嫡明 第472章 摄政王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

小说:嫡明 作者:戈昔 更新时间:2025-10-15 23:44:47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尸骨魇镇!

  原来吕太后就被葬在大报恩寺的地宫,被铁水浇棺,还钉了几尺长的钉子,用心十分恶毒。

  这是华夏的古老魇镇之术,目的是定住仇人的命数,让仇人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得翻身。

  而朱寅本人,就是吕太后的子孙,虽然隔了很多代,可他也是吕太后的子孙!

  吕太后的死因、墓葬所在,是明史上的一个谜团。作为当过四年皇太后的人,死因和葬身之地居然成谜,本身就足以说明:非正常死亡,并且死后大不太平。

  否则,当过太后的人,墓葬在哪都不能确定?

  关于吕太后之死,有很多说法。和建文帝一起自焚说、被囚禁后绝食自尽说、锦衣卫虐杀说、死于逃亡途中说…等等。

  后世南京发现疑似吕太后的尸骨,骨骼有多处伤口。符合多人多种兵器围杀。箭伤、刀伤、锤伤都有,但到底是不是吕太后尸骨,也不能断定。

  还有一具疑似疑似吕太后的尸骨,但没有头颅。而又据记载,北京曾经发现一颗骷髅,于是有好事之人传言是吕太后的首级。按照这个传言,那就是尸首分离,身子在南京,首级带到了北京魇镇。

  民间传言的故事也很多。

  说是有人在雨花台某寺,夜里发现了吕太后浑身血污的鬼魂。这是暗示吕太后秘密葬在雨花台某寺。

  又说葬在福建雪峰寺。

  有人说吕太后被安葬之后,又被暴尸荒野,或者挫骨扬灰。

  还有个传言,说吕太后秘密安葬十年之后,又被改葬。这个传言有个很确凿的时间:十年。

  有这么明确时间的传言,不大像是纯粹的传言。

  这些传闻之中,已经有两处和寺有关:一是南京雨花台某寺,一是福建雪峰寺。

  官方当然说吕太后和懿文太子合葬在孝陵附近的太子墓,可这种说法当时就有很多反证,时人都不信,遑论后人?后世探查懿文太子的东陵,也没有吕太后合葬的证据,证明并未合葬。

  永乐朝的官方史书果然在撒谎啊。难怪当时天下人就不信,各种猜测。

  如今大报恩寺的秘密暴露,竟然验证了野史传言中的一个说法:葬在南京雨花台某寺!

  大报恩寺,就是雨花台三寺之一。

  往细处推测,传出吕太后葬在“雨花台某寺”的人,肯定知道是哪座寺,因为雨花台不大,总共就是三座寺。

  可是那人不敢明说是大报恩寺,只敢含糊其辞的说“雨花台某寺”。

  此人很可能是大报恩寺的僧人,应该是知情者。出于良心谴责,故意放出这个传言,托词“遇到鬼魂”。说鬼魂“满身血污”,暗示吕太后是被杀死。

  结合范忆安查出来的信息,就能对应的上了。

  这就是为何还有野史说,吕太后下葬十年后又被改葬。这个所谓的改葬肯定发生过,不然改葬的传言由何而来?时间还这么明确?

  改葬在哪?

  雨花台某寺,大报恩寺!

  大报恩寺何时修建?永乐十年。距离吕太后的死亡埋葬时间…刚好十年。

  全部对应上了,几条流言相互印证,闭环了。

  这就是真相:吕太后被朱棣下令杀死,先是秘密安葬某处。十年后修建大报恩寺,尸体又被挖出来,“安葬”在大报恩寺。

  这所谓的安葬名义上是葬,其实就是用佛塔镇压吕太后的魂魄,魇镇建文一脉,让四房一系世世代代坐大位,长房一脉永世不得翻身,永无机会卷土重来。

  根据朱老四的性格做派,做出这种事实属正常,毫不奇怪。

  不仅是他为人阴毒狠辣,也因为…他信这个。

  魇镇厌胜这种鬼把戏,朱老四是深信不疑的。他身边养着一大群巫蛊术士,有名有姓的就不少,比如袁珙、胡濙、袁忠彻、邓思贤、哈立麻等人,黑衣宰相姚广孝,就是这个术士集团的首领。

  朱老四不仅用方术厌胜手段对付政敌,还习惯用这些伎俩对付敌军,打仗也使。

  **使臣曾经记载:“燕军阵前焚纸人,夜半闻鬼哭。”

  他还用压胜小金棺装着建文的八字,用西夏文密咒魇镇建文帝“永镇幽冥,不得超生”。

  他还诅咒蒙古,用蒙古可汗、元昭宗的骨灰匣,行魇镇之术,镇压蒙古气运。

  还秘密诅咒诸王,魇镇诸藩气数,咒诸藩永远不能威胁四房的帝位。

  打安南时,下令在明镇南关埋铁人偶,上面刻安南王生辰八字,抓到安南王等战俘,头发埋在太庙石阶下,魇镇安南国运。

  帖木儿东征大明之时,朱老四也魇镇帖木儿,令张天师、吐蕃喇嘛、蒙古萨满一起作法诅咒帖木儿暴毙。

  对于朱标,朱棣曾经亲撰祭文:“长兄如父,恩义永怀。”

  可惜不是他的心里话。

  有野史记载,朱棣暗埋铁钉于懿文太子墓的神道,断兄长一系的龙脉。

  更有野史记载:“以黑狗血淋墓门,咒其永堕幽冥。”**曾记载:“燕王使胡僧咒懿文太子冢。”

  这叫长兄如父,恩义永怀?

  对兄长如此,对侄儿建文的魇镇诅咒还会留情么?

  永乐朝大肆销毁建文朝的原始档案,焚毁建文朝实录,篡改《太祖实录》,删除吕太后的记载。

  监察御史、于谦岳父董镛,只因为在奏疏上提到“吕太后”三字,就被诛杀。

  就是不承认建文之母是皇太后,礼法上只能称呼“懿文太子继妃”。

  此人手段之阴毒,比起满清那个自诩十全老人的货,不相上下。

  魇镇吕太后,或许才是朱棣修建大报恩寺的真正目的,起码也是目的之一。而当时大报恩寺的掌控者,就是道衍和尚,姚广孝!

  为了镇压建文一脉,朱棣让僧人定期做法事,一是镇压,一是超度。朱棣死后,大报恩寺这个法事制度却代代保持了下来,只是属于核心机密,只有少数几人知道。

  宁采薇听到朱寅说出“朱棣,我要将你开棺鞭尸,挫骨扬灰”这句话,赶紧说道:

  “小老虎,你不要生气,不要因为此事冲动。”

  朱寅语气清冷:“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!他都篡位成功了,连个女人都不放过,那是他嫂子!不但不给个体面,还斩杀之后用佛塔魇镇!难道不能报以伍子之仇!”

  宁采薇皱眉道:“虽然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。可是…他们四房毕竟坐了两百年的皇位,这是历史事实啊。你要是学伍子胥,将来发掘长陵,开棺鞭尸,那这大明的法理还有吗?这是多大的**影响?”

  “那从永乐到泰昌,是不是大明?你能不承认吗?如果是大明,那我们能彻底否定永乐?他只有罪过,没有功劳?”

  “如果这两百年不是大明,那这段历史属于什么时期?伪朝?伪明?”

  “你在南京拥立常洛,只因为常洛有大义名分,立刻整个南方数省归附。若不是常洛的身份,你觉得能这么容易?能传檄而定?”

  她其实也知道,小老虎只是气话。这个男人比她还要理性,岂能真的冒天下之大不韪?

  朱寅的目光柔和了很多,不禁微叹一声。

  他哪能真干?

  宁采薇拉着他的手,摩挲着他的手指,语气犹如春水清风:

  “小老虎,朱棣的子孙那么多,受到四房一系恩惠的士子千千万万,就是很多百姓,也是认同永乐皇帝的。你要是真干了,大明的整体意识形态就分裂了,后患无穷…”

  “小老虎,我知道你这是气话,不会这么极端。朱棣死了那么多年,不值得和一个死人置气,就罔顾大明法理啊。”

  “批评朱棣是必须的,当然要批判,但不是现在。另外,批判朱棣也掌握好度,不能过分。我觉得,将来批判朱棣有个前提:不能否定这两百年的历史,不能推翻这两百年的大明法理,不能否定他这一系的帝位。”

  “朱棣一系的帝位当然要认。你不认,你的法理在哪里?你总不能对天下人说,你是隔了两百年,隔空继承建文帝的皇位吧?何以令人信服?”

  朱寅苦笑道:“我的确只是气话。我知道不能干,正因为知道,所以才恼恨。明明就是大仇,却还要捏着鼻子承认他的帝位!这不憋屈吗?憋屈啊。”

  “朱棣,你赢了,你赢了啊。明明我能拿回帝位,却不能报十世之仇,你的帝号还是铁打的啊。”

  “就连历史都承认你的功绩,我又能如何?”

  “我承认,你干的还不错,算是给大明争气了,你是条汉子,可你的子孙…不行!”

  朱寅的语气有点萧瑟了。

  “采薇,你不知道,我们朱家祖上在南洋吃了多少苦头,数次被屠杀,被西洋人屠,**本人屠,被土著屠…我们在南洋的历史,就是一部血泪史。只有世代相传的秘密家史,顽固的记载我们来自哪里,用永不和异族通婚的祖训,保持华夏汉家的血脉…可是到了后世,我们建文后裔,已经没有几个人了。”

  “仇恨真的比恩爱更刻骨铭心,再深的恩爱,几百年也烟消云散了。可是仇恨,几百年后仍然绵绵无绝期。”

  宁采薇握住朱寅的手,“我知道,这是一种诅咒般的执念,仇恨的记忆更加长久。但你也要知道,留在大陆的宗室又如何呢?哪怕是朱棣的四房一脉,下场又如何?”

  “如何?”朱寅神情一呆,“下场也不好。当猪养,没自由。最后大多数底层宗室贫困潦倒,衣食无着。到了明末,更是被李自成杀,被张献忠杀,被满清杀。朱棣后裔最惨,几乎就是灭族之祸。”

  “是啊!”宁采薇笑道,“既然四房一脉的后裔下场也很惨,几乎被灭族,那是不是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?种下的因越大,承担的果也最大。”

  “小老虎,原本的历史已经狠狠惩罚了朱棣一脉。现在的历史,你硬生生的中断了朱棣两百年的帝统,再次靖难成功,本身就是最大的惩罚啊,还需要更狠的报复吗?”

  “我真不是圣母心。我只是觉得,长房和四房,说破天也是家仇,本质上还是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,你向来就是公心为先,没必要让这种几百年的仇恨影响王朝安定,影响国家的稳定。你说呢?”

  “你说的对!”朱寅终于释怀了,“我能夺回长房帝位,本身就是最大的报复,就是最狠的报复!”

  “建文老祖自己守不住帝位,昏招不断,败给了朱棣,他自己也责无旁贷。”

  “历史上的事,不能太过追究,总要有个度。”

  宁采薇笑道:“那就先不要管魇镇之事,传出去也不好善后。”

  朱寅点点头:“好。我下令封锁魇镇之事,先隐瞒消息。以后再找个机会,将吕太后和懿文太子合葬,魂归东陵。”

  “眼下,就以雷霆之势,趁着大报恩寺的罪行暴露,颁布《清查佛寺诏》!”

  朱寅终究是个大局为重的理性动物,不再纠缠魇镇之事。

  “还有耶稣会,这次也算总账!”朱寅语气森寒,“历史上耶稣会之所以成功传教,佛门败类就是帮凶。他们靠贿赂僧侣和官员,打通朝中关节,得以兜售精神殖民的宗教思想。”

  “眼下洋人正在果阿组织侵略大明的远征军,耶稣会就是他们的情报网。大报恩寺和耶稣会勾结,就是和准备侵明的十字军勾结,这是什么?这是里通外国、阴谋造反!”

  “大报恩寺这么干,其他寺院呢?是不是也是参与者?保不齐!”

  朱寅这话当然是扣帽子。大报恩寺充其量就是拿了耶稣会的银子,为耶稣会说话运作而已,和谋反真扯不上关系,其他寺庙就更冤了。可是现在要灭佛,就需要一顶大帽子。

  里通外国、阴谋造反,就是一顶很适合的帽子,用来灭佛最是好用。

  刚好连耶稣会也一起铲除。

  一箭双雕!

  “小老虎,你还想收回濠镜?”宁采薇明白了,“端了洋人在大明的据点?”

  “是时候了。”朱寅冷笑,“濠镜说白了就是殖民地,后世四百年后才收回。现在不趁机动手,还要留着他们过年?”

  宁采薇嫣然一笑,“殖民者占据濠镜几十年,经营这么久,在岛上积蓄了很多产业,刚好收回来作为大明的商业港口。”

  两人就着这份奏报,便定下了灭佛、收回濠镜两件大事。

  没有商量太久,范忆安的第二份奏报又到了。

  这一次,范忆安硬生生的拷问出,大报恩寺和其他寺院的勾结。不过其中很多内容,范忆安特别做了记号。

  做了记号的地方说明,这些内容是范忆安炮制出来的“罪证”,属于“莫须有”的东西。

  “小老虎,你这个弟子真是聪明啊!”宁采薇忍不住夸赞道,“很会来事!我们瞌睡他就送枕头。这不,大肆株连的罪名不就来了?”

  朱寅笑道:“范忆安、罗言、李炫城等人,的确都很优秀,是很出色的特务人才。”

  他拍拍两份奏报,“看来,南朝这个年是没法子过安稳了,那就这样吧。”

  朱寅当即就给范忆安下了一道密令,让他封锁关于吕太后的棺椁和魇镇之事。然后继续深挖勾结大报恩寺的其他寺院“罪行”。

  然后,朱寅就连续签发一道道密令,令虎牙、南京厂卫、各地朱党官员,立刻清查当地大寺!

  再令靖海军、京营禁军协助、戒严!

  紧接着,朱寅就去了文渊阁,都没有召开朝会,完全不和群臣商议,就突然袭击般的下了两道诏命。

  一道是《清查天下佛寺诏》。

  一道是《禁绝洋教收回濠镜诏》。

  两道诏书都附带公布了大报恩寺的罪行罪证,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里通外国、阴谋造反!

  还以大报恩寺僧人的口供,牵连了很多寺院。

  王命曰:“不放过一个有罪之僧,不冤枉一个无罪之尼。”

  朝野都来不及审视大报恩寺等寺院的罪行真假,声势浩大的灭佛令,就暴风骤雨般降临。

  不知道多少势大财雄的僧侣权贵,猝不及防的迎来了灭顶之灾!

  继三武一宗之后,历史上第五次大规模的灭佛,就这么没有半分征兆的拉开了序幕。

  南朝四百八十寺,存亡吴王一念中!

  ……

  ps:就到这啦,蟹蟹,还在外面。晚安!求一波月票,七号前双倍呢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