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五章 报功
随后,就是这一千罗多克资深长矛手,装备锁子甲,手持长杆武器,是组成坚固枪阵、对抗骑兵和步兵冲击的理想兵种,他们将极大的增强主要堡垒和险要隘口的防守强度。
看着系统账面上还剩下的五万两白银,贾景没有任何留着的意思,他的计划很清晰,将这五万两通过系统全部转化为军队,然后将这些被系统使用过的银两,尽快转入东江镇的账面,用于日常购买粮草等开销上。
目前,贾景麾下步兵、弩兵、火枪兵都有一定数量,但骑兵还是一片空白,唯一一支百人骑兵队伍,还归火器营。
贾景的意识再次沉入系统,一支强有力的骑兵,意味着战场上的机动、追击、侦查和侧翼打击能力,以前贾景在海面上来去如风,或许还不需要,但上了陆地,骑兵是不可或缺的。
结合目前贾景的处境来看,最适合的,肯定是库吉特、斯瓦迪亚两国的骑兵了。
依旧是招募中级兵种。
长久来看,那肯定是招募斯瓦迪亚重骑兵,后期可以升级为大名鼎鼎的斯骑,也就是**骑士,装备非常好,武器搭配极佳,可以说是骑砍最强势的兵种,而如今,虽然只是重骑兵,但人马皆重甲,不管是面对大乾、建奴还是蒙古的精锐骑兵,都不虚的。
但是就目前的处境来看,还是库吉特枪骑兵合适,就建奴蒙古那边的骑兵来说,算得上强,且轻便、快速、擅长袭扰和使用长枪冲锋,非常适合执行侦查、追击溃敌、骚扰敌军侧翼等任务,人马皆重甲的话,好是好,就是坚持不了多久,人马就累瘫了。
不过,库吉特枪骑兵还是有缺点的,那就是没有升级空间。
但也没有办法。
四十两还要什么自行车。
一千名库吉特枪骑兵,四万两白银。
随后,贾景看着自己账面上一万多点白银,欲哭无泪。
.......
等王一宁风尘仆仆的赶到贾景军帐的时候,额上还带着赶路的细汗,他刚从大奠堡回来,得知贾景急召,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立刻赶来。
“将军,您找我?”王一宁拱手行礼,他还以为是各堡的防务出了问题。
此时贾景刚安顿招募的兵卒,准备吃饭,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菜肴和两碗粟米饭,热气腾腾,见王一宁进来,脸上露出笑容,招手道:“正好,到了饭点,来,坐下,边吃边说。”
王一宁见贾景神色从容,甚至还备了饭食,心中的焦急也稍稍平复了些,便在贾景对面坐下。
这时,帐帘再次被轻轻掀开,大玉儿低着头,端着一盆刚炖好的热汤,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中央,然后又默默的为贾景和王一宁盛好汤,动作轻柔,举止间带着一种与俘虏身份不符的沉静,或者说,是一种寄人篱下、察言观色的谨慎。
贾景看了她一眼,语气平和的说道:“这里没你的事了,你也下去用饭吧。”
大玉儿闻言,微微行了一礼,低声道:“是。”便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军帐。
帐内只剩下贾景与王一宁两人。
贾景拿起筷子,指了指饭菜:“奔波辛苦,先垫垫肚子,大奠堡那边情况如何?”
王一宁也确实饿了,一边端起碗,一边简要汇报:“回将军,大奠堡防务已按您的吩咐重新用水泥加固,士气尚可,只是……当地的辽民有些恐慌。”
贾景夹了一筷子菜,点了点头:“恐慌也正常,毕竟老奴凶名在外。”
王一宁也点了点。
确实,努尔哈赤在刚占领没多久的辽左都以残暴闻名,更何况占领已久的宽甸六堡。
随后,贾景便开始说起其他事情,比如将收复宽甸六堡的消息传递给朝廷。
闻言,王一宁倒是支持,只是有些顾虑,随后谨慎的开口:“将军,我觉得此事,或许可以操作一番?”
贾景抬眼看他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王一宁组织了一下语言,低声道:“将军,如今朝廷局势复杂,您此时上报收复宽甸六堡,此乃大功一件,但功高易招忌。”
“将军您自从孤军深入辽东以来,数战数捷,如今更是收复大片失地,此等功勋,已远超寻常边将,朝中那些……本就对您出身心存芥蒂之人,是否会借此大做文章?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打压?”
“还有那些山海关的那些将门,世代镇守辽东,盘根错节,将军您如今异军突起,如今又立下如此奇功,是否会显得他们……过于无能?这无形中又树了强敌啊。”
贾景听完,神色不变,只是慢慢嚼着口中的饭菜,沉吟了片刻。
他放下筷子,看着王一宁,忽然笑了笑:“先生所虑,俱是实情,朝廷、辽西,确实麻烦。”
要不是王一宁说起这,贾景还真忘了还有朝廷这一档子事。
历史上,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党争激烈,东林党、阉党、浙党、齐党、宣党、昆党等多个党派在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交织。
王化贞当初就是因为他是东林党人,而且东林巨擘叶向高还是他的座师,所以才如火箭般蹿升为辽东巡抚,赞理广宁地方军务。
而熊廷弼为何身为辽东经略,却到处被掣肘,不就是因为他是楚党,而如今东林党声势正盛,把持言路。
在这么个上下猜忌、边将倾轧的大环境下,如果贾景还一个劲的往朝廷报大功,确实容易招人忌惮,成为众矢之的。
而且,贾景还是准备长久占据宽甸六堡。
这与之前光复镇江堡、辽南诸岛不同,当时贾景没兵没粮,朝不保夕,朝廷并不在意。
如果贾景此番真在宽甸六堡站稳脚跟,那朝廷肯定会将注意力放在东江镇身上盯着。
随后,就是这一千罗多克资深长矛手,装备锁子甲,手持长杆武器,是组成坚固枪阵、对抗骑兵和步兵冲击的理想兵种,他们将极大的增强主要堡垒和险要隘口的防守强度。
看着系统账面上还剩下的五万两白银,贾景没有任何留着的意思,他的计划很清晰,将这五万两通过系统全部转化为军队,然后将这些被系统使用过的银两,尽快转入东江镇的账面,用于日常购买粮草等开销上。
目前,贾景麾下步兵、弩兵、火枪兵都有一定数量,但骑兵还是一片空白,唯一一支百人骑兵队伍,还归火器营。
贾景的意识再次沉入系统,一支强有力的骑兵,意味着战场上的机动、追击、侦查和侧翼打击能力,以前贾景在海面上来去如风,或许还不需要,但上了陆地,骑兵是不可或缺的。
结合目前贾景的处境来看,最适合的,肯定是库吉特、斯瓦迪亚两国的骑兵了。
依旧是招募中级兵种。
长久来看,那肯定是招募斯瓦迪亚重骑兵,后期可以升级为大名鼎鼎的斯骑,也就是**骑士,装备非常好,武器搭配极佳,可以说是骑砍最强势的兵种,而如今,虽然只是重骑兵,但人马皆重甲,不管是面对大乾、建奴还是蒙古的精锐骑兵,都不虚的。
但是就目前的处境来看,还是库吉特枪骑兵合适,就建奴蒙古那边的骑兵来说,算得上强,且轻便、快速、擅长袭扰和使用长枪冲锋,非常适合执行侦查、追击溃敌、骚扰敌军侧翼等任务,人马皆重甲的话,好是好,就是坚持不了多久,人马就累瘫了。
不过,库吉特枪骑兵还是有缺点的,那就是没有升级空间。
但也没有办法。
四十两还要什么自行车。
一千名库吉特枪骑兵,四万两白银。
随后,贾景看着自己账面上一万多点白银,欲哭无泪。
.......
等王一宁风尘仆仆的赶到贾景军帐的时候,额上还带着赶路的细汗,他刚从大奠堡回来,得知贾景急召,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立刻赶来。
“将军,您找我?”王一宁拱手行礼,他还以为是各堡的防务出了问题。
此时贾景刚安顿招募的兵卒,准备吃饭,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菜肴和两碗粟米饭,热气腾腾,见王一宁进来,脸上露出笑容,招手道:“正好,到了饭点,来,坐下,边吃边说。”
王一宁见贾景神色从容,甚至还备了饭食,心中的焦急也稍稍平复了些,便在贾景对面坐下。
这时,帐帘再次被轻轻掀开,大玉儿低着头,端着一盆刚炖好的热汤,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中央,然后又默默的为贾景和王一宁盛好汤,动作轻柔,举止间带着一种与俘虏身份不符的沉静,或者说,是一种寄人篱下、察言观色的谨慎。
贾景看了她一眼,语气平和的说道:“这里没你的事了,你也下去用饭吧。”
大玉儿闻言,微微行了一礼,低声道:“是。”便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军帐。
帐内只剩下贾景与王一宁两人。
贾景拿起筷子,指了指饭菜:“奔波辛苦,先垫垫肚子,大奠堡那边情况如何?”
王一宁也确实饿了,一边端起碗,一边简要汇报:“回将军,大奠堡防务已按您的吩咐重新用水泥加固,士气尚可,只是……当地的辽民有些恐慌。”
贾景夹了一筷子菜,点了点头:“恐慌也正常,毕竟老奴凶名在外。”
王一宁也点了点。
确实,努尔哈赤在刚占领没多久的辽左都以残暴闻名,更何况占领已久的宽甸六堡。
随后,贾景便开始说起其他事情,比如将收复宽甸六堡的消息传递给朝廷。
闻言,王一宁倒是支持,只是有些顾虑,随后谨慎的开口:“将军,我觉得此事,或许可以操作一番?”
贾景抬眼看他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王一宁组织了一下语言,低声道:“将军,如今朝廷局势复杂,您此时上报收复宽甸六堡,此乃大功一件,但功高易招忌。”
“将军您自从孤军深入辽东以来,数战数捷,如今更是收复大片失地,此等功勋,已远超寻常边将,朝中那些……本就对您出身心存芥蒂之人,是否会借此大做文章?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打压?”
“还有那些山海关的那些将门,世代镇守辽东,盘根错节,将军您如今异军突起,如今又立下如此奇功,是否会显得他们……过于无能?这无形中又树了强敌啊。”
贾景听完,神色不变,只是慢慢嚼着口中的饭菜,沉吟了片刻。
他放下筷子,看着王一宁,忽然笑了笑:“先生所虑,俱是实情,朝廷、辽西,确实麻烦。”
要不是王一宁说起这,贾景还真忘了还有朝廷这一档子事。
历史上,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党争激烈,东林党、阉党、浙党、齐党、宣党、昆党等多个党派在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交织。
王化贞当初就是因为他是东林党人,而且东林巨擘叶向高还是他的座师,所以才如火箭般蹿升为辽东巡抚,赞理广宁地方军务。
而熊廷弼为何身为辽东经略,却到处被掣肘,不就是因为他是楚党,而如今东林党声势正盛,把持言路。
在这么个上下猜忌、边将倾轧的大环境下,如果贾景还一个劲的往朝廷报大功,确实容易招人忌惮,成为众矢之的。
而且,贾景还是准备长久占据宽甸六堡。
这与之前光复镇江堡、辽南诸岛不同,当时贾景没兵没粮,朝不保夕,朝廷并不在意。
如果贾景此番真在宽甸六堡站稳脚跟,那朝廷肯定会将注意力放在东江镇身上盯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