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另外一边,过秤的流程也很快,先称总重,再把东西倒出来单称筐子,两下一减,数目就出来了。
一行人手脚麻利,很快就搞定了。
王师傅拿着记好的单子念道:“木耳一百零二斤三两,鸡蛋七十一斤二两,还有三十三斤四两的蘑菇,对一下?”
齐卫东点头确认,数目没问题。
他心底快速盘算了一下,货款总共是二百九十五块八毛九,三百块钱的预付款还富余。
随即又想到,这还没算上他和宋山宁他们来回的车票钱,那也得几毛呢。
等所有东西都清点完毕,办好了入库登记,齐卫东和邓诗诗拿着单据,一前一后地朝办公室走去。
“邓姐,你稍等,我这就把东西给取来。”
齐卫东跟邓诗诗打了声招呼,转身便出了门。
没过多久,他便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回来了,里面装着十来斤干木耳和差不多同等分量的鸡蛋。
“邓姐,货到了。”
他把布袋往桌上一放,笑着说:“您看着分派吧,剩下的留给我就行。”
邓诗诗一见,眼睛都亮了:“嚯,你这可真弄来不少好东西!”
她伸手从袋里抓起一把木耳,只见片大肉厚,色泽乌亮,不由得赞叹道:“瞧瞧这品相,顶级的货色了。”
齐卫东嘿嘿一笑:“我也不懂,就捡着个头大的拿了些。”
他转而问起另一件事:“对了邓姐,之前说的那批肉,要拿一斤粮票再加一块钱换,这事儿……粮食那边都妥当了吗?”
“这个你甭操心,科长那边早就交代过了,货一到就让我立马告诉他。”
邓诗诗说着,麻利地找出采购科的公用小秤,“咱们先把眼前这两样分了,等明天他们人到了,再自己过来结账。”
两人商量着定了份例,每份十个土鸡蛋,配上一整斤的干木耳,拿旧报纸仔细包好。忙活了一阵,桌上整整齐齐码了十三个纸包。
“科长那边要两份,其他人各一份,再加上你那份,这样就分出去了九份。”
邓诗诗指着纸包盘算起来,“还剩下四份,卫东,你还要不要?如果不要,我就全给科长了,他那边人头多,正好拿去分派一下。”
齐卫东连忙摆手:“邓姐,我拿一份就够了,这东西金贵,我可没那富余钱再多要。”
办点事,表个心意就足够了。
邓诗诗闻言笑了。确实,这些东西如今是稀罕物,价钱也摆在那儿,寻常人家哪舍得这么买。
可世道就是这么怪,越是凭票供应、限量购买,人们心里就越是惦记。
再想想黑市上那高得吓人的粮价,相比之下,花钱买点实在东西,反倒觉得值了。
这年头,物价人心,都乱糟糟的。
“那行,这剩下的就都归科长处理,他手下不少战友都在厂里,钱的事你不用管,他们会给我的。”
邓诗诗说着,从口袋里数出两块八毛二分钱递给齐卫东,“这是我这份的钱,你先收着。”
她似乎又想起什么,拉开抽屉,拿出三副崭新的劳保手套,分出两副推过去:“这个你回头给他们带上,别算在公账里。剩下这双是给你的。”
“这怎么好意思……”齐卫东迟疑着。
邓诗诗却不以为意地笑道:“拿着吧,咱们厂别的不多,就这手套管够,我家里都堆了好几双。现在外面买一副得四毛多,厂里拿货才三毛钱。”
听她这么一说,齐卫东思忖片刻,便不再推辞,接了过来:“那多谢邓姐了。”
“跟我客气啥。”邓诗诗摆摆手,顺口解释了一句,“前两天我也弄到点鸡蛋,不过量太少,分不过来,干脆就没声张。行了,我得去找科长一趟,你就在这儿歇会儿吧。”
临走前,她又叮嘱道:“对了,办公室里别人的东西你可别乱碰,免得到时候少了什么说不清。虽然也没啥值钱的,但总归注意点好。”
齐卫东深知其中的道理,立刻点头应下:“明白,我在这儿守着,省得他们过来扑个空。”
邓诗诗点点头,正要出门,齐卫东忽然叫住她:“哎,对了,邓姐,向您打听个事儿,咱们厂办的学校具体在哪?今天虞校长会在学校吗?”
“学校就在厂区最里头,从外面和厂里都有门能进。不过今儿是休息日,虞校长在不在可说不准。”
“但后天就开学了,这会儿学校里应该有人在忙活,你可以过去碰碰运气。放心,你妹妹入学的事,问题不大。”
“好嘞,那我这就过去瞧瞧,很快就回来。”齐卫东应道。
邓诗诗听罢,从自己钥匙串上解下一把办公室的钥匙递给他,这才转身离开了。
宋山宁他们估计还得一阵子才能到,齐卫东便拿着钥匙锁了门,打算先去厂区深处转转。
他顺着厂里的水泥路一直往里走,沿途的车间都静悄悄的,除了零星几个人影,大部分工人都已下班,显得格外空旷。
走到厂区尽头,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引起了他的注意,他探头一瞧,心里便有了数。
门后果然别有洞天,是一个简易的操场。
黄土地面上,立着两个水泥砌的乒乓球台,旁边竟然还有一块水泥篮球场。
场上有两拨人正打得火热,场边还有些观战的,从他们挂在一旁的工服来看,都是厂里的职工。
看来这篮球场,主要是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。
操场司令台的后方,一条砖路蜿蜒而出,通向两排崭新的单层水泥砖瓦房。
他正张望着,恰好一位大娘路过,他便上前打听:“大娘,请问虞校长在哪个屋?”
大娘很热心,抬手一指:“喏,就在中间那间。”
“好的,多谢您了。”
齐卫东道了谢,便朝着那排房子走去。
一踏上教学楼前的地面,脚下就变成了水泥地。
他朝教室里瞥了一眼,木框玻璃窗后是些陈旧的课桌,水泥刷的黑板上还留着上学期的板报,上面画着些稚嫩的涂鸦。
他走到中间的办公室门口,朝里问道:“请问,虞校长在吗?”
另外一边,过秤的流程也很快,先称总重,再把东西倒出来单称筐子,两下一减,数目就出来了。
一行人手脚麻利,很快就搞定了。
王师傅拿着记好的单子念道:“木耳一百零二斤三两,鸡蛋七十一斤二两,还有三十三斤四两的蘑菇,对一下?”
齐卫东点头确认,数目没问题。
他心底快速盘算了一下,货款总共是二百九十五块八毛九,三百块钱的预付款还富余。
随即又想到,这还没算上他和宋山宁他们来回的车票钱,那也得几毛呢。
等所有东西都清点完毕,办好了入库登记,齐卫东和邓诗诗拿着单据,一前一后地朝办公室走去。
“邓姐,你稍等,我这就把东西给取来。”
齐卫东跟邓诗诗打了声招呼,转身便出了门。
没过多久,他便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回来了,里面装着十来斤干木耳和差不多同等分量的鸡蛋。
“邓姐,货到了。”
他把布袋往桌上一放,笑着说:“您看着分派吧,剩下的留给我就行。”
邓诗诗一见,眼睛都亮了:“嚯,你这可真弄来不少好东西!”
她伸手从袋里抓起一把木耳,只见片大肉厚,色泽乌亮,不由得赞叹道:“瞧瞧这品相,顶级的货色了。”
齐卫东嘿嘿一笑:“我也不懂,就捡着个头大的拿了些。”
他转而问起另一件事:“对了邓姐,之前说的那批肉,要拿一斤粮票再加一块钱换,这事儿……粮食那边都妥当了吗?”
“这个你甭操心,科长那边早就交代过了,货一到就让我立马告诉他。”
邓诗诗说着,麻利地找出采购科的公用小秤,“咱们先把眼前这两样分了,等明天他们人到了,再自己过来结账。”
两人商量着定了份例,每份十个土鸡蛋,配上一整斤的干木耳,拿旧报纸仔细包好。忙活了一阵,桌上整整齐齐码了十三个纸包。
“科长那边要两份,其他人各一份,再加上你那份,这样就分出去了九份。”
邓诗诗指着纸包盘算起来,“还剩下四份,卫东,你还要不要?如果不要,我就全给科长了,他那边人头多,正好拿去分派一下。”
齐卫东连忙摆手:“邓姐,我拿一份就够了,这东西金贵,我可没那富余钱再多要。”
办点事,表个心意就足够了。
邓诗诗闻言笑了。确实,这些东西如今是稀罕物,价钱也摆在那儿,寻常人家哪舍得这么买。
可世道就是这么怪,越是凭票供应、限量购买,人们心里就越是惦记。
再想想黑市上那高得吓人的粮价,相比之下,花钱买点实在东西,反倒觉得值了。
这年头,物价人心,都乱糟糟的。
“那行,这剩下的就都归科长处理,他手下不少战友都在厂里,钱的事你不用管,他们会给我的。”
邓诗诗说着,从口袋里数出两块八毛二分钱递给齐卫东,“这是我这份的钱,你先收着。”
她似乎又想起什么,拉开抽屉,拿出三副崭新的劳保手套,分出两副推过去:“这个你回头给他们带上,别算在公账里。剩下这双是给你的。”
“这怎么好意思……”齐卫东迟疑着。
邓诗诗却不以为意地笑道:“拿着吧,咱们厂别的不多,就这手套管够,我家里都堆了好几双。现在外面买一副得四毛多,厂里拿货才三毛钱。”
听她这么一说,齐卫东思忖片刻,便不再推辞,接了过来:“那多谢邓姐了。”
“跟我客气啥。”邓诗诗摆摆手,顺口解释了一句,“前两天我也弄到点鸡蛋,不过量太少,分不过来,干脆就没声张。行了,我得去找科长一趟,你就在这儿歇会儿吧。”
临走前,她又叮嘱道:“对了,办公室里别人的东西你可别乱碰,免得到时候少了什么说不清。虽然也没啥值钱的,但总归注意点好。”
齐卫东深知其中的道理,立刻点头应下:“明白,我在这儿守着,省得他们过来扑个空。”
邓诗诗点点头,正要出门,齐卫东忽然叫住她:“哎,对了,邓姐,向您打听个事儿,咱们厂办的学校具体在哪?今天虞校长会在学校吗?”
“学校就在厂区最里头,从外面和厂里都有门能进。不过今儿是休息日,虞校长在不在可说不准。”
“但后天就开学了,这会儿学校里应该有人在忙活,你可以过去碰碰运气。放心,你妹妹入学的事,问题不大。”
“好嘞,那我这就过去瞧瞧,很快就回来。”齐卫东应道。
邓诗诗听罢,从自己钥匙串上解下一把办公室的钥匙递给他,这才转身离开了。
宋山宁他们估计还得一阵子才能到,齐卫东便拿着钥匙锁了门,打算先去厂区深处转转。
他顺着厂里的水泥路一直往里走,沿途的车间都静悄悄的,除了零星几个人影,大部分工人都已下班,显得格外空旷。
走到厂区尽头,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引起了他的注意,他探头一瞧,心里便有了数。
门后果然别有洞天,是一个简易的操场。
黄土地面上,立着两个水泥砌的乒乓球台,旁边竟然还有一块水泥篮球场。
场上有两拨人正打得火热,场边还有些观战的,从他们挂在一旁的工服来看,都是厂里的职工。
看来这篮球场,主要是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。
操场司令台的后方,一条砖路蜿蜒而出,通向两排崭新的单层水泥砖瓦房。
他正张望着,恰好一位大娘路过,他便上前打听:“大娘,请问虞校长在哪个屋?”
大娘很热心,抬手一指:“喏,就在中间那间。”
“好的,多谢您了。”
齐卫东道了谢,便朝着那排房子走去。
一踏上教学楼前的地面,脚下就变成了水泥地。
他朝教室里瞥了一眼,木框玻璃窗后是些陈旧的课桌,水泥刷的黑板上还留着上学期的板报,上面画着些稚嫩的涂鸦。
他走到中间的办公室门口,朝里问道:“请问,虞校长在吗?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