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四,过来。"父亲招呼他,"这是刘先生写的,你看看。"
郑昊接过红纸,上面写着婚期的时辰、方位,还有一些注意事项。
"腊月二十三,好日子。"郑昊点点头。
"那就定了。"父亲说,"明天你得去晓兰家一趟,把这事跟她爸妈说一声。"
"我知道,我准备明天就去。"郑昊说。
"对了,"三哥突然说,"老四,你那些老同事得提前通知啊,人家从北京来,得提前买车票。"
"是啊。"二哥也说,"还得安排住宿呢。"
"我明天就去县里打电话。"郑昊说。
"那潍坊柴油机厂、长春机床厂那些合作伙伴呢?"三哥问,"要不要通知他们?"
"也得通知。"郑昊想了想,"不过不用都来,派个代表意思意思就行。"
"那我来安排。"三哥说,"我给他们发电报。"
"还有县里的领导。"二哥说,"刘书记对你这么照顾,得专门通知一声。"
"这个我明天去县里的时候顺便说。"郑昊点头。
"那就这么定了。"大哥说,"咱们得分工明确。我看这样,我负责场地布置和物资准备,二哥负责人员安排和接待,三哥负责采购和账目。"
"行,就这么办。"郑昊说。
"那我们几个嫂子呢?"大嫂问。
"你们负责帮着妈张罗家里的事。"大哥说,"做衣服啊,准备嫁妆啊,布置新房啊,这些都得你们来。"
"没问题!"三个嫂子异口同声。
"对了,"大嫂突然想起什么,"老四的新房在哪儿?"
"就在我现在住的那间。"郑昊说,"到时候重新收拾收拾。"
"那可不行。"二嫂说,"新房得好好布置,不能马虎。我看得买新家具,贴新壁纸,还得做新窗帘。"
"对对对。"三嫂也说,"还得买新被褥,缝新被子。"
"那你们看着办吧。"郑昊说,"该买什么就买什么,别省钱。"
"这才对。"大嫂满意地说。
傍晚的时候,母亲回来了,身后跟着好几个村里的婶子大娘。
"秀花啊,老四这婚礼得好好办。"王婶一进门就说,"你们家现在可不一样了,厂子办得这么好,婚礼也得体面。"
"就是就是。"刘婶也说,"不过也不能太铺张,还是要实在。"
"我也是这么想的。"母亲说,"体面是要的,但不能浪费。来来来,都坐下,咱们好好商量商量。"
几个婶子在堂屋坐下,母亲让大嫂泡了茶,又拿出瓜子花生招待。
"那酒席准备摆多少桌?"张婶问,一边嗑着瓜子。
"这个......"母亲有些拿不准,"老四说他那些老同事要来,县里市里的领导也要来,再加上咱们村的乡亲们,我估摸着得上百桌。"
"上百桌?"几个婶子都吃了一惊,"这么多?"
"没办法啊,来的人多。"母亲说,"而且老四说了,全村的人都要请,一个不能落。"
"这才对嘛。"王婶点头,"老四这孩子懂事,没忘本。人家现在有出息了,但还记得乡亲们的好。"
"是啊。"刘婶也说,"不像有些人,一有钱就忘了根本。"
"那厨师班子得早点定。"张婶说,"上百桌的席面,得找好手艺的师傅。"
"我知道镇上有个李师傅,手艺特别好。"王婶说,"上次县里开大会,就是他掌勺。做的菜那叫一个香,我吃了好几块红烧肉呢。"
"那行,明天我就去找他。"母亲说。
"还有菜单。"刘婶说,"得提前定好,什么菜、多少量,都得算清楚。"
"这个我有经验。"张婶说,"我儿子去年结婚,我就列了个单子。秀花,要不我回去把那单子找出来,你参考参考?"
"那太好了。"母亲高兴地说,"麻烦你了。"
"麻烦什么,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。"张婶摆摆手。
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,从菜单到座位安排,从迎亲仪式到婚房布置,事无巨细都商量了一遍。
"对了,"王婶突然说,"迎亲的时候,得放鞭炮,还得有唢呐班子。"
"唢呐班子我认识一个。"刘婶说,"隔壁村的老赵,吹得可好了。"
"那你帮我联系联系。"母亲说。
"没问题。"刘婶答应下来。
几个人一直商量到天黑,才各自散去。
郑昊回到房间,看着桌上的红纸,心里百感交集。要结婚了,从此就是有家室的人了。
他想起了赵晓兰,想起她温柔的笑容,想起她陪着自己一起为企业奔波的日子。能娶到这样的姑娘,真是自己的福气。
窗外,月光如水。村子里静悄悄的,但郑昊知道,从明天开始,这里会越来越热闹。
第二天一早,郑昊就起来了。他洗漱完毕,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,准备去县里打电话。
"这么早就要去?"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,"先吃了早饭再走。"
"不了妈,我早点去,县里邮电局人少。"郑昊说。
"那路上小心点。"母亲叮嘱道,"中午在县里吃饭,别省钱。"
"知道了。"郑昊应着,推着自行车出了门。
清晨的空气很清新,村里还很安静。郑昊骑着车,一路想着等会儿要说的话。这些老同事,有些已经好几年没联系了,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。
到了县城,邮电局刚开门。郑昊走进去,找到国际长途的窗口。
"同志,我要打北京的电话。"
"北京?"工作人员抬起头,"号码多少?"
郑昊报了号码,工作人员开始接线。过了一会儿,电话接通了。
"喂,航天部技术处。"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。
"老张!是我,郑昊。"郑昊激动地说。
"郑昊?"电话那头愣了一下,随即传来惊喜的声音,"好小子!多少年没联系了?我还以为你把我们都忘了呢!"
"怎么会。"郑昊笑了,"老张,我一直想你们呢。"
"你小子,还会说话了。"老张笑骂道,"听说你回老家了?在干什么呢?"
"办了个厂子,做拖拉机、汽车、电视机。"郑昊简单说道。
"厂子?你小子可以啊!"老张惊讶地说,"做得怎么样?"
"还行,现在有200多个工人,一个月能赚几十万。"郑昊说。
"几十万?"老张倒吸了口凉气,"你小子发财了啊!"
"哪有,还在摸索呢。"郑昊笑了,"老张,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,我腊月二十三结婚,你能来吗?"
"结婚?"老张愣了一下,"你小子终于开窍了?娶的谁啊?"
"我同学,也是们村小学的老师,人很好。"郑昊说。
郑昊接过红纸,上面写着婚期的时辰、方位,还有一些注意事项。
"腊月二十三,好日子。"郑昊点点头。
"那就定了。"父亲说,"明天你得去晓兰家一趟,把这事跟她爸妈说一声。"
"我知道,我准备明天就去。"郑昊说。
"对了,"三哥突然说,"老四,你那些老同事得提前通知啊,人家从北京来,得提前买车票。"
"是啊。"二哥也说,"还得安排住宿呢。"
"我明天就去县里打电话。"郑昊说。
"那潍坊柴油机厂、长春机床厂那些合作伙伴呢?"三哥问,"要不要通知他们?"
"也得通知。"郑昊想了想,"不过不用都来,派个代表意思意思就行。"
"那我来安排。"三哥说,"我给他们发电报。"
"还有县里的领导。"二哥说,"刘书记对你这么照顾,得专门通知一声。"
"这个我明天去县里的时候顺便说。"郑昊点头。
"那就这么定了。"大哥说,"咱们得分工明确。我看这样,我负责场地布置和物资准备,二哥负责人员安排和接待,三哥负责采购和账目。"
"行,就这么办。"郑昊说。
"那我们几个嫂子呢?"大嫂问。
"你们负责帮着妈张罗家里的事。"大哥说,"做衣服啊,准备嫁妆啊,布置新房啊,这些都得你们来。"
"没问题!"三个嫂子异口同声。
"对了,"大嫂突然想起什么,"老四的新房在哪儿?"
"就在我现在住的那间。"郑昊说,"到时候重新收拾收拾。"
"那可不行。"二嫂说,"新房得好好布置,不能马虎。我看得买新家具,贴新壁纸,还得做新窗帘。"
"对对对。"三嫂也说,"还得买新被褥,缝新被子。"
"那你们看着办吧。"郑昊说,"该买什么就买什么,别省钱。"
"这才对。"大嫂满意地说。
傍晚的时候,母亲回来了,身后跟着好几个村里的婶子大娘。
"秀花啊,老四这婚礼得好好办。"王婶一进门就说,"你们家现在可不一样了,厂子办得这么好,婚礼也得体面。"
"就是就是。"刘婶也说,"不过也不能太铺张,还是要实在。"
"我也是这么想的。"母亲说,"体面是要的,但不能浪费。来来来,都坐下,咱们好好商量商量。"
几个婶子在堂屋坐下,母亲让大嫂泡了茶,又拿出瓜子花生招待。
"那酒席准备摆多少桌?"张婶问,一边嗑着瓜子。
"这个......"母亲有些拿不准,"老四说他那些老同事要来,县里市里的领导也要来,再加上咱们村的乡亲们,我估摸着得上百桌。"
"上百桌?"几个婶子都吃了一惊,"这么多?"
"没办法啊,来的人多。"母亲说,"而且老四说了,全村的人都要请,一个不能落。"
"这才对嘛。"王婶点头,"老四这孩子懂事,没忘本。人家现在有出息了,但还记得乡亲们的好。"
"是啊。"刘婶也说,"不像有些人,一有钱就忘了根本。"
"那厨师班子得早点定。"张婶说,"上百桌的席面,得找好手艺的师傅。"
"我知道镇上有个李师傅,手艺特别好。"王婶说,"上次县里开大会,就是他掌勺。做的菜那叫一个香,我吃了好几块红烧肉呢。"
"那行,明天我就去找他。"母亲说。
"还有菜单。"刘婶说,"得提前定好,什么菜、多少量,都得算清楚。"
"这个我有经验。"张婶说,"我儿子去年结婚,我就列了个单子。秀花,要不我回去把那单子找出来,你参考参考?"
"那太好了。"母亲高兴地说,"麻烦你了。"
"麻烦什么,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。"张婶摆摆手。
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,从菜单到座位安排,从迎亲仪式到婚房布置,事无巨细都商量了一遍。
"对了,"王婶突然说,"迎亲的时候,得放鞭炮,还得有唢呐班子。"
"唢呐班子我认识一个。"刘婶说,"隔壁村的老赵,吹得可好了。"
"那你帮我联系联系。"母亲说。
"没问题。"刘婶答应下来。
几个人一直商量到天黑,才各自散去。
郑昊回到房间,看着桌上的红纸,心里百感交集。要结婚了,从此就是有家室的人了。
他想起了赵晓兰,想起她温柔的笑容,想起她陪着自己一起为企业奔波的日子。能娶到这样的姑娘,真是自己的福气。
窗外,月光如水。村子里静悄悄的,但郑昊知道,从明天开始,这里会越来越热闹。
第二天一早,郑昊就起来了。他洗漱完毕,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,准备去县里打电话。
"这么早就要去?"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,"先吃了早饭再走。"
"不了妈,我早点去,县里邮电局人少。"郑昊说。
"那路上小心点。"母亲叮嘱道,"中午在县里吃饭,别省钱。"
"知道了。"郑昊应着,推着自行车出了门。
清晨的空气很清新,村里还很安静。郑昊骑着车,一路想着等会儿要说的话。这些老同事,有些已经好几年没联系了,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。
到了县城,邮电局刚开门。郑昊走进去,找到国际长途的窗口。
"同志,我要打北京的电话。"
"北京?"工作人员抬起头,"号码多少?"
郑昊报了号码,工作人员开始接线。过了一会儿,电话接通了。
"喂,航天部技术处。"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。
"老张!是我,郑昊。"郑昊激动地说。
"郑昊?"电话那头愣了一下,随即传来惊喜的声音,"好小子!多少年没联系了?我还以为你把我们都忘了呢!"
"怎么会。"郑昊笑了,"老张,我一直想你们呢。"
"你小子,还会说话了。"老张笑骂道,"听说你回老家了?在干什么呢?"
"办了个厂子,做拖拉机、汽车、电视机。"郑昊简单说道。
"厂子?你小子可以啊!"老张惊讶地说,"做得怎么样?"
"还行,现在有200多个工人,一个月能赚几十万。"郑昊说。
"几十万?"老张倒吸了口凉气,"你小子发财了啊!"
"哪有,还在摸索呢。"郑昊笑了,"老张,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,我腊月二十三结婚,你能来吗?"
"结婚?"老张愣了一下,"你小子终于开窍了?娶的谁啊?"
"我同学,也是们村小学的老师,人很好。"郑昊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