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明 第449章 借告脱罪,风起大同

小说:皇明 作者: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:2025-10-18 17:38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酒肆二楼雅间。

  卢剑星正盯着窗外总镇府的方向出神。

  “大哥!张镇监让人来唤,说有急事!”

  就在这时。

  沈炼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,带着几分急促。

  他掀开门帘闯进来,额角还沾着细沙,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。

  卢剑星回过神,起身道:

  “知道了,走。”

  两人快步下楼,锦衣卫番子早已在楼外列好队,见卢剑星出来,齐齐颔首,没有多余的言语,只跟着他往镇监府的方向走。

  大同城西的街景依旧嘈杂,流民缩在墙角乞讨,商贩的吆喝声被风沙揉得发哑。

  可锦衣卫的队伍走过时,周遭瞬间安静下来。

  百姓们要么退到街边,要么低下头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

  卢剑星走在队伍最前,目光扫过街边的流民,心里却在盘算:

  王威今日去代王府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  不多时,镇监府朱漆大门便出现在眼前。

  守门校尉见是卢剑星,连忙推开大门,引着他往里走。

  穿过栽着老槐树的前院,便到了正堂。

  卢剑星刚进堂门,便瞥见站在张炜身侧的一个身影。

  那人穿着副总兵的官袍,腰系玉带,面容刚毅,眉宇间带着几分辽东军将特有的悍气,正是祖大寿。

  他是从辽东调过来的,因跟着熊廷弼平叛立了功,被升为大同副总兵,算是“空降”过来的将领。

  此刻他双手抱在身前,显然已经在这儿待了许久。

  “属下卢剑星,参见张镇守。”

  卢剑星躬身行礼,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祖大寿,两人眼神短暂交汇,又迅速移开。

  大同如今名义上有两位副总兵。

  祖大寿是朝廷派来的,王威是本地根基深厚的,两人虽无明面上的冲突,却也泾渭分明。

  毕竟,在杨肇基离去之后,王威做的事情,其实就是总兵官做的事情。

  也就是说,王威离“大同总兵”的位置,只差一道朝廷的任命而已。

  “坐吧。有件事,千户听听。”

  张炜拿起案上的一张纸笺,往卢剑星面前推了推。

  “半个时辰前,王威派人来报,说王国樑的遗孀黑莲儿,藏在城外柳溪庄园。”

  “什么?”

  卢剑星猛地抬头,眉头瞬间拧成一团。

  他伸手拿起纸笺,上面的字迹潦草,却清晰写着柳溪庄园的位置,还有看守的人数。

  这竟是王威主动供出来的?

  他心里的疑惑更重了:王威藏着黑莲儿,本是包藏逆党的死罪,为何突然主动坦白?

  “他这是什么意思?”

  卢剑星放下纸笺,语气里满是不解。

  “难不成……咱们的人被他发现了?”

  锦衣卫盯梢柳溪庄园的弟兄都是老手,按说不该暴露。

  张炜捻着手里的紫檀佛珠,似不在意的问道:“你觉得,你们的人会被发现吗?”

  “不会。”

  卢剑星语气肯定。

  “弟兄们都是从北镇抚司过来的,盯梢、潜伏都是老手,连王威的贴身小厮都没察觉异常,没理由会暴露。”

  “那王威此举,就是故意的?”

  张炜的眉头皱得更紧,尖细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困惑。

  “他明知道藏着黑莲儿是死罪,为何还要主动说出来?难不成有什么后手?”

  就在这时,卢剑星突然想起上午在茶楼看到的景象,开口道:

  “今日巳时,属下在望尘楼看到王威的马车进了代王府,直到午时才出来。

  他主动供出黑莲儿,会不会和代王有关?”

  “代王?”

  张炜的瞳孔骤然收缩,手里的佛珠猛地停住。

  一旁的祖大寿也终于抬起头,脸上露出凝重之色。

  代王是宗室亲王,若是被王威卷进来,这事就不是简单的“包藏逆党”了,牵扯到皇亲国戚,连九边经略都得谨慎三分。

  “若是王威真把代王拉进来……”

  张炜的声音沉了下去,目光扫过卢剑星和祖大寿。

  “事情就复杂了。王威、代王、还有右玉县的流民,这三者要是缠在一起,别说咱们,就是熊经略来了,也得头疼。”

  祖大寿终于开口,声音低沉:

  “王威在大同经营多年,代王府的供奉从未断过,若是他用产业讨好代王,让代王为他说话,咱们还真动不了他。”

  他在辽东见多了官宦勾结的事,深知宗室亲王的分量。

  哪怕是个闲王,只要开口,朝廷也得掂量。

  张炜沉默片刻,突然摆了摆手,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:

  “罢了,这些事不是咱们能解决的,等熊经略来了,让他定夺。”

  他看向卢剑星,眼神重新变得锐利。

  “眼下最重要的,是把黑莲儿母子抓回来。

  你立刻带锦衣卫去柳溪庄园,务必将人活着带回来。

  从她嘴里,说不定能撬出王威和王国樑勾结的证据,还有流民的事,也可能和她有关。”

  “属下遵令!”

  卢剑星起身躬身,动作干脆利落。

  他心里清楚,抓回黑莲儿只是第一步,王威的反常举动,代王的介入,还有祖大寿的处境,都预示着大同的水,比他想的还要深。

  “去吧,注意安全。”

  张炜又叮嘱了一句。

  “让锦衣卫的弟兄们打起精神,王威的人可能会在半路动手。”

  “是!”

  卢剑星领命之后,立刻就转身离开。

  他刚跨出府门,沈炼和靳一川便立刻围了上来。

  方才在府外候命时,两人见卢剑星进堂时神色凝重,出来时眉头依旧未展,心里早捏了把汗。

  “大哥,是不是张公公怪罪咱们办事不利?”

  靳一川先开了口,声音压得低,却难掩焦急。

  他们跟着卢剑星查案这么久,从未见过张炜那般阴沉的脸色,生怕是出了什么纰漏。

  卢剑星摇了摇头,抬手拂去肩头的沙尘。

  “怪罪倒没有,只是出了件怪事。

  王威主动派人把黑莲儿藏在柳溪庄园的消息,告诉了张公公。”

  “什么?”

  沈炼猛地睁大眼睛,下意识地提高了音量,又连忙压低。

  “他疯了?藏逆党家眷是死罪,他怎么会主动招供?

  难道……难道是咱们的人暴露了?”

  他心里咯噔一下,想起自己安排的盯梢。

  都是找的庄园附近的老百姓,给了足银,让他们只远远观察,连锦衣卫的影子都没让靠近庄园半步,按说不该出问题。

  卢剑星侧目看向他,眼神锐利:

  “你仔细想想,有没有可能露了马脚?

  比如百姓走漏了消息,或是有人跟踪了送银子的弟兄?”

  沈炼皱着眉,仔细回忆了一遍,摇了摇头:

  “不会。我找的是在庄园附近住了三十年的老马家,他家儿子去年死在边军里,跟王威没半点交情,而且我特意叮嘱,只许他每天傍晚去庄园外的井边挑水时顺带看一眼,绝不能靠近。

  送银子的弟兄也是乔装成货郎去的,没跟任何人起冲突。”

  他顿了顿,语气肯定。

  “暴露的可能性,几乎没有。”

  “这就奇了。”

  卢剑星摩挲着下巴,心里的疑团更重了。

  王威不是**,没理由自投罗网,除非……

  他又想起王威去代王府的事,难不成是想借黑莲儿做什么文章?

  可眼下没时间细想。

  “罢了,不管他耍什么花样,先把人抓到再说。

  二弟,你点一百精锐,都带短弩和绣春刀,轻装快马,咱们去柳溪庄园。

  务必活着带黑莲儿回来,她嘴里说不定有王威的把柄。”

  “末将领命!”

  沈炼和靳一川齐声应道,转身快步走向等候的锦衣卫队伍。

  不过片刻,一百名劲装番子便列好了队,马蹄裹着毡布,腰间的绣春刀藏在披风下,连呼吸都刻意放轻。

  卢剑星翻身上马,马鞭一扬,“走!”

  队伍如一道黑影,悄无声息地朝着城外奔去,很快便消失在风沙弥漫的官道尽头。

  而此刻的柳溪庄园,却是一片死寂。

  庄园坐落在大同城外二十里的柳树林边,院墙不高,只齐人腰,墙头爬满了枯黄的藤蔓。

  院内的正屋里,黑莲儿正坐在窗前,手里攥着一件小小的布褂。

  那是她小儿子的衣服,针脚有些歪歪扭扭,是她这些天在庄园里无事时缝的。

  自从从宣府逃到这里,她就没出过院门一步,连两个儿子都没再见过了。

  她每天能做的,就是对着两件小衣服发呆,盼着王国樑能有消息。

  可等来的,却是日复一日的不安。

  就在这时。

  院外的木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,打破了寂静。

  黑莲儿猛地抬头,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家丁服的男人走了进来。

  是王威的亲信王忠。

  他平时很少来这里,送粮送药都是老仆来,此刻突然出现,让黑莲儿心里莫名一紧。

  “王忠?你怎么来了?”

  她站起身,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布褂,声音里带着几分警惕。

  王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脚步沉重地走到屋中,目光扫过桌上的布褂,又落在黑莲儿身上,语气冰冷:

  “出事了。锦衣卫已经知道你藏在这里,正带着人往这边来,估计半个时辰就到。”

  “什么?”

  黑莲儿如遭雷击,踉跄着后退一步,撞在窗台上,布褂从手里滑落,掉在地上。

  她脸色瞬间惨白,嘴唇哆嗦着,

  “怎么会……这里这么偏,他们怎么会找到?”

  王忠垂下眼,避开她的目光,昧着良心说道:

  “锦衣卫的番子无孔不入,莫说这庄园,就是总镇府,都被他们渗透成筛子了。

  总镇也是刚收到消息,来不及转移你。”

  “那……那我的两个儿子呢?”

  黑莲儿猛地抓住王忠的胳膊,眼里满是哀求,

  “他们怎么样了?有没有转移走?”

  “放心,小公子已经转移到安全地方了。”

  王忠挣开她的手,语气依旧平淡,可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。

  他在撒谎。

  那两个孩子还在庄园后院的柴房里,王威的命令是,只留孩子活口,黑莲儿必须死。

  黑莲儿盯着他的眼睛,看了半晌,突然笑了,笑声里满是悲凉。

  她是个冰雪聪明的女人,从王忠进门时的脸色,到他说“来不及转移”,再到避重就轻的回答,她瞬间明白了一切。

  “所以,你今天来这里,不是来报信的,是来要我的命的,对不对?”

  王忠身子一僵,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点头:

  “这是唯一的办法。

  总镇说了,若是你被锦衣卫抓走,供出什么,不仅他会被牵连,你的两个儿子,也没有活路。

  只有你死了,才能保住所有人。”

  “罢了……”

  黑莲儿闭上眼睛,深深吸了口气,再睁开时,眼里的慌乱已经消失,只剩下一种绝望的平静。

  她弯腰捡起地上的布褂,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,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瓶。

  里面装的是鹤顶红,是她从宣府逃出来时就带在身上的。

  她早就知道,谋反的下场是什么,若是被抓,凌迟处死的痛苦,她想都不敢想,不如死得干脆。

  “替我给义父带句话。”

  黑莲儿拔开瓶塞,一股刺鼻的腥气弥漫开来,她看着王忠,语气带着最后的恳求。

  “让他好好照顾我那两个可怜的孩儿,别让他们再走他父亲的老路。”

  王忠点了点头,别过脸,不敢看她。

  黑莲儿没有丝毫犹豫,将玉瓶凑到嘴边,猛地灌了下去。

  鹤顶红的毒性发作极快,不过片刻,她便觉得喉咙里火烧火燎,腹痛如绞,一口黑血从嘴角溢出,溅在布褂上。

  她踉跄着倒下,身体在地上痛苦地抽搐,眼睛却死死盯着桌上的布褂,直到最后一丝气息消失,瞳孔才渐渐涣散。

  王忠转过身,看着倒在地上的黑莲儿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却轻轻叹了口气:

  “可怜啊……”

  王忠叹了一口气,紧接着走到后院柴房,打开门,里面两个孩子正睡得香甜,小的那个还攥着个布偶。

  他看着孩子,心里默念:

  要怪,就怪你们的父亲,不该走上谋反的路。

  他不能让孩子死,黑莲儿死了,这两个孩子就是给锦衣卫的“交代”。

  他抬手抹了抹脸,快步走出柴房,对着院外的老仆吩咐:

  “看好柴房里的孩子,别让他们乱跑。”

  然后便匆匆离开了庄园,只留下满院的寂静,和外堂中渐渐冰冷的尸体。

  此刻。

  柳溪庄园外的官道上,锦衣卫的百余名骑兵悄然逼近那座藏在柳林深处的庄园。

  卢剑星勒住马首,目光扫过庄园四周。

  往日里该有老仆巡逻的柳林边缘,此刻竟空无一人。

  庄园的木门虚掩着,门楣上挂着的灯笼歪歪斜斜,连门口的石凳都被挪了位置,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。

  “不对劲。”

  卢剑星的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,声音压得极低。

  “王威刚告密,这里就没了值守,怕是有诈。”

  他侧头看向沈炼。

  “你带五十人从东侧翻墙进去,我带剩下的人走正门,注意警惕,别中了埋伏。”

  “明白!”

  沈炼点头,翻身下马,带着五十名锦衣卫如狸猫般窜入柳林,刀鞘裹着麻布,连脚步声都轻得几乎听不见。

  卢剑星则提着马鞭,缓缓走向庄园大门。

  他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,王威的反常举动,加上此刻庄园的寂静,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。

  “吱呀”一声,虚掩的木门被推开,一股淡淡的腥气扑面而来。

  卢剑星举着火把往里走,火光映着院内的景象:

  石板路上落着几片枯叶,廊下的鸟笼空着,笼门敞开,显然是被人匆忙丢弃的。

  穿过前院,外堂的门帘半垂着,里面隐约能看到一道蜷缩的身影。

  “进去看看。”

  卢剑星挥手,两名锦衣卫立刻上前,撩开门帘。

  火光涌入的瞬间,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
  堂内的地上,倒着一个身穿素色衣裙的女子,正是黑莲儿。

  她的脸色青紫,嘴角挂着暗红的血沫,手边掉着一个小巧的银瓶,瓶底还残留着几滴暗红的液体,显然是服毒而亡。

  “大哥,人已经没气了。”

  沈炼探了探黑莲儿的鼻息,沉声禀报。

  卢剑星的眉头皱得更紧,目光扫过堂内。

  桌上的茶杯还冒着余温,旁边放着半块未吃完的糕点,显然黑莲儿死前还在饮茶,是突然遭遇变故才服毒的。

  “灭口……”

  他低声呢喃,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

  除了王威,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对黑莲儿下手,既能杀人灭口,又能借锦衣卫的手“坐实”黑莲儿“畏罪自尽”的假象,好把自己摘干净。

  “大哥!里面有活口!”

  就在这时,靳一川的声音从内院传来,带着几分急促。

  卢剑星立刻转身,快步往里走,只见内院的厢房里,两名锦衣卫正护着两个孩童。

  大的不过六岁,小的才四岁,都穿着锦缎小袄,吓得缩在墙角,眼里满是恐惧,正是王国樑的两个儿子。

  “还好,孩子还在。”

  沈炼松了口气,走到卢剑星身边,声音里带着几分庆幸。

  “若是连活口都没了,咱们这趟差事可就真砸了。”

  卢剑星却没放松,蹲下身,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些,对着那两个孩童问道:“你们娘呢?方才是谁来了?”

  大一点的孩童眨了眨眼,带着哭腔说道:“不知道,你们是谁?”

  见这两人什么都不知道,卢剑星心中更沉重了。

  他站起身,对靳一川吩咐:

  “你立刻带二十人,沿着庄园后的小路追,王威的人肯定没跑远,说不定能抓到活口!

  剩下的人,把黑莲儿的尸体收敛好,带着两个孩子,立刻回镇监府复命!”

  “属下遵令!”

  靳一川领命,立刻带着人往后门追去。

  卢剑星则抱起年幼的孩童,沈炼抱着大的,一行人快步走出庄园,马蹄声再次响起,朝着大同府城的方向疾驰。

  黑莲儿死了,孩子还在,但这背后的水,比他想的还要深。

  没过多久。

  大同府城。

  镇监府的正堂里,张炜对着一份公文皱眉。

  “公公!卢千户派人回来了!”

  在这个时候,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堂内,手里拿着一封密信。

  张炜连忙接过,展开一看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。

  黑莲儿服毒自尽,两个孩子被拿下,王威的人疑似提前到过庄园灭口。

  “好一个王威!”

  他猛地将密信拍在案上。

  “他这是故意的!先主动告密,再派人灭口,既撇清了自己,又断了咱们的线索,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!”

  旁边的亲随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:

  “公公,那现在怎么办?要不要派人去抓王威的人?”

  “抓?怎么抓?”

  张炜冷笑一声。

  “王威现在有代王撑腰,又握着兵权,咱们没证据,抓了他的人,只会打草惊蛇,说不定还会逼他反!”

  他来回踱步,目光落在案上的笔墨上,突然停下脚步。

  “不行,这事必须立刻上报!”

  他拿起狼毫笔,飞快地写下两封密信:

  一封送往京师,详细说明王威告密、黑莲儿灭口的事情,恳请陛下留意大同局势。

  另一封送往宣府,加急递给熊廷弼,措辞恳切,希望他能尽快赶来大同,稳定局面。

  “把这两封信用最快的马送出去,京师那封走内府驿道,宣府那封直接交给熊经略的亲卫,绝不能出任何差错!”

  张炜将密信交给亲随太监。

  “奴婢明白!”

  亲随太监接过密信,匆匆离去。

  张炜走到窗边,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心里满是焦虑。

  大同的水,已经越来越深,越来越浑浊了。

  王威勾结代王,流民背后有参将撑腰,如今又多了灭口的事端,再这么下去,不等蒙古人来犯,大同自己就要乱了。

  “熊廷弼啊熊廷弼,你可一定要快点来……”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