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好地形图,罗毅用手指在图上点着,对张大茂说:
“老张,你看,张家村这地方,算得上是三面环山,只有南边是平坦的。”
“要是在南边建起一道城墙,那整个村子可就成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地了。”
“建城墙?”张大茂一听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
“罗公子,建城墙耗费的人力物力可太大了!我们张家村的人虽然不少,但懂得砌砖垒石手艺的匠人却没几个。”
“再说,建墙需要大量的石头和砖块。石头倒是好办,可以直接从景阳冈上开采,可那也得要大批人手才行。”
“至于砖块,南边的石家村倒是有一座砖窑,可以从他们那儿买……”
罗毅接过话:“你说的那个砖窑,我昨天去县城的路上看见了。”
“不过那作坊规模太小,得扩大才行。你有没有办法把它盘下来?”
张大茂点点头,“这倒不难。上次那箱珠宝少说也值六万贯,那座小作坊顶多八千贯就能拿下。”
“麻烦的是,烧窑制砖得有熟练的工匠,我们村里没人懂这门手艺啊。”
“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,不会的话,我可以教你们。”
“除了建城墙,村里还得招募一批民兵,人数至少要在五百人以上。不然光有城墙没人守,也是白搭。”
“公子说得是,回头我就去找张成商量这事。”
张大茂嘴里应着,脸上却露出些犹豫。
“只是……眼下家家户户都忙着农活,短时间内恐怕凑不出这么多人……”
“嗯。”罗毅沉吟着。
他心里明白,在这个时代,青壮劳力都是家里的顶梁柱。
除了冬天大雪封路的时候,他们几乎天天都得在田里忙活。
这年头生产力实在低下,不像以后那样有大型收割机械,也没有除草除虫的好办法。
这时代的农民,从春天开始,就得天天往田里跑,亲手拔草。
不然没几天杂草就能蹿得跟麦子一般高。
还得忙着捉虫,要不然本来就不多的收成,早晚得被虫子啃个精光。
收割机暂时是搞不来了,但弄点除草剂、杀虫剂什么的,好像倒不算太难。
有了除草剂,再配上喷雾器,一个人一天起码能清理二十亩地的杂草。
要是多准备几台喷雾器,安排专人负责喷洒,其他人手不就能腾出来了?
到时候,农忙期就只剩下播种和收割那十来天了,剩下的时间,大伙儿就能去修城墙,或者参加民兵训练。
嗯,就这么办,首先得让村民们从没完没了的农活里脱身。
“这事交给我来解决,你只要把村民的工作做到位就行,不用强迫。”
“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,让他们心甘情愿加入民兵队,或是去修城墙。说白了,就是给他们发工钱。”
“发工钱?公子是说……像发军饷那样?”
“没错,就是饷银。只有拿到钱,生活有了保障,人家才愿意跟着咱们干啊。”
张大茂本身就是村民出身,因为当初在田家干活时机灵能干,才慢慢被提拔成了管家。
他再清楚不过乡亲们的心思了。
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安稳过小日子,这才是他们最实在的念头。
你要是跟他们讲什么修城墙防金兵、御土匪的大道理,他们压根不会理这茬。
金兵在哪儿?土匪又在哪儿?
哦,你说可能会来?
那就等真来了再说呗。
这倒不是他们目光短浅,而是谁都不愿意白白出力,干那种既没好处还可能耽误自家农活的事。
可发工钱那就大不一样了。
农闲时候还能有活干,挣几个铜板贴补家用,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大伙儿准会抢着去。
他们从来不怕干活出汗,怕的是流了汗,却换不来应得的回报。
......
张宝林是张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,今年四十二岁,干泥瓦匠这行已经整整三十六年了。
打从六岁起,他就跟着父亲学盖房。
村里有一半以上的屋子,要么是他亲手盖起来的,要么是他帮忙修补过的。
除了给乡亲们盖房子,他还几次被官府征去前线修补城墙,一来二去,对城墙的结构和门道都摸得清清楚楚。
前几天,金兵在打谷场对大宋公主用刑,他也被人群挤在中间亲眼看见了那残忍的一幕。
当时他忍不住想:要是咱们村口也能筑起一道城墙,不就能把张家村给护住了吗?
可这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他自己给摁了下去。
建城墙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啊,光靠一个张家村,怎么可能办得到?
但他怎么也没想到,居然有人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。
今天一早,他跟平时一样早早起了床,正准备带上两个儿子下地干活。
这年头兵荒马乱的,盖新房的人越来越少。
他们父子光靠泥瓦活儿已经撑不起这个家了,只能去给人家当佃户,种两亩薄田。
等到收成的时候,交完租子,剩下的粮食也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。
哎,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了。
他一边在心里感叹这世道不易,新上任的里正张大茂却在这时叫住了他,还客气地请他到家里吃顿早饭。
张宝林一听,心里真是又惊又慌。
张大茂现在可是里正,就算以前他也是本村大户王家的管家,村里收租管事都归他负责,张宝林平时也没少跟他打交道。
王家手里攥着张家村将近三分之一的田地,那可是接近两千亩的肥田啊!
如今王家一家都被金兵杀害,这些田地按理该变成无主之地,归官府收回。
可眼下兵荒马乱的,这些田怎么处置,还不是张大茂一句话的事儿?
就算他把王家的财产全都揽到自己名下,估计也没人敢说个不字。
张宝林心里七上八下地跟着张大茂进了他家门,一抬眼就看见罗毅正坐在堂屋里,一边喝着粥,一边就着咸菜吃馒头。
面对这位在村民口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神仙门徒,张宝林更慌了神,腿一软就要往地上跪。
罗毅赶忙侧身避开,不肯受他的礼,“这是做什么?张大茂,快扶他起来……”
        “老张,你看,张家村这地方,算得上是三面环山,只有南边是平坦的。”
“要是在南边建起一道城墙,那整个村子可就成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地了。”
“建城墙?”张大茂一听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
“罗公子,建城墙耗费的人力物力可太大了!我们张家村的人虽然不少,但懂得砌砖垒石手艺的匠人却没几个。”
“再说,建墙需要大量的石头和砖块。石头倒是好办,可以直接从景阳冈上开采,可那也得要大批人手才行。”
“至于砖块,南边的石家村倒是有一座砖窑,可以从他们那儿买……”
罗毅接过话:“你说的那个砖窑,我昨天去县城的路上看见了。”
“不过那作坊规模太小,得扩大才行。你有没有办法把它盘下来?”
张大茂点点头,“这倒不难。上次那箱珠宝少说也值六万贯,那座小作坊顶多八千贯就能拿下。”
“麻烦的是,烧窑制砖得有熟练的工匠,我们村里没人懂这门手艺啊。”
“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,不会的话,我可以教你们。”
“除了建城墙,村里还得招募一批民兵,人数至少要在五百人以上。不然光有城墙没人守,也是白搭。”
“公子说得是,回头我就去找张成商量这事。”
张大茂嘴里应着,脸上却露出些犹豫。
“只是……眼下家家户户都忙着农活,短时间内恐怕凑不出这么多人……”
“嗯。”罗毅沉吟着。
他心里明白,在这个时代,青壮劳力都是家里的顶梁柱。
除了冬天大雪封路的时候,他们几乎天天都得在田里忙活。
这年头生产力实在低下,不像以后那样有大型收割机械,也没有除草除虫的好办法。
这时代的农民,从春天开始,就得天天往田里跑,亲手拔草。
不然没几天杂草就能蹿得跟麦子一般高。
还得忙着捉虫,要不然本来就不多的收成,早晚得被虫子啃个精光。
收割机暂时是搞不来了,但弄点除草剂、杀虫剂什么的,好像倒不算太难。
有了除草剂,再配上喷雾器,一个人一天起码能清理二十亩地的杂草。
要是多准备几台喷雾器,安排专人负责喷洒,其他人手不就能腾出来了?
到时候,农忙期就只剩下播种和收割那十来天了,剩下的时间,大伙儿就能去修城墙,或者参加民兵训练。
嗯,就这么办,首先得让村民们从没完没了的农活里脱身。
“这事交给我来解决,你只要把村民的工作做到位就行,不用强迫。”
“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,让他们心甘情愿加入民兵队,或是去修城墙。说白了,就是给他们发工钱。”
“发工钱?公子是说……像发军饷那样?”
“没错,就是饷银。只有拿到钱,生活有了保障,人家才愿意跟着咱们干啊。”
张大茂本身就是村民出身,因为当初在田家干活时机灵能干,才慢慢被提拔成了管家。
他再清楚不过乡亲们的心思了。
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安稳过小日子,这才是他们最实在的念头。
你要是跟他们讲什么修城墙防金兵、御土匪的大道理,他们压根不会理这茬。
金兵在哪儿?土匪又在哪儿?
哦,你说可能会来?
那就等真来了再说呗。
这倒不是他们目光短浅,而是谁都不愿意白白出力,干那种既没好处还可能耽误自家农活的事。
可发工钱那就大不一样了。
农闲时候还能有活干,挣几个铜板贴补家用,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大伙儿准会抢着去。
他们从来不怕干活出汗,怕的是流了汗,却换不来应得的回报。
......
张宝林是张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,今年四十二岁,干泥瓦匠这行已经整整三十六年了。
打从六岁起,他就跟着父亲学盖房。
村里有一半以上的屋子,要么是他亲手盖起来的,要么是他帮忙修补过的。
除了给乡亲们盖房子,他还几次被官府征去前线修补城墙,一来二去,对城墙的结构和门道都摸得清清楚楚。
前几天,金兵在打谷场对大宋公主用刑,他也被人群挤在中间亲眼看见了那残忍的一幕。
当时他忍不住想:要是咱们村口也能筑起一道城墙,不就能把张家村给护住了吗?
可这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他自己给摁了下去。
建城墙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啊,光靠一个张家村,怎么可能办得到?
但他怎么也没想到,居然有人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。
今天一早,他跟平时一样早早起了床,正准备带上两个儿子下地干活。
这年头兵荒马乱的,盖新房的人越来越少。
他们父子光靠泥瓦活儿已经撑不起这个家了,只能去给人家当佃户,种两亩薄田。
等到收成的时候,交完租子,剩下的粮食也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。
哎,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了。
他一边在心里感叹这世道不易,新上任的里正张大茂却在这时叫住了他,还客气地请他到家里吃顿早饭。
张宝林一听,心里真是又惊又慌。
张大茂现在可是里正,就算以前他也是本村大户王家的管家,村里收租管事都归他负责,张宝林平时也没少跟他打交道。
王家手里攥着张家村将近三分之一的田地,那可是接近两千亩的肥田啊!
如今王家一家都被金兵杀害,这些田地按理该变成无主之地,归官府收回。
可眼下兵荒马乱的,这些田怎么处置,还不是张大茂一句话的事儿?
就算他把王家的财产全都揽到自己名下,估计也没人敢说个不字。
张宝林心里七上八下地跟着张大茂进了他家门,一抬眼就看见罗毅正坐在堂屋里,一边喝着粥,一边就着咸菜吃馒头。
面对这位在村民口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神仙门徒,张宝林更慌了神,腿一软就要往地上跪。
罗毅赶忙侧身避开,不肯受他的礼,“这是做什么?张大茂,快扶他起来……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