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南京城之北,城门太平门。
方孝孺在城门外来回度步,昨晚他接到太监传旨,让他在太平门外边等着。
对此、方孝孺一夜没睡好,他完全搞不懂朱元璋为什么让他来这里。
他相信,朱元璋不可能无缘无故让他来此地,必定有什么深意。
“莫非、是这些难民?”方孝孺抬头看向荒野上的难民,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。
他们这些读书人,要么去执政一方,要么就是谋臣,为皇帝出谋划策。
他如今什么资历经验都没有,朱元璋肯定不会让他去执政一方。
方孝孺顿时想明白了,朱元璋是先把他当谋臣培养,积累资历。
他目光深邃的看着这些难民,大脑在飞速运转,思索着有什么办法解决难民。
就在方孝孺胡思乱想的时候,一辆马车从太平门出来,在方孝孺面前停了下来。
方孝孺这才回过神来,抬头就看到赶马车的毛骧。
“毛……”
“叫我毛护卫。”
毛骧不给方孝孺说话的机会,这里人多眼杂。
“上车吧、老爷在车上等你。”毛骧招了招手。
老爷?
方孝孺心里猛的一震,能被毛骧称为老爷,又心甘情愿当马夫的。
那么、马车里的人,就不言而喻了。
好家伙!
洪武爷这是微服私访!
方孝孺暗暗咂舌,他当然知道帝王微服私访有多凶险。
当方孝孺上了马车,拉开帘子就看到朱元璋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的逗弄三个小家伙。
这还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洪武爷吗?
“愣着干什么?还不赶快坐下,我们赶时间。”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挥手。
“哦……”
方孝孺一脸茫然的坐下,此时他的脑瓜子还“嗡嗡”的。
朱元璋见方孝孺傻愣愣的样子,于是说道:“你现在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?”
方孝孺连连点头,朱元璋伸手阻拦道:“不要问、到了目的地你自然知晓,对了、出了宫,叫我老爷就行,咱不想暴露身份。”
方孝孺的嘴角一阵抽搐,你既然不让问,何必问我是不是有很多问题,我即便有问题,也不敢主动问你啊。
朱元璋没有搭理方孝孺,继续逗弄三个小家伙。
方孝孺看着三个小家伙,猜测三人的身份,应该是小公主和小王爷吧?
虽然朱元璋让方孝孺不要问问题,但方孝孺实在是太想进步了。
过了片刻之后,方孝孺开口说道:“老爷、我刚才看到,城外有很多难民,我猜的没错的话,应该是北方逃难过来的。”
朱元璋只是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
方孝孺愣了一愣,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,你不接话,不问我有没有办法解决灾民,我怎么接下去啊。
方孝孺的想法很好,如果朱元璋接话,肯定会问他有没有解决之策。
虽然他还没想到解决之策,但还是能说出一些道道来的。
到时候、朱元璋肯定会高看他,他就能步入仕途了。
如今方孝孺虽然在大本堂授业解惑,但还不算步入仕途。
朱元璋如何看不出来方孝孺的心思,他心里暗乐,你丫的还年轻,跟咱装?咱看你怎么继续装下去。
一时间、马车里的气氛显得非常诡异,方孝孺呆若木鸡,看着朱元璋笑呵呵的逗弄三个背着包袱的小奶娃。
当马车下了官道,进入村道后,朱元璋这才看向方孝孺。
他刚才只是在敲打方孝孺,毕竟方孝孺是朱元璋内定给朱雄英的辅臣,而现在年纪轻轻的方孝孺,还达不到朱元璋的要求。
当然、朱元璋也想看看方孝孺有多少能耐。
于是、朱元璋开口说道:“城外的难民,你应该都看到了吧?”
正发愣的方孝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,慌慌张张的点头:“看到了。”
朱元璋继续说道:“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”
方孝孺把之前想好的说词说了出来:“北方多地连年干旱,如今难民都逃难到了应天,说明灾情很严重。”
“按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,会有更多百姓死亡,会有更多百姓逃难,到时候北方人口锐减,甚至北方都会变得荒无人烟,看不到几个人。”
“等灾情过去以后,想要恢复北方的人口和经济,估计要很多年。”
“加之、难民是不确定的因素,容易出现动乱。”
“所以、我认为,朝廷应该积极赈灾,既能避免人口锐减的问题,也能杜绝灾民发生暴乱。”
“而且、也利于以后恢复北方人口和经济,不然朝廷需要花费更高的代价。”
朱元璋点点头,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呢,因为连年战乱,很多地方人都看不到一个,为此,他还搞了几次大迁徙。
“你说的都对,但不多。”朱元璋失笑着摇摇头:“你怎么知道朝廷没有积极赈灾?你可知道,国库都快掏空了。”
“咱作为大明天子,看着百姓受灾流离失所,难道心情就好吗?”
“直接跟你说吧,如今财政吃紧,根本无力赈灾了。”
嘶!!!
方孝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,朝廷居然拿不出钱粮赈灾了,这绝对是危险的信号,一个不好,大明都有覆灭的可能。
“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,你有没有办法解决钱粮的问题?”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方孝孺。
方孝孺眉头紧锁,沉吟道:“解决钱粮问题,税收是关键,只不过、大明经历了多年战乱,如今百姓需要休养生息,根本不适合增税。”
“如果向百姓增税,会闹得天怒人怨,失了民心。”
朱元璋赞许的点点头,如果刚才方孝孺说向百姓加税,那么、朱元璋绝对不会用方孝孺,这辈子方孝孺的仕途也断送了。
方孝孺思索片刻之后,迟疑道:“既然不能向百姓增税,那么钱粮只能向官绅世家还有商贾找。”
他说着顿了顿,迟疑道:“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。”
朱元璋很想说,既然是不成熟的想法,哪就别说了。
最终,朱元璋还是点点头,年轻人嘛,给他一个机会。
毕竟年轻人需要锻炼,错了也有他扶正。
方孝孺见朱元璋点头,他这才继续说道:“我觉得、可以让官绅世家富商捐款捐粮,陛下若是下圣旨,我想官绅世家富商,应该都会捐钱捐粮的。”
        方孝孺在城门外来回度步,昨晚他接到太监传旨,让他在太平门外边等着。
对此、方孝孺一夜没睡好,他完全搞不懂朱元璋为什么让他来这里。
他相信,朱元璋不可能无缘无故让他来此地,必定有什么深意。
“莫非、是这些难民?”方孝孺抬头看向荒野上的难民,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。
他们这些读书人,要么去执政一方,要么就是谋臣,为皇帝出谋划策。
他如今什么资历经验都没有,朱元璋肯定不会让他去执政一方。
方孝孺顿时想明白了,朱元璋是先把他当谋臣培养,积累资历。
他目光深邃的看着这些难民,大脑在飞速运转,思索着有什么办法解决难民。
就在方孝孺胡思乱想的时候,一辆马车从太平门出来,在方孝孺面前停了下来。
方孝孺这才回过神来,抬头就看到赶马车的毛骧。
“毛……”
“叫我毛护卫。”
毛骧不给方孝孺说话的机会,这里人多眼杂。
“上车吧、老爷在车上等你。”毛骧招了招手。
老爷?
方孝孺心里猛的一震,能被毛骧称为老爷,又心甘情愿当马夫的。
那么、马车里的人,就不言而喻了。
好家伙!
洪武爷这是微服私访!
方孝孺暗暗咂舌,他当然知道帝王微服私访有多凶险。
当方孝孺上了马车,拉开帘子就看到朱元璋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的逗弄三个小家伙。
这还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洪武爷吗?
“愣着干什么?还不赶快坐下,我们赶时间。”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挥手。
“哦……”
方孝孺一脸茫然的坐下,此时他的脑瓜子还“嗡嗡”的。
朱元璋见方孝孺傻愣愣的样子,于是说道:“你现在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?”
方孝孺连连点头,朱元璋伸手阻拦道:“不要问、到了目的地你自然知晓,对了、出了宫,叫我老爷就行,咱不想暴露身份。”
方孝孺的嘴角一阵抽搐,你既然不让问,何必问我是不是有很多问题,我即便有问题,也不敢主动问你啊。
朱元璋没有搭理方孝孺,继续逗弄三个小家伙。
方孝孺看着三个小家伙,猜测三人的身份,应该是小公主和小王爷吧?
虽然朱元璋让方孝孺不要问问题,但方孝孺实在是太想进步了。
过了片刻之后,方孝孺开口说道:“老爷、我刚才看到,城外有很多难民,我猜的没错的话,应该是北方逃难过来的。”
朱元璋只是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
方孝孺愣了一愣,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,你不接话,不问我有没有办法解决灾民,我怎么接下去啊。
方孝孺的想法很好,如果朱元璋接话,肯定会问他有没有解决之策。
虽然他还没想到解决之策,但还是能说出一些道道来的。
到时候、朱元璋肯定会高看他,他就能步入仕途了。
如今方孝孺虽然在大本堂授业解惑,但还不算步入仕途。
朱元璋如何看不出来方孝孺的心思,他心里暗乐,你丫的还年轻,跟咱装?咱看你怎么继续装下去。
一时间、马车里的气氛显得非常诡异,方孝孺呆若木鸡,看着朱元璋笑呵呵的逗弄三个背着包袱的小奶娃。
当马车下了官道,进入村道后,朱元璋这才看向方孝孺。
他刚才只是在敲打方孝孺,毕竟方孝孺是朱元璋内定给朱雄英的辅臣,而现在年纪轻轻的方孝孺,还达不到朱元璋的要求。
当然、朱元璋也想看看方孝孺有多少能耐。
于是、朱元璋开口说道:“城外的难民,你应该都看到了吧?”
正发愣的方孝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,慌慌张张的点头:“看到了。”
朱元璋继续说道:“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”
方孝孺把之前想好的说词说了出来:“北方多地连年干旱,如今难民都逃难到了应天,说明灾情很严重。”
“按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,会有更多百姓死亡,会有更多百姓逃难,到时候北方人口锐减,甚至北方都会变得荒无人烟,看不到几个人。”
“等灾情过去以后,想要恢复北方的人口和经济,估计要很多年。”
“加之、难民是不确定的因素,容易出现动乱。”
“所以、我认为,朝廷应该积极赈灾,既能避免人口锐减的问题,也能杜绝灾民发生暴乱。”
“而且、也利于以后恢复北方人口和经济,不然朝廷需要花费更高的代价。”
朱元璋点点头,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呢,因为连年战乱,很多地方人都看不到一个,为此,他还搞了几次大迁徙。
“你说的都对,但不多。”朱元璋失笑着摇摇头:“你怎么知道朝廷没有积极赈灾?你可知道,国库都快掏空了。”
“咱作为大明天子,看着百姓受灾流离失所,难道心情就好吗?”
“直接跟你说吧,如今财政吃紧,根本无力赈灾了。”
嘶!!!
方孝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,朝廷居然拿不出钱粮赈灾了,这绝对是危险的信号,一个不好,大明都有覆灭的可能。
“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,你有没有办法解决钱粮的问题?”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方孝孺。
方孝孺眉头紧锁,沉吟道:“解决钱粮问题,税收是关键,只不过、大明经历了多年战乱,如今百姓需要休养生息,根本不适合增税。”
“如果向百姓增税,会闹得天怒人怨,失了民心。”
朱元璋赞许的点点头,如果刚才方孝孺说向百姓加税,那么、朱元璋绝对不会用方孝孺,这辈子方孝孺的仕途也断送了。
方孝孺思索片刻之后,迟疑道:“既然不能向百姓增税,那么钱粮只能向官绅世家还有商贾找。”
他说着顿了顿,迟疑道:“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。”
朱元璋很想说,既然是不成熟的想法,哪就别说了。
最终,朱元璋还是点点头,年轻人嘛,给他一个机会。
毕竟年轻人需要锻炼,错了也有他扶正。
方孝孺见朱元璋点头,他这才继续说道:“我觉得、可以让官绅世家富商捐款捐粮,陛下若是下圣旨,我想官绅世家富商,应该都会捐钱捐粮的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