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有测量设备吗?"陈工程师问。
"有。"郑昊递给他一把千分尺,"您随便测。"
陈工程师接过千分尺,仔细测量起来。
他又换了一个零件测。
数据基本一致。
连续测了五个,每一个都在公差范围内。
陈工程师放下千分尺,看着郑昊的眼神变了。
"小郑,你们是怎么做到的?"
"改进了设备。"郑昊轻描淡写地说,"加装了一套控制系统,提高了进给精度。"
"控制系统?"陈工程师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,"什么样的控制系统?"
郑昊犹豫了一下,还是决定让他看。
"陈工,您跟我来。"
他把陈工程师带到角落那台改造过的机床旁边。
陈工程师走近一看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机床的进给手柄被拆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步进电机。
旁边还装着一个简陋的控制柜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电路板。
"这是......"陈工程师的声音有些发颤,"数控系统?"
"算是吧。"郑昊说,"不过很简陋,只能做最基本的进给控制。"
陈工程师蹲下身,仔细看着那个控制柜。
单片机、步进电机驱动器、继电器......
虽然简陋,但那确实是一套数控系统。
而且,是国产的。
用的全是国产元件。
"这......这是你们自己做的?"陈工程师抬起头,难以置信地看着郑昊。
"对。"郑昊点点头,"条件有限,只能因陋就简。"
陈工程师站起身,在车间里走了两圈,又走回来。
他深吸了一口气,像是要平复情绪。
"小郑。"他的声音很郑重,"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"
"什么?"郑昊明知故问。
"国产数控系统。"陈工程师一字一句地说,"你知道军方为了精密加工设备,花了多少外汇吗?你知道有多少关键零件,因为买不到设备,只能靠手工一点点磨出来吗?"
他顿了顿,接着说:"就在上个月,海军有个项目,需要加工一批高精度齿轮。全国找了一圈,只有北京机械研究所有设备能做。结果人家订单排满了,让我们等三个月。"
"三个月,等得到吗?等不到!"陈工程师的声音提高了,"最后没办法,只能请示上级,加钱插队,才提前拿到货。你知道为了这个,多花了多少钱吗?五万块!"
郑昊沉默地听着。
这些事,他太清楚了。
前世在航天项目组,遇到的情况更严重。
有些精密部件,就算加钱也买不到设备。
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。
最高端的数控机床,根本不卖给你。
"而现在,你做出了这个。"陈工程师指着那台机床,"虽然简陋,虽然功能有限,但它证明了一件事——数控系统,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做出来。"
郑昊点点头:"对,我们能做出来。"
"不仅能,而且必须做。"陈工程师说,"小郑,这事儿太重要了,我得向上级汇报。"
"陈工,您等等。"郑昊叫住他,"这事儿能不能先保密?"
"为什么?"
"因为还不成熟。"郑昊认真地说,"现在这套系统,只能做最简单的直线进给控制。真正的数控机床,还需要很多技术突破。我担心如果现在就公开,会引起不必要的期待。"
陈工程师想了想,点点头:"你说得有道理。那我先向李司令单独汇报,不对外公开。"
"谢谢陈工理解。"
"不过......"陈工程师看着郑昊,"你打算继续研发下去吗?"
"当然。"郑昊的眼神很坚定,"这只是开始。我的目标是做出真正的工业级数控机床,精度达到零点零零五毫米,甚至更高。"
陈工程师倒吸一口凉气。
零点零零五毫米,那是国际先进水平。
就算是德国、日本的顶级机床,也不过如此。
"你有把握?"
"有。"郑昊说,"但需要时间,需要投入,也需要支持。"
"需要什么支持,你说。"陈工程师说,"只要合理,军方一定支持。"
郑昊想了想:"暂时还不需要。等技术再成熟一些,我会提出申请的。"
陈工程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。
这个年轻人,身上有股说不出的沉稳。
明明才二十四岁,但做事的方式,像个久经沙场的老将。
知道什么时候该进,什么时候该退。
知道什么时候该张扬,什么时候该低调。
"行。"陈工程师说,"那这批零件我先拉回去。过几天,李司令可能要亲自来一趟。"
"随时欢迎。"
送走陈工程师,郑昊站在厂门口,看着那辆吉普车渐渐远去。
老张师傅走过来:"郑厂长,陈工说李司令要来?"
"嗯。"郑昊点点头,"可能是因为机床的事。"
"那咱们这套系统,是不是要......"
"保密。"郑昊打断他,"老张,这事儿你和老王都别往外说。就说是改进了设备,别提数控系统。"
"为啥?"老张师傅不太明白。
"因为还不成熟。"郑昊说,"现在这套系统,只能算是个雏形。如果现在就宣扬出去,会引来很多关注,也会引来很多麻烦。"
"什么麻烦?"
"比如有人质疑是假的,要来验证。"郑昊说,"比如有人想挖走咱们的技术人员。比如有人想强行合作,拿走咱们的技术。这些事,现在还应付不了。"
老张师傅听懂了:"您是说,得先把技术做成熟了,再公开?"
"对。"郑昊拍了拍他的肩膀,"等咱们做出真正的工业级数控机床,到那时候,谁也拿不走咱们的技术。"
"明白了。"老张师傅点点头,"您放心,我嘴严。"
郑昊笑了笑,转身往办公室走。
路过电视机车间的时候,看见陈师傅正在指导李明华调试彩电。
"陈师傅,忙着呢?"
"小郑来了。"陈师傅抬起头,"刚才看见陈工程师走了,军工订单完成了?"
"完成了。"郑昊走进车间,"陈师傅,彩电项目进展怎么样?"
"挺好的。"陈师傅说,"小李他们几个,学得都很快。再过一个月,应该就能独立组装调试了。"
"那就好。"郑昊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,"陈师傅,等彩电项目稳定下来,我想跟您商量件事。"
"啥事?"
"我想建一个研发部门。"郑昊说,"专门搞技术研发。不光是彩电,还有其他方面的技术。"
陈师傅来了兴趣:"其他方面?比如呢?"
"比如......精密加工设备。"郑昊斟酌着措辞,"您也知道,咱们厂现在的设备,精度还不够高。如果能自己研发一些高精度设备,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。"
"你是说机床?"陈师傅问。
"对。"郑昊点点头,"不过这只是个想法,还没具体规划。"
陈师傅看着他,眼神有些复杂。
他在这行干了一辈子,当然知道高精度机床意味着什么。
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。
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,需要专业的人才团队,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。
一个乡镇企业,能做到吗?
但看着郑昊那双眼睛,陈师傅又觉得,或许真的可以。
这个年轻人,总是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。
"小郑,你这想法很好。"陈师傅说,"但步子别迈太大。一步一步来,先把眼前的事做好。"
"陈师傅说得对。"郑昊笑了笑,"我就是先跟您透个底,具体实施还早着呢。"
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技术细节,郑昊才离开车间。
回到办公室,他坐在椅子上,闭上眼睛。
这几天几乎没怎么睡觉,现在放松下来,疲惫一下子涌了上来。
"有。"郑昊递给他一把千分尺,"您随便测。"
陈工程师接过千分尺,仔细测量起来。
他又换了一个零件测。
数据基本一致。
连续测了五个,每一个都在公差范围内。
陈工程师放下千分尺,看着郑昊的眼神变了。
"小郑,你们是怎么做到的?"
"改进了设备。"郑昊轻描淡写地说,"加装了一套控制系统,提高了进给精度。"
"控制系统?"陈工程师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,"什么样的控制系统?"
郑昊犹豫了一下,还是决定让他看。
"陈工,您跟我来。"
他把陈工程师带到角落那台改造过的机床旁边。
陈工程师走近一看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机床的进给手柄被拆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步进电机。
旁边还装着一个简陋的控制柜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电路板。
"这是......"陈工程师的声音有些发颤,"数控系统?"
"算是吧。"郑昊说,"不过很简陋,只能做最基本的进给控制。"
陈工程师蹲下身,仔细看着那个控制柜。
单片机、步进电机驱动器、继电器......
虽然简陋,但那确实是一套数控系统。
而且,是国产的。
用的全是国产元件。
"这......这是你们自己做的?"陈工程师抬起头,难以置信地看着郑昊。
"对。"郑昊点点头,"条件有限,只能因陋就简。"
陈工程师站起身,在车间里走了两圈,又走回来。
他深吸了一口气,像是要平复情绪。
"小郑。"他的声音很郑重,"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"
"什么?"郑昊明知故问。
"国产数控系统。"陈工程师一字一句地说,"你知道军方为了精密加工设备,花了多少外汇吗?你知道有多少关键零件,因为买不到设备,只能靠手工一点点磨出来吗?"
他顿了顿,接着说:"就在上个月,海军有个项目,需要加工一批高精度齿轮。全国找了一圈,只有北京机械研究所有设备能做。结果人家订单排满了,让我们等三个月。"
"三个月,等得到吗?等不到!"陈工程师的声音提高了,"最后没办法,只能请示上级,加钱插队,才提前拿到货。你知道为了这个,多花了多少钱吗?五万块!"
郑昊沉默地听着。
这些事,他太清楚了。
前世在航天项目组,遇到的情况更严重。
有些精密部件,就算加钱也买不到设备。
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。
最高端的数控机床,根本不卖给你。
"而现在,你做出了这个。"陈工程师指着那台机床,"虽然简陋,虽然功能有限,但它证明了一件事——数控系统,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做出来。"
郑昊点点头:"对,我们能做出来。"
"不仅能,而且必须做。"陈工程师说,"小郑,这事儿太重要了,我得向上级汇报。"
"陈工,您等等。"郑昊叫住他,"这事儿能不能先保密?"
"为什么?"
"因为还不成熟。"郑昊认真地说,"现在这套系统,只能做最简单的直线进给控制。真正的数控机床,还需要很多技术突破。我担心如果现在就公开,会引起不必要的期待。"
陈工程师想了想,点点头:"你说得有道理。那我先向李司令单独汇报,不对外公开。"
"谢谢陈工理解。"
"不过......"陈工程师看着郑昊,"你打算继续研发下去吗?"
"当然。"郑昊的眼神很坚定,"这只是开始。我的目标是做出真正的工业级数控机床,精度达到零点零零五毫米,甚至更高。"
陈工程师倒吸一口凉气。
零点零零五毫米,那是国际先进水平。
就算是德国、日本的顶级机床,也不过如此。
"你有把握?"
"有。"郑昊说,"但需要时间,需要投入,也需要支持。"
"需要什么支持,你说。"陈工程师说,"只要合理,军方一定支持。"
郑昊想了想:"暂时还不需要。等技术再成熟一些,我会提出申请的。"
陈工程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。
这个年轻人,身上有股说不出的沉稳。
明明才二十四岁,但做事的方式,像个久经沙场的老将。
知道什么时候该进,什么时候该退。
知道什么时候该张扬,什么时候该低调。
"行。"陈工程师说,"那这批零件我先拉回去。过几天,李司令可能要亲自来一趟。"
"随时欢迎。"
送走陈工程师,郑昊站在厂门口,看着那辆吉普车渐渐远去。
老张师傅走过来:"郑厂长,陈工说李司令要来?"
"嗯。"郑昊点点头,"可能是因为机床的事。"
"那咱们这套系统,是不是要......"
"保密。"郑昊打断他,"老张,这事儿你和老王都别往外说。就说是改进了设备,别提数控系统。"
"为啥?"老张师傅不太明白。
"因为还不成熟。"郑昊说,"现在这套系统,只能算是个雏形。如果现在就宣扬出去,会引来很多关注,也会引来很多麻烦。"
"什么麻烦?"
"比如有人质疑是假的,要来验证。"郑昊说,"比如有人想挖走咱们的技术人员。比如有人想强行合作,拿走咱们的技术。这些事,现在还应付不了。"
老张师傅听懂了:"您是说,得先把技术做成熟了,再公开?"
"对。"郑昊拍了拍他的肩膀,"等咱们做出真正的工业级数控机床,到那时候,谁也拿不走咱们的技术。"
"明白了。"老张师傅点点头,"您放心,我嘴严。"
郑昊笑了笑,转身往办公室走。
路过电视机车间的时候,看见陈师傅正在指导李明华调试彩电。
"陈师傅,忙着呢?"
"小郑来了。"陈师傅抬起头,"刚才看见陈工程师走了,军工订单完成了?"
"完成了。"郑昊走进车间,"陈师傅,彩电项目进展怎么样?"
"挺好的。"陈师傅说,"小李他们几个,学得都很快。再过一个月,应该就能独立组装调试了。"
"那就好。"郑昊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,"陈师傅,等彩电项目稳定下来,我想跟您商量件事。"
"啥事?"
"我想建一个研发部门。"郑昊说,"专门搞技术研发。不光是彩电,还有其他方面的技术。"
陈师傅来了兴趣:"其他方面?比如呢?"
"比如......精密加工设备。"郑昊斟酌着措辞,"您也知道,咱们厂现在的设备,精度还不够高。如果能自己研发一些高精度设备,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。"
"你是说机床?"陈师傅问。
"对。"郑昊点点头,"不过这只是个想法,还没具体规划。"
陈师傅看着他,眼神有些复杂。
他在这行干了一辈子,当然知道高精度机床意味着什么。
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。
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,需要专业的人才团队,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。
一个乡镇企业,能做到吗?
但看着郑昊那双眼睛,陈师傅又觉得,或许真的可以。
这个年轻人,总是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。
"小郑,你这想法很好。"陈师傅说,"但步子别迈太大。一步一步来,先把眼前的事做好。"
"陈师傅说得对。"郑昊笑了笑,"我就是先跟您透个底,具体实施还早着呢。"
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技术细节,郑昊才离开车间。
回到办公室,他坐在椅子上,闭上眼睛。
这几天几乎没怎么睡觉,现在放松下来,疲惫一下子涌了上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