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濠镜澳的清晨被一阵特殊的声响唤醒——不是往常的浪涛与鸥鸣,而是金属碰撞的铿锵与火药试射的爆响。在半岛西侧新辟的试射场上,安东尼奥·席尔瓦正在向一群特殊的客人展示葡萄牙火器的威力。
“诸位大人请看,这是最新式的佛郎机铳。”安东尼奥通过林弘仲的翻译,向围观的中国官员介绍,“射程二百步,可破重甲。”
标靶应声而碎,围观者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。香山县丞赵文华勉强保持镇定,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暴露了他的兴趣。市舶司钱提举则直接许多,不住点头称赞。
这场展示会是林弘仲的主意。随着澳门贸易的发展,他们需要向明朝官方证明自己的价值远超麻烦。而最好的方式,就是展示葡萄牙人最拿手的东西——武器制造技术。
“若蒙大人不弃,愿献此类火铳二十支,供海防试用。”安东尼奥适时提出。
赵文华捻须沉吟:“番夷火器虽利,然天朝自有法度,岂可...”
“县丞大人,”钱提举抢过话头,“近年倭寇猖獗,水师兵器老旧。佛郎机人既慕义献器,不妨一试。若果然得力,亦是海防之幸。”
赵文华瞥了钱提举一眼,不再反对。安东尼奥心中明了,这场表演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展示会后,官员们被引至仓库区。这里与试射场的肃杀氛围截然不同,空气中弥漫着丝绸的清香和瓷器的光泽。一卷卷苏杭产的锦缎、一匹匹广东产的纱罗堆叠如山,旁边是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:青花碗、五彩瓶、薄胎杯,在透过高窗的光线下流光溢彩。
“这些是准备运往果阿的货物。”安东尼奥介绍道,“换回的是这个——”他掀开旁边一口木箱,白花花的银币在阳光下耀眼夺目。
钱提举的眼睛顿时亮了。他抓起一把银币,熟练地掂量着成色:“墨西哥哥银,成色十足。好,好!”
林弘仲趁机进言:“近年来倭患不绝,海防开支日增。若能量增贸易,抽分所得足以充实军饷,不必再增百姓负担。”
赵文华皱眉:“然海禁乃祖制...”
“县丞大人明鉴,”林弘仲恭敬但坚定地说,“如今之势,禁则私通愈盛,税饷俱失;放则可控可管,利国利民。佛郎机人但求一隅之地贸易,不敢他求。”
官员们交换着眼神,不再言语。但安东尼奥知道,这番话已经种下了种子。
送走官员后,真正的交易才开始。几位中国商人被秘密引至内室,他们是林弘仲精挑细选的合作伙伴,背景深厚,与各地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“王老板想要的火绳枪已经到了。”安东尼奥示意手下抬进十支精心包装的火枪,“按照约定,二十担生丝换十支枪。”
王老板仔细检查着火枪,眼中闪着精明的光:“价钱公道。不过...听说佛郎机还有一种可连发三铳的手铳?”
安东尼奥与林弘仲交换了一个眼神。这种新型转轮**是葡萄牙人的最新装备,原本不打算对外出售。
“王老板消息灵通。”林弘仲笑道,“确有此种利器,然制造不易,价钱嘛...”
“价钱好说。”王老板拍拍手,随从抬进一口箱子,里面不是白银,而是一尊精美的白玉观音像,“听说佛郎机首领夫人笃信天主,此像乃前朝宫廷之物,用和田白玉雕成,价值不下千两。换三支连发手铳,如何?”
交易在微笑中达成。但安东尼奥明白,这尊玉观音最终不会留在澳门,而是会出现在某位朝廷大员的府中。
接下来的交易更加大胆。一位姓郑的商人直接要求购买火炮:“倭寇猖獗,我等商船需以自卫。愿以三十担上等茶叶换两门佛郎机炮。”
林弘仲立即拒绝:“郑老板,火炮非同小可,若流出海外,我等担待不起。”
郑老板冷笑:“林先生放心,此炮非为出海,乃为保卫家乡。泉州一带倭患不断,官府无力周全,只得自保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此事已得当地守备默许。”
最终,交易以增加百分之五十的“风险金”达成。安东尼奥明白,这些火炮很可能最终出现在某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势力手中,甚至可能被用来对抗官军。但在利润面前,这些顾虑都被暂时搁置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商人的到来。他们通过中国商人牵线,秘密来到澳门,目的明确:大量购买火枪和火药。
“日本正值战国,各大名急需新式火器。”林弘仲向安东尼奥解释,“这笔交易利润可达十倍,但风险极大。若被朝廷发现我们私售火器与倭人...”
“做。”安东尼奥斩钉截铁,“但要用丝绸交易,不要白银。我们需要更多生丝供应欧洲市场。”
于是,一场奇特的三角贸易形成:日本白银通过中国商人流入澳门,换取葡萄牙火器;火器通过中国商人走私到日本,换取更多白银和铜料;白银和铜料又被用来购买中国丝绸,运往欧洲获利。
在这个过程中,各方都获得了所需:葡萄牙人得到丝绸和白银,中国商人得到佣金和差价,日本战国大名得到武器,甚至明朝沿海官员也通过“抽分”和“红包”获得额外收入。
只有朝廷的海禁政策在事实上被架空,成为纸面上的空文。
一天深夜,安东尼奥在核查账目时发现一个惊人事实:军火贸易的利润已经超过传统商品贸易,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。
“我们正在成为军火商。”他对林弘仲说,“这危险吗?”
林弘仲正在把玩一支新到的转轮**,闻言抬头:“在大明,最危险的从来不是买卖什么,而是得罪谁。只要我们让该得利的人得利,卖火器还是卖丝绸没有区别。”
他放下**,意味深长地说:“别忘了,屯门之战时,我们就是用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。现在,我们是用火炮保持这扇门开着。”
这话让安东尼奥沉思良久。确实,澳门的存在本身就如走钢丝,全靠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。而军火贸易正是维持这种平衡的工具之一——通过向各方提供武器,他们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。
月底结账时,安东尼奥发现这个月的利润创下新高。但他没有特别欣喜,而是在账本空白处写下一段话:
“我们贩卖毁灭的工具来换取美丽的丝绸,用死亡的危险来交换生活的奢华。这是否就是文明的本质?上帝宽恕我们的选择。”
他不知道,这些流入中国的欧洲火器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战争形态;不知道流入日本的武器将改变战国大名的力量平衡;更不知道,这种军火贸易模式将在远东持续数个世纪。
此刻的他,只是望着仓库中堆积如山的丝绸和火器,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历史荒谬感:最美与最致命的事物,在这片海湾奇异地共存,如同这个时代本身的写照。
窗外,又一批火器正在装船,而另一艘船上,工人们正在小心搬运精美的瓷器。澳门的日常就是这样,在杀伐与艺术之间,在毁灭与创造之间,书写着独一无二的历史。
潮起潮落,浪花拍岸,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矛盾与复杂。而在更远的海面上,更多载着火炮和丝绸的船队正在驶来,预示着这种灰色贸易将继续扩大,直到改变整个远东的力量格局。
濠镜澳的清晨被一阵特殊的声响唤醒——不是往常的浪涛与鸥鸣,而是金属碰撞的铿锵与火药试射的爆响。在半岛西侧新辟的试射场上,安东尼奥·席尔瓦正在向一群特殊的客人展示葡萄牙火器的威力。
“诸位大人请看,这是最新式的佛郎机铳。”安东尼奥通过林弘仲的翻译,向围观的中国官员介绍,“射程二百步,可破重甲。”
标靶应声而碎,围观者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。香山县丞赵文华勉强保持镇定,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暴露了他的兴趣。市舶司钱提举则直接许多,不住点头称赞。
这场展示会是林弘仲的主意。随着澳门贸易的发展,他们需要向明朝官方证明自己的价值远超麻烦。而最好的方式,就是展示葡萄牙人最拿手的东西——武器制造技术。
“若蒙大人不弃,愿献此类火铳二十支,供海防试用。”安东尼奥适时提出。
赵文华捻须沉吟:“番夷火器虽利,然天朝自有法度,岂可...”
“县丞大人,”钱提举抢过话头,“近年倭寇猖獗,水师兵器老旧。佛郎机人既慕义献器,不妨一试。若果然得力,亦是海防之幸。”
赵文华瞥了钱提举一眼,不再反对。安东尼奥心中明了,这场表演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展示会后,官员们被引至仓库区。这里与试射场的肃杀氛围截然不同,空气中弥漫着丝绸的清香和瓷器的光泽。一卷卷苏杭产的锦缎、一匹匹广东产的纱罗堆叠如山,旁边是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:青花碗、五彩瓶、薄胎杯,在透过高窗的光线下流光溢彩。
“这些是准备运往果阿的货物。”安东尼奥介绍道,“换回的是这个——”他掀开旁边一口木箱,白花花的银币在阳光下耀眼夺目。
钱提举的眼睛顿时亮了。他抓起一把银币,熟练地掂量着成色:“墨西哥哥银,成色十足。好,好!”
林弘仲趁机进言:“近年来倭患不绝,海防开支日增。若能量增贸易,抽分所得足以充实军饷,不必再增百姓负担。”
赵文华皱眉:“然海禁乃祖制...”
“县丞大人明鉴,”林弘仲恭敬但坚定地说,“如今之势,禁则私通愈盛,税饷俱失;放则可控可管,利国利民。佛郎机人但求一隅之地贸易,不敢他求。”
官员们交换着眼神,不再言语。但安东尼奥知道,这番话已经种下了种子。
送走官员后,真正的交易才开始。几位中国商人被秘密引至内室,他们是林弘仲精挑细选的合作伙伴,背景深厚,与各地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“王老板想要的火绳枪已经到了。”安东尼奥示意手下抬进十支精心包装的火枪,“按照约定,二十担生丝换十支枪。”
王老板仔细检查着火枪,眼中闪着精明的光:“价钱公道。不过...听说佛郎机还有一种可连发三铳的手铳?”
安东尼奥与林弘仲交换了一个眼神。这种新型转轮**是葡萄牙人的最新装备,原本不打算对外出售。
“王老板消息灵通。”林弘仲笑道,“确有此种利器,然制造不易,价钱嘛...”
“价钱好说。”王老板拍拍手,随从抬进一口箱子,里面不是白银,而是一尊精美的白玉观音像,“听说佛郎机首领夫人笃信天主,此像乃前朝宫廷之物,用和田白玉雕成,价值不下千两。换三支连发手铳,如何?”
交易在微笑中达成。但安东尼奥明白,这尊玉观音最终不会留在澳门,而是会出现在某位朝廷大员的府中。
接下来的交易更加大胆。一位姓郑的商人直接要求购买火炮:“倭寇猖獗,我等商船需以自卫。愿以三十担上等茶叶换两门佛郎机炮。”
林弘仲立即拒绝:“郑老板,火炮非同小可,若流出海外,我等担待不起。”
郑老板冷笑:“林先生放心,此炮非为出海,乃为保卫家乡。泉州一带倭患不断,官府无力周全,只得自保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此事已得当地守备默许。”
最终,交易以增加百分之五十的“风险金”达成。安东尼奥明白,这些火炮很可能最终出现在某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势力手中,甚至可能被用来对抗官军。但在利润面前,这些顾虑都被暂时搁置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商人的到来。他们通过中国商人牵线,秘密来到澳门,目的明确:大量购买火枪和火药。
“日本正值战国,各大名急需新式火器。”林弘仲向安东尼奥解释,“这笔交易利润可达十倍,但风险极大。若被朝廷发现我们私售火器与倭人...”
“做。”安东尼奥斩钉截铁,“但要用丝绸交易,不要白银。我们需要更多生丝供应欧洲市场。”
于是,一场奇特的三角贸易形成:日本白银通过中国商人流入澳门,换取葡萄牙火器;火器通过中国商人走私到日本,换取更多白银和铜料;白银和铜料又被用来购买中国丝绸,运往欧洲获利。
在这个过程中,各方都获得了所需:葡萄牙人得到丝绸和白银,中国商人得到佣金和差价,日本战国大名得到武器,甚至明朝沿海官员也通过“抽分”和“红包”获得额外收入。
只有朝廷的海禁政策在事实上被架空,成为纸面上的空文。
一天深夜,安东尼奥在核查账目时发现一个惊人事实:军火贸易的利润已经超过传统商品贸易,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。
“我们正在成为军火商。”他对林弘仲说,“这危险吗?”
林弘仲正在把玩一支新到的转轮**,闻言抬头:“在大明,最危险的从来不是买卖什么,而是得罪谁。只要我们让该得利的人得利,卖火器还是卖丝绸没有区别。”
他放下**,意味深长地说:“别忘了,屯门之战时,我们就是用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。现在,我们是用火炮保持这扇门开着。”
这话让安东尼奥沉思良久。确实,澳门的存在本身就如走钢丝,全靠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。而军火贸易正是维持这种平衡的工具之一——通过向各方提供武器,他们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。
月底结账时,安东尼奥发现这个月的利润创下新高。但他没有特别欣喜,而是在账本空白处写下一段话:
“我们贩卖毁灭的工具来换取美丽的丝绸,用死亡的危险来交换生活的奢华。这是否就是文明的本质?上帝宽恕我们的选择。”
他不知道,这些流入中国的欧洲火器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战争形态;不知道流入日本的武器将改变战国大名的力量平衡;更不知道,这种军火贸易模式将在远东持续数个世纪。
此刻的他,只是望着仓库中堆积如山的丝绸和火器,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历史荒谬感:最美与最致命的事物,在这片海湾奇异地共存,如同这个时代本身的写照。
窗外,又一批火器正在装船,而另一艘船上,工人们正在小心搬运精美的瓷器。澳门的日常就是这样,在杀伐与艺术之间,在毁灭与创造之间,书写着独一无二的历史。
潮起潮落,浪花拍岸,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矛盾与复杂。而在更远的海面上,更多载着火炮和丝绸的船队正在驶来,预示着这种灰色贸易将继续扩大,直到改变整个远东的力量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