历,目睹一异乎寻常的鹊自南方而来,鹊翼有七尺,鹊目有一寸,鹊不小心碰了庄周的额头,然后落在了栗树林中。”

  “庄周心中不忿,遂骂道:此何鸟哉,翼殷不逝,目大不睹?于是庄周就提起裤脚蹑步而行,拿着弹弓伫立在旁,伺机发弹击鹊。”

  “又目睹一蝉,躲在浓密的树荫下而忘记了自身的危险;螳螂躲在树叶后正伺机偷袭,看见猎物也忘记了自身的危险;那只奇异的鹊鸟想要从中牟利,也忘记了自身的危险。”

  “庄周心生警惕,于是丢下弹弓返身离开,结果看管陵园的人以为庄周偷了东西,在后面追赶责骂。”

  “返回家中的庄周三日不乐,学生蔺且询问缘由,庄周心有感触:我静能守物,动却忘身,能看破世人追逐名利的危险,自己却不知道躲避。我在雕陵中游玩却忘了自身,奇异之鹊触碰我的额头,游于栗林而忘记自身危险;栗林的看守人因而责骂我,所以不快意。”

  “徐州时局,亦如那蝉、螳螂、异鹊、庄周、护陵人,人人都只能看到徐州的利益,而忽略了徐州的危险。”

  “可若如庄周一般,舍弃眼前的利益,退出徐州,则可以静制动,静观其变,自然就不用终日惶惶。”

  “如此,郑都尉就可以在豫州安身立命!”

  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,便是出自《庄子·山木》中的庄周的感悟,陈群引经据典、以此来辩论,便是要让郑牧退出徐州这个是非之地。

  只要不在徐州,自然就不用担心曹操会再来!

  既然曹操和袁术都要争夺徐州,就让这两方势力争夺就行了。

  陈纪闻言,暗暗长叹。

  陈群对徐州的理解其实是很到位的,是非之地不久留,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。

  然而陈群以庄周之言来论述观点,虽然能趋利避害,但终究是少了德行操守。

  注重私德的陈纪,并不太认同陈群的观点。

  “长文重私利而轻私德,如何能受人尊敬?”陈纪暗暗摇头,心有遗憾。

  陈寔及其二子陈纪、陈谌,德行显著,时号三君,便是因为三人都是重私德轻私利,这才被世人尊崇。

  而陈群行事的方式却十分注重个人利益,这让陈纪有一种教子无方的沮丧。

  主位的刘备,眼神也有些复杂。

  若郑牧来小沛的目的,是暂时避其锋芒,但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将曹操或袁术驱逐出徐州,这是不会违背信义的。

  若郑牧来小沛的目的,是彻底放弃徐州,只图自身安稳,那就等于背信弃义。

  人无信不立啊!

  但刘备没有多言,而是将目光看向了郑牧。

  郑牧大笑,再次给陈群斟酒,举樽敬道:“听陈兄一言,如获万书啊!螳螂搏蝉而不知鹊鸟在后,先贤感悟之语,每每听之,都有振聋发聩之感。牧终日惶惶的困惑,也因陈兄而释怀了。”

  “方才陈兄说,即便刘豫州去了徐州,也难以解决徐州的外患,牧有不同的拙见,也想说与陈兄探讨一二。”

  陈群目光一凛,静待郑牧的下文。

  而刘备、陈纪、诸葛瑾和张飞的目光也纷纷看向了郑牧。

  虽说陶谦让位刘备,只是假设,但众人也想听听这种假设是否真的能解决徐州的外患。

  郑牧将酒樽中的美酒一饮而尽,随后踱步堂中。

  “牧以为,徐州之患,在内不在外。”郑牧一开口就否掉了陈群口中的外患。

  陈群忍不住反驳:“郑都尉,曹操两征徐州,袁术又自领徐州伯,这二人都有觊觎徐州的心思,怎能说没有外患?”

  郑牧大笑:“陈兄知其一不知其二!曹操和袁术虽然有觊觎之心,然而曹操如今正跟吕布争夺兖州,无暇东顾。”

  “而袁术先杀扬州刺史陈温、后又扣押太傅马日磾,此举必会令长安的李傕郭汜忌惮。故而,李傕郭汜必然为委派新的刺史和太守入扬州,以此来制衡袁术。”

  “曹操和袁术内部不稳,又如何敢轻举妄动来打徐州?”

  “若曹操和袁术只看到夺取徐州的利益,而不顾自身的危险,亦只是庄周目睹的蝉和螳螂。”

  陈群愕然。

  方才引经据典,以庄周目睹的蝉和螳螂故事,除了论述观点外,亦有欺郑牧读书少的想法。

  毕竟这个时代,不是谁都能阅书万卷的。

  然而陈群不知道的是,曾经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的郑牧,《庄子》也不过是中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之一罢了。再有穿越后这二十余年的磨砺与映证,郑牧虽然偏向于武事,但要听明白先贤经典也不是难事。

  “难怪蔡伯喈会将女儿许配给郑牧,倘若只是一般的武夫肯定是入不了蔡伯喈的眼的。”陈纪暗暗惊叹郑牧的博闻,遂又看向了面有错愕的陈群。

  刚才陈群故意将《庄子.山木》以白话方式说出来的时候,陈纪就明白了陈群的小心思。

  颍川陈氏,两代人的积累,藏书数万卷,又有陈寔、陈纪、陈谌的教导,都不需要去看他人的注解就能理解先贤之言的真意,这也让陈群自幼就比寻常士子多了太多的知识储备。

  陈群很快平复了内心的惊讶,看向郑牧的眼光也多了几分凝重:“郑都尉认为这徐州之患,在内不在外,不知这内患又是什么?”

  郑牧嘴角泛起笑意,当陈群如此问的时候,就意味着这场论辩已经由郑牧主导了:“徐州有三患,一患世族豪强兼并土地,令贫者难有立锥之地;二患丹阳兵散漫无纪,是兵亦如匪;三患名仕俊杰只有避祸之心而无济世之志。”

  “若不能解决这三患,徐州上下就难以同心协力,一旦遇上外敌,就只能由州府兵马正面迎敌。”

  “曹操能在徐州打出势如破竹之势,便是因为州府跟地方不齐心,各自为战,又如何能抵挡得了?”

  三患之论一出,不论是陈群,还是刘备和陈纪,甚至连诸葛瑾和张飞也忍不住惊愕。

  若只是丹阳兵军纪太差和名仕俊杰出逃徐州,众人还不会太惊讶,但将世族豪强也归于徐州内患,这就令众人惊诧不已了。

  陈群忍不住反驳道:“世族豪强,存在自有其理,岂能将其归于内患?如此说来,下邳陈氏也是徐州的内患了?”

  郑牧将酒樽放下,抚掌而赞:“陈兄一点就明,下邳陈氏的确是徐州的内患!”

  陈群愕然。

  还真敢说啊!

  身为徐州的骑都尉,却说下邳陈氏是徐州的内患?

  “郑都尉跟下邳陈氏有仇怨?”陈群试探而问。

  郑牧大笑:“陈兄误会了。牧跟下邳陈氏并无仇怨,反之,牧跟沛县之子陈元龙,亦是交情匪浅。”

  陈群更是看不懂了:“既然郑都尉跟陈元龙交情匪浅,又为何要说下邳陈氏是徐州的内患?若陈元龙得知,岂不是心寒?”

  “陈元龙豁达聪睿之士,又岂会因为牧的几句真言而心寒?”郑牧目视陈群,反问道:“陈兄真的认为,世族豪强不能归于徐州的内患吗?”

  陈群沉默。

  自幼读书破万卷的陈群,又岂会听不懂郑牧的话中真意。

  对于州府而言,地方世族豪强过于强大,等于在跟州府争利。

  这争利,不仅仅包括了土地、人口、钱粮,亦有威望!

  因此,对于州府而言,不能真心拥护的地方世族豪强,就是潜在的隐患。

  因为谁也不能预料,当州府统兵在外,这些地方的世族豪强会不会忽然叛乱。

  曹操为何会退兵?

  不就是因为以张邈、陈宫为首的地方世族豪强煽动了兖州的地方世族豪强起兵反叛吗?

  良久。

  陈群开口:“郑都尉认为徐州有此三患,那可知如何解决这三患?若是解决不了,那么这三患之论,就毫无意义。”

  能发现问题不是本事,能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。

  陈群这犀利的反问,让诸葛瑾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。

  郑牧若是不回答,这三患之论就没意义。

  郑牧若是回答,那就等于将徐州的世族豪强全都得罪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