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第762章 朝中有人好升官

小说: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作者: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:2025-10-01 18:05:25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三日的时光转瞬即逝,

  临近七月,彻底踏入了炎炎夏日,整个军寨都被热气笼罩,

  尤其是各部驻扎的营寨,更是显得闷热异常。

  午时,日头高悬。

  陆云逸从睡梦中恍恍惚惚地清醒,

  眼中布满的血丝也在三日酣睡中逐渐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澈。

  只是,许久未用的脑袋还是有些浑浑噩噩。

  他从床榻上坐起,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,

  觉得这等天气实在是折磨人,连睡觉都睡不安稳。

  “云方!云方!”

  陆云逸大声呼唤道。

  “哎,大人.”

  冯云方一听到呼声,立马钻了进来。

  他身穿甲胄,一手提长刀,另一手拿着一个大蒲扇,

  整个人热得像是熟透的大虾,脸庞通红。

  一进入这布满冰块的房舍,

  冯云方只觉得一股凉气扑面而来,顿时面露舒爽之色。

  “不是告诉你不用穿甲吗,浦

  子口城十几万大军,有什么危险?”

  陆云逸提醒道。

  尽管冯云方非常热,但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说:

  “大人,还是保险起见啊,

  咱们就百余个弟兄,万一有人图谋不轨,穿甲也能从容一些。”

  “行了,多增加轮换,整日穿着铁甲再热出毛病。”陆云逸摆了摆手。

  “是!”冯云方应了一声。

  “京中文书来了吗?什么时候能入城?”陆云逸接着问道。

  “听永定侯说,咱们下午就能入城。”

  冯云方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,快步递了过来,

  “大人,这是入城文书,能让百余人带甲入城,

  永定侯的大印已经刻上了,不过还要等都督府的消息。”

  陆云逸接过文书仔细翻看,点了点头:

  “知道了,安排弟兄们准备吧,下午一有消息,咱们就入城。”

  “是!”冯云方领命而去。

  等到冯云方离开,陆云逸这才站起身,用力伸了一个懒腰,

  走到一旁水盆前拿着毛巾洗脸清洗身子。

  一阵凉爽过后,他穿上了一身黑色常服,

  除了脸色有些发黑干裂之外,倒一副风度翩翩的模样。

  下午未时初,也就是三点左右,

  都督府的消息终于传来,

  四方城门解禁,一众百姓商贾可以入城,

  陆云逸带人第一时间进了应天城!

  骑着战马行走在应天宽敞的街道上,

  陆云逸感受到了一股北疆才有的萧瑟,

  百姓们步伐急促,行进间躲躲闪闪,生怕得罪了什么人,

  城池四方城门封禁了将近五日,即便是百姓都知道发生了大事。

  不过,等一行人行到皮市街、珠宝廊后,

  萧瑟被席卷一空,

  到处都是停放的三轮车,伙计们顶着大日头开始匆忙卸货,

  旁边还有商贾捏着票据,焦急地等待提货

  场中一片热闹景象,人声鼎沸。

  走出珠宝廊,来到应天商行所在的府东街口,

  这里更是热闹

  如开业时一般,摆上了蜿蜒的铁栅栏,

  上千百姓在其中蜿蜒,准备进入商行,

  能看到京府吏员正在卖力地维持秩序,大喇叭的喊声不绝于耳。

  见到这等场景,陆云逸沉重的心绪稍稍舒缓,整个人平淡了许多,

  相比于战场厮杀,

  还是这等安居乐业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。

  抬头望去,应天商行的外立面又进行了修缮,

  增添了一些装饰,看起来不那么严肃,多了几分亲民。

  黄映之骑着战马,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,

  他有些恍惚.这是哪儿?

  这是漕运港口吗?怎么这么热闹?

  而且,眼前这比周围建筑高一倍的怪异建筑是什么?

  “黄老将军,这就是应天商行,

  乃是如今大明最大的商业集合体,

  只要是大明有的东西,里面就都有卖。”

  陆云逸介绍起来十分卖力,嘴角始终挂着笑容。

  不论如何,这都是他亲自打造的超前之物,

  仅凭这应天商行,就能让他在史书中狠狠地记上一笔。

  黄映之这才后知后觉,眼中带着震撼,喃喃道:

  “原来这就是应天商行这一天得赚多少钱啊.”

  黄映之懂了,为什么身旁之人在京城人缘如此好,

  能赚钱的人放在哪都是财神爷,得供着。

  “陆大人,黄某负责部分漕运,自认见多识广,

  但今日见到应天商行,才知道我才是井底之蛙啊。”

  黄映之感叹道。

  “黄老将军,等事情处置完后,可以进去逛逛,

  里面有许多南方来的稀奇玩意,咱们北方没有。”陆云逸笑着说道。

  “好,一定!”

  黄映之肯定地点了点头,面露期待。

  一行人继续前行,一路畅通无阻,很快进入皇城,来到五军都督府。

  相比以往,这里的气氛要严肃许多,

  大门之外有身穿银甲的禁军守候,甚至还戴着面甲,

  甲胄下摆能看到不停滴落的汗珠,

  落在地上顷刻就会蒸发。

  进入都督府,阳光挥洒而下,

  吏员们的动作却无比迅速,走起路来行色匆匆,脸色凝重。

  二人来到正堂,扑面而来的凉意让二人面露舒适。

  正堂的装饰与以往没什么区别,

  上首有两把椅子,下首左右两侧各放了五把椅子,

  旁边还悬挂有一张硕大的南直隶地图,另有沙盘静静放置。

  上首,凉国公蓝玉与魏国公徐辉祖静坐。

  陆云逸来到屋中,

  见到大将军,心神安定了少许,整个人都变得轻松,总算是见到靠山了。

  但黄映之却紧张起来,作为地方官,

  见到大明军队最中枢的掌事者,还是有些惴惴不安。

  “陆云逸拜见大将军、魏国公。”陆云逸躬身说道。

  “黄映之拜见魏国公、凉国公。”黄映之紧随其后。

  蓝玉眼中闪过一丝笑意,上下打量着陆云逸,沉声道:

  “起来吧,我听人说,你在军中整日睡大觉?”

  “呃”

  陆云逸脑袋微抬,露出一些意外,回答道:

  “回禀大将军,属下从关外而来,一路紧赶慢赶,到达京城后又负责部分防务,可谓疲惫至极。”

  “哼”

  蓝玉冷哼一声,似笑非笑地看着他:

  “本将年轻的时候几天几夜不睡觉,

  你如此年轻身体就垮了?还是关外的日子太好了?”

  “回禀大将军,属下在关外也是疲惫万分,

  与黑鹰操持公务,经常几夜不眠,弄得家中夫人都有怨言。”

  陆云逸解释道。

  此话一出,蓝玉大笑起来:

  “哈哈哈哈,旁人说这话本公定然是不会信的,

  但你说的话,本公信了。”

  魏国公徐辉祖也笑着点了点头:

  “本公也是信的,允恭说你们兄弟二人忙起来就没个头,他当亲卫当的都累了。”

  屋中凝重气氛消散一空,黄映之对于这番场景有些意外。

  从如今表现来看,陆大人不仅是凉国公心腹,就连魏国公与其关系都不一般啊。

  这让黄映之暗暗佩服,

  若是他有这些关系,那也不至于在北平这么多年。

  之后陆云逸说了一些辽东战事的细节以及一路行来的遭遇,

  听得上首两位国公脸色凝重。

  不论是辽东战事还是护送汝南侯,其中艰辛都超乎了他们的想象。

  不过好在如今有一个好结果,一切顺利。

  魏国公徐辉祖看向黄映之,沉声发问:

  “黄大人,尔等抗击女真有功,

  都督府决定给尔等将领着重赏赐,你有什么想要的?”

  黄映之有些愕然地抬起头,他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等直接场面,

  徐辉祖笑着开口:

  “在场没外人,想要什么就直接说,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嘛。”

  一种激动在心中升腾,

  黄映之知道.

  自此之后,自己也算是有靠山的人了。

  他心中升起一阵恍惚,大都督已经死了二十年,

  直到今日事情才算是彻底过去,

  二十年前他志得意满,现在他垂垂老矣

  黄映之脸色略有些凝重,思绪片刻后,眼中闪过决定,沉声道:

  “魏国公、凉国公,

  末将率领部下去往辽东征战,未曾想遇女真强敌,弟兄们死伤惨重,

  末将恳请都督府厚待其阵亡将士之家人,

  抚恤从优,准允其子承袭父职。”

  徐辉祖点了点头:

  “这本就是都督府应该做的,

  本公问的是.你身为主将,想要什么赏赐。”

  黄映之说道:

  “回禀魏国公,末将已经年近六十,对于官职名利早已看淡,

  若是可能,末将想要辞官归家,

  置办一些田产,颐养天年。”

  徐辉祖打量着黄映之,

  接连几月的征战以及赶路已经抽干了他的精气神,

  整个人都看着萎靡不振,像是七十老叟,

  尤其是脸上一道道沟壑,一眼望不到底。

  若是放在以往,想要回家养老自然没有什么问题,

  但现在.清算才刚刚开始,

  大量职位空缺,朝廷也缺乏信任之人。

  思绪良久,徐辉祖沉声开口:

  “黄老将军,此事本公不能答应,换一个吧,

 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,

  像黄老将军这等忠君爱国之人,还有大用。”

  黄映之有些古怪地抬起头,很快就明白其中关键。

  换作以往,朝廷巴不得他们这些老家伙抓紧滚蛋,给后面年轻人腾地方,现在却不行。

  “魏国公,末将身躯已老,与军伍一途已经再难有建树,

  但末将的儿子尚且年轻,

  若是朝廷能看在末将为国戍边几十年的份上,

  为家中子侄谋得一生路,末将感激不尽。”

  黄映之说道。

  徐辉祖知道他是想要一个世袭军职,以保证家族传续,

  思虑片刻,徐辉祖点了点头:

  “此事朝廷会考虑的,黄老将军安心等待消息即可。”

  话音落下,黄映之眼中闪过一抹喜色,

  他知道.此事十有八九是成了。

  “多谢魏国公、凉国公,末将感激不尽。”

  徐辉祖看向站在门口的吏员,吩咐道:

  “带黄老将军下去,记录家中子侄的讯息,朝廷好作安排。”

  “是!”

  吏员上前一步,做了一个请的手势,

  “黄老将军请。”

  “末将告退。”黄映之拱了拱手,快步离去。

  等到他离开,屋内便只剩下了自己人,气氛一下子舒缓了许多。

  徐辉祖笑意吟吟地看向陆云逸:

  “现在该你了,想要什么赏赐?”

  这个问题把陆云逸问住了,

  他面露尴尬,有些茫然地挠了挠头:

  “魏国公,赏赐就算了吧,

  末将年龄尚浅,担不得如此功勋。”

  “有功必赏、有过必惩,

  你带兵击退了辽东女真,听说还大开杀戒,

  这一战过后,女真至少要缓上十年才能恢复元气,辽东自此安稳。

  如此大功,若是不封,朝廷如何立信于军中?”

  徐辉祖说道,不过他眼中有一些愁容,

  对于眼前之人的封赏,都督府在上次已经百般为难,

  钻研了许久才找了一个不夸张又看得过去的太子宾客安上,

  现在是真的没有这等尊贵但没有实权的职务了。

  正堂安静下来,陆云逸苦思冥想,试探着开口:

  “魏国公,北平行都司准备修缮与山海关之间的道路,目前已经动工,

  但还未取得相应的文书,

  不如将文书补全,以平其功?”

  蓝玉将身体靠在椅背上,嗤笑一声:

  “没有文书路就修不得了?

  你准备向朝廷要多少银子修路?”

  “呃回禀大将军,修路的银子原本还有些缺口,

  但经过辽东一战后,缺口便被补齐,朝廷不需要调拨银子。”陆云逸说道。

  “旁人要文书是要银子,你不要银子还要文书作甚?

  难不成北平与山海关还能将你修的路拆了?”蓝玉问道。

  “那倒不会.

  属下在北平城见过燕王妃,

  王妃说王府也可以出一部分银子用来修缮道路,但被属下拒绝了。”

  陆云逸解释道。

  这么一说,上首二人眼中有些古怪。

  徐辉祖有些无奈地看向他:

  “真不缺银子?这么多银子你从哪儿弄的?”

  陆云逸老实回答:

  “大宁城中有一些商贾,他们做了些不法之事,害怕被朝廷惩处,便决定捐钱修路”

  徐辉祖笑容一僵,对于这等鬼话自然是不会相信,

  必然是威逼利诱,百般压榨。

  他提醒道:

  “地方豪强根基深厚,过分压榨小心反噬自身。”

  陆云逸嘿嘿一笑:

  “多谢魏国公提醒,末将记住了。”

  看他这副模样,徐辉祖便知道他没听进心里去,

  眼前这个年轻人与自己的弟弟大差不差,

  积极认错,从来不改。

  蓝玉沉声开口:

  “周兴会在年底调任蓟州总兵官,

  到时都指挥使的职位便会空出来,你来担任。”

  此话一出,徐辉祖猛地转头看去,眼睛略有瞪大,闪过震惊。

  陆云逸亦是如此,

  他猛地抬头看向蓝玉,一股巨大危机感涌了上来。

  虽然现在北平行都司归他掌控,但毕竟是有实无名,对外说起来也能少些忌惮。

  若真做了都指挥使,旁人忌惮会陡然激增,

  到时候实质没有什么变化,反而风险大了许多,

  这笔账陆云逸算得明白,必然是大亏特亏!

  深吸了一口气,陆云逸沉声道:

  “大将军,属下才刚刚升职,如此仓促晋升,恐怕难平悠悠之口。”

  “宫中已经决定,将辽东女真之事广为传播,

  歼敌十万,若是没有像样的封赏,朝廷才是说不过去,

  到时候天下军伍该如何看朝廷?又岂会给朝廷卖命?”

  蓝玉仅用一句话就堵死了陆云逸的说辞。

  陆云逸结结巴巴,直接发问:

  “大将军,北征大胜还不能平息风波吗?”

  在他的计划中,辽东之事是内外勾结的家丑,

  应当不会向外透露,

  而且北征大胜已经足够振奋人心,不用再宣扬,

  没想到,局势变化得如此快,超出了他的预期。

  蓝玉眼中凶光一闪而逝:

  “南城门之事你亲身经历,有人不安分,

  朝廷必然要平息天下军民,以此来挽回颜面。

  至于后续麻烦,你不用担心,朝廷上本公会一力挡下。

  至于地方,相信以你的本事,也掀不起什么风浪。”

  陆云逸还想开口,但蓝玉却猛地一摆手:

  “此事就这么定下,你我为大明朝臣,面对乱局,总要顶上去。

  虽然已如此年纪就掌控一地军制,会引来不小风波,

  但总归是升官了,

  你的夫人也有会正二品的诰命封赏,不算亏。”

  说完,蓝玉也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:

  “若你是四十岁,事情就简单许多了,弄得现在这般麻烦!”

  既然事情已经定下,那陆云逸便不再多说,躬身一拜:

  “多谢大将军、魏国公。”

  “好了,收拾收拾,明日入五军都督府坐衙,

  这场风波会波及至少五万人,

  正是缺人的时候,你来帮忙。”蓝玉说道。

  陆云逸只觉得一股疲惫猛然涌了上来,

  “大将军,属下读书不多,见到文书就头痛,能否不来。”

  “不能。”蓝玉果断地说道。

  “属下遵命.”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