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一连数日。
长安城的百姓均是拿着契约到衙门外,排起长队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银钱。
每个人都是抱着惶恐不安的心情过来,颇为激动的抱着钱回去,路上还要赞颂两句皇长孙。
而后,皇帝的圣旨便从长安再到关中各城。
关中的百姓们则是沸腾起来。
大唐的关中除却长安外,还包括诸多府州。
如京兆府、华州、同州、邠州、陇州等十数个州。
这些州府拱卫长安,组成了关中道。
华州。
“诸多州府如同侍卫一般,守护我大唐。”
“整个关中形如一体。”
“大孙啊,你可知道为何我大唐的都城要设为长安。”
一个身着青色长袍,鬓角斑白的老人笑道。
他旁边则是跟着一个身着华服的童子,这孩童长相秀美,粉雕玉琢。
李易闻言,思索了一番,旋即道。
“大概是因为关中平原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国。”
“关中修建了许多水利,灌溉数百万亩良田。”
李世民嘴角微微翘起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我关中粮食丰富,足以保障民生无虞。”
“这也是天下人皆知。”
“这就是为何河东道遭遇雪灾,灾民会跑到我关中来的原因所在,并非是因为这是皇帝的都城所在。”
“不过除此之外,还有呢?”
李世民带着鼓励的眼神,看着李易。
这次微服私访是他主动要带着大孙来关中各城看看,其中的深意也只有他自己知晓。
李易陷入沉思,旋即沉吟道。
“自古以来,选择都城,无非也就是考虑地理、经济、军事、**。”
“关中粮食丰富,且地形险峻,易守难攻,再加上是前隋的都城,汉朝也曾在此定鼎,有成熟的宫廷形制。”
“在此设立都城,既能省下来大笔的开销,又能凝聚人心,承继正统。”
李世民闻言,颇为满意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不过,不妨说的再详细些。”
李易苦笑。
他前世就是个普通人,虽然因为信息大爆炸时代涨了不少见识,在这个时代,他自问自己的知识不逊色任何人。
但是知识是一回事,**手腕、战略目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这些东西需要培养。
他前世就一个普通人,刚刚说的也全都历史课上学的,这么多年还能记得这些,也已经是不容易了。
想要让这位在历史上赫赫威名的皇爷爷满意,恐怕还是有些难的。
他当即老老实实道。
“皇爷爷,孙儿也就知道这些了。”
李世民捋了捋胡须,笑呵呵道。
“大孙,你刚刚说的那四点不错。”
“你仔细想想,若是从地理上,又该如何分析?”
“长安距离哪些地方近?”
李世民的提示让李易一怔,他略一沉吟,旋即恍然大悟。
“我明白了,皇爷爷。”
“关内道的北部与突厥、回纥等游牧部族接壤,西部连接陇右道河西走廊。”
“我大唐始终是要贯彻往北防住游牧民族的侵扰,往西经营西域,掌控丝绸之路的国策。”
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,心里极为满意。
刚刚大孙能说出四点的简要,就已经让他很满意了。
毕竟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。
大孙在其他方面已经是极为聪慧,甚至让他内心隐隐有些担忧,毕竟历史早已经证明,有时候过于聪慧,也未必是好事。
今日大孙在**方面的懵懂,反倒是让他心里颇为安心。
假如一个孩子在琴棋书画、射御书数全部精通的情况下,又有极高的智慧,这些都能用一句绝世奇才说的过去。
可是**手腕,战略目光是要自小培养的。
大孙才六岁,没有接触过军国大事,能有这般见识已经极为聪慧,纵然是他当年也是远远不如。
而被他点拨之下,立刻洞察到关键,着实让他心喜,也更让他坚定了内心的某个想法。
李世民捋了捋胡须,微笑道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西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,对我大唐而言,便是永远不能丢弃注视的地方。”
“关中险要,却是北部防线,关内控制着阴山、贺兰山等战略要地,可抵御游牧部族南下。”
“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,被山脉、河流环绕,东有潼关、南有秦岭、西有散关、北有渭水和北山。”
“诸多关隘,让长安形成四塞之地。”
“占据长安,便是易守难攻。”
“是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李易闻言,若有所思。
这些东西都不是前世上学能学到的东西,是一位皇帝亲自讲授他的经验、目光、想法。
片刻后。
李世民拉着李易走在华州城内。
“是以,关中极为重要。”
“这洋夷商人胆大包天,竟敢在关中设下如此骗局。”
“此人将骗局辐射在普通穷苦百姓手中,若是让关中二十万百姓掀起了动乱,那便会动摇我大唐根基。”
“哼,若非青雀卷入其中,朝廷又何须如此被动。”
李世民声音发冷,语气极为不满。
李易心知肚明。
自家这位四叔估计是距离皇位遥遥无期了。
这次是真让皇爷爷失望了。
李世民说完,又低下头,笑眯眯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。
“大孙,幸好你这次提前洞察骗局,还抓捕了那骗子,否则,等他离开关中,再想要抓捕,要费不少力气。”
李易笑嘻嘻道。
“都是哥们,皇爷爷,不客气。”
李世民:“......”
长安城的百姓均是拿着契约到衙门外,排起长队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银钱。
每个人都是抱着惶恐不安的心情过来,颇为激动的抱着钱回去,路上还要赞颂两句皇长孙。
而后,皇帝的圣旨便从长安再到关中各城。
关中的百姓们则是沸腾起来。
大唐的关中除却长安外,还包括诸多府州。
如京兆府、华州、同州、邠州、陇州等十数个州。
这些州府拱卫长安,组成了关中道。
华州。
“诸多州府如同侍卫一般,守护我大唐。”
“整个关中形如一体。”
“大孙啊,你可知道为何我大唐的都城要设为长安。”
一个身着青色长袍,鬓角斑白的老人笑道。
他旁边则是跟着一个身着华服的童子,这孩童长相秀美,粉雕玉琢。
李易闻言,思索了一番,旋即道。
“大概是因为关中平原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国。”
“关中修建了许多水利,灌溉数百万亩良田。”
李世民嘴角微微翘起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我关中粮食丰富,足以保障民生无虞。”
“这也是天下人皆知。”
“这就是为何河东道遭遇雪灾,灾民会跑到我关中来的原因所在,并非是因为这是皇帝的都城所在。”
“不过除此之外,还有呢?”
李世民带着鼓励的眼神,看着李易。
这次微服私访是他主动要带着大孙来关中各城看看,其中的深意也只有他自己知晓。
李易陷入沉思,旋即沉吟道。
“自古以来,选择都城,无非也就是考虑地理、经济、军事、**。”
“关中粮食丰富,且地形险峻,易守难攻,再加上是前隋的都城,汉朝也曾在此定鼎,有成熟的宫廷形制。”
“在此设立都城,既能省下来大笔的开销,又能凝聚人心,承继正统。”
李世民闻言,颇为满意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不过,不妨说的再详细些。”
李易苦笑。
他前世就是个普通人,虽然因为信息大爆炸时代涨了不少见识,在这个时代,他自问自己的知识不逊色任何人。
但是知识是一回事,**手腕、战略目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这些东西需要培养。
他前世就一个普通人,刚刚说的也全都历史课上学的,这么多年还能记得这些,也已经是不容易了。
想要让这位在历史上赫赫威名的皇爷爷满意,恐怕还是有些难的。
他当即老老实实道。
“皇爷爷,孙儿也就知道这些了。”
李世民捋了捋胡须,笑呵呵道。
“大孙,你刚刚说的那四点不错。”
“你仔细想想,若是从地理上,又该如何分析?”
“长安距离哪些地方近?”
李世民的提示让李易一怔,他略一沉吟,旋即恍然大悟。
“我明白了,皇爷爷。”
“关内道的北部与突厥、回纥等游牧部族接壤,西部连接陇右道河西走廊。”
“我大唐始终是要贯彻往北防住游牧民族的侵扰,往西经营西域,掌控丝绸之路的国策。”
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,心里极为满意。
刚刚大孙能说出四点的简要,就已经让他很满意了。
毕竟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。
大孙在其他方面已经是极为聪慧,甚至让他内心隐隐有些担忧,毕竟历史早已经证明,有时候过于聪慧,也未必是好事。
今日大孙在**方面的懵懂,反倒是让他心里颇为安心。
假如一个孩子在琴棋书画、射御书数全部精通的情况下,又有极高的智慧,这些都能用一句绝世奇才说的过去。
可是**手腕,战略目光是要自小培养的。
大孙才六岁,没有接触过军国大事,能有这般见识已经极为聪慧,纵然是他当年也是远远不如。
而被他点拨之下,立刻洞察到关键,着实让他心喜,也更让他坚定了内心的某个想法。
李世民捋了捋胡须,微笑道。
“大孙说的不错。”
“西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,对我大唐而言,便是永远不能丢弃注视的地方。”
“关中险要,却是北部防线,关内控制着阴山、贺兰山等战略要地,可抵御游牧部族南下。”
“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,被山脉、河流环绕,东有潼关、南有秦岭、西有散关、北有渭水和北山。”
“诸多关隘,让长安形成四塞之地。”
“占据长安,便是易守难攻。”
“是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李易闻言,若有所思。
这些东西都不是前世上学能学到的东西,是一位皇帝亲自讲授他的经验、目光、想法。
片刻后。
李世民拉着李易走在华州城内。
“是以,关中极为重要。”
“这洋夷商人胆大包天,竟敢在关中设下如此骗局。”
“此人将骗局辐射在普通穷苦百姓手中,若是让关中二十万百姓掀起了动乱,那便会动摇我大唐根基。”
“哼,若非青雀卷入其中,朝廷又何须如此被动。”
李世民声音发冷,语气极为不满。
李易心知肚明。
自家这位四叔估计是距离皇位遥遥无期了。
这次是真让皇爷爷失望了。
李世民说完,又低下头,笑眯眯的摸了摸李易的脑袋。
“大孙,幸好你这次提前洞察骗局,还抓捕了那骗子,否则,等他离开关中,再想要抓捕,要费不少力气。”
李易笑嘻嘻道。
“都是哥们,皇爷爷,不客气。”
李世民:“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