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是摆明了车马,就是要拆秦修的台。
秦修微微一笑。
他放下了茶杯。
缓缓站起身。
他比法海矮了半个头。
但此刻,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势,却丝毫不弱于法海。
甚至,隐隐压过一筹。
他背负双手。
“佛子请坐。”
“既然是请教,那便没有站着问的道理。”
“不必多礼。”
秦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。
再次让法海的脸色,变了一变。
他是在说,自己站着,是无礼的表现。
更是在说,他秦修,是长辈。
是在教导法海。
狂傲!
极致的狂傲!
法海眼中,闪过一丝怒意。
他周身的佛光,也变得更加炽盛。
但他终究是佛子。
心性修炼的极高。
他深吸一口气。
压下心中的不悦。
冷冷地看了秦修一眼。
然后,缓缓盘膝坐下。
他倒要看看。
这个所谓的“白衣佛主”,到底有何能耐。
能让烂柯寺的僧人,为之倾倒。
秦修看着法海坐下。
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他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。
指了指棋盘。
“佛子请。”
“请问。”
法海的目光,扫过棋盘。
最终停留在秦修之前布下的三枚黑子之上。
以及忘忧大师以白补黑的那一步。
他眉头紧锁。
显然,他看出了这盘棋的古怪。
但他没有直接评论棋局。
而是抬起头,直视秦修。
“敢问秦佛主。”
“若恶人放下屠刀即可成佛。”
“那被他所杀之善人,其冤屈何解?”
“又由谁来,还他们一个公道?”
法海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。
问题犀利。
直指佛法核心。
也是无数佛门修行者,困惑不解的难题。
如果仅仅放下屠刀就能成佛。
那对于那些无辜被杀之人,岂不是极大的不公?
这世间,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可言?
这个问题一出。
烂柯寺的僧人们,脸上再次露出了担忧的神色。
这个问题,比之前忘忧大师提出的问题,更加尖锐。
也更难以回答。
因为它涉及“慈悲”与“公正”的矛盾。
也涉及“放下”与“因果”的对立。
秦命则握紧了拳头。
他有些紧张。
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。
姚曦灵的眼神,也再次变得复杂起来。
她看向秦修。
想知道他,会如何作答。
秦修却依旧平静。
他端起茶杯。
轻轻吹了吹。
眼中,波澜不惊。
“好问题。”
他轻声说。
然后,看向法海。
“这是第一个问题。”
“便是你法海的‘执念’吧?”
他没有直接回答。
而是反问了一句。
他一眼看穿了法海的“道心”!
法海的脸色,瞬间大变!
他猛地站起身。
周身佛光,再次暴涨!
法海猛然站起身。
他周身的佛光,璀璨夺目。
整个竹林,瞬间被金光笼罩。
那张俊朗的脸庞上,写满了震惊。
和一丝,被窥破秘密的恼怒。
“你……你说什么?”
法海的声音,带着一丝颤抖。
秦修却依然坐在那里。
平静如初。
他缓缓放下茶杯。
“佛子不必紧张。”
“你那第一个问题,便是你心中最大的疑问。”
“也是你修佛至今,无法真正圆满的执念。”
秦修的声音很轻。
但每一个字,都如同洪钟大吕。
敲击在法海的心间。
法海的目光,死死盯着秦修。
他能感觉到。
秦修不是在胡说八道。
秦修,是真的看穿了他。
他心中最大的愿望。
就是“普度众生”。
就是“铲除世间一切恶”。
但在他看来。
那些犯下滔天罪孽的恶人。
一旦放下屠刀,便能“立地成佛”。
这对于那些被伤害、被杀害的无辜之人,是何等的不公?
这让他心中,始终有一丝无法磨灭的困惑。
一丝对佛法的“不理解”。
他不敢声张。
他更不敢承认。
因为这是佛子的“道心”!
一旦动摇。
便是修行路上的巨大障碍!
然而。
秦修,一眼就看穿了。
这让法海的心神,巨震。
他重新坐下。
周身的佛光,也收敛了几分。
但他的眼神,依然带着一丝警惕。
“即便如此,你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。”
法海沉声说。
他想要知道。
秦修会如何回答。
会如何,来解开这个千古难题。
秦修微笑着。
他没有立即回答。
而是转头看向秦命。
“秦命。”
秦命一愣。
他没想到秦修会突然点到他。
“哥,怎么了?”
秦修轻声问:“你认为,放下屠刀,是否能立地成佛?”
秦命挠了挠头。
他想了想。
“我觉得,放下屠刀,可以算是成佛。”
“但那些被他杀了的人,他们的冤屈,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!”
“不然这世道,岂不是没有天理?”
秦命说出了他最直接的想法。
也是这世间,大多数人的想法。
秦修赞许地点点头。
“秦命说的,是大部分人的想法。”
“也是佛子你心中的困惑。”
他再次看向法海。
“佛子。”
“你为何会认为,放下屠刀,便能‘一笔勾销’?”
“你为何会认为,佛,是赦罪之人?”
秦修的声音,带着一丝循循善诱。
又带着一丝,看穿世情的智慧。
法海瞳孔一缩。
“佛,难道不以慈悲为怀?不赦免世人罪孽?”
秦修摇了摇头。
“错!”
他声音不大。
却在竹林中,清晰回荡。
“佛,非赦其罪,而是令其明罪、认罪、赎罪!”
“放下屠刀,是忏悔的开始,是赎罪的开端。”
“而非罪孽的终结,更非一笔勾销!”
秦修的声音,掷地有声。
每一个字,都带着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。
“恶人放下屠刀,意味着他有了一丝悔过之心。”
“这意味着,他开始有了走向光明的可能性。”
“但他的罪孽,依然存在!”
“他杀了一个善人。”
“那他便需要以未来无尽的岁月,去行无尽的善事!”
“去偿还他昔日,一念之间的恶果!”
“他需要救一百人,一千人,甚至一万人,才能偿还他所杀之人的因果!”
“这,才是真正的‘立地成佛’!”
“这,才是佛所要引导的‘赎罪之路’!”
“佛不赦罪,只指路!”
“佛不替人承受因果,只教人如何偿还因果!”
秦修的声音,充满了力量。
也充满了,对佛法的透彻理解。
他指了指棋盘上的那枚“死子”。
“这枚死子,代表的便是你所说的‘恶人’。”
“他曾经犯下滔天罪孽。”
“他被‘镇杀’,是他的报应。”
“但即便被‘镇杀’,他依然可以通过忏悔,通过未来无尽的‘善因’。”
“去弥补曾经的‘恶果’!”
“他的‘死’,并非结束。”
“而是另一种‘生’的开始。”
“一种通过赎罪,通过偿还,最终才能走向‘圆满’的‘生’!”
“而那些被杀的善人,他们的冤屈。”
“自然有天道循环,因果报应!”
“恶人所承受的苦难,所经历的折磨。”
“便是对他们的交代!”
秦修微微一笑。
他放下了茶杯。
缓缓站起身。
他比法海矮了半个头。
但此刻,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势,却丝毫不弱于法海。
甚至,隐隐压过一筹。
他背负双手。
“佛子请坐。”
“既然是请教,那便没有站着问的道理。”
“不必多礼。”
秦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。
再次让法海的脸色,变了一变。
他是在说,自己站着,是无礼的表现。
更是在说,他秦修,是长辈。
是在教导法海。
狂傲!
极致的狂傲!
法海眼中,闪过一丝怒意。
他周身的佛光,也变得更加炽盛。
但他终究是佛子。
心性修炼的极高。
他深吸一口气。
压下心中的不悦。
冷冷地看了秦修一眼。
然后,缓缓盘膝坐下。
他倒要看看。
这个所谓的“白衣佛主”,到底有何能耐。
能让烂柯寺的僧人,为之倾倒。
秦修看着法海坐下。
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他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。
指了指棋盘。
“佛子请。”
“请问。”
法海的目光,扫过棋盘。
最终停留在秦修之前布下的三枚黑子之上。
以及忘忧大师以白补黑的那一步。
他眉头紧锁。
显然,他看出了这盘棋的古怪。
但他没有直接评论棋局。
而是抬起头,直视秦修。
“敢问秦佛主。”
“若恶人放下屠刀即可成佛。”
“那被他所杀之善人,其冤屈何解?”
“又由谁来,还他们一个公道?”
法海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。
问题犀利。
直指佛法核心。
也是无数佛门修行者,困惑不解的难题。
如果仅仅放下屠刀就能成佛。
那对于那些无辜被杀之人,岂不是极大的不公?
这世间,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可言?
这个问题一出。
烂柯寺的僧人们,脸上再次露出了担忧的神色。
这个问题,比之前忘忧大师提出的问题,更加尖锐。
也更难以回答。
因为它涉及“慈悲”与“公正”的矛盾。
也涉及“放下”与“因果”的对立。
秦命则握紧了拳头。
他有些紧张。
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。
姚曦灵的眼神,也再次变得复杂起来。
她看向秦修。
想知道他,会如何作答。
秦修却依旧平静。
他端起茶杯。
轻轻吹了吹。
眼中,波澜不惊。
“好问题。”
他轻声说。
然后,看向法海。
“这是第一个问题。”
“便是你法海的‘执念’吧?”
他没有直接回答。
而是反问了一句。
他一眼看穿了法海的“道心”!
法海的脸色,瞬间大变!
他猛地站起身。
周身佛光,再次暴涨!
法海猛然站起身。
他周身的佛光,璀璨夺目。
整个竹林,瞬间被金光笼罩。
那张俊朗的脸庞上,写满了震惊。
和一丝,被窥破秘密的恼怒。
“你……你说什么?”
法海的声音,带着一丝颤抖。
秦修却依然坐在那里。
平静如初。
他缓缓放下茶杯。
“佛子不必紧张。”
“你那第一个问题,便是你心中最大的疑问。”
“也是你修佛至今,无法真正圆满的执念。”
秦修的声音很轻。
但每一个字,都如同洪钟大吕。
敲击在法海的心间。
法海的目光,死死盯着秦修。
他能感觉到。
秦修不是在胡说八道。
秦修,是真的看穿了他。
他心中最大的愿望。
就是“普度众生”。
就是“铲除世间一切恶”。
但在他看来。
那些犯下滔天罪孽的恶人。
一旦放下屠刀,便能“立地成佛”。
这对于那些被伤害、被杀害的无辜之人,是何等的不公?
这让他心中,始终有一丝无法磨灭的困惑。
一丝对佛法的“不理解”。
他不敢声张。
他更不敢承认。
因为这是佛子的“道心”!
一旦动摇。
便是修行路上的巨大障碍!
然而。
秦修,一眼就看穿了。
这让法海的心神,巨震。
他重新坐下。
周身的佛光,也收敛了几分。
但他的眼神,依然带着一丝警惕。
“即便如此,你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。”
法海沉声说。
他想要知道。
秦修会如何回答。
会如何,来解开这个千古难题。
秦修微笑着。
他没有立即回答。
而是转头看向秦命。
“秦命。”
秦命一愣。
他没想到秦修会突然点到他。
“哥,怎么了?”
秦修轻声问:“你认为,放下屠刀,是否能立地成佛?”
秦命挠了挠头。
他想了想。
“我觉得,放下屠刀,可以算是成佛。”
“但那些被他杀了的人,他们的冤屈,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!”
“不然这世道,岂不是没有天理?”
秦命说出了他最直接的想法。
也是这世间,大多数人的想法。
秦修赞许地点点头。
“秦命说的,是大部分人的想法。”
“也是佛子你心中的困惑。”
他再次看向法海。
“佛子。”
“你为何会认为,放下屠刀,便能‘一笔勾销’?”
“你为何会认为,佛,是赦罪之人?”
秦修的声音,带着一丝循循善诱。
又带着一丝,看穿世情的智慧。
法海瞳孔一缩。
“佛,难道不以慈悲为怀?不赦免世人罪孽?”
秦修摇了摇头。
“错!”
他声音不大。
却在竹林中,清晰回荡。
“佛,非赦其罪,而是令其明罪、认罪、赎罪!”
“放下屠刀,是忏悔的开始,是赎罪的开端。”
“而非罪孽的终结,更非一笔勾销!”
秦修的声音,掷地有声。
每一个字,都带着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。
“恶人放下屠刀,意味着他有了一丝悔过之心。”
“这意味着,他开始有了走向光明的可能性。”
“但他的罪孽,依然存在!”
“他杀了一个善人。”
“那他便需要以未来无尽的岁月,去行无尽的善事!”
“去偿还他昔日,一念之间的恶果!”
“他需要救一百人,一千人,甚至一万人,才能偿还他所杀之人的因果!”
“这,才是真正的‘立地成佛’!”
“这,才是佛所要引导的‘赎罪之路’!”
“佛不赦罪,只指路!”
“佛不替人承受因果,只教人如何偿还因果!”
秦修的声音,充满了力量。
也充满了,对佛法的透彻理解。
他指了指棋盘上的那枚“死子”。
“这枚死子,代表的便是你所说的‘恶人’。”
“他曾经犯下滔天罪孽。”
“他被‘镇杀’,是他的报应。”
“但即便被‘镇杀’,他依然可以通过忏悔,通过未来无尽的‘善因’。”
“去弥补曾经的‘恶果’!”
“他的‘死’,并非结束。”
“而是另一种‘生’的开始。”
“一种通过赎罪,通过偿还,最终才能走向‘圆满’的‘生’!”
“而那些被杀的善人,他们的冤屈。”
“自然有天道循环,因果报应!”
“恶人所承受的苦难,所经历的折磨。”
“便是对他们的交代!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