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第185章 新的“蒋瓛”

小说:人在洪武,从逆党做起 作者: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:2025-10-01 17:49:17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夜深人静,巡逻结束的蓝玉回到中军大帐,

  脚踩在松软的白虎地毯上,看着军帐内突兀多出来的一幅山水画,

  蓝玉眉头微皱,眼中闪过一丝无奈。

  石正玉跟在其身后,左右两手各提着两个背包,

  虽然足够重,但对于石正玉来说并不算什么。

  他将包裹放在一侧长桌上,面露恭敬:

  “大将军,您早些歇息,明日清晨还要继续赶路。”

  蓝玉表情如常,一只手拿起军报轻轻扇动,另一只手在桌上来回翻找,

  不多时,他手中出现了一份五军都督府关于西南战事的军报,左右翻看。

  思伦法何时用兵尚未可知,但朝廷早就做好了准备,

  北疆战事平定后,就算是思伦法不来进犯,朝廷也要将麓川平定,为后世减少麻烦。

  每朝立国之后,趁着吏治清明,尽可能的清扫外敌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定律。

  过了片刻,蓝玉将军报合上,吩咐道:

  “拿两个背包交给王弼,让他挑选几个西南之人,

  看看这背包在山林中能否使用,能坚持多久。

  剩下的拿给军中工匠,看看有什么改进空间,明日给本侯答案。”

  石正玉脸色凝重,又拿起了两个背包沉声道:

  “是,大将军!”

  石正玉沉重的步子越来越远,随着他离开军帐,

  蓝玉坐在上首,神情晦暗,表情阴霾,

  不知过了多久,淡淡的脚步声再次响起,

  一个长相普通,面无表情的精壮汉子从军帐后方走了出来。

  他来到蓝玉面前面露恭敬:“上位。”

  “俞通渊最近还有什么动作?”

  “回禀上位,除了两封送往应天的信件之外,并没有什么动作。”那人淡淡开口,声音普通,没有任何特别。

  “这些日子他与赵庸有无联系?”

  提到南雄侯赵庸,蓝玉的表情凝重起来,

  巢湖水军一系,如今就以赵庸为首,

  洪武三年,赵庸跟随李文忠出野狐岭,克应昌,彻底将元人赶回了草原,

  赵庸为首功,若不是当时同为巢湖水军的廖永忠势大,今上也有意压制,说不得大明又会多一国公。

  对待赵庸,蓝玉并没有像对待俞通渊那般随意。

  下首所站之人脸色也凝重起来,微微躬身,沉声开口:

  “南雄侯部下尽是精锐,属下无法靠近探查,

  但俞通渊与南雄侯时常饮酒,并且屏退左右,俞通渊在离开后,往往面露气愤,

  至于其二人说了什么,还请上位恕罪,无法探查。”

  蓝玉眼睛眯了起来,其内闪过一丝阴狠:

  “盯紧俞通渊,到了南直隶,他应该会有所动作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“蒋瓛一事探查得如何,当日之事与赵庸有无关系?”

  蓝玉又开口发问,军帐内丝丝凉意,开始弥漫。

  “启禀上位,属下经过多方探查,找到了近些日子南雄侯所用的药渣,

  经辨认,的确是调理身体,抑制风寒之用,

  而当日南雄侯又卧病不起,属下觉得,应当不是南雄侯所为。”

  “觉得?”

  蓝玉眉头一竖,一股戾气轰然发散,

  他猛地站起来,背负双手在上首来回走动,屋内的气氛也越来越严重。

  过了许久,他从桌案的书籍中抽出一本小册子来回翻动,最后定在其中一页沉声道:

  “情报讯息以及防护工作应准确有效,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为第一要务,

  不应出现“应该”“也许”“或许”“觉得”,等需判断字眼,

  一旦出现,则证明信息准确性不足,需再次研判。”

  此话一出,军帐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,

  那站立之人脸上出现几分难看,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

  “属下知罪,不应出现此等错误,属相会继续探查,找出南雄侯与此事无关的证据。”

  蓝玉脸色凝重,视线在蓝色小册子上来回滑动,问道:

  “相比于锦衣卫的防护探寻之法,此法如何?”

  “回禀上位,此法结合我大明与北元两国之精,与检校锦衣卫大差不差,

  但其中的一些新奇手段要比锦衣卫的探寻之法高明许多,

  尤其是其严谨苛刻,属下从事此道多年,前所未有。”

  说着,那人略显平静的脸上出现一丝怪异,沉声说道:

  “上位,属下有一些心中所想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  “讲。”

  “或许可以命这编撰之人探查一二,

  利用我等这些日子搜寻而来的情报信息,多方汇总或许可能找出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端倪。”

  蓝玉迟迟没有说话,那人弯下的腰又低了一些:

  “敢问上位此法从何处所得?若是同样身处军中,或许.或许”

  那人脸上露出难色,眼中闪过纠结与一丝弥漫,迟迟不肯说下去。

  蓝玉就这么面无表情地坐在上首,静静看着他。

  终于,那人眼中的纠结一点点褪去,

  随即变成果决,他轻轻咬牙沉声道:

  “蒋瓛死属下越是探查就越是熟悉,经过多方考证,这一丝熟悉来自新法的严谨苛刻。”

  蓝玉身体一紧,眼睛猛地眯了起来,

  其内闪过丝丝寒芒,严峻的脸色如同寒冰。

  察觉到气氛变化,那人开口解释:

  “上位,新法中虽然未记载刺杀之法,但却记载了诸多防护之法,

  如军帐所处位置、桌椅摆放、留痕留迹,

  以及如何防范四周探查等诸多事物都有说明示例,

  而蒋瓛的死我等已排除意外,定然是早有蓄谋,

  而想要如此巧妙地完成杀害,就要密切监视蒋瓛的动向.”

  这时,一直未说话的蓝玉淡淡开口,声音平静且不带一丝感情:

  “你想说什么?”

  那人忽然有一些迟疑,最后还是开口道:

  “若是用寻常的锦衣卫之法,蒋瓛定然会有所察觉,

  而若是按照新法的防护手段背道而驰推断,或许能得出一些新的手段。

  并且既然能有新的防护之法,未必没有新的刺杀之法。”

  那人见蓝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语速便越来越慢,声音也越来越小。

  最后,军帐内彻底陷入安静.

  二人相对无言,蓝玉就那么静静坐在上首,

  过了许久,蒋蓝玉依旧没有说话,

  那人微微躬身,缓缓离开

  翌日清晨,天还没亮,

  前军军卒就尽数起床,原本安静的军寨陡然变得热闹。

  一些军卒惊奇地发现,东北角多了一些军帐,林林总总地立在那里,搭建的有些粗糙。

  而马圈中也多了一些高头大马,

  看起来十分潦草,分明是长途奔波的模样。

  有些聪明的军卒眼神闪烁,心中有了些许猜测。

  不远处,一名军卒朝着同样蹲在那里洗漱的军卒怼了怼:

  “大东快看,应当是去辽东的人回来了,只是不知战况如何。”

  “自然是打赢了,要是打输了哪还能如此轻松?军寨中早就尽人皆知了。”

  每每想到这里,那名为大东的军卒们便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,

  立功的机会白白旁落他人,让人抓狂。

  先前说话那名军卒同样发出了一声叹息,眼眸来回闪烁:

  “你说.咱们能不能走走门路,调到前军斥候部,

  我可是听大人们说了,陆将军是大将军的心腹,以后这仗啊,少不了。”

  大东没有说话,只是将水盆拉了过来,

  放在他眼前,并将他的脑袋往下按了按,自己也挤了过来,

  水面上倒映出二人沟壑纵横的脸庞。

  “作甚?”

  大东开口:“大潘啊,军寨内不能随意撒尿,给你一盆水照照吧。”

  “怎么了嘛!”那名为大潘的军卒嘟囔。

  大东忽然有些感慨,脸也不擦,就这么重重发出一声叹息:

  “咱俩算什么东西啊,颍国公去打仗都不带着咱们,在这北征大军中还想立功?醒醒吧。

  那个日脓思伦法也不知道啥时候作乱,

  我估摸着到那时候咱们才有立功,在草原上打仗,咱们完全不会呀。”

  大潘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:

  “忙活了几个月,也没砍死一个,这战马就是不如自己的腿灵巧。”

  二人一边嘟囔,一边快速擦脸,

  用过饭食后大军便会马上开拔,临近应天,大军行进得也越来越快,时间也越来越仓促。

  就在这时,千夫长匆匆赶来,脸色凝重到了极点,身旁还有几名卫兵,

  大东与大潘见此情形,也顾不得脸未干,匆匆站起,朗声道:

  “见过大人!”

  千夫长听到声音猛地顿住,若有所思地看向二人,上下打量。

  二人皮肤黝黑透红,身形干瘦,脸上充满褶皱,看起来年纪不小,但眼中的精光却无论如何也隐瞒不住。

  “你们二人家乡何地?”

  “回禀大人,我二人都是云南临安府人。”大东朗声开口。

  那千夫长严肃的脸色舒缓了一些:

  “脚程如何?”

  大东与大潘对视一眼,眼内充满疑惑,但大东还是朗声开口:

  “回禀大人,我等曾一日疾行五十里!”

  千夫长眸光闪烁出现喜色,连忙招呼亲卫:

  “给他背上,让他试试。”

  紧接着,亲卫就拿着一个怪异口袋走了上来就要往二人身上套。

  “大人.这是何物?”

  大东将口袋背上,顿时觉得身上一沉,连忙问道。

  “别问,这是侯爷交代的差事,

  做好了重重有赏,做不好看本官如何收拾你们?”

  那千夫长在他们身上来回打量,频频点头,问道:

  “感觉如何?包裹中有三十斤粮食,背上此物,脚程多少?”

  这次大东没有说话,大潘则颠了颠身上包裹,若有所思说道:

  “大人,四十里!”

  听到此言,那千户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大喝一声:

  “好,就你们二人了,背着东西跟我走!”

  大东与大潘面面相觑,一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,他们想要开口发问,

  但那千夫长却一改严厉,脸色变得柔和:

  “你们两个是走运的,可别给咱们丢脸,到了那里好好跑。”

  “跑啥呀?大人.你总得跟我们说说是何事吧?”大东眸光闪烁,犹豫着发问。

  “行了,具体作甚本官也不知,

  但这东西是前军斥候部昨日带来的,

  侯爷特命人在军中寻找脚程好的军卒,恰好你二人符合,莫要多说,跟我来吧。”

  大东与大潘瞪大眼睛,连忙跟了上去,

  不过他们心中还有一些迟疑,

  多年的从军经验告诉他们,好事儿从来轮不到他们。

  很快,他们被带到了前军大帐,

  见到了一直听闻其名但从未见过的定远侯爷,

  定远侯王弼没有说话,而是其身旁亲卫朗声开口:

  “调集你们前来是有一项军务需要你们来完成,

  从现在开始,你们的衣食住行,吃穿所用都要由所背负的包裹提供,

  不能食用饮用大军中的一粒米一滴水,

  并且你们要全程步行,跟随前军。

  包裹中现在装的全是粮食,稍后会有人给你们换上长刀箭矢饮水粮食以及各种工具,

  传授你们包裹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,听明白了吗?”

  大东与大潘面面相觑,不明所以,

  但这是军令,他们二人身体一板,朗声道:

  “明白!”

  “好!此事办成重重有赏,去准备吧。”

  “是!”

  不到半个时辰,二人虽然逃脱了安营扎寨的苦差事,

  但也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裹,

  为了更为恰当地仿照西南天气,

  二人被命令在军帐内四处行走,如此才会一身汗水。

  一路行来,虽然有不少军卒投来诧异的目光,

  但二人却走得精神抖擞,

  上官与他们说了,完成差事,记斩首一级,

  那可是足足十两银子,还有军功!

  前后忙活了半年都没有斩获,

  却没承想临到解散却峰回路转,不过是从沛县走到应天而已,

  对于他们来说,并不算什么。

  二人快步行走,天色也渐渐亮起来,

 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所谓的前军斥候部。

  映入眼帘的却是一辆辆巨大马车,

  军卒不停凑了过来,还时不时地能听到阵阵欢呼,

  二人一边走一边听,脸色愈发古怪,

  于是便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前行,而是一直在前军打转,

  越听他们挺直的腰杆也越弯,背上的包裹变得越来越沉重,

  垂头丧气的模样与刚刚的精神抖擞大相径庭。

  前军斥候部发赏钱了,白花花的银子就那么从马车上掏出来,

  然后由军纪官念名字,一个个递到军卒手里,粗略一看便有十多两。

  “大潘啊,咱们还是得想法子去陆大人麾下啊,发这么多银子。”

  大东一边走一边嘀咕,一边看向那里,

  越来越多的军卒发现前军斥候部的怪异,慢慢凑了上去,一个个踮着脚面露垂涎。

  慢慢地,二人的视线被尽数遮挡,

  大潘越走越累,发出了一声长长叹息:

  “果不其然,好事不找我,找我没好事,我怎么越来越累了。”

 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