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城门锁了一日,第二天的时候,往西、往南的城门都开了。

  无数百姓早已收拾好了全部的家当堵在城门口,城门一打开,便蜂拥着奔命离去。

  往西边儿是平州地界,往南边儿是京城的方向。

  无数百姓在这种情况都会选择投奔自家的远房亲戚,或往西,或往南。

  只要离开义通,就有活路。

  义通县令秦大人,站在眺望楼上,脸色凝重。

  他已一天一夜未合眼。

  义通的兵力并不强,他已请求了支援,也不知道支援何时才到。

  看着往外涌出的百姓们,他的心中百感交集。

  一方面希望所有百姓都能逃出生天,一方面又希望有青壮年能自愿留下来,与县兵们共同抵抗外敌。

  纺织厂内也是如此。

  在得知城门已开的消息,纺织厂内千人几乎全都走了。

  所幸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,大家在走的时候,严清溪和燕凝亲自给所有人多发了一个月的工钱。

  到了晚上时,曾经的千人纺织厂,只剩下了不到两百人。

  纺织厂粮库里面囤的粮食大概还有一半的存货,估算着供应现在的两百来人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留下来的众人,听到这个消息,都踏实了不少。

  “外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?”

  女工们聚在一起,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,过了几日发现好像并没有那么可怕,她们在纺织厂里依旧该吃吃该喝喝,每天还要干上几个时辰的活。

  不过是生产缎面的那条线停了,所有人都一起纺厚棉布,最朴实无华的那种。

  “还不是该死的胡人到了冬天活不下去了,又想来咱们这儿抢粮食了!”

  “可咱们义通又没挨着胡夷之地,北边儿不是还有好几个城池呢吗?”

  “对啊,难不成前面的城都被胡人占了?”

  “那不能吧?胡人能有多大的本事,这么多年来,那些胡人最多也就打到佳城,待不了几日就被灰溜溜的赶回去了,怎么可能一路打到咱们义通?”

  “有什么不可能,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。”

  “你们说……咱们义通能守得住吗?”

  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。

  何大姐坐在一个板凳上补袜子,打好最后一个结,她突然冷冷地哼了一声:“怕什么,要是当兵的守不住,我就去守,我爹娘都不愿意离开义通,我们家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儿,那群胡夷子敢来,我们就跟他们拼了!”

  “对!到时候我就拿上锄头跟他们这群畜生拼了!”有人附和一声。

  女子中,从来不缺血性之人。

  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说逃走就逃走的,有太多的因素让他们无法离开这片故土。

  可能是亲人病重,可能是家中贫苦,也可能是世世代代积攒下的家业,无法说放弃就放弃。

  太多人做不到背井离乡从头开始。

  他们更愿意选择与这片故**存亡。

  纺织厂的何大姐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。

  “大娘,李晓旭早上过来了,说他有亲戚在平州,让我们一起过去,咱们,去吗?”宋子询从门外走进来。

  林招娣立刻抬头看向严清溪:“娘,好多人都走了,咱们也走吧。”

  义通随时都要沦陷的可能,随时都可能陷入战火,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
  “咱们存了那么多粮食,不管逃到哪儿去都能活。”林招娣又补充道。

  严清溪沉默片刻,“让我想想。”

  胡人入侵的情节她完全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印象,她只知道宁亲王造反的事儿,可那是发生在很多年以后。

  是她看小说的时候看漏了吗?

  忽地,严清溪站起来:“你们在家里好好呆着,我出去一趟,很快回来。”

  “您要去哪儿,外面不太平,我陪您一起。”宋子谦起身。

  严清溪想了想,带上他正好,点头道:“好。”

  宋子谦套了骡子车,带上严清溪从纺织厂出发,来到了璃云阁的门前。

  刚开业半月的璃云阁此刻大门紧闭。

  有时候运气这事儿不好说,原本应该关门歇业的是燕凝,现在变成了黎东珠。

  宋子谦上前敲门,郝嬷嬷看见了来人,将门打开了一条缝,让他们二人进去,又赶紧把门锁好。

  “严大娘,子谦哥哥,外面这么乱,你们怎么来了?”黎东珠略带不解。

  严清溪坐下来,道:“你一个人在义通人生地不熟,如今城里想买米买面都不容易,担心你没有粮食,才想着过来看看。”

  郝嬷嬷闻言,急忙道:“严夫人您真是个活菩萨,我们属实没想到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事儿,如今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,正发愁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呢。”

  严清溪不可思议地望向黎东珠:“黎小姐没料到吗?”

  黎东珠面上浮现尴尬之色,她垂眸看着自己的双手:“我虽有预感蛮夷会来犯,却没想到百姓生活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,竟连粮食都买不到了。”

  上一世,她是知道这一年北方蛮夷来犯之事的,但她当时人在京城,对此事的了解都是从旁人口中听说的。

  她听说蛮夷来犯,又听说不过三个月就被打退了。

  她以为,没什么大事儿,反正最终的结果胡人会败走就是。

  至于其他,她一个闺阁小姐从未有心了解。

  若不然,她也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盘下这么个铺面,刚开几日就关门大吉了。

  这话说出来,免不了要被人嘲笑。

  黎东珠自己都有些羞愧,不敢抬头与严清溪对视。

  而严清溪却还在追问:“你有预感?你……你还预感到了什么?”

  预感这个词用得好啊。

  这个黎东珠果然和她一样,都是穿越而来的,并且看小说时候一定比她认真。

  毕竟,她都没有看见胡人入侵这一段剧情,可黎东珠却有预感,就说明她肯定看见了。

  此时此刻,严清溪已经把眼前的黎东珠当成了自己的老乡。

  殊不知,对方与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灵魂。

  听闻严清溪的疑惑,黎东珠抬起了头,她带着探究的目光望向严清溪。

  “您不是应该也有预感吗?”

  显然,黎东珠也认为严清溪和她一样,都是重生第二次的。

  严清溪摇了摇头:“我可能年纪大了,记性不好,有时候看过的书,读过的字过目就忘了,不太知道。”

  这话已接近于明牌了。

  可黎东珠却皱起眉头:“但您家就在这儿,您……您怎么会不知道呢?”

  那可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事儿啊!

  按理说,严清溪应该比自己对这场胡人入侵的战乱更了解才是。

  何故来问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