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第861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

小说: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作者: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:2025-10-01 18:05:25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陆云逸与潘敬在衙房内钻研了许久,

  最后决定去工地现场看一看。

  于是,两位大人带着一行人,出城向西而去。

  绵延不绝的工地让人看着就心旷神怡,

  更何况其中还有一些身上布满泥污,

  但脸上却露着笑脸的民夫、百姓。

  一行人兜兜转转,很快就走到了离大宁城三十多里外的工地,时辰也快到太阳落山。

  潘敬身骑战马,看着诸多民夫开始收拾残局,准备结束一日做工。

  隔着很远,都能感受到一股国泰民安的气象,

  这等情况,一路行来,也唯有直隶有如此景象。

  潘敬等人进了工地,随意找了一间大帐篷停歇。

  工地的食堂送来吃食,

  一行人准备简单吃一口,而后返程。

  潘敬看着饭盆里的猪肉炖白菜,有些吃惊:

  “这是工地的饭菜?”

  陆云逸接过巩先之递过来的两壶冰水,递了一壶过去:

  “是工地的饭菜,特意吩咐了,照常打。

  若潘大人不信,可以随意去旁边帐篷看看,吃的都是这个。”

  潘敬恍然地点了点头,拿着筷子叨起了一块肥肉,

  左右前后看着,有些感慨地说道:

  “也难怪去年北平行都司叛乱之事极少,

  修路的民夫都有肉,

  谁若是再反叛,那未免太不识抬举了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。”

  陆云逸笑了笑,解释道:

  “还是有一些逆贼,不过背后都是有人撺掇。

  如今大宁正在绘制鱼鳞图册,

  有些人不喜欢,便横生阻拦,鼓动百姓拿刀杀人之事常有。

  不过,都司精壮大多都在工地、工坊里,乱不起来,规模也不大,便没有往朝廷上报。”

  潘敬咬了一口白菜,摇了摇头:

  “陆大人啊,各地也有所隐瞒,

  莫说是几十人,就算是百余人的叛乱,只要能及时处置,

  各地都司、布政使司都会压下来,大宁是大明太平之最,当之无愧。”

  陆云逸只是笑了笑,没有过分自谦。

  有这么大一个工程在,

  一人上工就能养活一家,这要能乱得起来,那才是有鬼。

  “怎么样,潘大人拿定主意了吗?

  有些担心也无妨,明日咱们可以继续看,

  反正这工地绵延几百里,前前后后都有人。”

  潘敬摇了摇头:

  “陆大人,都已经这般场景了,还用得着继续看嘛。

  修路就是一个上利朝廷、下利百姓的事,

  尤其是对我等主官,可谓一本万利,本官又怎么会拒绝。”

  听闻此言,陆云逸眉头一皱,放下了碗筷,对着身旁站立的亲卫挥了挥手:

  “你们先出去吧。”

  “是!”

  一众亲卫离开营寨,

  见状,潘敬脸色也有些凝重,将碗筷也放了下来,静静等着。

  等到营寨帷幕落下,陆云逸才轻声开口:

  “潘大人,想必您也知道,边疆之事复杂无比,

  不仅要平衡朝廷与地方,

  还要平衡一些外族人,想要做点事可谓是困难万分。”

  潘敬凝重地点了点头:

  “边境重镇的大人起初大多有建功立业的心思,

  但来到边地之后,往往会被一些琐事缠身,平白无故地消耗精力,

  慢慢地也就变得得过且过,

  但求无功,不求无过,事情也做不成。”

  听闻此言,陆云逸觉得,

  眼前这潘大人是个聪明人,并不像京中流传的那般不善言谈。

  “潘大人,边境重镇中,除却朵干都司、乌斯藏都司,

  可谓就属辽东最复杂,

  北元、女真、高丽、倭国都在,各方势力混为一谈。

  除了强硬之外,想要干任何事,都是举步维艰。

  而若是要修路,辽东至少要拿十万两银子出来,

  不知潘大人准备用多少时间来平衡内外,

  又准备用多少时间来凑够这些钱财?”

  潘敬陷入沉默。

  他是武定侯旧部,在辽东都司也有许多相熟之人,

  但真要掌控局面,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。

  毕竟,这世上最不可揣度的,就是人心。

  以往的弟兄现在变成什么模样,谁也不知道。

  顿了许久,潘敬狠狠地一咬牙:

  “一年,一年之内钱财到位!”

  陆云逸笑着摇了摇头:

  “兵贵神速,大宁在下月就准备开始试运行新修官道一百五十里,

  车来车往到年底,应当也能看出路是个什么水平,

  可能,明年开年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对辽东道路一事,

  一年的时间,太久了。”

  潘敬脸色一僵:“这么快?”

  陆云逸露出一抹苦笑:

  “时不我待,京中的消息,太子殿下准备要去关中了,

  一旦真的开始迁都,整个朝廷的钱都要去山西,哪还能轮得到咱们?”

  “什么?”

  潘敬十分震惊地看着他,瞳孔收缩到了极点。

  “曹国公来信,千真万确,

  若是不趁着迁都之前将商路打通,

  到时候朝廷精力都在西北,咱们东北就变成后娘养的了。”

  潘敬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。

  若他去辽东是想要得过且过,那自然不用紧张,

  但他还年轻,去辽东就是为了建功立业,

  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功勋从手中溜走呢?

  只是,辽东内部的情况必然是复杂无比,

  刚刚说的一年,他也已经是极限了,

  正常一个地方大员到任,从初来乍到到掌控局面,至少也需要两年。

  潘敬脸色变得沉重无比。

  这时,陆云逸微微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:

  “潘大人,我有一个法子,能让钱财迅速到位,

  而且不会出动辽东内的诸多权贵。”

  潘敬猛地抬起头,瞳孔缩成了针尖大小,迫不及待地发问:

  “什么?”

  陆云逸身体微微前倾,压低声音,神情严肃道:

  “潘大人,法子便在高丽。”

  潘敬微微一怔,眉头瞬间皱起,眼中满是疑惑:

  “高丽?此话怎讲?”

  “高丽如今自身难保,李成桂篡权,国内局势动荡不安。”

  潘敬微微眯起眼睛,陷入沉思。

  过了一会儿,他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:

  “陆大人,高丽如今自身都难保,莫不是陆大人有什么妙计?”

  陆云逸微微一笑,淡淡开口:

  “潘大人,你可还记得上午我与你提及的高丽使臣王君平?”

  潘敬微微点头,说道:

  “自然记得,高丽人前来大明求援,

  希望咱们出兵帮助他们平定李成桂之乱。”

  陆云逸微微颔首,说道:

  “不错,王君平此次前来,为了求援,

  可谓是彻底暴露了高丽王室困境。

  如今李成桂掌控高丽大权,对王室成员赶尽杀绝,

  王君平等人逃至大明,已是走投无路。

  而高丽王室,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和性命,必然会想尽办法寻求外援。

  我们便可利用这一点,与他们谈上一笔交易。”

  潘敬眼中闪过一丝好奇,身体微微坐直:

  “交易?”

  陆云逸站起身,在帐篷内踱步,一边思考一边说道:

  “潘大人,高丽虽国力有限,但物产还算丰富。

  皮毛、人参、鹿茸等特产,在关内可是极为畅销之物。

  而且,高丽王氏当家了几百年,怎么也会有点积蓄。

  若我们能借此机会,以出兵震慑李成桂为条件,

  让高丽王室拿出一笔钱财,作为我们修路的钱财,潘大人觉得如何?”

  潘敬震惊当场,心脏怦怦直跳。

  “陆大人,出兵之事非同小可,

  朝廷刚刚结束与北元的纷争,正需休养生息。

  若此时因高丽之事再次出兵,

  恐怕会引起朝廷上下不满,到时候咱们可就落入下乘了。”

  陆云逸轻笑一声,给了他一个眼神:

  “潘大人,你我都是统兵将领,

 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,还非得让朝廷知道吗?”

  潘敬的汗毛一下子竖了起来,瞳孔骤然收缩。

  他发现,对于这位大人的胆子,

  他还是有些低估了,擅自动兵之事都想得出来!

  “陆大人,慎言啊,此事不能干也不能说。

  而且那李成桂也并非等闲之辈,

  若我们贸然出兵,能否成功震慑他,还未可知。

  万一出兵不利,不仅会损害我大明威严,咱们也坐蜡了。”

  陆云逸停下脚步,转过身来,看着潘敬:

  “潘大人所言极是,出兵确实存在风险。

  但我们并非要真正与李成桂开战,

  只是做出一个出兵姿态,让他有所顾忌即可。

  那李成桂篡权夺位,国内必然有许多反对势力,

  他虽掌控了大权,但根基并不稳固。

  若此时得知大明出兵,

  他必然会担心国内反对势力与大明联手,对他造成威胁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他必然会收敛行径,不敢轻易对高丽王室下手。

  而高丽王室,为了苟延残喘,多活两年,不拿钱能行吗?”

  潘敬眉头紧锁,愣在当场,

  不多时,他眼中闪过一丝认同。

  不得不说,这话说得极有道理,

  那李成桂也是色厉内荏之人,对大明军卒可谓是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但,潘敬还是觉得此事不妥。

  “陆大人,这事不能干,

  擅自出兵,若此事被旁人得知,朝廷上还不炸开了锅。”

  陆云逸没有理会他所说,而是走到地图前,指着高丽与辽东的交界处:

  “高丽与辽东接壤之地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

  只要在边境地区增派一些兵力,

  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出兵的架势。

  同时,派遣使者前往高丽,向李成桂传达我们的态度,

  让他知道,若他继续对高丽王室赶尽杀绝,大明绝不会坐视不管。

  如此一来,那李成桂必然会心生忌惮,不敢轻举妄动。

  为你我,也没有出兵啊,

  只是为了提防乱局而做的防务。”

  潘敬面露沉思,过了许久后,

  他猛地站起身,双手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,眼神中满是坚定:

  “陆大人,此事万万不可!!

  一旦动兵,就是将你我二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啊!

  即便能解一时之困,日后东窗事发,那就是掉脑袋的大罪,

  还会连累家人族人,

  这代价太大了,我实在不敢从命!”

  陆云逸神情如常,随即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笑意,轻轻摇了摇头:

  “潘大人莫要如此激动,我也只是提出一个想法罢了。

  既然潘大人觉得此计不可行,那便罢了。”

  潘敬这才缓缓松了口气,重新坐回椅子上,脸上依旧带着一丝后怕:

  “陆大人,非是我要驳您面子,

  只是此事太过凶险,一旦行差踏错,便是万劫不复。

  修路一事虽急,但也不可如此冒险行事。”

  陆云逸走到桌前,端起碗喝了一口汤,神色平静地说道:

  “潘大人所言有理,是我考虑不周了。

  只是时间不等人啊,大宁的新修官道马上就要试运行了。

  一旦成功,朝廷必然会更加重视商路建设,

  到时候关内各省可都眼巴巴看着。

  到时候,辽东若还是原地踏步,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。

  我们等得起,可辽东百姓等不起啊,还请潘大人回去后要尽快筹措钱财。”

  潘敬没来由地感觉一阵紧张,连忙点了点头:

  “放心吧陆大人,本官一定竭尽全力。”

  两人回到桌前,默默地吃完了饭。

  饭后,潘敬起身告辞,带着几个随从再次前往工地。

  陆云逸则坐在椅子上,微微闭着眼睛,陷入了沉思。

  过了一会儿,帐篷的帷幕被轻轻掀开,巩先之走了进来。

  “大人,事成了没?”

  陆云逸微微摇了摇头,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:

  “潘大人拒绝了,而且态度很激烈,

  他觉得此计太过凶险,不敢冒险。”

  巩先之眉头一皱,脸上露出一丝失望:

  “大人,这潘大人也太胆小了吧,

  如此好的机会,若不抓住,可就可惜了。”

  陆云逸意味深长地笑了笑:

  “潘大人有他的顾虑,擅自出兵,确实违背朝廷律法。

  他刚到辽东,不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”

  巩先之跟在陆云逸身后,说道:

  “大人,那咱们就这么算了?辽东修路的钱财可还没着落呢。”

  “莫要着急,我想做的事,还没有做不成的,潘大人迟早会答应的。”

  巩先之笑了起来:

  “大人算无遗策。”

  “辽东局势复杂,朝廷又不肯给辽东足够多的钱粮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

  潘大人心有报复,想要做出一番功绩。

  但在这边疆之地,没钱寸步难行。

  若是没有什么生钱法子,他只能与本官合作。”

  陆云逸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,胸有成竹地开口。

  “大人,若,潘大人得过且过?”巩先之脸色古怪。

  “不会的,这次都指挥使的职位是从旁人手中生生抢来的,

  若是没有成绩,过不了几年就要回去,位置也坐不稳。”

  说到这,陆云逸撇了撇嘴:

  “再说了,若是潘大人真的不准备有所作为,

  那就由咱们自己吃这块肉,

  大宁到辽东,足够几万青壮再吃数年了。”

  巩先之瞪大眼睛:

  “大人,花咱们的钱给别人修路啊。”

  “哎~这话说得,这是给咱自己修的路,

  既然赚了钱,就不能留在手里,要快点花掉才对。”

  陆云逸看向站在门口的巴颂,笑道:

  “听明白了没有,巴颂。”

  巴颂连连点头:“听明白了大人!”

 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,

  但以自己家乡那副模样,听旁人的不如听大人的,

  至少大宁的变化,他可是亲眼看在眼里,

  从死气沉沉到朝气蓬勃,就这么短短一年工夫。

  陆云逸转身拍了拍巩先之的肩膀:

  “多学多看,以后独当一面了也能从容一些,

  走,去工地看看,天黑回程。”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