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
  “而他最为天下所震惊的一战,便是西陵壁之战。”

  “那一战,也是他生平唯一一次与四大名将之首——叶柏夔正面对决。”

  “就连叶柏夔亲眼见到他的布阵之后,也不由叹道:‘滴水不漏,鬼神莫测。

  ’”

  “更直言不讳地说:若有一日败给陈知豹,便再无翻身之机。”

  “事实正如其所言。”

  “西陵壁之上,陈知豹正面击溃叶柏夔,自此名动四海,连东离皇宫之中听闻战报,都为之震动。”

  “要知道,当时几乎无人相信徐晓和陈知豹能赢。”

  “尤其是后来战报传回,写明陈知豹亲率骑兵冲入敌营,当着叶柏夔的面,将其妻女斩杀于阵前,整个东离朝廷顿时鸦雀无声。”

  “东离皇帝彻夜研读兵书,仍无法参透此战玄机,问遍文武百官:当今世上,何人兵法可与陈知豹比肩?竟无一人敢应。”

  “最后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师淡淡开口:‘举世之内,无人能及。

  ’”

  “顾剑堂不服气,特地前往上阴学宫,请兵法大家推演二人对阵。”

  “结果得出:双方各领十万大军,胜负难分;可若增至三十万,陈知豹必胜无疑。”

  “最令人骇然的是——那一战,陈知豹不过十七岁。”

  话音落定,厅内霎时沸腾。

  众人皆被这番叙述震得心神俱颤。

  此时紫金楼中聚集着各大王朝的江湖豪杰,除了东离人外,多数对陈知豹知之甚少。

  若非身处北凉重镇镇北城,恐怕连他的名字都未曾听过。

  直到此刻听完苏尘讲述,他们才真正明白,这位白衣将军究竟有多么可怕。

  春秋四大名将威名赫赫,响彻九州。

  可陈知豹却正面击败其中最强者叶柏夔,逼得另一位名将顾剑堂低头认输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他早已凌驾于四大名将之上!

  白衣兵仙!

  这一刻,所有人终于懂了这四个字背后的分量。

  陈知豹并非四大名将之外的遗珠,而是超越时代的巅峰存在——是春秋乱世中,当之无愧的第一统帅!

 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天赋?

  众人眼前仿佛浮现那样一幅景象:西陵壁山势陡峭,烽烟滚滚,百万大军厮杀成一片,而一人白马银甲,一骑当先,所向披靡,千军万马见其白袍,纷纷避退。

  白袍所至,万军辟易!

  如此风采,谁人不心驰神往?

  短暂的寂静之后,大厅瞬间炸开,群雄激动议论:

  “老天爷!这陈知豹简直不是人,我只知道他是徐晓六大义子之首,哪晓得他竟恐怖至此!”

  “正面击溃叶柏夔,让那位战无不胜的名将尝到人生唯一败绩,光凭这一仗,就足以青史留名!”

  “徐晓真是得天庇佑啊,收个义子,竟能压过四大名将一头,活生生走出个兵仙来!”

  “早年便听闻,徐晓不过是个带兵打仗的将才,真正能统领诸将、运筹帷幄的,乃是那位白衣胜雪的兵仙陈知豹。”

  “唉,顾剑堂这一回是彻底没指望了。

  就算他熬走了徐晓,前头还站着个更年轻、更强的陈知豹,简直是绝路一条。”

  “难怪区区一个北凉藩镇,竟能成为东离皇朝的铜墙铁壁,独挡十余国兵锋。

  只要陈知豹一日在,谁敢轻易动刀兵?”

  “听说他十七岁那年就在西陵壁大败四大名将之首叶柏夔,而我十七岁时还在街头混日子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。”

  ……

  三楼西边第九间雅室。

  “白衣兵仙陈知豹?没想到东离境内竟藏着这等人物。”

  章邯忍不住轻叹一声。

  春秋十年乱世征战,天下烽火四起,列国争霸不休,战局大致分为几大区域,彼此消息不通。

  身为大秦之人,他对叶柏夔、王隧、徐晓、顾剑堂这些赫赫有名的统帅略有耳闻,可对陈知豹却全然陌生。

  直到此刻听人议论,才明白徐晓能在诸侯鏖战中屡建奇功,背后多有陈知豹的谋略支撑。

  就连决定乾坤的西陵壁一役,也是陈知豹倾力辅佐,方得大捷。

  此人之能,令章邯心生戒备。

  主位上的扶苏亦面色沉凝,心中飞速推演局势。

  大秦与东离并称天下四大强国,彼此皆怀雄图之志,终有一日必成对手。

  如今徐晓尚能领军,但年岁渐长,迟早退出沙场;而陈知豹正当盛年,未来若两国交兵,主帅之位非他莫属。

  大秦固然英才辈出,年轻将领也不少,可扶苏在脑中逐一衡量,竟找不出一人足以与陈知豹抗衡。

  一股紧迫感油然而生,他不由起身走出包厢,朗声问道:

  “请教苏先生,这位白衣兵仙陈知豹的用兵手段,比起我大秦王翦将军,又当如何?”

  大厅众人闻言皆为之一振。

  王翦!

  那可是与徐晓齐名的当世军神。

  春秋十载纷争,东离九国逐鹿,徐晓以一人之力扫平六国;而大秦面对六国联军,王翦亦是以一己之策连破五国。

  其用兵之老辣,堪称当世无双,足可列入四大名将之列。

  如今要将他与神秘崛起的陈知豹相较,胜负几何?

 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投向白玉高台,静候苏尘开口。

  台上,苏尘轻啜一口清茶,面对满堂热切视线,淡然一笑:

  “王翦将军确为兵家集大成者,称一句军神,当之无愧。”

  “尤其擅长调度五十万以上大军的会战布局,此等气魄与掌控力,纵观历代也难寻匹敌者。”

  “但他用兵讲究稳扎稳打,虽立于不败之地,却少有雷霆一击、定鼎乾坤的决胜手,比起‘兵仙’二字,终究差了半步。”

  “不过话说回来,大秦皇朝气运昌隆,这一代倒真出了一位少年奇才,兵道造诣已入仙境,论天赋,犹在陈知豹之上。”

  话音未落,厅内顿时哗然。

  尽管不少人已有猜测,可亲耳听闻仍觉震撼。

  陈知豹的本事,竟被认为高出王翦一截?

  这也印证了众人心中的判断——王翦虽强,仍在名将范畴,尚未登临兵仙之巅。

  而最令人震惊的,是大秦竟藏着一位比陈知豹更妖孽的少年统帅!

  陈知豹十七岁便在国运之战中击败叶柏夔,震动天下。

  那大秦这位若真胜过他,又是何等惊世之才?

  ……

  三楼凭栏处,扶苏初闻王翦未达兵仙之境,心头不免失落。

  可紧接着听到后半句,眼中骤然亮起光芒,急忙追问:

  “敢问苏先生,我大秦这位少年兵仙,究竟姓甚名谁?如今人在何方?”

  此言一出,整个大厅瞬间鸦雀无声。

  天下风云骤起,战乱将至,恐怕又要重演春秋时期那般惨烈的国战。

  一位兵仙级别的将领,其价值根本无法用常理衡量。

  若大秦能得此人辅佐,未来征战天下,必如利刃出鞘,无人可挡。

  至少面对东离皇朝时,再也不必忌惮北凉那位白衣胜雪、杀伐决断的陈知豹了。

  想到此处,满厅豪杰无不屏息凝神,目光齐刷刷投向白玉高台,静候苏尘揭晓答案。

  就连三楼各雅间内那些平日深藏不露的大人物,此刻也神色肃然。

  一个兵仙的分量太重了——倘若落入大秦之手,无异于猛虎添翼。

  可话说回来,此人虽生于大秦,却未必一定效忠大秦,天下诸朝皆可争而聘之。

  试问世间哪一国君主,不愿身边多一位如陈知豹这般通晓兵机、百战不殆的统帅?

  高台之上,

  苏尘立于众人注视之中,神情依旧从容淡然,只轻声道:

  “这位大秦所出的兵法奇才,早已潜入朝廷军中,确切而言,已身在影密卫之内。”

  “能否识得其真容,全看扶苏殿下是否有这份慧眼了。”

  此言一出,全场顿时为之一沉。

  兵仙竟已悄然进入影密卫?

  那可是直属于始皇帝嬴政的核心死士,个个精挑细选,誓死效忠,乃是大秦手中最锋利的一把暗刃。

  此人既已入此组织,十有八九,终将为大秦所用。

  一时间,众人对大秦的敬畏又深了几分。

  三楼栏杆旁,

  扶苏闻言激动难抑,当即躬身行礼:“多谢先生指点迷津!”

  而包厢内的章邯却怔住了。

  自己统领的影密卫中,竟藏着如此惊世之才?

  但他随即犯愁——影密卫虽为精锐,人数却不少。

  明面上两万铁血将士,若将散布各地的密探尽数算上,足有十万之众。

  茫茫人海,让他如何分辨谁才是那蛰伏的兵仙?

  台上,

  苏尘轻摇纸扇,等喧哗渐歇,方才继续道:

  “先前评述陈知豹用兵之道,已臻当世巅峰,堪称兵仙。”

  “但今日榜单乃武道通神榜,自当以武修为重。”

  “这陈知豹与顾剑堂一般,天生便是习武奇才,早年拜入枪仙王秀门下。”

  “他在枪术上的悟性,甚至超越恩师王秀,学成出山当日,便亲手斩杀师父。”

  “此人冷酷寡情,野心昭然,却也有极为执着的一面——知恩必报。”

  “当年徐晓在他穷途末路之际收其为义子,倾囊相授,栽培备至,他便立誓终生追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