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屋里正有两个人在埋头整理东西,听到声音,其中一人抬起头来:“我就是,有事吗?”

  说话的是位年约五十的男子,他身穿一件干净利落的黑色盘扣棉袄,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,显得文质彬彬。

  “虞校长您好,我是首钢采购科的,想跟您咨询点事。”

  齐卫东说明来意。

  “哦,是厂里的同志啊!”虞校长立刻热情起来,指了指旁边的长条凳,“坐下说,什么事?”

  齐卫东也不见外,先给两人散了烟,这才坐下把齐小丫想上学的情况简要说了一遍。

  虞校长听罢点点头,了然道:“原来是这样。这好办,你让厂里开个情况说明就行,我们这边就接收。”

  “不过孩子还小,离上学还有半年,不用太着急。现在插班进来,功课也跟不上。”

  “明白了,谢谢校长。那这个证明是找哪个部门开?”

  “去后勤处开条子,然后到厂办公室盖个章就行了。”

  “就这些吗?不需要别的了?”

  “嗯,有这个就行。”

  “好嘞,太谢谢您了。

  “事情问清楚了,齐卫东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,他高兴地跟虞校长道了别,转身离开了学校。

  他回到采购科办公室,**还没坐热,就听见外面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,郑科长带着邓诗诗回来了。

  郑科长一进门就满面春风地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小子可以啊!真给你搞来了三头猪!有了这些猪肉,就算鸡蛋的任务完不成,也足够咱们交差了,我看谁还敢说闲话。”

  面对科长的夸奖,齐卫东只是笑了笑。

  郑科长环顾一圈,问道:“货呢?怎么还没送到?”

  “我回来的时候,他们才刚开始收拾,我估摸着还得一会儿。”

  齐卫东解释道,毕竟自己从那边回来再到学校跑一趟,也就过去一个多小时,杀猪分肉不是那么快的活。

  话音刚落,门口就有人探头喊道:“郑科长,有送货的!”

  采购一科办公室在一楼,视野正好。

  齐卫东一眼就望见了院子里的宋山宁一行人,立刻对科长说:“科长,货到了!”

  说着,他三步并作两步迎了出去。

  “宋队长,你们这速度也太快了吧?”

  他有些惊讶,这才一个多小时,三头猪就利索地处理完了。

  只见来的三个人,个个都用扁担挑着两个大箩筐,筐里装满了分割好的猪肉,鲜红的色泽看着就让人眼馋。

  肉都已经剔了骨,还附带着全套的猪下水,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
  宋山宁见状笑呵呵说道:“为了不耽误厂里的事,我们索性把三头猪一块儿拾掇了。”

  说完,他看向身旁的另外两人。

  齐卫东见状掏出烟,给每人递上一根,先指着郑科长介绍:“这位是咱们采购科的郑科长。”又指了指另一位:“这位是宋队长。”

  关于宋山宁的来路,他则巧妙地一笔带过。

  毕竟这种私下交易的买卖,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。

  “郑科长,你好!”

  “哎,你好你好,这一路辛苦了。这担子分量不轻,要不我帮你搭把手?”

  “不用不用,科长您太客气了,这点力气我还有。”宋山宁憨厚地笑了笑,接着问,“您看这肉……我们给放哪儿合适?”

  “直接拉到后勤库房去。来,跟我走。”

  一行人随即朝着后勤仓库的方向走去。

  到了库房门口,郑科长扯着嗓子就喊:“老王,有活儿干了,快出来!”

  话音刚落,一个身影就从里头钻了出来。

  王师傅一瞧见筐里的猪肉,两眼都放光了:“嘿!真弄来了啊?瞧这膘,够肥的!”

  “别看了,赶紧过秤,食堂那边还等着呢。”

  “好嘞!”

  老王应得爽快,麻利地将大磅秤拖了出来。

  六筐猪肉依次上秤,称完一筐就倒进厂里自备的大铁筐里,最后再把宋山宁他们带来的空筐子称了皮重。

  这可比上次称鸡蛋省事多了。

  完事后,王师傅拿块破布揩了揩手上的油渍,笑着报数:“总共是三百零八斤,老乡,你看这斤两对不对?”

 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宋山宁身上。

  他心里默算了一下,虽然跟自己估摸的有点出入,但差得不多,估摸着是路上颠簸损耗了些水分,便爽快地点了点头:“嗯,斤两没错。”

  “那成,圆圆,你留下来给他们开个条子,顺便去领几副手套。我先去趟食堂打个招呼,你们弄完了直接过来拉玉米面。”

  郑科长对一个年轻姑娘道。

  刘圆圆应了一声,便埋头开单据,随后又去领了手套。

  她特意多拿了好几副。

  宋山宁接过手套数了数,纳闷道:“这……给多了吧?”

  “没多,送你们的,多谢你们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。”刘圆圆抿嘴一笑,补充道,“刚才卫东哥带来的那十三斤鸡蛋,我也一并给你们算进去了。”

  宋山宁听得一头雾水,但总归是好事,便乐呵呵地把手套收好,小心地放进了空筐里。

  办完手续,三人回到办公室,郑科长已经等在那儿了。

  他给三人发了一圈烟,说道:“食堂那边我都交代好了。这是钱,你数数,数完就去拉粮。”

  宋山宁笑着接过钱,正想说什么,又有些犹豫。

  齐卫东立刻会意,抢先说道:“科长,还有他们的路费呢。”

  郑科长一听就笑了:“放心,忘不了。你们三个人,路费给你们算三块钱,凑个整,总共三百一十一,对吧?”

  “对对对!这敢情好!”宋山宁喜笑颜开,连忙答应着,然后开始点钱。

  那一沓钱都是大团结,只有一张是一块的。

  他点得格外认真,来来回回数了足足三遍。

  “钱数没错。”宋山宁终于点完了,满意地点点头。

  他掏出一块洗得发白的旧手帕,将钱一层层仔细包好,郑重地塞进棉袄最里层的口袋,还用力拍了拍胸口,这才彻底放心。

  “行了,钱货两清。走吧,我领你们去食堂后库领粮食。”

  郑科长说完,便领着他们出了办公室。

  在食堂后方的仓库里,又是一番称重,三百多斤的粮食装了好几个麻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