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剩一间上房?骗谁呢?
看这冷清劲儿,明明一个客人都没有才对吧?
罗毅没打算戳穿对方那套不怎么高明的谎话,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碎银子递了过去。
平时带铜钱实在太麻烦,又沉又硌人,所以他身上也会备些零散的金银。
虽说金银不是大宋朝的官方货币,可在这年头,它们属于稀罕的贵金属。
不少人还是认这个的,拿它们当大额钱来用。
大宋朝不是还发行过交子这种纸币嘛,只是眼下兵荒马乱的,朝廷自身都难保,物价飞涨。
经济也垮了,纸币越来越不值钱。
这时候,大家最认的还得是金银。
那衙役接过碎银,在手里掂了掂,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绽开,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。
罗毅给的这块碎银,少说也值一贯钱,够他在这儿舒舒服服住上好几天了。
“贵客您快请上楼!想吃点什么?一会儿我让小二直接送到您房里。”
罗毅一边顺着楼梯往上走,一边回头答道:“我这个人不挑,随便炒两个小菜,再加个西红柿蛋汤就行。”
罗毅说完,掌柜的却皱起了眉头,一脸地疑惑。
“这位客官,您说的‘西红柿’……是什么东西呀?”
“啊……”
罗毅愣了一下,这才反应过来。
这个年代哪来的西红柿啊?
西红柿原本产自南美洲,是后来才传到中国的,那都是明朝时候的事儿了。
“哦,那是我老家那边的一种菜,既然你们这儿没有,那就随便煮个什么汤都行。”
掌柜的也没多想,爽快地应道:“好嘞,您放心,这个时节喝槐花汤最合适了。”
“不瞒您说,小店做的槐花汤可是咱们这儿的一绝,您来得正是时候。”
吃的方面罗毅倒是不挑,只是他看着掌柜的明明穿着一身官服,却在这儿点头哈腰、招呼客人,总觉得有点别扭。
他忍不住开口问:“掌柜的,你这到底是开店做生意的,还是在衙门当差的呀?”
掌柜的听了也不觉得奇怪,反而笑呵呵地回答:“客官您见笑了。”
“我本来就是个开店的,因为店就在县衙对面,那帮官差三天两头来我这儿蹭吃蹭喝。”
“一开始我也挺不乐意的,后来大家混熟了,也就没什么了。”
“他们待我还不错,前阵子还提点我,让我交一笔钱,就给我弄了这身官服。”
“现在我也算是在衙门里挂名的人了,不用每天去点卯,该免的税啊、役啊,也都给免了。”
罗毅一听就明白了,这不就是常说的“花钱买官”嘛。
虽然掌柜的顶多算个小吏,连正经官员都算不上,可就这么一个小角色,也能看出宋朝官场已经**到了什么地步。
眼前这位掌柜人还算不错,花钱弄个差役身份,也就是图个免税免役。
可万一这身官服落到地痞流氓手里呢?
那帮人还不仗着这层皮,变本加厉地欺负老百姓?
走进房间之后,罗毅也没心思欣赏屋里那些古色古香的陈设了。
他放下背包,开始整理今晚行动要用的装备。
今晚他得去阳谷县衙里探一探,确认一下那些金兵是不是真藏在里面。
战术头盔配上夜视仪,是必须带的;防弹衣也得穿上;接着就是武器。
之前自己做的那把连弩体积有点大,塞不进背包,所以这回没带。
随身带的武器只有两根警用电棍和一把多功能工兵铲。
警用电棍不用多说,调到最高档,能轻松把人电晕。
而那把工兵铲,可是现代工艺的结晶。
罗毅之前试过,虽说达不到“吹毛断发、切金断玉”那么夸张,但一铲子下去,能把家里以前的菜刀直接劈成两截。
除了武器,他还准备了三枚自制的烟雾弹、一卷登山绳、一把影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射绳枪,外加两个无线电对讲机。
这些就是他这次来阳谷县带的全部装备。
要说自保,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。
等他收拾好装备,店小二就端着食盒来敲门了。
饭菜挺简单:一盘炒青菜,一盘炒鸡块,外加一碗槐花汤。
宋朝这时候已经流行炒菜了,虽然调料不多,但罗毅还是吃得挺香。
槐花汤里勾了面芡,熬得有点稠,味道有点特别。
不过配着咸香适口的炒鸡块,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。
吃过晚饭,罗毅躺床上玩了会儿手机。虽然没网,但他提前下载了不少剧,看得也挺投入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转眼就到了半夜。
县城里有打更的,三更的梆子声一响,罗毅立刻从床上翻身起来。
穿好防弹衣,戴好战术头盔,一打开夜视仪,原本漆黑一片的房间顿时清晰起来。
他背好背包,从窗户翻出去,扒着墙头轻轻一跳,落到了街上。
客栈对面的县衙大门紧闭,里头黑漆漆的。
可当罗毅爬上县衙墙头,借着夜视仪往里一看,就发现里面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松懈。
这座县衙比张家村的王家大院可大多了,是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。
前院是平时升堂审案、老百姓能见到的地方。
中院是官差休息的区域,也兼作牢房和签押房之类的办公处。
最后那进院子,就是知县一家子住的地方了。
此刻,在罗毅的视野里,前院空荡荡的,一个人影都没有。
中间的院子里却藏着好几处岗哨。
至于后宅,离得太远,他暂时还看不清。
他之前已经从小二那儿打听到了牢房的位置,就在中间院子的某个地方。
罗毅翻过墙,迅速穿过前院,随后放慢脚步,小心翼翼地靠近中间的院落。
他再次用上老办法,扒着墙头朝里面仔细打量。
刚才离得远,看得不太清楚,现在可是看得真真切切,中间的院子里设了一暗两明三处岗哨。
暗哨藏在院中一棵粗壮的桑枣树上,两个明哨则坐在院门边的墙根下,看样子都快睡着了。
罗毅看得仔细,这些守卫都穿着公服,是县衙的皂吏。
除了腰间挂的长刀,身上再没别的武器。
另外,院子的东南角格外亮堂,简直像白天一样。
罗毅关掉夜视仪才发现,那边有间屋子正亮着灯,里面好像有人在喝酒,时不时传出碰杯声和男人粗犷的笑声。
        看这冷清劲儿,明明一个客人都没有才对吧?
罗毅没打算戳穿对方那套不怎么高明的谎话,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碎银子递了过去。
平时带铜钱实在太麻烦,又沉又硌人,所以他身上也会备些零散的金银。
虽说金银不是大宋朝的官方货币,可在这年头,它们属于稀罕的贵金属。
不少人还是认这个的,拿它们当大额钱来用。
大宋朝不是还发行过交子这种纸币嘛,只是眼下兵荒马乱的,朝廷自身都难保,物价飞涨。
经济也垮了,纸币越来越不值钱。
这时候,大家最认的还得是金银。
那衙役接过碎银,在手里掂了掂,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绽开,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。
罗毅给的这块碎银,少说也值一贯钱,够他在这儿舒舒服服住上好几天了。
“贵客您快请上楼!想吃点什么?一会儿我让小二直接送到您房里。”
罗毅一边顺着楼梯往上走,一边回头答道:“我这个人不挑,随便炒两个小菜,再加个西红柿蛋汤就行。”
罗毅说完,掌柜的却皱起了眉头,一脸地疑惑。
“这位客官,您说的‘西红柿’……是什么东西呀?”
“啊……”
罗毅愣了一下,这才反应过来。
这个年代哪来的西红柿啊?
西红柿原本产自南美洲,是后来才传到中国的,那都是明朝时候的事儿了。
“哦,那是我老家那边的一种菜,既然你们这儿没有,那就随便煮个什么汤都行。”
掌柜的也没多想,爽快地应道:“好嘞,您放心,这个时节喝槐花汤最合适了。”
“不瞒您说,小店做的槐花汤可是咱们这儿的一绝,您来得正是时候。”
吃的方面罗毅倒是不挑,只是他看着掌柜的明明穿着一身官服,却在这儿点头哈腰、招呼客人,总觉得有点别扭。
他忍不住开口问:“掌柜的,你这到底是开店做生意的,还是在衙门当差的呀?”
掌柜的听了也不觉得奇怪,反而笑呵呵地回答:“客官您见笑了。”
“我本来就是个开店的,因为店就在县衙对面,那帮官差三天两头来我这儿蹭吃蹭喝。”
“一开始我也挺不乐意的,后来大家混熟了,也就没什么了。”
“他们待我还不错,前阵子还提点我,让我交一笔钱,就给我弄了这身官服。”
“现在我也算是在衙门里挂名的人了,不用每天去点卯,该免的税啊、役啊,也都给免了。”
罗毅一听就明白了,这不就是常说的“花钱买官”嘛。
虽然掌柜的顶多算个小吏,连正经官员都算不上,可就这么一个小角色,也能看出宋朝官场已经**到了什么地步。
眼前这位掌柜人还算不错,花钱弄个差役身份,也就是图个免税免役。
可万一这身官服落到地痞流氓手里呢?
那帮人还不仗着这层皮,变本加厉地欺负老百姓?
走进房间之后,罗毅也没心思欣赏屋里那些古色古香的陈设了。
他放下背包,开始整理今晚行动要用的装备。
今晚他得去阳谷县衙里探一探,确认一下那些金兵是不是真藏在里面。
战术头盔配上夜视仪,是必须带的;防弹衣也得穿上;接着就是武器。
之前自己做的那把连弩体积有点大,塞不进背包,所以这回没带。
随身带的武器只有两根警用电棍和一把多功能工兵铲。
警用电棍不用多说,调到最高档,能轻松把人电晕。
而那把工兵铲,可是现代工艺的结晶。
罗毅之前试过,虽说达不到“吹毛断发、切金断玉”那么夸张,但一铲子下去,能把家里以前的菜刀直接劈成两截。
除了武器,他还准备了三枚自制的烟雾弹、一卷登山绳、一把影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射绳枪,外加两个无线电对讲机。
这些就是他这次来阳谷县带的全部装备。
要说自保,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。
等他收拾好装备,店小二就端着食盒来敲门了。
饭菜挺简单:一盘炒青菜,一盘炒鸡块,外加一碗槐花汤。
宋朝这时候已经流行炒菜了,虽然调料不多,但罗毅还是吃得挺香。
槐花汤里勾了面芡,熬得有点稠,味道有点特别。
不过配着咸香适口的炒鸡块,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。
吃过晚饭,罗毅躺床上玩了会儿手机。虽然没网,但他提前下载了不少剧,看得也挺投入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转眼就到了半夜。
县城里有打更的,三更的梆子声一响,罗毅立刻从床上翻身起来。
穿好防弹衣,戴好战术头盔,一打开夜视仪,原本漆黑一片的房间顿时清晰起来。
他背好背包,从窗户翻出去,扒着墙头轻轻一跳,落到了街上。
客栈对面的县衙大门紧闭,里头黑漆漆的。
可当罗毅爬上县衙墙头,借着夜视仪往里一看,就发现里面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松懈。
这座县衙比张家村的王家大院可大多了,是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。
前院是平时升堂审案、老百姓能见到的地方。
中院是官差休息的区域,也兼作牢房和签押房之类的办公处。
最后那进院子,就是知县一家子住的地方了。
此刻,在罗毅的视野里,前院空荡荡的,一个人影都没有。
中间的院子里却藏着好几处岗哨。
至于后宅,离得太远,他暂时还看不清。
他之前已经从小二那儿打听到了牢房的位置,就在中间院子的某个地方。
罗毅翻过墙,迅速穿过前院,随后放慢脚步,小心翼翼地靠近中间的院落。
他再次用上老办法,扒着墙头朝里面仔细打量。
刚才离得远,看得不太清楚,现在可是看得真真切切,中间的院子里设了一暗两明三处岗哨。
暗哨藏在院中一棵粗壮的桑枣树上,两个明哨则坐在院门边的墙根下,看样子都快睡着了。
罗毅看得仔细,这些守卫都穿着公服,是县衙的皂吏。
除了腰间挂的长刀,身上再没别的武器。
另外,院子的东南角格外亮堂,简直像白天一样。
罗毅关掉夜视仪才发现,那边有间屋子正亮着灯,里面好像有人在喝酒,时不时传出碰杯声和男人粗犷的笑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