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汉 第71章 颍川陈氏父子,郑牧惊人一问(求首订)

小说:兴汉 作者: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13:29:56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陈纪对刘备的印象很不错。

  在张飞送来名刺后,陈纪便同意了刘备的造访。

  得知刘备要在月底纳妾,陈纪更是直接将见面的地点改到了小沛,避免刘备来回奔波误了吉时。

  陈纪的行事风格,当得起君子的德行。

  获悉了陈纪来小沛的时间,刘备为了表达敬意,亲自策马出城二十里迎接陈纪。

  “玄德,这礼过了。”

  陈纪嘴上说着“过了”,心底却是对刘备的态度非常的赞赏。

  毕竟,任谁被出城二十里相迎,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。

  面对陈纪这个曾经提拔过自己的名仕前辈,刘备的态度一直都很恭敬:“元方公乃世间名仕,肯屈尊来小沛,是备的荣幸。备只怕这礼数不够,又如何会过?”

  陈纪哈哈大笑:“玄德过谦了,你如今贵为一州刺史,老夫不过是一介闲散人。”

  刘备执礼依旧:“若无元方公的赏识,备依旧只是求官途中的一介白身。古人云,滴水之恩,不可忘却,备深以为然!若蒙不弃,备愿请元方公为州府座上宾,每日听元方公教诲。”

  陈纪捋了捋美须髯,对刘备的延请很是满意。

  州府座上宾,并不是一个官职,而是一种礼遇贤士的方式。

  简单来说,刘备提供最优渥的待遇让陈纪留在小沛,而陈纪不需要替刘备做任何事,哪天陈纪心情不好了可以随时离去。

  刘备这样安排,既表达了对陈纪的恭敬之心,也避免了陈纪会屈居于刘备之下的尴尬。

  下官给上官提建议,那叫出谋;而前辈给晚辈出主意,那叫指点。

  陈纪也不是个不识趣的,刘备如此礼遇自然是有求于自己:“玄德在小沛多日,州府官员可有空缺?”

  刘备闻言暗喜,但这喜色并未流于表面,语气依旧谦恭:“除州府治中由琅琊名仕诸葛瑾出任、主簿由吾弟益德暂时兼任,如别驾从事、功曹从事、簿曹从事、兵曹从事、文学从事、督邮、书佐、计吏等,皆有空缺。”

  “备名声尚浅,虽然常有征辟之举,但各郡士子很少有愿意出仕的。”

  陈纪再次捋了捋美须髯:“若玄德有意,不如让长文出任豫州别驾如何?老夫在豫州亦有些薄面,可替玄德征募些俊杰。”

  刘备大喜:“众贤士若能屈尊入州府,备必以厚礼相待。”

  陈纪大笑。

  如今世道混乱,朝纲不正,各郡的士人失去了正常的出仕途径,亦是需要一个能安身立命的机会的。

  陈纪替刘备征募俊杰,不仅解决了刘备州府缺人的窘境,也是在给赋闲在家的士人们提供一个出仕的机会。

  众人抵达小沛,刘备引陈纪来到城南一处风景秀丽的大宅院,这是刘备提前花重金购置的,专用于陈纪父子居住,一应僮仆皆是准备妥当。

  安置妥当后,刘备拱手辞别:“元方公远来劳顿,且先在宅中休憩,待到戌时,备令益德驱车载元方公赴宴。”

  望着刘备远去的背影,陈纪不由感慨:“比起在平原初见时,玄德成长不少啊。”

  当初在平原的时候,刘备跟大部分求官的武夫一样,只会向陈纪表现武勇。陈纪看在卢植的面子上给了刘备一个高唐县县尉的小官,因为高唐令勾结黄巾被刘备识破,陈纪临时提拔刘备当了高唐令。

  而现在,刘备虽然名气不足、在选贤任能方面表现也还稚嫩,但已经具备当一个合格的刺史资格了。

  “长文,玄德德行俱佳,又命途不凡,你若能好好辅佐,今后必然也会名震一方。”陈纪侧头看向身边的长子陈群,双目间满是自豪。

  显然,陈纪对这个长子十分的满意。

  然而,陈群却是蹙了蹙眉头:“父亲,朝廷册封的豫州刺史,是颍川人郭贡。刘玄德的豫州刺史只是陶谦擅封的,名不正而言不顺。群若当这豫州别驾,岂不是有助恶之嫌?”

  相对于陈纪对刘备的欣赏,陈群却是心有不服。

  论出身家世,论才学名望,刘备都不如陈群,然而陈纪却要陈群去当刘备的别驾,这让一向自负的陈群如何能轻易接受?

  但陈群又不能直接说瞧不起刘备,于是故意提及朝廷的册封,当豫州别驾可以,但好歹这豫州刺史得是朝廷册封的吧?

  见陈群有轻视之心,陈纪不由蹙眉训言:“长文,岂不闻‘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’?你虽然出身名门,然你祖父年幼时,同样如玄德一般寒微。故而你祖父时常教诲,君子重德而不傲,你如今稍有名气就瞧不起寒微出身,又如何能成大器?”

  陈群不答。

  陈寔出身寒微,故而最重私德,党锢之祸时奋笔疾书数万言,名曰《陈子》;陈纪慕父德行,时常以陈寔的德行为标准,陈寔去世后,陈纪即便守孝三年,亦是悲痛万分,不思饮食,形体消瘦,几乎丧命。

  豫州刺史惊叹陈纪的孝,将其事迹上奏朝廷。朝廷则是令人画陈纪的画像,将其颁布全国,以示嘉赏。

  不论是陈寔还是陈纪,于私德上都是无可挑剔的。

  然而陈群的想法却不一样,陈寔和陈纪都是曾经过了苦日子的,而陈群却是**金钥匙出身的。

  高贵的出身,让陈群的观念跟陈寔、陈纪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陈寔和陈纪,是在独善其身;而陈群想的是兼济天下。

  而要兼济天下,就不能去辅佐一个出身家世寒微、才学名望不足的刘备!

  见陈群这般模样,陈纪只能暗叹一声:“老夫已经许诺玄德,由你来出任豫州别驾,你若不去,老夫颜面无光;你且先出仕,若他**依旧不看好玄德,老夫许你离去。”

  陈群这才拱手作揖:“谢父亲体谅!”

  而在另一边,诸葛瑾则在跟郑牧谈及陈纪父子。

  “昔日太丘长陈公,德行名闻天下,《陈子》数万言,亦是被各郡士子争相抄录;元方公继承了陈公贤名,当得起‘君子’二字!”诸葛瑾对陈纪颇为钦佩,言语之间流露的多是赞赏之意。

  但提到陈群的时候,诸葛瑾却是话锋一转:“然而元方公之子陈长文,却是颇为高傲自负。看似对使君恭敬,实则内心疏远,若不是元方公在,陈长文都不情愿跟使君答话。”

  “即便元方公许诺让陈长文出仕豫州别驾,但瑾认为陈长文只是碍于元方公才会出仕,必然不会尽心尽责,子武兄这次看走眼了。”

  郑牧手中把玩着路边随手捡起来的两颗鹅卵石:“但凡大才,皆有傲气。出身不同、家世不同、眼界不同,看待事物的标准也不会相同。陈长文出身名门,自幼结交的都是豪门贵子、大儒名仕。”

  “正所谓,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,陈长文瞧不起刘豫州的寒微出身也是很正常的。”

  “子瑜若是不服,不如在今夜的酒宴上,与那陈长文辩论一二,削削他的傲气如何?”

  诸葛瑾的语气变弱:“瑾不善言辞,跟陈长文辩论,岂不是自取其辱?”

  想到这里,诸葛瑾眼神希冀的看向郑牧:“子武兄,不如你与那陈长文辩论如何?论辩才,子武兄犹胜于瑾!”

  郑牧将手中的鹅卵石随手扔下:“子瑜啊,牧是徐州的骑都尉,骑都尉知道吧,武职!你让牧一介武夫去跟儒门名仕辩论,难道就不是让牧自取其辱?”

  诸葛瑾顿觉无语。

  武夫?

  谁若真的将子武兄你视为武夫,那才叫自取其辱!

  “瑾在琅琊时,曾结识一年少豪杰,颇为骁勇。”诸葛瑾话锋一转,开始投其所好:“瑾知子武兄最好结交豪杰,若子武兄愿意跟陈长文辩论,瑾便去信相请。”

  郑牧眼皮一抬:“琅琊的少年豪杰?姓甚名谁?”

  诸葛瑾见郑牧来了兴趣,遂道:“此人姓徐名盛,琅琊莒县人,以勇武侠气而扬名,瑾南下之前,徐盛曾邀瑾同往吴县避祸。”

  子瑜竟然跟徐盛结识?

  郑牧微微惊讶,但很快又释然,诸葛瑾是琅琊阳都人,莒县距离阳都不远,诸葛瑾又是琅琊名仕,结识徐盛并非难事。

  “只是去信相请,徐盛未必会回,子瑜你这是在空手套狼啊。”郑牧虽然对徐盛有青睐的意思,但兵没有心动,毕竟麾下都有典韦了,郑牧对徐盛并不是非求不可。

  诸葛瑾继续道:“若能留在故土,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?南下避祸并非自愿,只是无奈之举罢了,更何况,吴县也不是安全的地方。子武兄放心,若徐盛不归,瑾就欠子武兄一个承诺。”

  “好!”郑牧抚掌大笑:“这才是牧认识的子瑜啊,你的承诺可比徐盛归来有用多了!”

  即便徐盛归来,郑牧要收徐盛的心也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可诸葛瑾的承诺就简单多了。

  若是换个人,郑牧才不会多管闲事,陈群的骄傲自负,并不会波及到郑牧。

  但诸葛瑾是个实诚人,刘备被轻视了,诸葛瑾自然心中不忿,诸葛瑾不忿,身为诸葛瑾挚友的郑牧,自然要替诸葛瑾撑场。

  戌时。

  张飞准时的抵达陈纪的大宅院,亲自驱车载陈纪父子赴宴。

  出席的人不多,除了刘备和陈纪父子外,就只有诸葛瑾和郑牧。

  刘备在主位,陈纪父子在右侧客席,诸葛瑾和郑牧在左侧客席,张飞则是立在刘备身后随时候命,不擅长酒宴氛围的关羽依旧在军营练兵。

  席间。

  刘备向陈纪父子引见了郑牧。

  得知郑牧是蔡邕的女婿,陈纪不由感慨:“蔡中郎误信董卓,又被王子师立威而杀,令人遗憾。”

  郑牧则道:“外舅一生,虽然命途多舛,但从不后悔。烈士暮年,壮心犹在,可卒于任上而非空老于竹泉之下,何其有幸!”

  陈纪不由惊叹。

  蔡中郎有此贤婿相知,的确是幸事啊!

  陈纪不由对郑牧又高看了几分。

  而在陈纪旁席的陈群,却依旧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态度,礼数很周全,但却给人一种不甚合群的感觉。

  对于陈群而言,郑牧这样的荥阳郑氏旁系子,哪怕迎娶了蔡邕的女儿,依旧只是一介寒微,还是一介寒微武夫!

  满堂宾客,无一人是名仕大儒,陈群并不愿意多花心思去无用结交。

  陈纪见陈群这态度,只能暗叹一声,与刘备聊及旧日往事。

  “高傲且自负,能拟出九品中正的人,对家世出身的看重果然是刻进了骨子里的啊。”郑牧轻轻摇晃酒樽,若有所思。

  想到这里,郑牧起身来到陈群席前,微微一礼:“久闻颍川陈长文乃不世之才,牧久仰大名,今日有幸一见!牧近日有些困惑,不知陈兄可否屈尊,解惑一二?”

  陈群拱手回礼:“群有些才学,但还当不起不世之才四个字。郑都尉有何困惑,不妨直言!”

  郑牧见陈群上钩,遂抛出问题:“曹操虽然退去,然牧终日惶惶,生怕有朝一日,曹操击败了吕布会再次东征徐州。不知陈兄可有破局之策,让牧可以在徐州安稳度日?”

  诸葛瑾眼皮一跳!

  子武兄啊,瑾只是让你跟陈长文辩论,你这一来就抛出这般难度的问题,这也太狠了!

  看似郑牧在求破局之策,实际上是在向陈群讨论大势。

  然而,这世间能看清大势的又有几人?

  刘备和陈纪的目光,也被吸引,纷纷看向陈群。

  刘备有些忐忑,生怕陈群会误认为郑牧无礼;而陈纪则是双眸含笑,右手微微捋了捋美须髯,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儿。

  陈纪早就有心思压压陈群的傲气和自负了,然而一直都没有机会,陈群的傲气和自负不仅仅来源于家世和出身,更多的是才学!

  而眼前的郑牧,以孤城退曹操,同样的惊才绝艳,陈纪期待郑牧跟陈群的辩论,自然不会觉得郑牧无礼。

  陈群显然也被郑牧的问题惊住了。

  在徐州安稳度日?

  徐州怎么可能安稳?

  陈群顿时纠结了,若直接说徐州无法安稳,就等于承认自己束手无策;可若说徐州能安稳,陈群连自己都无法说服,又如何能称得上是破局之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