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观华夏历史,关键节点就在唐朝。

  一个民族要发展,思想是最重要的。

  先秦时期,思想萌发,百家争鸣,先贤提出的百家思想,树立了方向,让华夏步入飞速发展时期。

  但到唐朝,这些思想开始显得力有不逮,跟不上时代了。

  就跟血条快耗干了,最后的爆发,把大唐推向极盛,自此以后,华夏急速下降,一直处在半死不活的边缘,难以再称霸。

  晚唐和五代十国几乎让华夏崩溃,宋朝苟延残喘三百年,然后异族入主华夏。

  明朝,因为永乐大帝尚武,不惯着文人,短暂辉煌了一下,但之后又被文人拉入半死不活的错误治国理念中。

  明朝之后,又被异族入主。

  唐朝之前,华夏一直稳稳的霸主,有异族能入主吗?

  唐朝之后,那些异族越来越强大,而华夏一直在原地踏步,让人家慢慢追上来了。

  为什么会原地踏步,就是因为儒学禁锢思想,儒学既得利益者,不让新的,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出现。

  而第二次思想萌发最好的时期就是在唐朝。

  唐朝文化鼎盛,思想开放,诗词等各种文学体出现,民族融合,科举让更多人有书读,开发民智,满足了思想萌发的条件。

  可偏偏就是没有新的思想出现。

  究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太深入人心,儒学的既得利益者太多。

  就是缺了这么一环呐,华夏再难续辉煌。

  所以他一直在倡导工业,提议建设汤问学宫,让天下读书人有个交流的平台,提问,然后寻找答案解答。

  先秦时期,思想萌发是从稷下学宫开始的。

  而汤问学宫,就是第二次思想萌发的摇篮。

  别看他没个正形,但他一直在尽力推动着时代发展。

  他当然可以提供现代科学思想,但这个时代人们思考探究出来的,或许会更好。

  他提供的,终究有着代差。

  再看看,实在不行再说吧。

  “儒家思想能造出枪炮?儒家思想能造出水泥和红砖?”

  “呵。”

  “走啦,回头我整个不用牛马拉,自己就能走的车出来给你们涨涨见识,儒家思想永远造不出来的神器。”

  叶尘起身,潇洒地拍拍**,走了。

  “自己就能走的车?”

  几人都愣了一下,好奇心完全被勾起。

  “我倒觉得楚国公说得有道理,儒学,过时了。”

  房玄龄道。

  本来他就不是靠儒学做官的,他靠的是兵略和智谋,跟儒学没什么关系,算起来,他应该算兵家的。

  和谋圣张良一卦的。

  高士廉和杜如晦没说话,他们出自世家,属于儒学既得利益者。

  李世民神色莫名,心中的怀疑越来越盛,让房玄龄三人退下后,唤来李桐客。

  “去鄠县把袁天罡喊来,他这个农科司司郎一天天不在农科司干农业研究,实在不像话。”

  李世民吩咐道。

  另一边,叶尘来到工部,工部已经照着他之前给的图纸,把蒸汽机和蒸汽动车的零件造出来了。

  对不对他也不知道,招呼工部的人,照着图纸研究起组装。

  这蒸汽动车跟公交车差不多大,一半是动力室,安装蒸汽机,还有个灶炉,烧水制造蒸汽产生动力。

  现代火车用的依旧是这种模式,时间已经证明其实用和耐用性。

  把这个做成了,就能尝试往大了做,增加灶炉,那么火车就出来了。

  从各国源源不断地挖来铁矿,造铁路的资源有了。

  火车一通,各地资源可以快速运送,成本大降,大唐迎来真正的时代变革。

  回头再找袁天罡把电力研究出来。

  反正袁天罡都知道了。

  他物理没学好,不会弄。

  但他知道电力的概念啊,袁天罡说不定能鼓捣出来。

  组装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有些零件大小不对,得重新弄。

  一直到傍晚,叶尘才回家,第一件事,躲书房先来根华子。

  巴适。

  他倒是巴适了。

  另一边,袁天罡也入宫了,李世民带着袁天罡到了海池,上了船楼后,李世民让李桐客带着所有人离开,不得靠近。

  “楚国公知道以后发生的事,换个话说,楚国公知道未来,对嘛?”

  李世民目光如炬地盯着袁天罡。

  袁天罡愣住,陛下竟然也感觉到了,到底是紫薇帝星命格的天生皇者啊。

  沉默了许多,袁天罡道:“贫道答应过楚国公,不会告诉任何人。”

  李世民笑了。

  “看来朕猜对了。”

  没有反驳否认,不就相当于默认了吗?

  “唉,准确地说,楚国公的灵魂来自未来,鸠占鹊巢,身体原本的灵魂,应该已经被倭寇杀死。”

  “楚国公口口声声说没有仙神,可看到他,更坚定了贫道的向道之心。”

  “他说在未来,大唐不在了,但华夏依然在,那时候的人已经能够登月,没有天宫,月亮上荒芜一片,没有生命能在上面生存。”

  “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,他没说。”

  袁天罡无奈地叹息一声,陛下都猜到了,他也没有再隐瞒的必要。

  这可不是他不守诚信,真是陛下自己猜到的。

  “他那般讨厌儒学,恐怕是儒学给华夏造成了极其惨痛的伤害。”

  “还有倭国,我总感觉他对倭国恨之入骨,誓要屠尽,没有那么简单。”

  “还有他提供的高产粮种和那些调料,恐怕也是来自未来。”

  李世民眯着双眼,绝大部分的疑问,在此刻都解开了。

  “或许陛下更应该想想太子,楚国公那么卖力地教太子,或许原本的未来,太子发生了什么事。”

  “我隐隐有种感觉,楚国公像是在为大唐,或者说是在为华夏修补着遗憾。”

  “他藏着谁也不能知道的秘密,他的思想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,他每天嘻嘻哈哈,没个正形,可他才是那个最孤独的人。”

  “皇后本该是必死的死劫,可他帮皇后化解了死劫,逆天改命,他一定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。”

  “他选择辅佐陛下,想来在历史上,陛下也是一代明君,很厉害的明君,所以他才愿意辅佐,为陛下付出许多许多。”

  袁天罡感叹道。

  李世民感觉心脏狠狠地被刺痛,拳头紧握,原来那家伙所谓的潇洒,不过都是装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