嫡明 第463章 册封吴王!

小说:嫡明 作者:戈昔 更新时间:2025-10-15 23:44:47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南朝百官、士民没有想到,气势汹汹、号称二十万的北朝南征大军,过江之后居然一仗没打,就直接易帜归义了。

  不是来征讨摄政太傅的,而是来投靠摄政太傅的。

  竟是虚惊一场!

  南朝反而多了十几万大军。这对南朝当然是天大的好事。

  稚虎先生真是气运加身的转世星君啊。

  对于朱寅的手段,朝野无不心悦诚服。就是潜藏不露的敌人,也不得不佩服朱寅的手段。

  …

  朱寅这一次封爵,只是封赏归义易帜的北朝将帅,并未涉及到秦良玉、杨应龙等平叛将领。

  朱寅打算过段日子,等杨应龙、宋万化等人入京,再封赏平叛有功将领。

  朱寅真可谓爱民如子,一回到京师,立刻下令给户部和兵部赏赐将士,又发放军饷、新衣、石炭等物。

  就是曾经是敌军、后为战俘、如今又被编入明军的倭兵,也给了赏赐。

  打算用做攻缅的猓猡战俘,虽然还没有编入明军,却也在大教场妥善安置,不让他们冻死饿死。

  阵亡、受伤的将士抚恤,也是急务要务。

  徐渭亲自跑兵部、户部,督导两部官员速办、细办。

  虽然朝堂少了四分之一的官员,办事效率慢了不少,可在徐渭的催促下,还是在短短数日之内,就做完了这些公务。

  相比凡事拖延、事务冗长,遇到赏赐将士尤其拖拉的北朝,南朝的办事效力快了几倍。

  徐渭抓这些军务,朱寅则是在补充朝堂空下来的一百几十个官位。

  眼下,朝野不知道多少人,都盯着这一百多个缺!

  可是,经过平叛大捷、孝陵之变,朱寅威严更甚,根本无人敢主动求官谋缺,唯恐引起摄政太傅的反感。

  唯有徐渭,大大方方的举荐自己的老乡:越国狂生,屠隆!

  朱寅当然知道屠隆,此人还是进士出身,很有才能,只是因为放达不羁,不容于官场,已经被罢官十年,打入另册永不录用。

  屠隆是个真性情的人。他虽然为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们所不容,却是真正的君子。

  屠隆也是后世《梅瓶金》作者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。朱寅虽然知道此书是徐渭所写,但在那个后世,屠隆却是热门人选。

  巧的是,徐渭举荐屠隆不久,朱寅就收到老师沈一贯的举荐信,举荐的同样是屠隆。

  老师举荐屠隆的原因,除了说他很有才干之外,也说屠隆希望自己在**中胜出,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希望,是站在自己这边的。

  这一点,让朱寅很是意外。

  看来这个屠隆不但很有洞察力,也很有格局。就凭这一点,就胜过九成的正人君子!

  朱寅更是欣赏屠隆,考虑屠隆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,当年就曾在朝中为官,立即下令起复屠隆,任其为刑部侍郎。

  起复就是正三品,成为朝廷重臣!

  这是补徐申的缺。

  刑部本来在六部中排序不高,只排在工部之前。但在朱寅的规划中,刑部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,是强化大明法治建设的重器。

  以屠隆的性格,也很适合负责法制维新。

  吏部接到命令,立刻走了形式上的廷推程序,然后内阁拟制,授屠隆为刑部左侍郎。

  屠隆一下子成为刑部二把手,简在太傅之心,炙手可热,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官员。

  接着,朱寅又连接下令,任命亲信和宣社中的人才,补充空缺。

  老牌朱党成员江东之,几年前就是北京的大理少卿,眼下担任南京朝廷的右都御史,如今被朱寅擢升为户部尚书,补了李廷机的缺,位列九卿。

  同样是老牌朱党的左副都御使綦才,擢升为礼部尚书,位列九卿,补了范仑的缺。

  吏部郎中朱国祯,擢升左都御史,位列九卿,补了温纯的缺。

  国子监祭酒刘元震,擢升通政使,位列九卿。

  秀才出身的内阁书吏冯梦龙,年仅二十三,一下子成为兵部右侍郎!补了衷贞吉的缺!

  礼部郎中高攀龙,擢升为礼部右侍郎!

  宣社中的老牌成员,如朱寅当年的老友莫韶、何必、韩尚等人,全部入仕为官,不是侍郎就是寺卿,一个个以监生出身,身居高位!

  又启用其他近百个宣社中的人才,直接授官,担任御史、给事中、主事、员外郎。

  朱寅还没有忘记之前陪伴自己的老谋士,如今在靖州(吕宋)当刺史的商阳。他下令调商阳回朝,卸任靖州刺史,担任吏部尚书!

  吏部尚书,这几个月一直是朱寅亲自兼任,本来就是留给老伙计商阳的。

  还有一个故人没有忘记:庄廷谏。

  四五年前,庄廷谏江宁知县任期将满,到了北京寻找门路,朱寅轻轻松松就帮他谋取了湖州知府的美差。

  如今,庄廷谏当湖州知府已经四年了。

  朱寅大笔一挥,授庄廷谏为浙江巡抚,兼都察院副都御史,为自己牢牢看住浙江。

  之前的浙江巡抚,已经暗中参与**,被虎牙逮捕,即将锁拿入京。

  这还没完,朱寅又启用大批自己的人才,补缺地方官位。

  朱寅这么干,已经不仅是“任人唯亲”了,而是肆无忌惮的违背大明的铨选大典,明目张胆的毁坏国朝科举官制。

  大批秀才、监生、举人出身的士人骤然身居高位,成为朝中重臣和地方官员!

  朱寅这么做,看似出于私心,其实恰恰是公心。

  首先,他选拔的任何人,都是以才德为先。哪怕是个知县,也是他评估过的人才。

  绝对不会滥竽充数。

  其次,眼下这种局面,为了彻底掌控朝政,推行变法新政,他必须要不拘一格的任用自己**

  不这么干,就靠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保守派官员,能推行变法新政,改天换地?

  绝无可能!

  当然,自己这片苦心,保守派官员不可能接受。自己也不可能对他们解释。

  我只需要对的起天下,对的起大明!

  …

  朱寅独断专行的选拔私人,罔顾国家铨选大典,顿时引起了很多进士出身的保守派官员的愤怒,也令缙绅士族对他更加不满。

  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,多年也熬不到三品、四品,可是那些都没有做过官的秀才、监生、举人,只因为是朱寅死党,就后来居上,骤居高位!

  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!

  这像话么?大明祖制何在?清贵的进士出身,还有什么体面?

  江宁氏为了把持朝政,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!

  消息传出,不知道多少保守派官僚缙绅,恨得咬牙切齿。

  可是,朱寅如今大权独揽,又刚刚平定西南叛乱、粉碎孝陵之变、收服北朝大军,正是威震天下之时,他们心中即便再怨恨,也是敢怒不敢言。

  无可奈何之下,他们只能暗中写诗著书,极尽诅咒、辱骂、讥讽之能事。

  可是,新一轮的倒朱之变,却在此事的激发之下,又难以遏制的开始萌芽!

  …

  腊月初四,朱寅以起兵叛乱、荼毒百姓之罪名,下令将奢崇明、安邦彦凌迟处死。

  被宋万化、杨应龙擒拿入京的奢氏、安氏族人,男丁全部斩首,幼童和女子没入官奴,分配给功臣。

  跟随奢崇明、安邦彦叛乱的异姓部将、异姓小贵族,本人被杀,亲属族人也全部为奴。

  永宁、水西的叛乱势力,被斩尽杀绝、连根拔起。凌迟两人、斩首五百余人,沦为官奴者七千余人。

  被两大土司奴役的百万农奴,一下子成为大明的编户齐民。

  至此,统治永宁、水西的两大土司,烟消云散。

  朱寅宣布,在永宁、水西改土归流、推行汉化。同时将戚继光等人的封地,全部安置在两地,成为永宁、水西的一个个微型封国。

  摄政对反叛土司的严厉处置,狠狠震慑了西南诸部的贵族。很多土司都是争先恐后的派出子弟入京纳贡,甚至上书亲自入京朝见。

  …

  腊月初五,朱寅再次给功臣封爵。

  封杨应龙为遵义侯,封宋万化为贵阳侯,封马千乘为新息侯。这些都是县侯,封地六十里。之所以封的这么高,是因为他们都是土司,本就是封建领主,而且带资进组。他们的封地,本来就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之中。

  按照朱寅的设想,将来除了他们的法定封地,超出封地之外的世袭领地,全部要改土归流!

  又封兰察为武忠男、毛文龙为英睿男、曹文诏为英勇男、梅赫为武信男、尼满为英智男、康熙为忠睿男…

  还封秦良玉为郡君(位同侯爵)。丁红缨为乡君、嘎洛为乡君、靳云娘为乡君(位同男爵)。

  根据朱寅改革的爵制,将来不分宗爵和民爵。除了亲王和公主这两个爵位,其他爵位包括郡王和郡主,全部可封授给异姓功臣。

  这就是朱寅的大气!

  他这不仅仅是为了酬功笼络,也是为了建立更加严密、合理、宏大的功勋贵族体系,缔造一个新兴集团,对内抗衡保守的文官豪绅和土司割据势力,对外推行扩张主义政策。

  其实就是提高基本盘的地位。

  很多跟随朱寅多年的旧部心腹都有封赏,可谓皆大欢喜。暂时没有封爵的人,只有靖海军的将领。

  …

  腊月初五,朱寅主持朝会,再次宣布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:以南洋靖州(吕宋)、东海东宁(宝岛)、济州岛,为大明新土!

  靖州建省,设靖州布政使司,设八府六十四县。

  东宁建省,设东宁布政使司,设三府十八县。

  济州设直隶州,隶属于松江府。

  再新建舟山府,设三县。

  至此,靖海军的海上领地,全部并入大明!

  自宣德弃疆一百七十年来,大明疆土第一次拓展,一下子增加了两省一州!

  舟山群岛也再次全部恢复郡县建制。

  同时,朱寅以皇帝名义颁布诏书,正式改“承宣布政使司”为省。而在此之前,省只是习惯通称,并非法定的制度名称。大明各省的法定称呼,自始至终都是“承宣布政使司”。

  朱寅改司为省,当然是为了简化称呼,遵循习惯。

  伴随“改司为省”诏命的,还有《奖掖移民垦荒诏》:

  “凡是自愿移民靖州省、东宁省的大明百姓,朝廷负责海路运输。不论男女老幼,按口发放安置钱粮,银每人五两、粮每人五石、棉布每人两匹、盐每人三十斤。”

  “每十人,授耕牛一头,骡马一头,农具两套,织机两张…”

  “开荒所得,每人最高可获二十亩永业田,且免除赋税五年。每人二十亩之外开垦出来的多余合格耕地,朝廷高价收购为官田,每亩一两。”

  “移民的匠人,开办的所有店铺,十年不征收任何赋税,不服无偿劳役…”

  “愿意去靖州、东宁二省去当知县、县丞、主簿的士人,只要有秀才功名,就可自荐吏部,参加考试后择优选用。”

  “愿意去二省当知府、同知、通判的士人,只要有举人功名,也是择优选用。”

  “愿意去二省当教师的士人,五年之后以八品官员选用。”

  “凡是去二省经商、捕鱼、开垦庄园等人,免除五年赋税…”

  “移民所生子女,只要三岁而不夭,官府赏银二两,帮助抚养…”

  “二省之新老移民,一律免除人丁税…”

  朱寅这一整套移民优惠政策,可谓诚意满满,考虑的周到备至。移民所有的后顾之忧,全部照顾到了。

  对于失去土地的流民和佃农而言,这是个梦一般的希望!

  就算华夏人安土重迁,可朱寅相信,这道诏书一下,整个南方愿意移民二省的穷苦百姓,三年之内起码有百万之众。

  最少百万汉人移民到两省,不出二十年,两省就是真正的汉地!

  这道诏书一下,果然内外轰动。很多人都没想到,摄政太傅居然为大明带来了两个省的疆土,还要大举移民海外!

  移民海外开荒要花很多钱粮。朱寅和徐渭、宁采薇算过,每移民一人,朝廷就要花费二十两的成本。

  如果朝廷三年内移民一百万出海,就要花费两千万的银子。平均每年七百万两,这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。

  以大明的财政,本来根本不可能实施这么巨大的移民计划。

  可是朱寅这次又发了大财,十分土豪,根本不怕花钱!

  奢氏、安氏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土司,积累了惊人的财富。两大土司被抄家,永宁、水西的大小贵族头人,也全部被抄家。

  登记造册抄没入官的贵族私产,总共加起来有白银(含银器)一千四百三十万两、黄金(含金器)六十八万两、耕牛十三万头、骡二十二万匹、大象四百余头、良田一百八十余万亩。

  其他粮食、珠宝、店铺、房屋、矿产、器物等,价值难以评估,可能折银几百万两!

  朱寅灭了两大土司发的横财,其中光是金银,就折合白银两千万!

  永宁、水西大小贵族积累数百年的财富,一下子便宜了朱寅。

  当然不是便宜朱寅私人,而是便宜了他的南京朝廷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一笔天大的横财:三四百家造反官员的私产!

  根据虎牙的汇报,所有动产和不动产,价值估银最少八千多万两!只会少估,不会多估。

  其中光是动产中的金银,就折合白银超过三千万两!

  不动产中,良田多达六百万亩!

  被抄家的官员中,最有钱的是华亭徐氏,也就是徐阶家,属于江南顶级士族,也是这次被唯一抄家的顶级士族。

  仅徐氏一家,就抄出金银四百多万,良田三十万余万亩。字画、珠宝、古董无算!

  加上之前抄没南方各税监的银子还没有花完,南京国库的存银,差不多六千万两!

  这是什么概念?

  大明自从开国以来,最富裕的时候,国库加内帑也没有这么多。武宗抄没刘瑾家产的那一年,也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!

  这还只是银钱,还不算价值数千万的的良田,以及数百万石的粮食!

  存银、存粮、官田,一下子成为最富裕的时期!

  可见如今的南朝国库,在朱寅猛如虎的操作下,发了多大的横财。

  国库中六千万两抄家银子,朱寅还在乎移民海外要花钱?

  户部官员统计出来数字,简直要对朱寅五体投地。国库这么多钱,户部的官儿也太好当了吧?

  各项统计数字报告给宁采薇后,这个商业奇才心中很不是滋味,都有点自闭了。

  她十年苦心经营,将宁寅商社做成华夏最大的商业集团,可是她靠商业手段赚取的银子,至今也只有一千多万。

  可是靠着武力抢劫和抄家,发的横财却有一亿多(含不动产)!是商业手段的十倍!

  …

  腊月初八这天,再次天降大雪,家家户户喝腊八粥。

  宁采薇和宁清尘带着婴宁,躲进府中最温暖的暖阁,惬意无比的猫冬。

  在外面喝饱了风雪的朱寅回到府中,来到后院暖阁,首先就告诉宁采薇姐妹一个毫不意外的消息:

  “常洛和太后,要主动封我为吴王,以亲王身份摄政。”

  暖阁中温暖如春,不但有火炉、地龙,还有壁炉。朱寅一进来,就好像进了空调房。

  宁采薇取下朱寅的披风,亲手为朱寅盛了一碗腊八粥,递到他手里,嫣然笑道:

  “那你就是摄政王了,皇叔摄政王啊…”

  “行了吧。”朱寅喝了一口温度刚好的腊八粥,“别提多尔衮那**,我讨厌他。”

  喝了两口粥暖暖身子,就从小姨子手中接过已经生的粉妆玉琢的女儿,亲吻一口笑道:“婴宁好香啊。”

  小黑带着一身雪花进来,身子刚要一耸,宁采薇就跺脚道:“快出去抖,这是暖阁!”

  小黑只能又钻了帘子出去,在外面抖落了满身积雪,这才再次钻进来喝粥,然后就犬坐在火炉前烘烤身上的狗毛。

  宁清尘顶着一对角髻,神情十分成熟老道的问道:

  “小老虎,小皇帝的心情是不是很复杂?你是他皇叔,却是建文后裔,他真能坦然接受?”

  朱寅摇摇头,“你小看他了。常洛因为自小在冷宫饱受欺凌,长期遭遇父皇的冷漠,逆反心理极强。他恨他的父皇,对于自己的身份血脉没有什么认同感。他是他父皇的叛逆,你指望他维护朱棣这一脉?他连皇帝都不想做,还会在乎我是建文后裔?”

  “我能看出来,他其实都不想论家族辈分,可见对整个皇族都缺乏认同。他希望我永远是他的先生,而不是他的叔叔。”

  “他对我说,虽然先生是我的皇叔,可是我只想当先生的弟子。可见在他心里,什么父皇、皇叔这种家族长辈,都没有老师亲。”

  宁清尘道:“那他为什么还主动想封你为吴王?”

  朱寅笑道:“这孩子是个聪明懂事的,也是我教的好,响鼓不用重锤。他知道,我要将来继位,就要有皇室身份。他这是在替我背书,主动替我铺路。他主动提,当然比其他人提更好。”

  宁采薇问道:“你只要同意,他就会下旨。你同意了?”

  朱寅摇头,“本来暂时没有同意。封吴王可不是小事,尤其还是摄政王,不能这么草率。而且我过年就要南征缅甸,哪里有时间忙封王的事?打算等收拾完缅甸和安南,功劳更大再封王不迟。到那时,舆论上更是有利。”

  “可是常洛说服了我。他说如今很多官员怨恨我,百姓也可能受到士人影响,心生误会。早日定下亲王名位,有了称帝资格,反而能堵了那些小人的悠悠之口。”

  宁采薇点头道:“常洛真是长大了,会主动替你着想了。”

  朱寅神色欣慰,“这个弟子没白疼啊,其实就是拿我当爹。太后的意思是,先封王,定下吴王的名位再说。等到明年南征凯旋,再正式举行封王典礼不迟。”

  “我这才同意。宫里的旨意估计已经颁布下来了。”

  朱寅正说到这里,忽然康熙的声音从外面传来:“主公!好消息!宫里下了明诏,封主公为吴王啊!”

  他话刚落音,院子里就传来“噼里啪啦”的鞭炮声。

  整个宁国公府,忽然就响起欢呼的嘈杂声。

  就是小黑,也箭一般窜了出去。

  随即有人喊道:“宗公公到了!”

  原来,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宗钦亲自来宣读封王圣旨。

  很快,圣旨就传遍了整个南京,让这个大雪飘飞的腊八节,多了一份独特的喜庆。

  泰昌元年,腊月初八,泰昌帝正式下诏承认朱寅宗室身份,名字录入玉牒,确认为建文七世孙,辈分皇叔。

  以此,封皇叔朱寅为吴王,位居亲王之首,监国摄政!

  时隔近二百年,大明再次出现了吴王!

  ………

  今冬的北京,风雪更大,天气更冷。

  这段日子,炭价昂贵,很多贫寒百姓都难以取暖。

  每天,都有冻死的流民、乞丐被抬到左王庄火化。

  可是和冰天雪地相比,南方来的消息,将会令朝廷感到更加彻骨的寒冷。

  文华殿内,地龙、炭炉烧的旺旺的。偌大的殿中毫无寒意。殿中议论政务的监国太子、阁臣、大珰等人,都有点昏昏欲睡。

  郑贵妃却是精神不错,因为她才去过西苑,昨夜和皇上待在一起,皇上的心情不错,也没有怀疑朝廷挪用了内帑。

  嗯,算起来,戚继光的大军已经过了长江,应该有塘报到了吧?戚继光是百战名将,带兵打仗安稳的很,应该错不了。

  “沈阁老,兵部还没有最新的南方奏报么?”郑贵妃神采奕奕的问道,“算日子,戚继光应该围困南京了吧?”

  沈鲤分管兵部,他打起精神道:“暂时没有,想也快了。”

  郑贵妃嫣然笑道:“高淮,阁老们都困顿了,你让御膳房熬点参汤,热几杯**,先让先生们养养精神。”

  首辅王锡爵老眼昏花的看看郑贵妃,忍不住打个哈欠。

  张鲸今日却是格外心绪不宁,他告个罪出殿,想要清醒清醒。刚刚出了殿门,忽然听到文渊阁那边传来噪杂声,随即,就见到兵部尚书石星,神色惶然的跑过来,官帽都歪了。

  张鲸见了,顿时心中咯噔一下。

  “张公!”石星都来不及抖落身上的雪,举着一份塘报,语气发颤的说道:“扬州锦衣卫快马传回的消息。戚继光…反了!他率领南征大军,投降了朱寅……”

  什么?张鲸脑中嗡的一声,眼前有点发黑。

  “张公!”石星喝道,“快禀报监国太子和贵妃娘娘!”

  殿中随即传来郑贵妃玉落珠盘般的声音:“张鲸,出了什么事?是塘报到了?”

  张鲸扫了一眼奏报,心跳猛然加速,眼皮子也跳的厉害,腿肚子有点抽筋。他深吸一口气,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惊怒,接过奏报脸色铁青的转身入殿。

  殿中众人见到张鲸脸色难看的进来,霎时间都是心中一沉。

  “娘娘!小爷!”张鲸神色悲愤的跪下,双手举着奏报,“戚继光那个叛臣!他反了!他率领十几万大军,一仗未打就降了朱寅!”

  “他不是去南征,他是主动带着大军去投靠的!”

  什么?郑贵妃、太子、王锡爵等人闻言,都是神色骤变!

  “戚继光率军降了伪朝?”郑贵妃干巴巴的说道,“这不可能吧?”

  她张张嘴,好像喉咙被掐住了,只能指指奏报。

  张鲸立刻起身,将奏报送到郑贵妃手里。

  郑贵妃接过一看,双手立刻颤抖起来,接着头上的金步摇颤抖不已,然后整个身躯都在颤抖。

  她一张绝美的脸庞,慢慢变得狰狞起来,原本洁白圆润的额角,居然罕见的凸显出青筋!

  随即,一声女子的厉喝就响彻整个文华殿:

  “戚继光!我要杀了你!我要灭你九族!”

  “你这把年纪还要骗我!我要你死!”

  ……

  PS:好累啊,溜了溜了,蟹蟹,晚安!会制图的书友,可以给书中角色配图啊。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