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与此同时,长安。
李承乾在东宫正殿召开朝会。
李泰和李恪都被喊回来了。
“陛下让拟定一个针对补贴身体残缺者的政策,这些人,大多是为国征战而致残,必须慎重。”
“此事若不处理妥当,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征战?”
“宣陈贵上殿。”
李承乾先行开口。
很快,陈贵走上殿来。
“民部侍郎,你跟大家详细说说吧。”
李承乾吩咐道。
“是。”
李守素应声出列,把假肢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陈贵也配合着取下假肢。
百官看得啧啧称奇,震惊不已。
“让下肢有缺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的办法有了,另外还该怎么补贴,怎么善待,如何施行,大家今天便讨论出个章程来吧。”
李承乾提出纲要。
百官三五成群地议论起来,却迟迟没人提出建议。
李承乾神色阴沉下来,他锋芒太盛,很多大臣,尤其士族出身的,并不希望大唐下一任皇帝是他。
一群老狐狸,搁这演他呢。
李泰和李恪此刻也明白了为何大哥喊他们回来,百官怀有异心,大哥没人用啊。
“回太子殿下,臣以为当先诏令各地官府统计人数,详细统计身体哪个部位有残缺,上报到民部进行汇总。”
“然后由工部进行筛查,看哪些是能安装假肢的,下届工举,把此事定为考核项目。”
李恪站出来建议。
“嗯,这个提议非常好。”
李承乾赞赏地对着李恪点点头,如此一来,各地官府敢乱报谋利试试。
“补贴的话,免除其个人人头税,家里减税一成,由当地官府安排给一个工作岗位,比如染坊、织坊等工人岗位,由残缺者决定家中谁去。”
“如此一来,残缺者能提供利益价值,其家人自然会善待之,遭受的嘲讽也会少很多。”
李泰也站出来提议。
“好,此提议甚好。”
“此事便由太常寺卿负责,吴王和魏王已经给出非常好的提议。”
“待蹴鞠比赛结束,陛下回来要亲自审查。”
李承乾目光凌厉地看向王裕,机会孤给你,做好了,之前算计孤的事就当没发生过。
做不好,那你官途到此为止,可以退休回老家养老了。
王裕的影响力在士族中很大,一个个不是演孤吗?孤看你们演不演王裕。
“是。”
王裕当然明白太子的意思,失败总要付出代价的,这便是代价,没啥好说的。
太子没证据说他玩弄阴谋,他也没证据说太子针对他,大家心知肚明就行。
没必要撕破脸,互相交换,谁输了,付出代价。
暗流涌动,这就是官场。
“吴王和魏王的提议非常好,暂留长安多多提议。”
李承乾再次下令。
百官演他,有点顶不住了,东宫属官和朝堂上支持他的,如房玄龄、高士廉、魏征等人,大部分被陛下带去鄠县了。
他自己的班底不够成熟,如刘应道、王福畤等人都没当过官。
房遗直、高政等人也是,太年轻。
他能依仗的,其实就苏勖、张行成两人。
没办法,只能把三弟和四弟喊回来帮他。
回头肯定要有人弹劾他能力不行,推举四弟了。
李恪母妃是隋炀帝之女,不会有人支持李恪的。
顺水推舟,引蛇出洞,他倒要看看哪些人敢明着针对他的。
“是。”
李恪和李泰当然愿意,可以留在长安陪伴母亲。
“退朝吧,吴王和魏王留下。”
李承乾挥挥手。
人都走后,李泰嬉笑道:“大哥,压力这么大吗,都把我们喊回来帮忙了。”
李承乾摇摇头:“这些老东西一个个演我,提意见时全部装死,屁大点事都要我拿主意,出差错他们就全推我身上。”
“还是我自己的班底不够,不然何至于受他们的气。”
主要是父皇把支持他的人都带走了,故意搞他,考验他。
喊弟弟们回来帮忙当然不妥,但国事为大,死撑着乱了国事,那些老东西更有理由弹劾他了。
没人用,那就用自家人,弟弟们愿意帮他,支持他,何尝不是他的能力呢。
“大哥可要好好请我们吃一顿。”
李恪笑道。
事实上,他是最不用顾忌的,皇位不可能轮到他,也不会有人支持他,他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,大哥完全没有猜忌他的必要。
“哈哈,好,我让御膳房在千秋殿设宴,三弟请你母妃一同去。”
李承乾朗声一笑。
“好。”
李恪微笑着点点头。
因为他和李承乾、李泰关系很好的缘故,母妃与皇后关系也很好,在宫中不再是孤独无依。
而有母妃帮皇后,皇后管理后宫也轻松许多。
“大哥,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,你帮我和娘说说。”
李泰凑到李承乾身边,带着几分腼腆,他不好意思自己说。
“喔?哪家的姑娘?”
李承乾乐了。
四弟也长大了啊,不再只喜欢吃的。
母亲很看好苏氏女和柳氏女,想让他娶苏氏女,四弟娶柳氏女。
没想到四弟有自己看上的了。
“工部侍郎阎立德的女儿阎婉。”李泰挠头道。
“喔,就是那个十岁能临摹《兰亭集序》,长安三大才女之一的阎婉,你挺能耐啊。”
“这个好说,阎家也是大氏,阎家对于工部至关重要,娘和父皇应该不会反对。”
李承乾笑道。
长安三大才女,长乐、婉儿、阎婉。
阎婉十岁临摹的《兰亭集序》,父皇高度赞赏过。
“那就全靠大哥了,阎婉也喜欢美食,去华原县玩,嘿嘿。”
李泰腼腆地直挠头。
“这未尝不是缘分呢,三弟你呢,可有心仪之人。”
李承乾微笑道。
他们哥三现在都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。
“还没。”
李恪摇摇头,其实他喜欢婉儿,不过他也知道是不可能的,婉儿眼中只有大哥,大哥的能力,他是服的。
“你可以考虑考虑柳家那个,美貌,聪慧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也是个才女。”
“山东、河南、江南士族抱团,唯关内士族好拉拢,你和柳家联姻,对你很有好处。”
李承乾道。
“就怕人家看不上我。”
李恪无奈地摊摊手,他不是嫡子,母家还非常尴尬,那些世家看不上他的。
“你是皇子,他们敢,只要你愿意,大哥去帮你说媒。”
李承乾霸气道。
“谢谢大哥,那我回头看看。”
李恪心里暖暖的。
虽然他们不是一母所生,但大哥从来没有看不起他,一直对他很好。
与此同时,长安。
李承乾在东宫正殿召开朝会。
李泰和李恪都被喊回来了。
“陛下让拟定一个针对补贴身体残缺者的政策,这些人,大多是为国征战而致残,必须慎重。”
“此事若不处理妥当,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征战?”
“宣陈贵上殿。”
李承乾先行开口。
很快,陈贵走上殿来。
“民部侍郎,你跟大家详细说说吧。”
李承乾吩咐道。
“是。”
李守素应声出列,把假肢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陈贵也配合着取下假肢。
百官看得啧啧称奇,震惊不已。
“让下肢有缺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的办法有了,另外还该怎么补贴,怎么善待,如何施行,大家今天便讨论出个章程来吧。”
李承乾提出纲要。
百官三五成群地议论起来,却迟迟没人提出建议。
李承乾神色阴沉下来,他锋芒太盛,很多大臣,尤其士族出身的,并不希望大唐下一任皇帝是他。
一群老狐狸,搁这演他呢。
李泰和李恪此刻也明白了为何大哥喊他们回来,百官怀有异心,大哥没人用啊。
“回太子殿下,臣以为当先诏令各地官府统计人数,详细统计身体哪个部位有残缺,上报到民部进行汇总。”
“然后由工部进行筛查,看哪些是能安装假肢的,下届工举,把此事定为考核项目。”
李恪站出来建议。
“嗯,这个提议非常好。”
李承乾赞赏地对着李恪点点头,如此一来,各地官府敢乱报谋利试试。
“补贴的话,免除其个人人头税,家里减税一成,由当地官府安排给一个工作岗位,比如染坊、织坊等工人岗位,由残缺者决定家中谁去。”
“如此一来,残缺者能提供利益价值,其家人自然会善待之,遭受的嘲讽也会少很多。”
李泰也站出来提议。
“好,此提议甚好。”
“此事便由太常寺卿负责,吴王和魏王已经给出非常好的提议。”
“待蹴鞠比赛结束,陛下回来要亲自审查。”
李承乾目光凌厉地看向王裕,机会孤给你,做好了,之前算计孤的事就当没发生过。
做不好,那你官途到此为止,可以退休回老家养老了。
王裕的影响力在士族中很大,一个个不是演孤吗?孤看你们演不演王裕。
“是。”
王裕当然明白太子的意思,失败总要付出代价的,这便是代价,没啥好说的。
太子没证据说他玩弄阴谋,他也没证据说太子针对他,大家心知肚明就行。
没必要撕破脸,互相交换,谁输了,付出代价。
暗流涌动,这就是官场。
“吴王和魏王的提议非常好,暂留长安多多提议。”
李承乾再次下令。
百官演他,有点顶不住了,东宫属官和朝堂上支持他的,如房玄龄、高士廉、魏征等人,大部分被陛下带去鄠县了。
他自己的班底不够成熟,如刘应道、王福畤等人都没当过官。
房遗直、高政等人也是,太年轻。
他能依仗的,其实就苏勖、张行成两人。
没办法,只能把三弟和四弟喊回来帮他。
回头肯定要有人弹劾他能力不行,推举四弟了。
李恪母妃是隋炀帝之女,不会有人支持李恪的。
顺水推舟,引蛇出洞,他倒要看看哪些人敢明着针对他的。
“是。”
李恪和李泰当然愿意,可以留在长安陪伴母亲。
“退朝吧,吴王和魏王留下。”
李承乾挥挥手。
人都走后,李泰嬉笑道:“大哥,压力这么大吗,都把我们喊回来帮忙了。”
李承乾摇摇头:“这些老东西一个个演我,提意见时全部装死,屁大点事都要我拿主意,出差错他们就全推我身上。”
“还是我自己的班底不够,不然何至于受他们的气。”
主要是父皇把支持他的人都带走了,故意搞他,考验他。
喊弟弟们回来帮忙当然不妥,但国事为大,死撑着乱了国事,那些老东西更有理由弹劾他了。
没人用,那就用自家人,弟弟们愿意帮他,支持他,何尝不是他的能力呢。
“大哥可要好好请我们吃一顿。”
李恪笑道。
事实上,他是最不用顾忌的,皇位不可能轮到他,也不会有人支持他,他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,大哥完全没有猜忌他的必要。
“哈哈,好,我让御膳房在千秋殿设宴,三弟请你母妃一同去。”
李承乾朗声一笑。
“好。”
李恪微笑着点点头。
因为他和李承乾、李泰关系很好的缘故,母妃与皇后关系也很好,在宫中不再是孤独无依。
而有母妃帮皇后,皇后管理后宫也轻松许多。
“大哥,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,你帮我和娘说说。”
李泰凑到李承乾身边,带着几分腼腆,他不好意思自己说。
“喔?哪家的姑娘?”
李承乾乐了。
四弟也长大了啊,不再只喜欢吃的。
母亲很看好苏氏女和柳氏女,想让他娶苏氏女,四弟娶柳氏女。
没想到四弟有自己看上的了。
“工部侍郎阎立德的女儿阎婉。”李泰挠头道。
“喔,就是那个十岁能临摹《兰亭集序》,长安三大才女之一的阎婉,你挺能耐啊。”
“这个好说,阎家也是大氏,阎家对于工部至关重要,娘和父皇应该不会反对。”
李承乾笑道。
长安三大才女,长乐、婉儿、阎婉。
阎婉十岁临摹的《兰亭集序》,父皇高度赞赏过。
“那就全靠大哥了,阎婉也喜欢美食,去华原县玩,嘿嘿。”
李泰腼腆地直挠头。
“这未尝不是缘分呢,三弟你呢,可有心仪之人。”
李承乾微笑道。
他们哥三现在都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。
“还没。”
李恪摇摇头,其实他喜欢婉儿,不过他也知道是不可能的,婉儿眼中只有大哥,大哥的能力,他是服的。
“你可以考虑考虑柳家那个,美貌,聪慧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也是个才女。”
“山东、河南、江南士族抱团,唯关内士族好拉拢,你和柳家联姻,对你很有好处。”
李承乾道。
“就怕人家看不上我。”
李恪无奈地摊摊手,他不是嫡子,母家还非常尴尬,那些世家看不上他的。
“你是皇子,他们敢,只要你愿意,大哥去帮你说媒。”
李承乾霸气道。
“谢谢大哥,那我回头看看。”
李恪心里暖暖的。
虽然他们不是一母所生,但大哥从来没有看不起他,一直对他很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