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仲礼犹豫的目光看向花允谦……

  “方叔!”

  “我早知道我成绩了!副榜第一名嘛!”

  “前面早传出来了!”

  “子期是正榜第一,我是副榜第一!两榜魁首都被我们拿了!”

  “咱们扬名立万了!”

  花允谦强颜欢笑道。

  “哎!”

  “就差…就差那么一点……”

  “可惜了。”

  “不过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!”

  “允谦,说不定此番之事能更加激励你读书,来日乡试夺魁,未有不可!”

  方仲礼在一旁鼓励道。

  “多谢方叔勉励了!“

  “对了方叔,看到老林…额…看到林疏桐的名字了吗?”

  花允谦询问道。

  听到花允谦如此询问,方仲礼的脸色又复杂了……

  “怎么?”

  “这小子不会也中了副榜吧?”

  “难兄难弟啊!”

  花允谦眼前一亮道……

  是兄弟就都来副榜陪我!

  “不是……”

  方仲礼话还没说完,花允谦就急匆匆道:“难不成这小子连副榜都没中?哎!可惜了!不过倒也是,这小子运气太差了,碰上了两场臭号,正常人怕是都坚持不下来,能考完全程已然很强了!不能再奢求太多了,回头我去好好安慰一下这家伙。”

  花允谦叹息道。

  方仲礼嘴角一抽,面无表情道:“疏桐中了第六十名……孙山之名。”

  方仲礼说完后。

  花允谦脸上的笑容和惋惜表情全都隐匿无踪了。

  当即眼珠子瞪大……

  “啥?”

  “六十名?最后一名?”

  “我……”

  “合着是这小子抢了我的正榜?”

  “这个家伙……”

  “啊啊啊啊!”

  “他必须要请我在月满楼吃上一个月!不!必须要请我吃一年!不然这事没完!”

  “苍天无眼啊!”

  花允谦欲哭无泪……

  说好的是兄弟都来副榜呢?

  你们全都中了举,只有我待在副榜下面抹眼泪。

  “林兄居然中了孙山之名……”

  “既是运气,也是实力。”

  方子期忍不住感慨道。

  毕竟…乡试三场,两场都是臭号,还能中举,足以彰显林疏桐的实力了。

  不愧是能在省学常年控分的学霸,果真不同凡响。

  而且极其擅长韬光养晦之道。

  方子期眉头一皱……

  这一次林疏桐中了孙山之名,不会也是他强行控分的结果吧?

  这个想法刚出现在方子期的脑子里面就让他直接给去除了。

  无他。

  要是林疏桐在乡试都能控分,那…真的是有状元之资了。

  若是如此,也就不必日日来方子期的小学堂听课了。

  “爹,瞧你这样子,应该也中了吧?”

  方子期见方仲礼脸上时刻挂着笑意,心中就有数了。

  “哎!”

  “惭愧!”

  “只考了个四十七名!”

  “比不上子期和夫子。”

  “侥幸中榜!

  “也多亏了这一次的主考官是柳侍郎……”

  “不然…我也定然没有这个机会的。”

  方仲礼忍不住感慨道。

  他这运气也确实很好。

  但凡换个主考官来,他这文风大概率就同那些清流主考官不契合了。

  那中榜的概率就极限降低了。

  不过现在大家都皆大欢喜,倒也是好事。

  “这位就是方子期方公子吧?”

  “我是布政使司左参议谢临渊谢大人家的管家,我家小姐今年年方十岁,不知方公子可有意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方解元,我是省城莫家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方小公子,我是都指挥使司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方小公子,我楚家一门三翰林,有意与方小公子结亲……”

  ……

  方子期的解元身份曝光之后。

  场面就乱了。

  各个官宦人家的管家一拥而上,全都是替自家小姐结亲的。

  好家伙。

  榜下捉婿,恐怖如斯!

  此刻。

  方仲礼也被骚扰了……

  甚至就连周夫子都不能幸免于难。

  “周兄,我家中有一长姐,年方二十一,长得国色天香……”

  “周举人,小女年方十七……”

  “周举人,我愿以万两白银为陪嫁,为我家孀居女……”

  ……

  场面一度十分火爆。

  甚至于。

  花允谦和方砚秋这两个中了副榜的副举人亦受到了多方关注。

  毕竟花允谦和方砚秋才十几岁,十几岁的副举人同三四十岁的副举人含金量自然大不一样。

  此刻除了这榜下捉婿乱相之外……

  不少不曾中举的考生见解元居然是一个十岁孩子。

  顿时心态炸了

  “舞弊!定是科举舞弊!”

  “我汉江省文风鼎盛!一省之解元怎么可能被一孩子夺去?”

  “我听说本次主考官柳承嗣常与这方子期交往!此中定有猫腻!”

  “科举舞弊的风,终究还是吹到了我汉江省了吗?”

  “我听说这方子期就是那柳承嗣的学生!”

  “学生考乡试,老师就眼巴巴地来当主考官?若说没有猫腻,诸位仁兄信否?”

  “我还听说第一场考试的时候,有一胥吏在方子期的考场中发现了作弊小抄!但是最后却是这个胥吏被关入大牢,然后不明不白地就死了!”

  “呵呵!我看这柳承嗣柳大人之所以来汉江省当主考官,就是为了给方子期科举舞弊大开方便之门!”

  “吾辈学子!呕心沥血苦读数十年,竟被此等舞弊之畜生巧夺了解元之位!”

  “这位仁兄,你是亚元?”

  “不是啊……”

  “那你是多少名……”

  “没中榜……”

  “那你说个锤子啊,就算方子期不是解元,你也当不了解元啊……”

  “我…我是在替汉江省三千学子鸣不平!”

  ……

  场面一度十分热闹。

  梦回院试、府试和县试场景……

  大同小异罢了。

  只是这次的场面更大了些……

  然后一群没有功名的人或是一群童生换成了一帮秀才……

  但人性都一样,都是妒忌成性。

  对于此,方子期也懒得惯着。

  直接逮住几个叫唤地最凶的学子,然后当场谈经论道。

  某秀才:“孔子既言‘克己复礼为仁’,又言‘人而不仁,如礼何’,那究竟是‘礼’为先,还是‘仁’为先?若说‘礼’是根基,为何又说无‘仁’则‘礼’无用?此非自相矛盾?”

  方子期:“非矛盾,是你愚蠢!‘仁’心需用‘礼’去约束,此乃‘礼为仁之具’!至于‘人而不仁,如礼何’,言之‘礼’若无‘仁’,便是虚礼!此才是真正的‘仁为礼之本’!”

  某秀才:“汉儒注经重在‘训诂’,而宋儒解经重在‘义理’,为何同是解《五经》,相差甚多?是汉儒太愚?还是宋儒太狂?你知之否?”

  方子期:“不是汉儒太愚,亦非宋儒太狂,而是你太蠢!”

  “汉儒与宋儒解经之思路之所以相驳,皆因‘时势’而非‘智愚’!”

  “汉初之时,经籍散佚,口口相传,方得《尚书》!若不重‘训诂’,经文何以传颂千年?宋时,经典完备,不愁‘字句不识’,且宋时佛道昌盛,儒学遭受冲击,遂宋重‘义理’!此乃‘立经之威’!”

  “你胸无点墨,随意听来几句,就信口污蔑先儒,大梁文坛之耻也!”

  “你问了我这么多,我也考教你几个问题……”

  “性本善,恶从何来?性本恶,善又何依?”

  “知易行难,知而不行,算 ‘知’ 吗?”

  “秦以法治亡,汉以儒治兴,法果不可用?”

  “《中庸》‘致中和’,中何以 ‘致’?”

  “忠臣不事二主,殷微子投周,非忠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