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道摄政王殿下缘何怒不可遏?
原来,范忆安查出,大报恩寺还和耶稣会勾结,帮助耶稣会传教,准备让洋人以医术交流为名,接触宁清尘,影响宁清尘。
同时,还企图将宁采薇骗到寺庙上香,设计诱奸,然后秘密控制宁采薇。
这完全触及到了朱寅的逆鳞!
也不知道大慧哪里来的自信,胆敢对摄政王妃下手,以为凭借那些令人作呕的下流手段,就能让宁采薇就范。
凭此一条,这**僧妖僧就不得好死!
不过,妖僧对传教士也有隐瞒,这妖僧想控制采薇不仅仅是为了帮耶稣会,也为了他自己。
妖僧知道采薇富可敌国,他又爱财如命,企图控制采薇之后,搞采薇的银子。
还有一个企图,就是利用采薇影响朱寅,把采薇当靠山,谋取更多的金银权势。
最后,当然也是为了采薇的美色。
一箭四雕!
可是这妖僧自以为聪明,却做梦也想不到,采薇根本不是那种空虚寂寞、容易洗脑的豪门贵女,也不会被什么清誉名声绑架,怎么可能就范?
别说他阴谋败露,就算没有败露,采薇也不可能上套中计。
宁采薇刚好抱着婴宁进入书房,看到朱寅神色有点阴沉,不禁关心的问道:
“怎么了小老虎?哪个不长眼的又惹你生气?”
说完,用女儿的小手摸着朱寅的脸,“给爹爹笑一个。爹爹不高兴了。”
朱寅呵呵一笑,放下奏报接过奶香奶香的女儿,抱着亲了一口道:“婴宁,越来越像我了。”
抱着嫩芽般的女儿,朱寅的心中再次充满了阳光。哈哈,清尘十年前,也是这般啊。
“难道不像我?”宁采薇流眄而笑,随即抄起书案上的奏报,灿烂的笑容渐渐冰封,犹如冷月照寒霜。
“打我和清尘的主意…他们这是找死。”吴王妃银牙紧咬,星眸如冰,“难怪你不高兴。”
“小老虎,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?”
朱寅一边抖着身子哄女儿,一边用脸颊贴着女儿的小脸,神色分外温柔,语气平淡的说道:“怎么办?灭寺。”
灭寺两个字,轻飘飘的吐出,却注定会成为南京的一抹血色。
很多人会死!
婴宁听着灭寺二字,忽然咯咯笑起来。虽然她听不懂,可是她的耳朵被这两个字的气流呵到,好痒痒!
朱寅将女儿抱在怀里,一张清逸出尘而又英气逼人的脸衬映着婴宁的后脑勺,眸子烁烁的看着宁采薇:
“我替崇祯皇帝感到悲哀。”
宁采薇清颜如画般的脸微微一凝,“为何突然提到崇祯?你这思维跳的…”
朱寅道:“大报恩寺,藏着几百万金银,加上田地等产业,折合上千万。哪怕崇祯只抄没这个大报恩寺,有了这笔银子,他或许都没那么悲剧。”
“我替他不值,是因为他直到死,都没有用大肆抄家的法子筹集军费。否则,他哪里愁军费?明军只要有十万兵满饷,他也不会吊死煤山。”
“大报恩寺就有这么多寺产,全天下呢?华夏何其之富,又何其之穷啊。”
宁采薇轻摇螓首,似乎不太认同,“他应该不是没想过,而是做不到。他没有一个忠心执行的团队,没有可靠的兵马…”
“这是借口。”朱寅摇头,“他毕竟是皇帝,在位十七年,也算实权在手,寻找罪名抄家都没有能力?能杀大臣不能抄家?怎么可能?他又不是汉献帝。”
宁采薇道:“那是为什么?是不喜欢吗?圣母心?仁慈?”
朱寅拍拍小棉袄的背,“因为他不知道。他以为大家和国库一样穷。比如我们如果不查抄大报恩寺,能知道大报恩寺有这么多金银?不抄华亭徐家,我们能知道徐家有多富豪?”
“崇祯困居深宫,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内,厂卫的情报能力也极度退化,他是聋子瞎子,他都不知道老丈人就有百万家财。百官装穷卖惨,他就算不信,也不会认为百官能有多富。”
“他没有大肆抄家,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,而是他活在信息茧房里。不知道天下富可敌国之人,比比皆是。他若是知道光是北京城就有好几千万两银子,他会上吊?”
“魏忠贤不是能理财,而是魏忠贤知道百官有钱,知道谁有钱,仅此而已。”
宁采薇也觉得很讽刺,明朝皇帝这是守着金山讨饭啊。认知问题太严重了。
朱寅继续道:“到时咱们的子孙,一定不能在深宫长大,多聪明的孩子,都能养废了。拜金帝有天分吧?你看他成了什么样子。常洛若不是我教他,他也会长废。崇祯其实已经有天分了,但见识浅薄,坐井观天,终究还是不行。”
宁采薇道:“我们的子孙到时七岁就要出宫读书,再到少年军校历练,在草原、乡村、战船上历练,在商社学习。只有其中优秀中,才能立为太子。”
朱寅忽然一笑,“跑题了,怎么提到这一茬了?回归话题,我想灭佛!”
摄政王说到这里,目光清冷,语气也有点激扬:
“根据情报,寺院贵族很有钱,也是寄生虫,吸血鬼。上规模的大寺庙,都是兼并土地、欺男霸女、荫藏人口、吸食民脂民膏,他们拥有特权还不纳税!那些僧人名为出家人,却多是玷污佛门的败类。不对他们动手,难道留着祸害国家和百姓么?”
“当年皇帝有诏,说什么僧人犯罪,听僧官裁决,地方有司毋得逮问。这是什么道理?这是司法特权!天下僧人犯案,扭送官府治罪的不满两成!以至于有恃无恐、作奸犯科的僧人,数不胜数!”
“这些所谓的佛门高僧,不但喝酒吃肉,还多有私生子,哪有什么清规戒律?更可恶者,居然搞出世袭!寺庙僧职父子相传!杭州净慈寺方丈,连续八代都是姚氏子孙!当我大明是佛国么?”
“为了敛财,很多寺院还金融创新,亏他们还搞出‘香火贷’,让香客向寺庙借高利贷,给寺庙捐香火钱!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这大报恩寺还私自发行‘香钱’,叫什么‘报恩宝钞’,兑换善男信女的真金白银。”
“天下大庙,谁不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?寺庙总共占了两三千万亩田地,占了全国半成!少林寺有田二十万亩,僧兵一千二百人,还私藏铁甲、火铳!这是要造反么?”
“这些败类真是有病!”宁采薇也心生杀意,“他们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?挥霍不完的就窖藏起来,就这么不断敛财窖藏,又不流通,真是祸国殃民!”
“银子再多,不能成为达成目标的工具,有个屁用啊?钱必须要用!我听的厌蠢症都犯了!”
朱寅将已经睡着的女儿,轻轻放在火炉边的摇篮中,摇着摇篮道:
“要说还是满清鞑子的手段够狠。满清鞑子野蛮,人家可不惯着这些寺院老爷。清军下江南,抢了大报恩寺的金银充军饷。顺治、康麻子搞限牒令,还对寺院征收重税。康麻子搞寺田归公,大肆没收寺庙庄园,雍正还对僧人收取人头税。一点也不客气。”
“司法上,僧人犯法全部被满清官府治罪,一如百姓。”
“大明对他们好,大明要亡了,他们可有出一份力?”
“满清这一手虽然不是灭佛,可也算寺院大地主的劫难了,和那些士绅大地主一样,在满清的屠刀下,乖乖消财免灾。”
“到了太平天国,洪秀全更是下令拆毁所有庙宇,庙产全部充公。这明初修建的大报恩寺,也成了太平军的圣库,彻底消失。”
“这就是恶人还需恶人磨。”
“哼,满清和太平天国能干的事,我为何不能干?我怕成为佛史上的大魔王?怕他们骂我?”
“这些佛门权贵也不长记性。历史上有三武灭佛!还差第四次?好!那这第四次就让我来,凑齐四武灭佛!”
宁采薇蛾眉轻锁,“小老虎,是不是该缓一缓?我不懂历史上的三武灭佛,可南方这么多寺院,这么多信众,大规模的对寺院地主动手,可能会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。”
“可是眼下,孝陵之变还没有过去多久,很多谋反官员血迹未干,要是再掀起灭佛运动,天下必然动荡不安。何况,一过年你和义父就要率大军出征…”
“我怕毛线。你也别怕。”朱寅笑道,“采薇,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,是不能太顾惜名声的。因为纸笔和话语权不在穷苦的底层手里。太爱惜名声,怕被骂,只能当宋仁宗和明孝宗,什么大事也做不成。”
“全国僧尼有百万之众,是百姓供养他们衣食无忧、吃香喝辣。他们逍遥一天,百姓就悲苦一天。必须没收寺院聚敛之财,解放寺院奴役的人口,还俗大半僧尼,返利给百姓。事情总要做,骂名总是要担,迟干不如早干。”
“第一,要是现在不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动手,年后我就要离京,最快也要明年夏天回京。这半年时间,足够其他被吓到的寺院,转移金银财产!”
“第二,要不立刻动手,其他寺院害怕步大报恩寺后尘,一定会销毁罪证,清理手尾。等于是给时间让他们洗白自己。等到以后再动手,他们金银既已转移、罪证也已销毁,朝廷就师出无名,冤枉好人,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抗,招来更大的骂名。”
“第三,大报恩寺是最高皇家寺院,江南释教之首。二百年下来,早就在江南编织起一张关系网络。它被抄没,就会逼的僧侣贵族集体倒向反对派,两大集团联合起来,我们的敌人就会更加强大。我们不想让他们联合,就要在他们联合之前,先铲除僧侣贵族集团,那就必须立即动手!”
“第四,僧侣贵族要钱有钱,要人有人,还掌控很多信众的思想,天然具备组织性,其实是很危险的势力。历史上,僧侣叛乱可不是少数。北魏法庆之乱,差点灭亡元魏。宋朝贝州之乱,元末彭和尚起义,动员两百寺。正德年间武澄之乱…很多叛乱和起义,都和寺院有关。我们若不立刻动手,就是给时间让他们组织信徒,准备叛乱,这不是养虎为患?”
“到时义父在川西,我在云南,主力部队都走了,僧侣贵族一旦和豪族联合发动叛乱,席卷整个江南,再联络北朝,江南局势会有多危险?后院一旦起火,我和义父都可能在前线兵败,那就更不可收拾。”
“采薇,我这四个理由,够不够支持立刻动手灭佛?”
宁采薇再也没有丝毫犹豫,咬牙道:“小老虎,你是对的!的确应该立刻大规模的灭佛,除非连大报恩寺也一起放过,不然真不能拖。只说转移金银和销毁罪证这两个理由,就不能给他们时间!宜早不宜迟!”
王妃被说服了。
朱寅点头,“那就干吧!就以大报恩寺的罪证为借口,乘机把事情搞大,颁布《清查佛寺诏》,利用虎牙和厂卫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!不给他们反应时间。”
宁采薇鼻翼翕动,眸子亮晶晶的,说道:“方案目标呢?”
朱寅想了想,正色说道:
“第一,佛寺要关闭八成,尤其是要关闭大寺。僧人最少还俗七成。剩下最多三成通过佛经考试的才能继续出家为僧。尼姑,三十以下全部还俗嫁人。三十以上,只能有三成真心向佛、通过考试的人才能继续出家。全国度牒收回,重新颁发新的度牒。”
“第二,被关停的寺院,财产全部充公入官。没有关停的少数寺院,寺产只保留一成。出家人真要一心向佛,岂会在意钱财?古佛青灯、粗茶淡饭的苦修难道不是求之不得吗?”
“第三,有罪的僧人,尤其是首恶,该杀的杀,该流放的流放,一切按《大明律》处置。不能让那些罪大恶极之人逍遥法外。”
“第四,将没收的土地收为官田后,分配、归还给附近的失地百姓耕种。”
“第四,将所有寺院查获的罪证、罪行昭告天下,揭露其藏污纳后、劣迹斑斑的真面目,打碎滤镜。…”
宁采薇笑道:“再踏上一只脚,一万年不得翻身!”
朱寅神色坚毅,“我就不信,我刀子在手,大公无私,还斗不过这些披着袈裟的波旬、罗刹!”
宁采薇有点俏皮的歪着螓首,目光欣赏的端详着朱寅说道:“小老虎,每当这个时候,你才最像个统治者。”
她说到这里,这才察觉到还没有看完奏报,于是低头继续翻起来。
可是往下翻了一页,这位美丽娴雅的王妃娘娘,忽然秋眸一凛,一对好看的蛾眉微微一颤。
“小老虎,这份奏报你都看完了吗?”
朱寅摇头,“还没有,只看到大报恩寺图谋你和清尘这里,你就进来打断我了。”
宁采薇将奏报递给朱寅,“你看看这个吧,范忆安挖出来的,你看了不要生气。”
朱寅接过一看,只见这一页奏报赫然写着:“…学生拷问大慧,又密查寺中陈年旧档,终于查到建文皇帝之母吕太后,葬身之处!”
朱寅目光霍然一跳,吕太后之墓是明史上的一段谜案,竟然查到真相了?
朱寅赶紧接着看下去,随即,他的眸子就慢慢变成一片铅灰,脸上阴沉如水,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:
“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!”
“朱棣!我将要你开棺戮尸,挫骨扬灰!”
…
PS:今天就到这了。究竟因为何事,小老虎如此愤怒?那么到最后,小老虎会不会这么做呢?这么做的可能性应该不大?毕竟统治者需要理性吧。那么他最后到底是选择历史性的原谅,还是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?这是个复仇的故事?不会吧不会吧?蟹蟹,晚安!
(本章完)
原来,范忆安查出,大报恩寺还和耶稣会勾结,帮助耶稣会传教,准备让洋人以医术交流为名,接触宁清尘,影响宁清尘。
同时,还企图将宁采薇骗到寺庙上香,设计诱奸,然后秘密控制宁采薇。
这完全触及到了朱寅的逆鳞!
也不知道大慧哪里来的自信,胆敢对摄政王妃下手,以为凭借那些令人作呕的下流手段,就能让宁采薇就范。
凭此一条,这**僧妖僧就不得好死!
不过,妖僧对传教士也有隐瞒,这妖僧想控制采薇不仅仅是为了帮耶稣会,也为了他自己。
妖僧知道采薇富可敌国,他又爱财如命,企图控制采薇之后,搞采薇的银子。
还有一个企图,就是利用采薇影响朱寅,把采薇当靠山,谋取更多的金银权势。
最后,当然也是为了采薇的美色。
一箭四雕!
可是这妖僧自以为聪明,却做梦也想不到,采薇根本不是那种空虚寂寞、容易洗脑的豪门贵女,也不会被什么清誉名声绑架,怎么可能就范?
别说他阴谋败露,就算没有败露,采薇也不可能上套中计。
宁采薇刚好抱着婴宁进入书房,看到朱寅神色有点阴沉,不禁关心的问道:
“怎么了小老虎?哪个不长眼的又惹你生气?”
说完,用女儿的小手摸着朱寅的脸,“给爹爹笑一个。爹爹不高兴了。”
朱寅呵呵一笑,放下奏报接过奶香奶香的女儿,抱着亲了一口道:“婴宁,越来越像我了。”
抱着嫩芽般的女儿,朱寅的心中再次充满了阳光。哈哈,清尘十年前,也是这般啊。
“难道不像我?”宁采薇流眄而笑,随即抄起书案上的奏报,灿烂的笑容渐渐冰封,犹如冷月照寒霜。
“打我和清尘的主意…他们这是找死。”吴王妃银牙紧咬,星眸如冰,“难怪你不高兴。”
“小老虎,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?”
朱寅一边抖着身子哄女儿,一边用脸颊贴着女儿的小脸,神色分外温柔,语气平淡的说道:“怎么办?灭寺。”
灭寺两个字,轻飘飘的吐出,却注定会成为南京的一抹血色。
很多人会死!
婴宁听着灭寺二字,忽然咯咯笑起来。虽然她听不懂,可是她的耳朵被这两个字的气流呵到,好痒痒!
朱寅将女儿抱在怀里,一张清逸出尘而又英气逼人的脸衬映着婴宁的后脑勺,眸子烁烁的看着宁采薇:
“我替崇祯皇帝感到悲哀。”
宁采薇清颜如画般的脸微微一凝,“为何突然提到崇祯?你这思维跳的…”
朱寅道:“大报恩寺,藏着几百万金银,加上田地等产业,折合上千万。哪怕崇祯只抄没这个大报恩寺,有了这笔银子,他或许都没那么悲剧。”
“我替他不值,是因为他直到死,都没有用大肆抄家的法子筹集军费。否则,他哪里愁军费?明军只要有十万兵满饷,他也不会吊死煤山。”
“大报恩寺就有这么多寺产,全天下呢?华夏何其之富,又何其之穷啊。”
宁采薇轻摇螓首,似乎不太认同,“他应该不是没想过,而是做不到。他没有一个忠心执行的团队,没有可靠的兵马…”
“这是借口。”朱寅摇头,“他毕竟是皇帝,在位十七年,也算实权在手,寻找罪名抄家都没有能力?能杀大臣不能抄家?怎么可能?他又不是汉献帝。”
宁采薇道:“那是为什么?是不喜欢吗?圣母心?仁慈?”
朱寅拍拍小棉袄的背,“因为他不知道。他以为大家和国库一样穷。比如我们如果不查抄大报恩寺,能知道大报恩寺有这么多金银?不抄华亭徐家,我们能知道徐家有多富豪?”
“崇祯困居深宫,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内,厂卫的情报能力也极度退化,他是聋子瞎子,他都不知道老丈人就有百万家财。百官装穷卖惨,他就算不信,也不会认为百官能有多富。”
“他没有大肆抄家,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,而是他活在信息茧房里。不知道天下富可敌国之人,比比皆是。他若是知道光是北京城就有好几千万两银子,他会上吊?”
“魏忠贤不是能理财,而是魏忠贤知道百官有钱,知道谁有钱,仅此而已。”
宁采薇也觉得很讽刺,明朝皇帝这是守着金山讨饭啊。认知问题太严重了。
朱寅继续道:“到时咱们的子孙,一定不能在深宫长大,多聪明的孩子,都能养废了。拜金帝有天分吧?你看他成了什么样子。常洛若不是我教他,他也会长废。崇祯其实已经有天分了,但见识浅薄,坐井观天,终究还是不行。”
宁采薇道:“我们的子孙到时七岁就要出宫读书,再到少年军校历练,在草原、乡村、战船上历练,在商社学习。只有其中优秀中,才能立为太子。”
朱寅忽然一笑,“跑题了,怎么提到这一茬了?回归话题,我想灭佛!”
摄政王说到这里,目光清冷,语气也有点激扬:
“根据情报,寺院贵族很有钱,也是寄生虫,吸血鬼。上规模的大寺庙,都是兼并土地、欺男霸女、荫藏人口、吸食民脂民膏,他们拥有特权还不纳税!那些僧人名为出家人,却多是玷污佛门的败类。不对他们动手,难道留着祸害国家和百姓么?”
“当年皇帝有诏,说什么僧人犯罪,听僧官裁决,地方有司毋得逮问。这是什么道理?这是司法特权!天下僧人犯案,扭送官府治罪的不满两成!以至于有恃无恐、作奸犯科的僧人,数不胜数!”
“这些所谓的佛门高僧,不但喝酒吃肉,还多有私生子,哪有什么清规戒律?更可恶者,居然搞出世袭!寺庙僧职父子相传!杭州净慈寺方丈,连续八代都是姚氏子孙!当我大明是佛国么?”
“为了敛财,很多寺院还金融创新,亏他们还搞出‘香火贷’,让香客向寺庙借高利贷,给寺庙捐香火钱!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这大报恩寺还私自发行‘香钱’,叫什么‘报恩宝钞’,兑换善男信女的真金白银。”
“天下大庙,谁不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?寺庙总共占了两三千万亩田地,占了全国半成!少林寺有田二十万亩,僧兵一千二百人,还私藏铁甲、火铳!这是要造反么?”
“这些败类真是有病!”宁采薇也心生杀意,“他们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?挥霍不完的就窖藏起来,就这么不断敛财窖藏,又不流通,真是祸国殃民!”
“银子再多,不能成为达成目标的工具,有个屁用啊?钱必须要用!我听的厌蠢症都犯了!”
朱寅将已经睡着的女儿,轻轻放在火炉边的摇篮中,摇着摇篮道:
“要说还是满清鞑子的手段够狠。满清鞑子野蛮,人家可不惯着这些寺院老爷。清军下江南,抢了大报恩寺的金银充军饷。顺治、康麻子搞限牒令,还对寺院征收重税。康麻子搞寺田归公,大肆没收寺庙庄园,雍正还对僧人收取人头税。一点也不客气。”
“司法上,僧人犯法全部被满清官府治罪,一如百姓。”
“大明对他们好,大明要亡了,他们可有出一份力?”
“满清这一手虽然不是灭佛,可也算寺院大地主的劫难了,和那些士绅大地主一样,在满清的屠刀下,乖乖消财免灾。”
“到了太平天国,洪秀全更是下令拆毁所有庙宇,庙产全部充公。这明初修建的大报恩寺,也成了太平军的圣库,彻底消失。”
“这就是恶人还需恶人磨。”
“哼,满清和太平天国能干的事,我为何不能干?我怕成为佛史上的大魔王?怕他们骂我?”
“这些佛门权贵也不长记性。历史上有三武灭佛!还差第四次?好!那这第四次就让我来,凑齐四武灭佛!”
宁采薇蛾眉轻锁,“小老虎,是不是该缓一缓?我不懂历史上的三武灭佛,可南方这么多寺院,这么多信众,大规模的对寺院地主动手,可能会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。”
“可是眼下,孝陵之变还没有过去多久,很多谋反官员血迹未干,要是再掀起灭佛运动,天下必然动荡不安。何况,一过年你和义父就要率大军出征…”
“我怕毛线。你也别怕。”朱寅笑道,“采薇,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,是不能太顾惜名声的。因为纸笔和话语权不在穷苦的底层手里。太爱惜名声,怕被骂,只能当宋仁宗和明孝宗,什么大事也做不成。”
“全国僧尼有百万之众,是百姓供养他们衣食无忧、吃香喝辣。他们逍遥一天,百姓就悲苦一天。必须没收寺院聚敛之财,解放寺院奴役的人口,还俗大半僧尼,返利给百姓。事情总要做,骂名总是要担,迟干不如早干。”
“第一,要是现在不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动手,年后我就要离京,最快也要明年夏天回京。这半年时间,足够其他被吓到的寺院,转移金银财产!”
“第二,要不立刻动手,其他寺院害怕步大报恩寺后尘,一定会销毁罪证,清理手尾。等于是给时间让他们洗白自己。等到以后再动手,他们金银既已转移、罪证也已销毁,朝廷就师出无名,冤枉好人,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抗,招来更大的骂名。”
“第三,大报恩寺是最高皇家寺院,江南释教之首。二百年下来,早就在江南编织起一张关系网络。它被抄没,就会逼的僧侣贵族集体倒向反对派,两大集团联合起来,我们的敌人就会更加强大。我们不想让他们联合,就要在他们联合之前,先铲除僧侣贵族集团,那就必须立即动手!”
“第四,僧侣贵族要钱有钱,要人有人,还掌控很多信众的思想,天然具备组织性,其实是很危险的势力。历史上,僧侣叛乱可不是少数。北魏法庆之乱,差点灭亡元魏。宋朝贝州之乱,元末彭和尚起义,动员两百寺。正德年间武澄之乱…很多叛乱和起义,都和寺院有关。我们若不立刻动手,就是给时间让他们组织信徒,准备叛乱,这不是养虎为患?”
“到时义父在川西,我在云南,主力部队都走了,僧侣贵族一旦和豪族联合发动叛乱,席卷整个江南,再联络北朝,江南局势会有多危险?后院一旦起火,我和义父都可能在前线兵败,那就更不可收拾。”
“采薇,我这四个理由,够不够支持立刻动手灭佛?”
宁采薇再也没有丝毫犹豫,咬牙道:“小老虎,你是对的!的确应该立刻大规模的灭佛,除非连大报恩寺也一起放过,不然真不能拖。只说转移金银和销毁罪证这两个理由,就不能给他们时间!宜早不宜迟!”
王妃被说服了。
朱寅点头,“那就干吧!就以大报恩寺的罪证为借口,乘机把事情搞大,颁布《清查佛寺诏》,利用虎牙和厂卫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!不给他们反应时间。”
宁采薇鼻翼翕动,眸子亮晶晶的,说道:“方案目标呢?”
朱寅想了想,正色说道:
“第一,佛寺要关闭八成,尤其是要关闭大寺。僧人最少还俗七成。剩下最多三成通过佛经考试的才能继续出家为僧。尼姑,三十以下全部还俗嫁人。三十以上,只能有三成真心向佛、通过考试的人才能继续出家。全国度牒收回,重新颁发新的度牒。”
“第二,被关停的寺院,财产全部充公入官。没有关停的少数寺院,寺产只保留一成。出家人真要一心向佛,岂会在意钱财?古佛青灯、粗茶淡饭的苦修难道不是求之不得吗?”
“第三,有罪的僧人,尤其是首恶,该杀的杀,该流放的流放,一切按《大明律》处置。不能让那些罪大恶极之人逍遥法外。”
“第四,将没收的土地收为官田后,分配、归还给附近的失地百姓耕种。”
“第四,将所有寺院查获的罪证、罪行昭告天下,揭露其藏污纳后、劣迹斑斑的真面目,打碎滤镜。…”
宁采薇笑道:“再踏上一只脚,一万年不得翻身!”
朱寅神色坚毅,“我就不信,我刀子在手,大公无私,还斗不过这些披着袈裟的波旬、罗刹!”
宁采薇有点俏皮的歪着螓首,目光欣赏的端详着朱寅说道:“小老虎,每当这个时候,你才最像个统治者。”
她说到这里,这才察觉到还没有看完奏报,于是低头继续翻起来。
可是往下翻了一页,这位美丽娴雅的王妃娘娘,忽然秋眸一凛,一对好看的蛾眉微微一颤。
“小老虎,这份奏报你都看完了吗?”
朱寅摇头,“还没有,只看到大报恩寺图谋你和清尘这里,你就进来打断我了。”
宁采薇将奏报递给朱寅,“你看看这个吧,范忆安挖出来的,你看了不要生气。”
朱寅接过一看,只见这一页奏报赫然写着:“…学生拷问大慧,又密查寺中陈年旧档,终于查到建文皇帝之母吕太后,葬身之处!”
朱寅目光霍然一跳,吕太后之墓是明史上的一段谜案,竟然查到真相了?
朱寅赶紧接着看下去,随即,他的眸子就慢慢变成一片铅灰,脸上阴沉如水,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:
“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!”
“朱棣!我将要你开棺戮尸,挫骨扬灰!”
…
PS:今天就到这了。究竟因为何事,小老虎如此愤怒?那么到最后,小老虎会不会这么做呢?这么做的可能性应该不大?毕竟统治者需要理性吧。那么他最后到底是选择历史性的原谅,还是君子之仇,十世可报?这是个复仇的故事?不会吧不会吧?蟹蟹,晚安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