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问题有了解决之策,朱元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,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。
一行人逛着逛着,不知不觉来到后面的菜园。
庄园的菜地占地面积不小,有三亩多,不仅能自给自足,还有多余的送到周家在城里的府邸。
此时村长张无全,正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在菜园里烧火,这个小伙和张老汉是本家,叫做张彪。
他俩把稻草和山里割来的蕨草铺在地上,然后点火。
这些稻草和蕨草,都是周管事他们提前让人晒干的,都便宜了朱雄英。
菜地里的火势烧得很旺,朱元璋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当佃农的时代。
“大孙、你知道为何要烧这些稻草吗?”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朱雄英,他想考考自己的大孙。
朱雄英撇撇嘴,真当他是三岁的小孩啊:“刀耕火种,是古人的智慧结晶。”
“在地里烧稻草,蕨草这些,能烧死大部分草籽,地里就不会长那么多草吸收庄稼的养分。”
“在地里烧稻草这些,还能烧死虫卵,这样害虫就会少一些,减少害虫带来的庄稼减产。”
“除此之外、草木灰能肥地,能提高庄稼的产量。”
朱雄英说到这里,忍不住暗暗摇头,后世那些专家,就是**,他们连地都没有下过,懂个鸡儿的种地。
整体就知道瞎几把说,不允许百姓焚烧秸秆。
这些人,是在危害百姓,危害国家,是汉奸无疑,一抓一个准。
朱元璋心里很是欣慰,刀耕火种,在大本堂里先生会教出处,但自己大孙能说出焚烧秸秆的好处,真是意外。
村长张无全这时也笑着说道:“小东家虽然年幼,但懂农耕,根本不像那些富家子弟,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,估计大部分都没下过地。”
听到有人夸自己孙子,朱元璋和马皇后特别开心,比大臣的恭维奉承要好听得多。
“村长、你帮我通知一下村里人,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山上帮我割蕨草,河边割芦苇,山里那些落叶也可以收集,我都花钱买。”
朱雄英停顿片刻,继续说道:“五文钱一箩筐。”
村长张无全心里猛的一震,回过神来后连连摆手:“使不得、使不得,这哪能收钱呢,我现在就去通知村民去。”
朱雄英摇摇头:“我要的量不少,大家不能白帮我做事,钱必须给,我不差钱……”
村长张无全见朱雄英如此坚决,想到香皂能赚钱,于是只能无奈的点点头。
他心里很是感激朱雄英,他知道朱雄英这是在帮大家。
“小东家,老汉在这里,代表全村百姓谢谢你了,你是个好人,是个大善人。”村长张无全真诚的感激道。
好人?
朱雄英心里苦笑,自己是好人吗?他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。
等村长张无全离开,李景隆就忍不住说道:“表弟、你收集蕨菜这些,是准备给四百亩田地增肥吗?”
他说着话音一转:“那玩意满山遍野都是,又是你自己的山头,为何还要给那么多钱啊?”
朱元璋虽然乐意老百姓能赚到钱,能过上好日子,但他也觉得大孙太败家了。
朱雄英抬头看向远处村民的茅草屋,沉吟道:“百姓太穷了,这点钱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,但对于他们来说,或许是救命钱。”
“再说了、我也不是白送钱,需要他们用劳力换取的。”
李景隆当然知道朱雄英的想法,但他还是忍不住上道:“种庄稼的成本太高了,这是稳赔的买卖,到时候地都白种了。”
朱雄英笑了笑:“谁说是稳赔的?”
“不是吗?在地里焚烧那些蕨草,虽然能肥地,能让粮食增产,但增产是有量的。”
朱雄英摇摇头:“并非全在地里焚烧,我大量收集蕨菜这些,还要用来沤肥。”
“对了、表哥,城里那些不要的骨头,你想办法帮我搜集回来,我沤肥要用。”
用骨头沤肥?
李景隆还是第一次听说,他心里觉得不靠谱,但还是点头上道:“行、我会让人去收集,那玩意酒楼和菜市场的肉铺多的是,根本没人要,他们平时还要找人处理呢。”
应天城有百万人口,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,可想而知,每天消耗的肉食有多恐怖,骨头自然就多了。
而骨头这些容易发臭,酒楼和菜市场的肉铺,每天都要花钱让人运出城找地方扔掉。
朱雄英原本还想着去城里收集粪便,还有泔水这些。
听张老汉说,城里每天都有人挨家挨户收粪便,然后运送到周边的农村贩卖,这类人叫粪夫。
古人都不傻,都知道粪便能肥地,不可能去捡漏的。
在古代、粪便就是钱。
所谓视金钱为粪土,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后世人的解读,明显是错误的。
朱雄英之所以要搞养殖场,除了制作香皂需要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集粪便沤肥肥地。
秸秆和蕨菜很快就焚烧完了,张彪熟练的架起曲辕犁,赶着耕牛犁地。
朱元璋和马皇后这时注意到脚边两麻袋土疙瘩,朱元璋蹲下身拿起一个小土豆,好奇道:“这玩意难道是圆的山药?咱南征北战,还是第一次见到,真稀奇。”
马皇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土疙瘩,她看了看,摇头说道:“不像是山药。”
李景隆这时说道:“这不是我们大明的东西,是海外商人带来的,表弟说这个叫土豆,另一个麻袋里的叫红薯。”
“土豆?红薯?”
“土豆倒是很贴切,土里的大豆子,这个红薯就不怎么贴切了。”朱元璋笑着打趣道。
李景隆继续说道:“表弟说,土豆和红薯可以做主粮,土豆可以蒸熟了吃,煮着吃烤着吃煮成糊糊也行,红薯也能蒸煮或者烤着吃,还能做成红薯粉。”
“表弟还说了,土豆和红薯都不挑地,沙地也能种,还耐旱耐寒……”
“而且产量高,土豆和红薯亩产可达八到十石,若是培育出优良种子,亩产还能增加。”
朱元璋和马皇后都被震惊到了,能做主粮!耐寒耐旱!不挑地!亩产八到十石!
嘶!!!
两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朱元璋扭头看向李景隆:“九江说的都是真的?”
李景隆讪讪笑着说道:“我是有所怀疑,毕竟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土豆和红薯,刚才那些都是表弟说的。”
“不过、红薯和土豆确实能当主粮,昨晚我们就烤了几个土豆和红薯,红薯味道最好,甜甜糯糯的。”
        一行人逛着逛着,不知不觉来到后面的菜园。
庄园的菜地占地面积不小,有三亩多,不仅能自给自足,还有多余的送到周家在城里的府邸。
此时村长张无全,正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在菜园里烧火,这个小伙和张老汉是本家,叫做张彪。
他俩把稻草和山里割来的蕨草铺在地上,然后点火。
这些稻草和蕨草,都是周管事他们提前让人晒干的,都便宜了朱雄英。
菜地里的火势烧得很旺,朱元璋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当佃农的时代。
“大孙、你知道为何要烧这些稻草吗?”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朱雄英,他想考考自己的大孙。
朱雄英撇撇嘴,真当他是三岁的小孩啊:“刀耕火种,是古人的智慧结晶。”
“在地里烧稻草,蕨草这些,能烧死大部分草籽,地里就不会长那么多草吸收庄稼的养分。”
“在地里烧稻草这些,还能烧死虫卵,这样害虫就会少一些,减少害虫带来的庄稼减产。”
“除此之外、草木灰能肥地,能提高庄稼的产量。”
朱雄英说到这里,忍不住暗暗摇头,后世那些专家,就是**,他们连地都没有下过,懂个鸡儿的种地。
整体就知道瞎几把说,不允许百姓焚烧秸秆。
这些人,是在危害百姓,危害国家,是汉奸无疑,一抓一个准。
朱元璋心里很是欣慰,刀耕火种,在大本堂里先生会教出处,但自己大孙能说出焚烧秸秆的好处,真是意外。
村长张无全这时也笑着说道:“小东家虽然年幼,但懂农耕,根本不像那些富家子弟,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,估计大部分都没下过地。”
听到有人夸自己孙子,朱元璋和马皇后特别开心,比大臣的恭维奉承要好听得多。
“村长、你帮我通知一下村里人,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山上帮我割蕨草,河边割芦苇,山里那些落叶也可以收集,我都花钱买。”
朱雄英停顿片刻,继续说道:“五文钱一箩筐。”
村长张无全心里猛的一震,回过神来后连连摆手:“使不得、使不得,这哪能收钱呢,我现在就去通知村民去。”
朱雄英摇摇头:“我要的量不少,大家不能白帮我做事,钱必须给,我不差钱……”
村长张无全见朱雄英如此坚决,想到香皂能赚钱,于是只能无奈的点点头。
他心里很是感激朱雄英,他知道朱雄英这是在帮大家。
“小东家,老汉在这里,代表全村百姓谢谢你了,你是个好人,是个大善人。”村长张无全真诚的感激道。
好人?
朱雄英心里苦笑,自己是好人吗?他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。
等村长张无全离开,李景隆就忍不住说道:“表弟、你收集蕨菜这些,是准备给四百亩田地增肥吗?”
他说着话音一转:“那玩意满山遍野都是,又是你自己的山头,为何还要给那么多钱啊?”
朱元璋虽然乐意老百姓能赚到钱,能过上好日子,但他也觉得大孙太败家了。
朱雄英抬头看向远处村民的茅草屋,沉吟道:“百姓太穷了,这点钱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,但对于他们来说,或许是救命钱。”
“再说了、我也不是白送钱,需要他们用劳力换取的。”
李景隆当然知道朱雄英的想法,但他还是忍不住上道:“种庄稼的成本太高了,这是稳赔的买卖,到时候地都白种了。”
朱雄英笑了笑:“谁说是稳赔的?”
“不是吗?在地里焚烧那些蕨草,虽然能肥地,能让粮食增产,但增产是有量的。”
朱雄英摇摇头:“并非全在地里焚烧,我大量收集蕨菜这些,还要用来沤肥。”
“对了、表哥,城里那些不要的骨头,你想办法帮我搜集回来,我沤肥要用。”
用骨头沤肥?
李景隆还是第一次听说,他心里觉得不靠谱,但还是点头上道:“行、我会让人去收集,那玩意酒楼和菜市场的肉铺多的是,根本没人要,他们平时还要找人处理呢。”
应天城有百万人口,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,可想而知,每天消耗的肉食有多恐怖,骨头自然就多了。
而骨头这些容易发臭,酒楼和菜市场的肉铺,每天都要花钱让人运出城找地方扔掉。
朱雄英原本还想着去城里收集粪便,还有泔水这些。
听张老汉说,城里每天都有人挨家挨户收粪便,然后运送到周边的农村贩卖,这类人叫粪夫。
古人都不傻,都知道粪便能肥地,不可能去捡漏的。
在古代、粪便就是钱。
所谓视金钱为粪土,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后世人的解读,明显是错误的。
朱雄英之所以要搞养殖场,除了制作香皂需要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集粪便沤肥肥地。
秸秆和蕨菜很快就焚烧完了,张彪熟练的架起曲辕犁,赶着耕牛犁地。
朱元璋和马皇后这时注意到脚边两麻袋土疙瘩,朱元璋蹲下身拿起一个小土豆,好奇道:“这玩意难道是圆的山药?咱南征北战,还是第一次见到,真稀奇。”
马皇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土疙瘩,她看了看,摇头说道:“不像是山药。”
李景隆这时说道:“这不是我们大明的东西,是海外商人带来的,表弟说这个叫土豆,另一个麻袋里的叫红薯。”
“土豆?红薯?”
“土豆倒是很贴切,土里的大豆子,这个红薯就不怎么贴切了。”朱元璋笑着打趣道。
李景隆继续说道:“表弟说,土豆和红薯可以做主粮,土豆可以蒸熟了吃,煮着吃烤着吃煮成糊糊也行,红薯也能蒸煮或者烤着吃,还能做成红薯粉。”
“表弟还说了,土豆和红薯都不挑地,沙地也能种,还耐旱耐寒……”
“而且产量高,土豆和红薯亩产可达八到十石,若是培育出优良种子,亩产还能增加。”
朱元璋和马皇后都被震惊到了,能做主粮!耐寒耐旱!不挑地!亩产八到十石!
嘶!!!
两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朱元璋扭头看向李景隆:“九江说的都是真的?”
李景隆讪讪笑着说道:“我是有所怀疑,毕竟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土豆和红薯,刚才那些都是表弟说的。”
“不过、红薯和土豆确实能当主粮,昨晚我们就烤了几个土豆和红薯,红薯味道最好,甜甜糯糯的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