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齐大手见状,立刻站出来想给齐卫东解围:“就是,这事儿你们找卫东也没辙……”
话音未落,就有人指着他鼻子骂:“你个齐大手,占了便宜卖乖,站着说话不腰疼!”
齐大手也不恼,反而嘿嘿一笑:“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,你们早干嘛去了?现在看人得了好处就想来摘桃子,哪有这么容易的事。”
这话如同火上浇油,人群愈发鼓噪。
最后还是村里的刘老爷子拄着拐杖过来,沉着脸呵斥了几句,大伙儿才不情不愿地散了。
可偏偏有人不死心。
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一个从福胜生产队过来的汉子凑了上来,是齐八。
他跟齐卫东家论起来能攀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,可平时年节从不见走动。
此刻,他却提着一小袋稗草籽,脸上堆满自来熟的笑容:“卫东侄儿,咱们可是实在亲戚,打断骨头连着筋。你那个堂弟,你也拉扯一把,让他进城吃上商品粮呗。”
“我可都看报纸了,这事你绝对有发言权。他年纪不小了,媳妇还没着落呢。喏,这两斤稗草籽你收着,你娘以前爱用这个熬粥,养胃。”
齐卫东看都没看那袋东西,心底一阵无名火起,白眼几乎翻到天上去。
这是求人办事的态度?
拿点不值钱的东西,就理直气壮地提这种强人所难的要求……
上辈子他没这待遇,倒是见过人这么去烦公司领导,那副嘴脸,真叫人恶心。
齐卫东懒得跟齐八废话,径直从他身旁走过,只在经过齐大手时,不动声色地递了个眼神。
齐大手心领神会,立刻上前一步,挡住了齐八的去路,皮笑肉不笑地说道:“我说齐八,你可真有脸。我们送的不是咸鸭蛋就是古董宝贝,你倒好,拿着几根烂草就想求卫东办事?做什么春秋大梦呢。”
“卫东是我亲侄子,我们是实在亲戚!”
“可拉倒吧,都在一个公社里住着,谁家底细谁不清楚?以前怎么没听你攀过这门亲。赶紧滚蛋,没瞅见卫东都懒得看你一眼?”
齐八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。
他瞅了瞅一脸横肉的齐大手,又瞥见正虎视眈眈走过来的齐建设,最终还是没敢发作,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。
齐卫东回到自家的泥坯小院。
“霍霍霍……”院里传来规律的磨刀声。
他循声望去,只见父亲齐有福正蹲在一方青石板上,一下一下地磨着手里的菜刀。
旁边一个大瓷盆里,几尾肥硕的小鱼正静静地吐着泡,是河豚。
“爸,这河豚挺肥啊,哪儿弄的?”齐卫东走过去,好奇地问。
齐有福一见是宝贝儿子回来了,脸上笑开了花:“知道你小子好这口,学军和大手特地去河里给你捞的。”
“捞了不少,就这三条最肥,条条都过半斤,好东西!你爸我做这个是拿手绝活,等会儿你就敞开了吃,保准鲜掉你舌头。”
河豚可是淮扬菜里的顶级珍馐,老爹一手淮扬菜手艺出神入化,刀工更是没得说,处理河豚确实是他的强项。
一想到那极致的鲜美,齐卫东忍不住喉头滚动。
齐有福把刀磨利索了,擦干净放好,凑到齐卫东跟前,压低声音说:“刚才学军和大手又送东西来了。学军抱来一坛子咸鸭蛋,大手拿来一个碗,叫什么……钧瓷,说是老物件,值钱得很。”
“咸鸭蛋?学军叔从哪弄的?”齐卫东有些意外。
“老队长家二小子从城里捎回来的。卫东,回头你带回城里去吃。”
“我那儿不缺吃的,鸭蛋留给家里,小丫正长个子呢。”
齐卫东摆了摆手,随即从兜里掏出一叠钱和粮票,塞到齐有福手里,“爸,这些您拿着。那只钧瓷碗,回头我带走。”
这钧瓷碗的价值,想必远在那幅唐寅的画之上。
齐有福知道儿子如今有本事,也不推辞,乐呵呵地把钱票收好,转身去杀鱼,浑身都是劲。
他麻利地卷起袖子,伸手从盆里捞出一条还在挣扎的河豚,磨得锃亮的菜刀手起刀落,精准地划开鱼腹。
那肥壮的河豚猛地扑腾了几下便没了动静,殷红的血丝顺着石板的纹路流淌。
齐有福手腕极稳,三下五除二就将有剧毒的内脏、鱼子等物剔除干净,又熟练地剥下带刺的鱼皮,只留下那身白玉似的鱼肉。
处理这个费工夫,齐卫东看了一阵,便转身又走到了院门口。
陈春生和齐建设果然还在那儿候着,一见齐卫东出来,两人立刻激动地围了上来。
“学军叔和大手叔呢?”齐卫东问。
“回去了。”陈春生满脸通红,声音都带着颤,“卫东,你太厉害了!我们……我们真能去城里上班了!”
齐建设也是一脸的感激涕零:“卫东哥,太谢谢你了!”
齐卫东淡然一笑,拍了拍他们的肩膀,说道:“先别高兴得太早。工作是有了,但也就是个临时工,一个月十八块钱工资,住的地方也得你们自己想办法。”
陈春生掰着指头心算了一遍,脸上是藏不住的满足:“一个月十八块,一年下来就是两百一十六块。”
“我在村里当牛做马,一年到头也攒不下这么多。更别说还能吃上菜油,就凭这条件,我托人说媒,公社里的大姑娘怕不是要踏破门槛。”
“住的地方我学文叔也说了,城里棚户区租金低,我和建设凑合一下就行,有学文叔的面子在,租个房肯定不难。”
齐卫东听完,略一沉吟,便点了头:“你们去打井队,头一个活儿就是给棚户区弄,住在那里,确实方便。”
得了他这句准话,陈春生和齐建设脸上乐开了花。
眼看天色不早,快到饭点,两人很识趣地没有多待,道了谢便离开了。
中午时分,齐卫东家那间简陋的土坯厨房里炊烟袅袅。
齐卫东正蹲在灶膛后头,饶有兴致地往里添柴,看着火苗。
灶里燃烧着齐小丫从后山拾来的细碎树枝,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,橘红色的火焰欢快地**大铁锅的锅底。
齐大手见状,立刻站出来想给齐卫东解围:“就是,这事儿你们找卫东也没辙……”
话音未落,就有人指着他鼻子骂:“你个齐大手,占了便宜卖乖,站着说话不腰疼!”
齐大手也不恼,反而嘿嘿一笑:“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,你们早干嘛去了?现在看人得了好处就想来摘桃子,哪有这么容易的事。”
这话如同火上浇油,人群愈发鼓噪。
最后还是村里的刘老爷子拄着拐杖过来,沉着脸呵斥了几句,大伙儿才不情不愿地散了。
可偏偏有人不死心。
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一个从福胜生产队过来的汉子凑了上来,是齐八。
他跟齐卫东家论起来能攀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,可平时年节从不见走动。
此刻,他却提着一小袋稗草籽,脸上堆满自来熟的笑容:“卫东侄儿,咱们可是实在亲戚,打断骨头连着筋。你那个堂弟,你也拉扯一把,让他进城吃上商品粮呗。”
“我可都看报纸了,这事你绝对有发言权。他年纪不小了,媳妇还没着落呢。喏,这两斤稗草籽你收着,你娘以前爱用这个熬粥,养胃。”
齐卫东看都没看那袋东西,心底一阵无名火起,白眼几乎翻到天上去。
这是求人办事的态度?
拿点不值钱的东西,就理直气壮地提这种强人所难的要求……
上辈子他没这待遇,倒是见过人这么去烦公司领导,那副嘴脸,真叫人恶心。
齐卫东懒得跟齐八废话,径直从他身旁走过,只在经过齐大手时,不动声色地递了个眼神。
齐大手心领神会,立刻上前一步,挡住了齐八的去路,皮笑肉不笑地说道:“我说齐八,你可真有脸。我们送的不是咸鸭蛋就是古董宝贝,你倒好,拿着几根烂草就想求卫东办事?做什么春秋大梦呢。”
“卫东是我亲侄子,我们是实在亲戚!”
“可拉倒吧,都在一个公社里住着,谁家底细谁不清楚?以前怎么没听你攀过这门亲。赶紧滚蛋,没瞅见卫东都懒得看你一眼?”
齐八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。
他瞅了瞅一脸横肉的齐大手,又瞥见正虎视眈眈走过来的齐建设,最终还是没敢发作,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。
齐卫东回到自家的泥坯小院。
“霍霍霍……”院里传来规律的磨刀声。
他循声望去,只见父亲齐有福正蹲在一方青石板上,一下一下地磨着手里的菜刀。
旁边一个大瓷盆里,几尾肥硕的小鱼正静静地吐着泡,是河豚。
“爸,这河豚挺肥啊,哪儿弄的?”齐卫东走过去,好奇地问。
齐有福一见是宝贝儿子回来了,脸上笑开了花:“知道你小子好这口,学军和大手特地去河里给你捞的。”
“捞了不少,就这三条最肥,条条都过半斤,好东西!你爸我做这个是拿手绝活,等会儿你就敞开了吃,保准鲜掉你舌头。”
河豚可是淮扬菜里的顶级珍馐,老爹一手淮扬菜手艺出神入化,刀工更是没得说,处理河豚确实是他的强项。
一想到那极致的鲜美,齐卫东忍不住喉头滚动。
齐有福把刀磨利索了,擦干净放好,凑到齐卫东跟前,压低声音说:“刚才学军和大手又送东西来了。学军抱来一坛子咸鸭蛋,大手拿来一个碗,叫什么……钧瓷,说是老物件,值钱得很。”
“咸鸭蛋?学军叔从哪弄的?”齐卫东有些意外。
“老队长家二小子从城里捎回来的。卫东,回头你带回城里去吃。”
“我那儿不缺吃的,鸭蛋留给家里,小丫正长个子呢。”
齐卫东摆了摆手,随即从兜里掏出一叠钱和粮票,塞到齐有福手里,“爸,这些您拿着。那只钧瓷碗,回头我带走。”
这钧瓷碗的价值,想必远在那幅唐寅的画之上。
齐有福知道儿子如今有本事,也不推辞,乐呵呵地把钱票收好,转身去杀鱼,浑身都是劲。
他麻利地卷起袖子,伸手从盆里捞出一条还在挣扎的河豚,磨得锃亮的菜刀手起刀落,精准地划开鱼腹。
那肥壮的河豚猛地扑腾了几下便没了动静,殷红的血丝顺着石板的纹路流淌。
齐有福手腕极稳,三下五除二就将有剧毒的内脏、鱼子等物剔除干净,又熟练地剥下带刺的鱼皮,只留下那身白玉似的鱼肉。
处理这个费工夫,齐卫东看了一阵,便转身又走到了院门口。
陈春生和齐建设果然还在那儿候着,一见齐卫东出来,两人立刻激动地围了上来。
“学军叔和大手叔呢?”齐卫东问。
“回去了。”陈春生满脸通红,声音都带着颤,“卫东,你太厉害了!我们……我们真能去城里上班了!”
齐建设也是一脸的感激涕零:“卫东哥,太谢谢你了!”
齐卫东淡然一笑,拍了拍他们的肩膀,说道:“先别高兴得太早。工作是有了,但也就是个临时工,一个月十八块钱工资,住的地方也得你们自己想办法。”
陈春生掰着指头心算了一遍,脸上是藏不住的满足:“一个月十八块,一年下来就是两百一十六块。”
“我在村里当牛做马,一年到头也攒不下这么多。更别说还能吃上菜油,就凭这条件,我托人说媒,公社里的大姑娘怕不是要踏破门槛。”
“住的地方我学文叔也说了,城里棚户区租金低,我和建设凑合一下就行,有学文叔的面子在,租个房肯定不难。”
齐卫东听完,略一沉吟,便点了头:“你们去打井队,头一个活儿就是给棚户区弄,住在那里,确实方便。”
得了他这句准话,陈春生和齐建设脸上乐开了花。
眼看天色不早,快到饭点,两人很识趣地没有多待,道了谢便离开了。
中午时分,齐卫东家那间简陋的土坯厨房里炊烟袅袅。
齐卫东正蹲在灶膛后头,饶有兴致地往里添柴,看着火苗。
灶里燃烧着齐小丫从后山拾来的细碎树枝,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,橘红色的火焰欢快地**大铁锅的锅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