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个绷紧法?”周逸尘追问道,“像石头?还是像没气的皮球?”

  这个比喻让刘娟一下子找到了感觉。

  “不像石头那么硬,”她抬起头,眼睛亮了些,“更像……更像一块揉了一半的面团,有点筋道,你按下去,它会有点往回弹。”

  “很好。”周逸尘的语气里带着赞许。

  “记住这个感觉。这就是肌紧张。以后你摸得多了,不用病人喊疼,手一放上去,就知道他肚子里的问题大概在哪儿。”

  在他引导刘娟描述这种触感的时候,周逸尘自己的脑子里,也在一遍遍地回味那种指尖下的细微反馈。

  那种隔着皮肉,感受病灶的虚实、软硬、深浅的感觉,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。

  【医术熟练度 2】

  【切诊感悟加深,医术熟练度 1】

  一连串的提示在脑中闪过,周逸尘嘴角的笑意更深了。

  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,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。

  “好了,今天上午就到这儿。”

  “给你们俩布置个作业。”

  王宇和刘娟立刻把笔握得更紧了。

  “把12床和15床这两个病人的情况,写一份病例小结。”

  “记住,不许照抄病历。用你们自己的话,把病人的情况、我们的诊断思路、治疗方案,还有为什么这么治,都写清楚。”

  他顿了顿,强调道:“要写到让你拿去给一个不懂医的人看,他也能大概听明白的程度。”

  “做明白,是一回事。能讲明白,是另一回事。当医生,这两样都得会。”

  “明白了,周老师!”两人齐声应道,声音里充满了干劲。

  周逸尘满意地点点头,挥了挥手:“行了,去吃饭吧。”

  看着王宇和刘娟凑在一起,一边往外走,一边还在激动地小声讨论着,周逸尘端起已经有些凉了的茶水,喝了一口。

  他心里清楚得很。

  教别人,尤其要把一个复杂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讲出来,这个过程本身,就是对自己知识体系最好的梳理和巩固。

  每一次提问,每一次讲解,都像是在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重新过滤、提纯。

  这种教学相长的感觉,让医术和教学技能双双提升,效率高得惊人。

  这天道酬勤,还真是给他找了条最合适的捷径。

  心思一定,周逸尘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。

  他把桌上的病历夹和听诊器收拾好,码放得整整齐齐。

  “康老师,我先去吃饭了。”

  “去吧去吧。”康健民摆了摆手。

  周逸尘起身,朝着门外走去。

  刚走出办公室,就迎面碰上了隔壁办公室的钱伟。

  “逸尘,吃饭去?”钱伟笑着打了个招呼。

  “是啊,钱医生,一块儿?”周逸尘也笑着回应。

  “你先去,我这儿还有个病历要写。”

  “行,那我先走了。”

  走廊里人来人往,都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。

  碰见相熟的,大家都会点点头,或是简单地打个招呼。

  “周医生,吃饭去啊?”

  “哎,你也去。”

  这种简单又寻常的问候,让医院里冰冷的消毒水味,也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
  很快,周逸尘就到了食堂。

  还没进门,饭菜的香气和嘈杂的人声就扑面而来。

  他拿起自己的搪瓷饭盒,排在打饭的队伍后面。

  今天的菜不错,红烧肉炖土豆,西红柿炒鸡蛋,还有个素炒白菜。

  “同志,打饭。”

  食堂大妈手里的勺子一颠,满满一勺红烧肉就进了他的饭盒,油汪汪的,看着就有食欲。

  周逸尘又要了个西红柿炒鸡蛋,拿了两个白面大馒头。

  他找了个靠窗的角落位置坐下。

  食堂里闹哄哄的,东边一桌在讨论昨晚的电影,西边一桌在抱怨自家孩子不听话,还有护士们聚在一起,叽叽喳喳地不知道在聊什么八卦。

  碗筷碰撞的声音,说话的声音,笑闹的声音,混杂在一起,充满了烟火气。

  周逸尘却一点也不觉得吵。

  他慢条斯理地吃着饭,一口菜,一口馒头。

  他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,就着菜汤咽下去,感觉浑身的细胞都舒服了。

  吃饱喝足,才有力气干活。

  ……

  下午的工作,不像上午查房那样需要来回走动。

  大部分时间,医生们都待在办公室里,处理病历,开医嘱,或者接待病人家属的询问。

  周逸尘回到办公室时,康健民正戴着老花镜,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。

  王宇和刘娟两个实习生,则像两尊门神,笔直地坐在自己的凳子上,面前摊着笔记本,等着师父回来。

  “周老师。”

  看见周逸尘进来,两人赶紧站了起来。

  “坐吧!别客气”周逸尘摆了摆手,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。

  “上午布置的作业,写得怎么样了?”

  王宇和刘娟对视一眼,都有些紧张地把自己的笔记本递了过来。

  周逸尘先接过了王宇的。

  字写得不错,很工整,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。

  内容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,病人的基本情况、诊断、治疗方案,都写得很清楚,就像一本教科书的案例分析。

  周逸尘看完了,没说话,又拿起了刘娟的本子。

  刘娟的字就显得秀气很多,内容上有些地方显得磕磕巴巴,显然是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。

  但是,周逸尘却在她的记录里,看到了几行不一样的东西。

  “12床张大爷,夜间曾向家属要水喝,自述口干。”

  “15床病人,下午家属探视时,情绪有些低落,皱眉。”

  他抬起头,看向两个一脸忐忑的实习生。

  “你们俩,都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。”他先看向王宇。

  王宇扶了扶眼镜,有些得意地说:“我……我是按照咱们科里写病例的标准格式写的,力求准确、客观、全面。”

  周逸尘点点头,不置可否。

  “刘娟,你呢?”

  刘娟的脸一下子就红了,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。

  “我……我就是觉得,这些好像也跟病人的情况有关系,就……就顺手记下来了。”

  周逸尘把两个本子放到桌上,发出啪的一声轻响。

  王宇和刘娟的心都跟着跳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