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最后轮到齐卫东。
汪小誉兄妹俩毕竟学过普通话,交流起来虽有口音但问题不大。
可这位舅妈就显得有些吃力了,尽管她努力放慢语速,齐卫东也只能听懂个大概。
“阿文,这是我舅母,”汪小誉在一旁翻译道,“我舅父刚出去,马上就回来。我们先进去坐吧。”
阿文自然是他们对齐卫东的称呼。
齐卫东点头,跟着进了屋。
这里的房子都连成一片,他们刚进去的地方像是一个简易的木棚,里面杂乱地堆着不少东西。
舅母刚要给他们找凳子,门口就进来一个穿着白色背心、留着短发的中年男子。
屋里的气氛顿时又热闹了起来。
不用想,这应该就是汪小誉的舅舅。
果然,过了一会儿,汪小誉开始为他们介绍,来人正是他的舅舅:黄韩。
倒了茶,各自落座后,汪小誉便和黄韩攀谈起来。
随着交谈的深入,两人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,转为一种难过的神情,而汪小誉的脸上更是写满了为难,目光时不时地瞟向齐卫东。
片刻后,汪小誉站起身,跟着黄韩走开了。
屋里只剩下齐卫东和汪小文。
没一会儿,那边就传来了大声说话的声音,听着不像争吵,但汪小誉的声调里带着一股屈辱的意味。
齐卫东感觉事情不对劲,看着一旁神情难过的汪小文问道:“怎么了?出什么事了吗?”
他下意识地猜想,是不是对方不想还钱。
汪小文看了一眼里屋,又瞟了瞟在门口忙着准备吃食的舅母,犹豫再三,才目光暗淡地低声说:“我舅舅年初来信,只让他一个人过来,没让带我。而且……他们之前的房子烧了,港府给他们分了公屋……”
说到这里,她便不再往下说了。
汪小誉平复了一下情绪,尴尬地走回齐卫东面前,挤出一个笑容:“那个……阿文,有亲戚在这里担保,可以直接去警署办手续。”
“一会我舅舅带我们去,他给你做担保人。”
说完,他看了一眼自己的舅舅,又转回头对齐卫东说:“我们能到旁边说句话吗?”
齐卫东轻轻点了点头,起身跟他走到了门口的石条边上。
汪小誉迟疑了片刻,开口道:“阿文,对不起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递过来一沓钱。
齐卫东没有说话,接过钱数了数,四百五十元。
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汪小誉,等他继续说下去。
迎着齐卫东的目光,汪小誉才开口解释:“这是一个人的钱。我舅舅他们之前的房子烧了,这里给分了一个九十平尺的房子,但这个要自己出钱,不便宜,一共三千六百港元。”
“房子还在盖,但他们已经要交钱了,钱也刚凑齐给了,所以……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不过你放心,这笔钱我一定会还你的。我和我妹妹办好手续就去制衣厂上班,会尽快把钱还给你……等会儿办完手续,我就给你写一张借条。”
齐卫东闻言,陷入了沉思。
看到他脸上的表情,汪小誉以为他不乐意,赶忙解释:“阿文,我们在老家的时候,我舅舅经常给我们寄钱。”
“没有他,我们一家可能都活不下来。这件事,我不能怪他。这钱,我和我妹妹一定会还你。”
听到这话,齐卫东回过神来,反而笑了:“行,那就写欠条。先把手续办了是正事。”
这笔钱,还不还得上他其实无所谓,重要的是汪小誉此刻的态度还算端正。
不过,欠条还是要写的。
汪小誉闻言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:“好,太感谢了。您放心,最多半年,我们就算勒紧裤腰带,也一定把钱还上。”
“嗯,先把身份的事情办妥是正事。”
汪小誉重重地点了点头,立刻跟上那人的脚步返回。
几人简单沟通后,黄韩便会意,跟自家婆娘交代了一声,从屋里取了些钱,便领着三人出了门。
走在路上,通过汪小誉断断续续的翻译,齐卫东总算对这次南下人潮的背景有了清晰的了解。
起因似乎是中英街那边出了什么乱子,导致大批难民蜂拥而至,人数之多,远超以往。
起初官方试图管控,但投鼠忌器,不敢过分强硬,毕竟对面就是难民,也担心引发更剧烈的冲突。
僵持了一段时日,上头干脆下达了新通知:凡是过来的人,若有本地亲友担保,便可免去审查,直接当场**居民身份证。
至于那些举目无亲的,则需前往九龙的界限街报到,由官方统一安排手续,送入收容营,再分配到郊区的工厂做工。
只是那份工作的薪水极低,仅有本地工人的一半,每月不过五六十块。
齐卫东听着,不时点头。
这些大方向他有所耳闻,却不知晓其中细节。
不过他心里清楚,这种宽松的政策窗口期很短,大概到这个月底就会戛然而止。
届时,再过来的人一旦被抓,除非有亲戚出面领走,否则一律遣返。
……
大半个小时后,一行人抵达了警署。
里面人声鼎沸,一片嘈杂。
几个身穿绿色**的阿sir,正被几位本地大婶围着,唾沫横飞地数落着,脸上满是无奈。
警署大厅里,也挤满了许多像汪小誉这样,满怀希望与忐忑的人。
黄韩熟门熟路地领着三人进去,给相熟的警员递上根烟,低声询问着**手续的窗口。
很快,那人便指了个方向,引他们到一处队伍前。
队伍缓缓挪动,或许是接到了上头的指令,负责**的职员显得有些倦怠和敷衍,整个流程快得惊人。
基本上只要有担保人,文件看都不看就直接盖章放行。
备了照片的,当场就能出证;没带照片的,则要多等几天。
齐卫东的照片是随身带着的。
汪小誉兄妹在动身前也做了万全的准备。
因此,三人的手续异常顺利。
甚至连手续费都没收,两张崭新的身份证明就递到了他们手上。
最后轮到齐卫东。
汪小誉兄妹俩毕竟学过普通话,交流起来虽有口音但问题不大。
可这位舅妈就显得有些吃力了,尽管她努力放慢语速,齐卫东也只能听懂个大概。
“阿文,这是我舅母,”汪小誉在一旁翻译道,“我舅父刚出去,马上就回来。我们先进去坐吧。”
阿文自然是他们对齐卫东的称呼。
齐卫东点头,跟着进了屋。
这里的房子都连成一片,他们刚进去的地方像是一个简易的木棚,里面杂乱地堆着不少东西。
舅母刚要给他们找凳子,门口就进来一个穿着白色背心、留着短发的中年男子。
屋里的气氛顿时又热闹了起来。
不用想,这应该就是汪小誉的舅舅。
果然,过了一会儿,汪小誉开始为他们介绍,来人正是他的舅舅:黄韩。
倒了茶,各自落座后,汪小誉便和黄韩攀谈起来。
随着交谈的深入,两人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,转为一种难过的神情,而汪小誉的脸上更是写满了为难,目光时不时地瞟向齐卫东。
片刻后,汪小誉站起身,跟着黄韩走开了。
屋里只剩下齐卫东和汪小文。
没一会儿,那边就传来了大声说话的声音,听着不像争吵,但汪小誉的声调里带着一股屈辱的意味。
齐卫东感觉事情不对劲,看着一旁神情难过的汪小文问道:“怎么了?出什么事了吗?”
他下意识地猜想,是不是对方不想还钱。
汪小文看了一眼里屋,又瞟了瞟在门口忙着准备吃食的舅母,犹豫再三,才目光暗淡地低声说:“我舅舅年初来信,只让他一个人过来,没让带我。而且……他们之前的房子烧了,港府给他们分了公屋……”
说到这里,她便不再往下说了。
汪小誉平复了一下情绪,尴尬地走回齐卫东面前,挤出一个笑容:“那个……阿文,有亲戚在这里担保,可以直接去警署办手续。”
“一会我舅舅带我们去,他给你做担保人。”
说完,他看了一眼自己的舅舅,又转回头对齐卫东说:“我们能到旁边说句话吗?”
齐卫东轻轻点了点头,起身跟他走到了门口的石条边上。
汪小誉迟疑了片刻,开口道:“阿文,对不起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递过来一沓钱。
齐卫东没有说话,接过钱数了数,四百五十元。
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汪小誉,等他继续说下去。
迎着齐卫东的目光,汪小誉才开口解释:“这是一个人的钱。我舅舅他们之前的房子烧了,这里给分了一个九十平尺的房子,但这个要自己出钱,不便宜,一共三千六百港元。”
“房子还在盖,但他们已经要交钱了,钱也刚凑齐给了,所以……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不过你放心,这笔钱我一定会还你的。我和我妹妹办好手续就去制衣厂上班,会尽快把钱还给你……等会儿办完手续,我就给你写一张借条。”
齐卫东闻言,陷入了沉思。
看到他脸上的表情,汪小誉以为他不乐意,赶忙解释:“阿文,我们在老家的时候,我舅舅经常给我们寄钱。”
“没有他,我们一家可能都活不下来。这件事,我不能怪他。这钱,我和我妹妹一定会还你。”
听到这话,齐卫东回过神来,反而笑了:“行,那就写欠条。先把手续办了是正事。”
这笔钱,还不还得上他其实无所谓,重要的是汪小誉此刻的态度还算端正。
不过,欠条还是要写的。
汪小誉闻言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:“好,太感谢了。您放心,最多半年,我们就算勒紧裤腰带,也一定把钱还上。”
“嗯,先把身份的事情办妥是正事。”
汪小誉重重地点了点头,立刻跟上那人的脚步返回。
几人简单沟通后,黄韩便会意,跟自家婆娘交代了一声,从屋里取了些钱,便领着三人出了门。
走在路上,通过汪小誉断断续续的翻译,齐卫东总算对这次南下人潮的背景有了清晰的了解。
起因似乎是中英街那边出了什么乱子,导致大批难民蜂拥而至,人数之多,远超以往。
起初官方试图管控,但投鼠忌器,不敢过分强硬,毕竟对面就是难民,也担心引发更剧烈的冲突。
僵持了一段时日,上头干脆下达了新通知:凡是过来的人,若有本地亲友担保,便可免去审查,直接当场**居民身份证。
至于那些举目无亲的,则需前往九龙的界限街报到,由官方统一安排手续,送入收容营,再分配到郊区的工厂做工。
只是那份工作的薪水极低,仅有本地工人的一半,每月不过五六十块。
齐卫东听着,不时点头。
这些大方向他有所耳闻,却不知晓其中细节。
不过他心里清楚,这种宽松的政策窗口期很短,大概到这个月底就会戛然而止。
届时,再过来的人一旦被抓,除非有亲戚出面领走,否则一律遣返。
……
大半个小时后,一行人抵达了警署。
里面人声鼎沸,一片嘈杂。
几个身穿绿色**的阿sir,正被几位本地大婶围着,唾沫横飞地数落着,脸上满是无奈。
警署大厅里,也挤满了许多像汪小誉这样,满怀希望与忐忑的人。
黄韩熟门熟路地领着三人进去,给相熟的警员递上根烟,低声询问着**手续的窗口。
很快,那人便指了个方向,引他们到一处队伍前。
队伍缓缓挪动,或许是接到了上头的指令,负责**的职员显得有些倦怠和敷衍,整个流程快得惊人。
基本上只要有担保人,文件看都不看就直接盖章放行。
备了照片的,当场就能出证;没带照片的,则要多等几天。
齐卫东的照片是随身带着的。
汪小誉兄妹在动身前也做了万全的准备。
因此,三人的手续异常顺利。
甚至连手续费都没收,两张崭新的身份证明就递到了他们手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