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常洛俊秀的脸上露出和年纪不相符的沉稳,语气淡然的说道:
“娘亲,下一次他们再派人来,我们就假意答应他们,将计就计。我们若是迟迟不点头,他们是不会冒险一搏的。”
“他们不再遮遮掩掩、鬼鬼祟祟,看来是决定动手了。先生很快就要凯旋回京,他们不能再拖延,只能赌一次。不过…”
“既然是冒险一搏,孩儿估计他们是不敢全部跳出来的。幕后的操纵之人,应该不会下场,也有办法置身事外。”
“所以孩儿以为,先生这次虽然能清除很多逆党,可也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。那些藏得太深的人,先生也只能暂时捏着鼻子,给他们一个摘干净的机会。”
太后蛾眉微蹙,“不能全部铲除,迟早还会再生事端。”
朱常洛目光沉静的微微笑道:“眼下北朝虎视眈眈,缅甸攻入云南,安南也想趁火打劫图谋两广。太傅密信中说西洋诸夷联军,也在谋划攻我大明,最迟明年夏天就能出兵。国家内忧外患之际,用兵频仍之时,先生只能先求稳。”
“不是先生做不到斩草除根,是先生肯定有取舍。他们盘根错节、树大根深,是先生当年所说的‘反动派’,是不可能一朝而尽的。百足之虫都死而不僵,何况他们不但没死,还活的比谁都好。这次清理,只是个开始。”
太后沉吟道:“反动派?听着倒是新鲜。这也是先生教你的东西?”
朱常洛点头:“先生曾经提到大明之敌。他说大明最大之敌,不是夷狄,不在外面。大明最大之敌,就是顽固不化、抱残守缺的既得利益者。他们贪得无厌、自私自利、目光短浅、虚伪成性,先生把这些人,称为反动派。”
“那些士绅豪强,大多数就是这种反动派。他们会让朝廷越来越穷,百姓越来越穷,将士越来越穷,官吏越来越富,结果一定是官逼民反、夷狄入侵,最后逃不过治乱循环之咒,到时最悲惨的,就是百姓和我们皇家…”
“所以先生说,皇家和宗室,是最应该爱护百姓的。皇家和宗室没有退路,唯有为民请命、倚重百姓,和百姓荣辱与共,才能长保富贵、国泰民安,也就是孟子所言‘民为水君为舟’的真谛。因为皇家没有退路,最忌和反动派同流合污、沆瀣一气…”
太后忍不住赞道:“太傅说的真有道理啊。常洛,你真的长大了,已经懂得这么多,看的这么透。”
朱常洛微叹一声,“可惜太上皇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一直在护着反动派,惯着反动派,重用反动派。这也是先生看不起他的地方。先生说,太上皇的所作所为,会让反动派更强大,更猖獗,迟早会毁了大明。所以太上皇不是一个明君,不适合当皇帝。”
“先生还说,就算大明亡了,皇家和宗室万劫不复,反动派依然能出则舆马入则高堂、堂上一呼阶下百诺,依然锦衣玉食、奴婢成群。他们,不过是换个主子,换个朝廷罢了。千百年以来,他们一直如此。”
“娘亲,孩儿当年不明白,为何太上皇贵为天子,却没有一个天子的样子。今日算是明白了,是反动派希望他那样,想一直利用他、糊弄他。”
太后拉着儿子的手,“常洛啊,太上皇其实是个很有天分的人,他很聪明,比很多人都聪明。你以为太上皇不知道?他清楚的很,他只是太自私。这人呐,要是太自私,只顾及自己那点事儿,就算再聪明也不能当家。”
“他这种性子,当个你说的反动派其实更快活,却偏偏当了皇帝。天子啊,就算升斗小民,也知道天子是君父。既然是父,当然要爱子民,要为全天下的子民做主,那需要多大的气魄,多大的公心?”
“最合适为天子的,恰恰就是你先生这样的人。”
“常洛,你受太傅几年教导,倒是比你父皇大气敞亮的多。可是你,也不适合当皇帝。你的性子太软,爱好太偏,斗不过那些私心自用的大臣。我只想我们母子平平安安…”
朱常洛笑道:“娘亲放心,孩儿真不愿意当什么皇帝。眼下当这个皇帝,也只是权宜之计。”
太后点头道:“这是你的心里话,娘就放心了。你能知足,没有非分之想,也没有被他们蛊惑挑拨,娘很欣慰。太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,这点眼力娘还是有的。只要我们母子不做对不起他的事,咱们就能安然无恙、自由自在的富贵一世。被那起子小人挑唆着和他翻脸,才是愚不可及的取死之道!”
朱常洛冷笑道:“哼,他们说先生建文后裔的身份暴露,篡位企图昭然,就一定会对我们母子动手,什么自古禅位之君没有好下场,极尽挑拨之能事,真是其心可诛。”
“先生志趣汪洋捭阖,胸襟如星空大海,鲲鹏之心扶摇九万里,乃是星君转世的圣人,岂能是他们那些私心自用、坐井观天之辈可以蠡测?无非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。他们哪里知道先生是何等样人?”
“还说什么我是傀儡。他们哪里知道,我本就和先生约好,只当三五年皇帝,以此稳定局势,谈何傀儡?若我真被先生视同傀儡,还能自由出宫?还能自由交往?我若是傀儡,他们的人都见不到我。”
太后颔首道:“没有太傅,哪有我们母子的今日?他们挑拨蛊惑,无非就是拿我们当棋子,岂能真当我们是皇帝太后?他们若是把我们母子卖给北朝,我们被送到北京,又是何等凄惨下场?”
“退一万步,就算他们真的成事,谋害了太傅,掌握了南朝大权,又岂能让你亲政?到那时,我们母子才会真正沦为傀儡。”
朱常洛神色鄙夷,“他们还说让我守护成祖江山。成祖江山难道是顺位继承的?莫说不是,就算是,我又有什么能力守护?我保不住大明社稷,是不是大明的罪人?”
“他们以为我下场很惨,殊不知以我和先生的情分,大可当个无拘无束的富贵闲王,衣食无忧、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呵呵,夏虫不可语冰。”
“不过,他们怎么想也不重要。几年以后,等到禅位给先生,我就游览天下地理,计算天地玄机!这大明江山的万钧重担,就只能辛苦先生了。”
做到这里,朱常洛有点惭愧,语气低缓的说道:
“其实我知道,先生不想当皇帝。可先生要让大明变得更好,要让大明江山国祚长久,他就只能当这个皇帝。先生当了皇帝,一定会更辛苦,也不会有以前自由了。”
太后摸摸皇帝的头,嫣然笑道:“就当是能者多劳、太傅既是天降圣人,自然要担当大任,为大明遮风挡雨,这或许就是太傅的命数。传闻太傅论辈分,还是你的叔叔,那就是皇叔了。”
“老师加皇叔,这是亲上加亲,我们母子就更不用担心了。”
朱常洛道:“既是皇叔,能不能主动给先生封王?先生信中说,已灭奢安两大土司。先生威震天下,刚好借此机会给先生封王。只是,该封先生什么王号,才能配得上摄政之位?”
太后想了想,“就封吴王吧。大明之王号,尊贵者莫过吴王,刚好又是长房一脉。以吴王摄政,乃是摄政亲王,位居亲王之首,比摄政太傅更进一步。”
“不过,你不能擅自封授。这么大的事,一定要和太傅商量。虽然是你的孝心,可也要太傅许可。”
朱常洛点头,“好。那就拜先生为摄政吴王!”
……
大功坊,宁国公府。
宁采薇刚给女儿婴宁喂完了奶,哄了孩子入睡,女特务唐央央就亲自到了。
“师母,江北大将军的亲笔信。”
唐央央呈上戚继光的信。
宁采薇打开一看,一双好看的蛾眉微微一扬,“顾宪成?这名字听着有点熟悉。”
唐央央禀报道:“此人是无锡人,万历四年的南直解元,资格很老,如今官居吏部郎中,还是东林书院的山长。就在去年十月,他学着宣社,创建了东林社,被推举为社长。”
“东林**?”宁采薇听到“东林社”,立刻就知道顾宪成的身份了,难怪听着耳熟。
这么说,东林党比历史上提前几年出现了?
“师母,”唐央央眼见宁采薇对顾宪成很感兴趣,继续解释道:“东林社虽然成立才一年,但因为有江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,壮大很快,声势很足。”
“如今,入社的社员已有两千余人,大多是江南、江西大族出身的士人,朝中官员和地方官员,南雍监生、府县生员,也多有参与。”
“天下除了宣社,就属东林社势大了。我宣社已历九年,遍布南国,至今才有五千多社员。可东林社成立仅仅一年,就有两千多社员,绝对不可小觑。”
“好在,南国的雅集、出版、雕版、书肆、剧院等业,大多都在宣社手中,东林社暂时还夺不走宣社的喉舌。不过,他们已经在和宣社争夺了。”
宁采薇冷笑道:“我宣社入社要求很严,社规也很严,向来宁缺毋滥,吸收社员当然没有他们快,可是我宣社社员,大多都是认可宣社宗旨的寒门精英,凝聚力也不是他们可比。”
“顾宪成联络北军,约定为内应,却不知道咱们早就知道他们的阴谋。只是没有想到,他们惦记我的产业,好大的出息啊。”
唐央央笑道:“他们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做官发财。便是当了阁老尚书,自己权势富贵也还是第一位。反动派势大不假,可本来就没多大出息。他们阴谋对付老师和师母,说到底还是私利。”
宁采薇指指锦墩,示意唐央央坐下,问道:“你们准备怎么做?先逮捕顾宪成,然后一个个的挖出来?”
唐央央道了谢坐下,禀报道:“回师母的话,原本是要先抓顾宪成,再通过顾宪成抓一批人,办成一件大案,将他们一网打尽。可是罗言和范忆安,都不同意这个方案。”
“哦?”宁采薇星眸一凝,“为何不同意?他们有更好的方案?”
唐央央道:“孩儿来见师母,也是请示师母的意思。罗言和范忆安说,顾宪成不能抓,东林社也不能查封,还要故意纵容。参与谋反的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全部抓了,顾宪成和东林社,却要故意放一马。”
“两位师兄的意思是,这次江南士族谋反,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参与。大部分人虽然乐见其成,可还没有亲自下场,而是抱着静待其变的态度。用师母的话说,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。”
“没有参加的大多数人,才是最难对付的。他们心中仇恨老师独揽朝纲,想取而代之,可又的确没有参与谋反,可谓是有反心没有反迹。起码这一次,他们没有下场。”
“而且,这些人中很多都是致仕养望的大员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。朝臣和地方官吏、士人,大半都和他们沾亲带故。就算小民百姓,也认为这些相公老爷们德高望重。而他们的子弟门生,多是东林社的人。”
“若是没有谋反实据就逮捕他们,不但不能令人信服,还会引起朝堂动荡、地方不稳,甚至影响百姓对老师的敬仰,有损老师的名声。”
“加上老师接下来还要率军南征,就更需要一个稳字,眼下千万乱不得。所以,罗言和范忆安才会主张,暂时放顾宪成和东林社一马。但这只是第一个考量,他们还有第二个考量。”
宁采薇听到这里,心中很是无语。
她虽然历史不好,却也知道东林党是什么东西。这些人虽然号称君子联盟,可实际上就是明末南方大官僚、大地主的精英社团,代表大地主、大官僚的利益。
这个士族**集团,以道德标榜天下,操纵舆论、串联官员、垄断言路、把持监察、控制漕运、影响科举、打压武人、绑架财赋、遥控朝臣…干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混账事,桩桩冠冕堂皇、件件祸国殃民。
清军之所以轻而易举的占领江南,最大的功臣就是他们。
它也不是全无优点,也有一些进步的理念,也有一些为国为民的真君子。可是和它的反动相比,却又不值一提。
顾宪成虽然是东林党的发起人,所谓的**,但此时的顾宪成,还只是明面上站在台前的代表,绝非真正的党首。
否则的话,顾宪成也不会亲自去见义父。
宁采薇说道:“罗言、范忆安的第二个考量,就是留着顾宪成和东林党故意折腾,纵容他们坐大,让他们酝酿更大的阴谋,到时拉更多的人下水,最后毕其功于一役,斩草除根一网打尽?”
唐央央笑道:“师母圣明!这就是他们第二个考量。若是师母同意,到时就故意设计,让顾宪成和东林党成为漏网之鱼。”
宁采薇点头,“我同意!有这两个考量,这个方案很好。那你们就这么执行,给顾宪成挖坑吧。这次就当便宜他了。”
“是!”唐央央领命。
宁采薇又吩咐道:“顾宪成的事,再通报给徐先生,包括你们的计划。”
“遵命!”
……
华灯初上,寒夜如水。
富丽堂皇的魏国公府,隐隐传来家班堂会的昆曲伶音,那咿咿呀呀的婉转吟哦,让这两百多年的古老豪门,在夜色中显得有点幽渺阴森。
但魏国公徐小白并没有看戏听曲,而是在接待两个客人。
湖心楼的揽月台上,香烟缭绕。徐小白身穿一袭燕居的大氅,正在亲手煮茶。
对面坐着的客人,左边的身穿僧衣,头戴莲花冠,居然是个宝相庄严的僧人。
右边的是个白衣士子,年约三旬出头,五短身材。
“苦明大师。”徐小白给僧人斟了一杯茶,面容在灯影和茶雾的氤氲中显得有些缥缈,“鱼儿就是放在砧板上,也会蹦跶两下。牛羊面对屠刀,也会以角相抵,何况是手握兵权、执掌朝政的朱稚虎?”
“就算我们的计划能成功,他临死前的一击,可能也会让整个南京陷入腥风血雨,就是我魏国公府,也有万劫不复之危。事到如今,本爵难免举棋不定、心绪不宁啊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和尚双手合十,神色悲悯,“江宁氏谋反作乱,擅立天子,欺君罔上,陷苍生于水火,置社稷于倒悬,此乃皇明之大劫,天下之魔障。”
“公爷与国同休,世受国恩。若是大明气数已尽,魏国公府何去何从?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”
“江宁氏专权跋扈、独夫民贼,如此倒行逆施,大明危矣!他若称帝,必是亡国之君呐。他当亡国之君不要紧,却要连累大明社稷一起葬送,天下百姓跟着受苦受难。”
“公爷乃是应运而生,身负伏魔化劫之任,是以有此机缘。今日之事,当断不断反受其乱,箭在弦上不可不发。公爷当矢志如一,除魔卫道、忠君报国之心坚如磐石,方可成就大事,挽狂澜之既倒,扶大夏之将倾,此乃无量之功德,无上之阴骘啊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
那白衣士子也肃然说道:“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。但为国家社稷,吾辈又何惧危墙之下耶?”
“国公此时就算改变主意,也是悔之晚矣啊。孝陵卫的调防,有国公的手令。龙广山换防轮戍,也有国公的关防。这些手尾,岂能经得起查?”
“国公若是此时临阵退缩,清君侧的仁人义士没有兵马相助,必败无疑呀!到时正人君子舍生取义、引颈就屠,热血腾腾、人头滚滚,国公岂无椎心泣血之痛?朱寅到时审讯株连,谁敢保证不牵扯出国公?即便朱寅恕国公死罪,怕也难免革爵圈禁啊。”
徐小白听到这里,神色苦涩无比。长叹一声道:“当初答应你们,也是有三分酒意。如今竟是骑虎难下、进退维谷。”
“季晦先生,你可是害苦我了。”
这个“季晦”先生,大名刘一燝,乃是东林社的发起人之一,也是清贵的两榜进士,如今官居兵科给事中,官小权重。
刘一燝笑道:“那不也是因为公爷为联姻之事烦恼?起因还是国贼朱寅啊。朱寅为了笼络国公,强行将他那大脚无礼、粗俗不堪的妹妹,许配给国公,这是对魏国公府的侮辱。”
“魏国公府的历代夫人,哪个不是出自名门望族?别说国公夫人,就是府中其他正房夫人,也都是清华之家的千金闺秀。”
“可是朱寅之妹吴忧,来历可疑,形迹不端,抛头露面,还是一双大脚,不过是个粗野女子,怎是国公良配?”
“华亭徐文贞公(徐阶)之孙、太常寺卿徐元春,有女待嫁,年方十六,与国公可谓良配也…”
“徐家乃松江巨族,世代簪缨。徐文贞公虽已故去十余年,可徐氏仍是江东首屈一指的衣冠华胄,总不会辱没了国公吧?”
“哦?”徐小白神色一正,“季晦先生今日来访,原来不仅是说客,还是冰人?”
“哈哈哈!”刘一燝笑了,“国公真乃妙人哉!今日此来,实为徐氏伐柯也。”
“只是,若国公有意弃吴忧而娶徐娘子,自然要与朱寅决裂,弃暗投明了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和尚口宣佛号,“老衲算来,徐氏淑女实为公爷之佳偶,宜室宜家,福泽绵长,自有一段姻缘也。”
说完从袖中取出一道八字书,“公爷请看,徐氏淑女之八字,与公爷八字命数可谓天作之合,无一字不相契。”
刘一燝又道:“若与徐氏联姻,徐氏嫁妆为:“镇江府良田一万亩、应天府织造厂一座、常州棉田三千亩…”
徐小白终于点头道:“好!那就这么定了。等到清君侧成功,解除了吴忧的婚约,本爵就和徐氏联姻!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双手合十,“南国一方清平世界,皆赖国公周全!”
徐小白拱手道:“大师过誉了,本爵愧不敢当。眼下天色已晚,本爵实在不便留宿二位,以免朱寅党羽怀疑。”
刘一燝和苦明大师一起站起,“如此,我等就告辞了,不敢劳烦国公相送!国公请留步!”
徐小白道:“恕不远送,两位走好。”
等到两人离开,忽然黑影一闪,一个黑衣人就从亭子下面翻出。
这黑衣人好像融于夜色之中,不仔细都发现不了。
“你呀。”徐小白摇头,“总是神出鬼没。你是将来的国公夫人,这忍者的做派是不是该改改了?”
黑衣人幽幽说道:“可是,我阿兄都没有让我改啊。再说,我如今还不是国公夫人,到时再改不迟。”
说完就解开蒙面,自顾自的坐在徐小白面前。
一张和朱寅有三分相似的俏脸,在灯光下神采飞扬,正是吴忧。
这是一个既美丽、又野性的女子,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。这种女子,徐小白还是平生仅见。
她肯定不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,却有一种大家闺秀根本没有的魅力。
“你也可以不改。”徐小白给她倒了杯茶,“你这忍者本事,改了还有点可惜。”
吴忧撩撩耳边的秀发,笑容玩味的看着徐小白,“刚才那个刘一燝,让你和徐氏娘子联姻,你可有动心?”
徐小白摇摇头,语气十分肯定,更无丝毫迟疑,“没有。”
“真没有动心?”
“真没有。”
“好吧。”吴忧喝了一杯茶,“我走了,你歇着吧。”
徐小白有点不舍:“不多坐一会儿?”
“不了。”黑衣女子轻摇螓首,“我还不是国公夫人,在此被人发现不好。走了!”
说完猫腰钻入夜色之中,很快就失去了踪迹。
徐小白愣了一会儿,自失的一笑,“这个女子,简直就像一只猫。”
说完放下茶杯,看着天上微微泛红的月亮,自言自语的幽幽说道:
“数日之后,南京就是腥风血雨啊。”
“有些事,即便承担骂名,也要去做了。”
“稚虎,我跟你一条道走到黑,也不知道是对是错,是福是祸。”
…
PS:稍安勿躁,明天小老虎就回京了。明天,不是鱼死就是网破!蟹蟹,求月票!晚安!
(本章完)
“娘亲,下一次他们再派人来,我们就假意答应他们,将计就计。我们若是迟迟不点头,他们是不会冒险一搏的。”
“他们不再遮遮掩掩、鬼鬼祟祟,看来是决定动手了。先生很快就要凯旋回京,他们不能再拖延,只能赌一次。不过…”
“既然是冒险一搏,孩儿估计他们是不敢全部跳出来的。幕后的操纵之人,应该不会下场,也有办法置身事外。”
“所以孩儿以为,先生这次虽然能清除很多逆党,可也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。那些藏得太深的人,先生也只能暂时捏着鼻子,给他们一个摘干净的机会。”
太后蛾眉微蹙,“不能全部铲除,迟早还会再生事端。”
朱常洛目光沉静的微微笑道:“眼下北朝虎视眈眈,缅甸攻入云南,安南也想趁火打劫图谋两广。太傅密信中说西洋诸夷联军,也在谋划攻我大明,最迟明年夏天就能出兵。国家内忧外患之际,用兵频仍之时,先生只能先求稳。”
“不是先生做不到斩草除根,是先生肯定有取舍。他们盘根错节、树大根深,是先生当年所说的‘反动派’,是不可能一朝而尽的。百足之虫都死而不僵,何况他们不但没死,还活的比谁都好。这次清理,只是个开始。”
太后沉吟道:“反动派?听着倒是新鲜。这也是先生教你的东西?”
朱常洛点头:“先生曾经提到大明之敌。他说大明最大之敌,不是夷狄,不在外面。大明最大之敌,就是顽固不化、抱残守缺的既得利益者。他们贪得无厌、自私自利、目光短浅、虚伪成性,先生把这些人,称为反动派。”
“那些士绅豪强,大多数就是这种反动派。他们会让朝廷越来越穷,百姓越来越穷,将士越来越穷,官吏越来越富,结果一定是官逼民反、夷狄入侵,最后逃不过治乱循环之咒,到时最悲惨的,就是百姓和我们皇家…”
“所以先生说,皇家和宗室,是最应该爱护百姓的。皇家和宗室没有退路,唯有为民请命、倚重百姓,和百姓荣辱与共,才能长保富贵、国泰民安,也就是孟子所言‘民为水君为舟’的真谛。因为皇家没有退路,最忌和反动派同流合污、沆瀣一气…”
太后忍不住赞道:“太傅说的真有道理啊。常洛,你真的长大了,已经懂得这么多,看的这么透。”
朱常洛微叹一声,“可惜太上皇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一直在护着反动派,惯着反动派,重用反动派。这也是先生看不起他的地方。先生说,太上皇的所作所为,会让反动派更强大,更猖獗,迟早会毁了大明。所以太上皇不是一个明君,不适合当皇帝。”
“先生还说,就算大明亡了,皇家和宗室万劫不复,反动派依然能出则舆马入则高堂、堂上一呼阶下百诺,依然锦衣玉食、奴婢成群。他们,不过是换个主子,换个朝廷罢了。千百年以来,他们一直如此。”
“娘亲,孩儿当年不明白,为何太上皇贵为天子,却没有一个天子的样子。今日算是明白了,是反动派希望他那样,想一直利用他、糊弄他。”
太后拉着儿子的手,“常洛啊,太上皇其实是个很有天分的人,他很聪明,比很多人都聪明。你以为太上皇不知道?他清楚的很,他只是太自私。这人呐,要是太自私,只顾及自己那点事儿,就算再聪明也不能当家。”
“他这种性子,当个你说的反动派其实更快活,却偏偏当了皇帝。天子啊,就算升斗小民,也知道天子是君父。既然是父,当然要爱子民,要为全天下的子民做主,那需要多大的气魄,多大的公心?”
“最合适为天子的,恰恰就是你先生这样的人。”
“常洛,你受太傅几年教导,倒是比你父皇大气敞亮的多。可是你,也不适合当皇帝。你的性子太软,爱好太偏,斗不过那些私心自用的大臣。我只想我们母子平平安安…”
朱常洛笑道:“娘亲放心,孩儿真不愿意当什么皇帝。眼下当这个皇帝,也只是权宜之计。”
太后点头道:“这是你的心里话,娘就放心了。你能知足,没有非分之想,也没有被他们蛊惑挑拨,娘很欣慰。太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,这点眼力娘还是有的。只要我们母子不做对不起他的事,咱们就能安然无恙、自由自在的富贵一世。被那起子小人挑唆着和他翻脸,才是愚不可及的取死之道!”
朱常洛冷笑道:“哼,他们说先生建文后裔的身份暴露,篡位企图昭然,就一定会对我们母子动手,什么自古禅位之君没有好下场,极尽挑拨之能事,真是其心可诛。”
“先生志趣汪洋捭阖,胸襟如星空大海,鲲鹏之心扶摇九万里,乃是星君转世的圣人,岂能是他们那些私心自用、坐井观天之辈可以蠡测?无非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。他们哪里知道先生是何等样人?”
“还说什么我是傀儡。他们哪里知道,我本就和先生约好,只当三五年皇帝,以此稳定局势,谈何傀儡?若我真被先生视同傀儡,还能自由出宫?还能自由交往?我若是傀儡,他们的人都见不到我。”
太后颔首道:“没有太傅,哪有我们母子的今日?他们挑拨蛊惑,无非就是拿我们当棋子,岂能真当我们是皇帝太后?他们若是把我们母子卖给北朝,我们被送到北京,又是何等凄惨下场?”
“退一万步,就算他们真的成事,谋害了太傅,掌握了南朝大权,又岂能让你亲政?到那时,我们母子才会真正沦为傀儡。”
朱常洛神色鄙夷,“他们还说让我守护成祖江山。成祖江山难道是顺位继承的?莫说不是,就算是,我又有什么能力守护?我保不住大明社稷,是不是大明的罪人?”
“他们以为我下场很惨,殊不知以我和先生的情分,大可当个无拘无束的富贵闲王,衣食无忧、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呵呵,夏虫不可语冰。”
“不过,他们怎么想也不重要。几年以后,等到禅位给先生,我就游览天下地理,计算天地玄机!这大明江山的万钧重担,就只能辛苦先生了。”
做到这里,朱常洛有点惭愧,语气低缓的说道:
“其实我知道,先生不想当皇帝。可先生要让大明变得更好,要让大明江山国祚长久,他就只能当这个皇帝。先生当了皇帝,一定会更辛苦,也不会有以前自由了。”
太后摸摸皇帝的头,嫣然笑道:“就当是能者多劳、太傅既是天降圣人,自然要担当大任,为大明遮风挡雨,这或许就是太傅的命数。传闻太傅论辈分,还是你的叔叔,那就是皇叔了。”
“老师加皇叔,这是亲上加亲,我们母子就更不用担心了。”
朱常洛道:“既是皇叔,能不能主动给先生封王?先生信中说,已灭奢安两大土司。先生威震天下,刚好借此机会给先生封王。只是,该封先生什么王号,才能配得上摄政之位?”
太后想了想,“就封吴王吧。大明之王号,尊贵者莫过吴王,刚好又是长房一脉。以吴王摄政,乃是摄政亲王,位居亲王之首,比摄政太傅更进一步。”
“不过,你不能擅自封授。这么大的事,一定要和太傅商量。虽然是你的孝心,可也要太傅许可。”
朱常洛点头,“好。那就拜先生为摄政吴王!”
……
大功坊,宁国公府。
宁采薇刚给女儿婴宁喂完了奶,哄了孩子入睡,女特务唐央央就亲自到了。
“师母,江北大将军的亲笔信。”
唐央央呈上戚继光的信。
宁采薇打开一看,一双好看的蛾眉微微一扬,“顾宪成?这名字听着有点熟悉。”
唐央央禀报道:“此人是无锡人,万历四年的南直解元,资格很老,如今官居吏部郎中,还是东林书院的山长。就在去年十月,他学着宣社,创建了东林社,被推举为社长。”
“东林**?”宁采薇听到“东林社”,立刻就知道顾宪成的身份了,难怪听着耳熟。
这么说,东林党比历史上提前几年出现了?
“师母,”唐央央眼见宁采薇对顾宪成很感兴趣,继续解释道:“东林社虽然成立才一年,但因为有江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,壮大很快,声势很足。”
“如今,入社的社员已有两千余人,大多是江南、江西大族出身的士人,朝中官员和地方官员,南雍监生、府县生员,也多有参与。”
“天下除了宣社,就属东林社势大了。我宣社已历九年,遍布南国,至今才有五千多社员。可东林社成立仅仅一年,就有两千多社员,绝对不可小觑。”
“好在,南国的雅集、出版、雕版、书肆、剧院等业,大多都在宣社手中,东林社暂时还夺不走宣社的喉舌。不过,他们已经在和宣社争夺了。”
宁采薇冷笑道:“我宣社入社要求很严,社规也很严,向来宁缺毋滥,吸收社员当然没有他们快,可是我宣社社员,大多都是认可宣社宗旨的寒门精英,凝聚力也不是他们可比。”
“顾宪成联络北军,约定为内应,却不知道咱们早就知道他们的阴谋。只是没有想到,他们惦记我的产业,好大的出息啊。”
唐央央笑道:“他们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做官发财。便是当了阁老尚书,自己权势富贵也还是第一位。反动派势大不假,可本来就没多大出息。他们阴谋对付老师和师母,说到底还是私利。”
宁采薇指指锦墩,示意唐央央坐下,问道:“你们准备怎么做?先逮捕顾宪成,然后一个个的挖出来?”
唐央央道了谢坐下,禀报道:“回师母的话,原本是要先抓顾宪成,再通过顾宪成抓一批人,办成一件大案,将他们一网打尽。可是罗言和范忆安,都不同意这个方案。”
“哦?”宁采薇星眸一凝,“为何不同意?他们有更好的方案?”
唐央央道:“孩儿来见师母,也是请示师母的意思。罗言和范忆安说,顾宪成不能抓,东林社也不能查封,还要故意纵容。参与谋反的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全部抓了,顾宪成和东林社,却要故意放一马。”
“两位师兄的意思是,这次江南士族谋反,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参与。大部分人虽然乐见其成,可还没有亲自下场,而是抱着静待其变的态度。用师母的话说,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。”
“没有参加的大多数人,才是最难对付的。他们心中仇恨老师独揽朝纲,想取而代之,可又的确没有参与谋反,可谓是有反心没有反迹。起码这一次,他们没有下场。”
“而且,这些人中很多都是致仕养望的大员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。朝臣和地方官吏、士人,大半都和他们沾亲带故。就算小民百姓,也认为这些相公老爷们德高望重。而他们的子弟门生,多是东林社的人。”
“若是没有谋反实据就逮捕他们,不但不能令人信服,还会引起朝堂动荡、地方不稳,甚至影响百姓对老师的敬仰,有损老师的名声。”
“加上老师接下来还要率军南征,就更需要一个稳字,眼下千万乱不得。所以,罗言和范忆安才会主张,暂时放顾宪成和东林社一马。但这只是第一个考量,他们还有第二个考量。”
宁采薇听到这里,心中很是无语。
她虽然历史不好,却也知道东林党是什么东西。这些人虽然号称君子联盟,可实际上就是明末南方大官僚、大地主的精英社团,代表大地主、大官僚的利益。
这个士族**集团,以道德标榜天下,操纵舆论、串联官员、垄断言路、把持监察、控制漕运、影响科举、打压武人、绑架财赋、遥控朝臣…干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混账事,桩桩冠冕堂皇、件件祸国殃民。
清军之所以轻而易举的占领江南,最大的功臣就是他们。
它也不是全无优点,也有一些进步的理念,也有一些为国为民的真君子。可是和它的反动相比,却又不值一提。
顾宪成虽然是东林党的发起人,所谓的**,但此时的顾宪成,还只是明面上站在台前的代表,绝非真正的党首。
否则的话,顾宪成也不会亲自去见义父。
宁采薇说道:“罗言、范忆安的第二个考量,就是留着顾宪成和东林党故意折腾,纵容他们坐大,让他们酝酿更大的阴谋,到时拉更多的人下水,最后毕其功于一役,斩草除根一网打尽?”
唐央央笑道:“师母圣明!这就是他们第二个考量。若是师母同意,到时就故意设计,让顾宪成和东林党成为漏网之鱼。”
宁采薇点头,“我同意!有这两个考量,这个方案很好。那你们就这么执行,给顾宪成挖坑吧。这次就当便宜他了。”
“是!”唐央央领命。
宁采薇又吩咐道:“顾宪成的事,再通报给徐先生,包括你们的计划。”
“遵命!”
……
华灯初上,寒夜如水。
富丽堂皇的魏国公府,隐隐传来家班堂会的昆曲伶音,那咿咿呀呀的婉转吟哦,让这两百多年的古老豪门,在夜色中显得有点幽渺阴森。
但魏国公徐小白并没有看戏听曲,而是在接待两个客人。
湖心楼的揽月台上,香烟缭绕。徐小白身穿一袭燕居的大氅,正在亲手煮茶。
对面坐着的客人,左边的身穿僧衣,头戴莲花冠,居然是个宝相庄严的僧人。
右边的是个白衣士子,年约三旬出头,五短身材。
“苦明大师。”徐小白给僧人斟了一杯茶,面容在灯影和茶雾的氤氲中显得有些缥缈,“鱼儿就是放在砧板上,也会蹦跶两下。牛羊面对屠刀,也会以角相抵,何况是手握兵权、执掌朝政的朱稚虎?”
“就算我们的计划能成功,他临死前的一击,可能也会让整个南京陷入腥风血雨,就是我魏国公府,也有万劫不复之危。事到如今,本爵难免举棋不定、心绪不宁啊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和尚双手合十,神色悲悯,“江宁氏谋反作乱,擅立天子,欺君罔上,陷苍生于水火,置社稷于倒悬,此乃皇明之大劫,天下之魔障。”
“公爷与国同休,世受国恩。若是大明气数已尽,魏国公府何去何从?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”
“江宁氏专权跋扈、独夫民贼,如此倒行逆施,大明危矣!他若称帝,必是亡国之君呐。他当亡国之君不要紧,却要连累大明社稷一起葬送,天下百姓跟着受苦受难。”
“公爷乃是应运而生,身负伏魔化劫之任,是以有此机缘。今日之事,当断不断反受其乱,箭在弦上不可不发。公爷当矢志如一,除魔卫道、忠君报国之心坚如磐石,方可成就大事,挽狂澜之既倒,扶大夏之将倾,此乃无量之功德,无上之阴骘啊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
那白衣士子也肃然说道:“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。但为国家社稷,吾辈又何惧危墙之下耶?”
“国公此时就算改变主意,也是悔之晚矣啊。孝陵卫的调防,有国公的手令。龙广山换防轮戍,也有国公的关防。这些手尾,岂能经得起查?”
“国公若是此时临阵退缩,清君侧的仁人义士没有兵马相助,必败无疑呀!到时正人君子舍生取义、引颈就屠,热血腾腾、人头滚滚,国公岂无椎心泣血之痛?朱寅到时审讯株连,谁敢保证不牵扯出国公?即便朱寅恕国公死罪,怕也难免革爵圈禁啊。”
徐小白听到这里,神色苦涩无比。长叹一声道:“当初答应你们,也是有三分酒意。如今竟是骑虎难下、进退维谷。”
“季晦先生,你可是害苦我了。”
这个“季晦”先生,大名刘一燝,乃是东林社的发起人之一,也是清贵的两榜进士,如今官居兵科给事中,官小权重。
刘一燝笑道:“那不也是因为公爷为联姻之事烦恼?起因还是国贼朱寅啊。朱寅为了笼络国公,强行将他那大脚无礼、粗俗不堪的妹妹,许配给国公,这是对魏国公府的侮辱。”
“魏国公府的历代夫人,哪个不是出自名门望族?别说国公夫人,就是府中其他正房夫人,也都是清华之家的千金闺秀。”
“可是朱寅之妹吴忧,来历可疑,形迹不端,抛头露面,还是一双大脚,不过是个粗野女子,怎是国公良配?”
“华亭徐文贞公(徐阶)之孙、太常寺卿徐元春,有女待嫁,年方十六,与国公可谓良配也…”
“徐家乃松江巨族,世代簪缨。徐文贞公虽已故去十余年,可徐氏仍是江东首屈一指的衣冠华胄,总不会辱没了国公吧?”
“哦?”徐小白神色一正,“季晦先生今日来访,原来不仅是说客,还是冰人?”
“哈哈哈!”刘一燝笑了,“国公真乃妙人哉!今日此来,实为徐氏伐柯也。”
“只是,若国公有意弃吴忧而娶徐娘子,自然要与朱寅决裂,弃暗投明了。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和尚口宣佛号,“老衲算来,徐氏淑女实为公爷之佳偶,宜室宜家,福泽绵长,自有一段姻缘也。”
说完从袖中取出一道八字书,“公爷请看,徐氏淑女之八字,与公爷八字命数可谓天作之合,无一字不相契。”
刘一燝又道:“若与徐氏联姻,徐氏嫁妆为:“镇江府良田一万亩、应天府织造厂一座、常州棉田三千亩…”
徐小白终于点头道:“好!那就这么定了。等到清君侧成功,解除了吴忧的婚约,本爵就和徐氏联姻!”
“阿弥陀佛!”苦明双手合十,“南国一方清平世界,皆赖国公周全!”
徐小白拱手道:“大师过誉了,本爵愧不敢当。眼下天色已晚,本爵实在不便留宿二位,以免朱寅党羽怀疑。”
刘一燝和苦明大师一起站起,“如此,我等就告辞了,不敢劳烦国公相送!国公请留步!”
徐小白道:“恕不远送,两位走好。”
等到两人离开,忽然黑影一闪,一个黑衣人就从亭子下面翻出。
这黑衣人好像融于夜色之中,不仔细都发现不了。
“你呀。”徐小白摇头,“总是神出鬼没。你是将来的国公夫人,这忍者的做派是不是该改改了?”
黑衣人幽幽说道:“可是,我阿兄都没有让我改啊。再说,我如今还不是国公夫人,到时再改不迟。”
说完就解开蒙面,自顾自的坐在徐小白面前。
一张和朱寅有三分相似的俏脸,在灯光下神采飞扬,正是吴忧。
这是一个既美丽、又野性的女子,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。这种女子,徐小白还是平生仅见。
她肯定不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,却有一种大家闺秀根本没有的魅力。
“你也可以不改。”徐小白给她倒了杯茶,“你这忍者本事,改了还有点可惜。”
吴忧撩撩耳边的秀发,笑容玩味的看着徐小白,“刚才那个刘一燝,让你和徐氏娘子联姻,你可有动心?”
徐小白摇摇头,语气十分肯定,更无丝毫迟疑,“没有。”
“真没有动心?”
“真没有。”
“好吧。”吴忧喝了一杯茶,“我走了,你歇着吧。”
徐小白有点不舍:“不多坐一会儿?”
“不了。”黑衣女子轻摇螓首,“我还不是国公夫人,在此被人发现不好。走了!”
说完猫腰钻入夜色之中,很快就失去了踪迹。
徐小白愣了一会儿,自失的一笑,“这个女子,简直就像一只猫。”
说完放下茶杯,看着天上微微泛红的月亮,自言自语的幽幽说道:
“数日之后,南京就是腥风血雨啊。”
“有些事,即便承担骂名,也要去做了。”
“稚虎,我跟你一条道走到黑,也不知道是对是错,是福是祸。”
…
PS:稍安勿躁,明天小老虎就回京了。明天,不是鱼死就是网破!蟹蟹,求月票!晚安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