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上午,郑昊正在技术科和工程师们讨论质量改进方案,办公室主任小李匆匆跑来。
"郑厂长,您家里来人了,说有急事找您。"
"我家里?谁来了?"
"说是您的远房叔叔,从济南来的。"
郑昊皱了皱眉。他在济南确实有一些远房亲戚,但平时来往不多。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找来,肯定不是什么好事。
"让他们到会议室等着,我马上过去。"
来到会议室,郑昊看到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坐在那里,旁边还跟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。
"昊子,你还记得我吗?我是你三叔郑大成。"中年人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。
郑昊努力回忆了一下,确实有印象。这个三叔是父亲的堂弟,住在济南,以前春节时来过几次。
"三叔,您怎么来了?"郑昊客气地问道。
"这不是听说你发达了,办了大工厂,特意来看看。"郑大成笑容满面,"这是我儿子郑小军,刚从技校毕业,学的是机械专业。"
年轻人怯生生地叫了一声:"昊哥好。"
郑昊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。肯定是来求工作的。
"三叔,您坐。小军也坐。"郑昊让他们坐下,"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?"
"也不是什么大事。"郑大成有些不好意思,"就是小军毕业半年了,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听说你这里要人,想着能不能给安排个位置。"
果然如此。郑昊心里有些为难。不是不愿意帮助亲戚,而是现在企业正处于困难期,根本不适合招新人。
"三叔,不是我不愿意帮忙,实在是现在情况不太好。"郑昊如实说道,"企业遇到了一些问题,暂时不招人了。"
"什么问题?我看你们厂子挺大的,工人也不少啊。"郑大成有些不信。
"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,现在正在整改。"郑昊简单解释,"要等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扩招。"
"质量问题能有多严重?"郑大成满不在乎,"小军学的就是机械,正好能帮你们解决问题。"
郑昊看了看这个年轻人。20多岁,刚从技校毕业,没有任何工作经验,怎么可能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?
"三叔,不是这么简单的。我们现在的技术问题很复杂,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才能解决。"
"那就让小军先干些简单的工作,慢慢学呗。"郑大成坚持道,"他人很机灵,肯定能学会。"
正在僵持时,郑大山走了进来。他听说有亲戚来访,特意过来看看。
"大成,你怎么来了?"郑大山热情地招呼。
"大山哥,我来看看昊子,顺便想让小军在厂里找个工作。"郑大成赶紧站起来。
"这个好说啊。"郑大山毫不犹豫地说,"咱们都是一家人,有什么困难当然要互相帮助。昊子,给小军安排个工作吧。"
郑昊心里更加为难了。父亲这样表态,让他很难拒绝。但现在企业的情况确实不适合招新人。
"爸,不是我不愿意帮忙,实在是现在企业情况特殊。"郑昊试图向父亲解释。
"什么情况再特殊,安排一个人还不行?"郑大山有些不高兴,"小军是咱们家的孩子,你不帮谁帮?"
"就是,昊子现在是大老板了,安排个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。"郑大成趁机说道。
这时,郑建国也闻声赶来。了解情况后,他的态度很明确。
"爸,小昊说得对。现在企业正处于困难时期,不适合招新人。"郑建国支持弟弟的决定。
"什么困难时期?我看厂子里工人挺多的,生产也正常啊。"郑大山不理解。
"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,我们正在整改。而且资金也比较紧张。"郑建国解释道。
"那更应该互相帮助了。"郑大山说,"困难的时候,亲戚朋友不帮忙,还指望谁?"
父子三人的观点出现了分歧。郑大山认为应该帮助亲戚,郑建国和郑昊认为现在不合适。
"这样吧。"郑大成见气氛有些紧张,主动提出建议,"小军也不要什么高工资,就按普通工人的标准给就行。先干着,等企业好了再说。"
"三叔,真不是工资的问题。"郑昊耐心解释,"现在我们可能要减员,而不是增员。如果这时候招新人,对老员工不公平。"
"减员?"郑大成吃了一惊,"企业情况这么严重?"
"比较严重。"郑昊如实说道,"所以真的不方便安排工作。"
郑大成的脸色有些难看。他千里迢迢从济南赶来,本以为凭着亲戚关系,安排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,没想到被拒绝了。
"昊子,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是来占便宜的?"郑大成语气有些冲,"我们也不是白要工作,小军有技术,能干活。"
"三叔,我没有这个意思。"郑昊赶紧澄清,"如果是平时,我肯定会安排。但现在情况确实特殊。"
"什么特殊不特殊的,我看你就是不愿意帮忙。"郑大成站起身来,"算了,我们不求你了。"
"大成,你别这样说。"郑大山也急了,"昊子不是不愿意帮忙,是真有困难。"
"有什么困难?我看就是发达了忘本。"郑大成愤愤地说,"以前咱们家困难的时候,我还给过你们粮食呢。现在让帮个忙就推三阻四的。"
这话说得很重,让郑昊心里很不舒服。但考虑到是长辈,他还是忍住了。
"三叔,真不是不愿意帮忙。这样吧,等企业情况好转了,我第一时间联系您。"郑昊试图缓解气氛。
"算了算了,不用了。"郑大成拉着儿子往外走,"我们自己想办法。"
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,郑昊心里五味杂陈。他理解亲戚的需求,也理解父亲的想法,但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允许。
"昊子,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?"郑大山还是有些不满,"就安排一个人而已,能有多大影响?"
"爸,不是一个人的问题。"郑昊解释道,"如果我们现在招人,其他员工会怎么想?他们会认为企业情况没有那么严重,可能会放松警惕。"
"那也不能让亲戚白跑一趟啊。"郑大山还是不理解。
"爸,小昊做得对。"郑建国支持弟弟,"企业管理不能搞特殊化,一旦开了这个口子,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找来。"
父子之间的分歧让气氛很紧张。最后还是郑大山妥协了。
"算了,你们年轻人有你们的想法。"他叹了口气,"但以后别让人说咱们家发达了就不认亲戚。"
这件事虽然过去了,但给郑昊留下了很深的思考。企业发展了,社会关系也变复杂了。如何在坚持原则和维护亲情之间找到平衡,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更让他担心的是,如果类似的事情继续发生,会不会影响家庭和睦?毕竟血浓于水,亲情关系是无法替代的。
但企业管理也不能感情用事。如果为了照顾各种关系而违反原则,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本身。
这个两难的选择,让郑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"郑厂长,您家里来人了,说有急事找您。"
"我家里?谁来了?"
"说是您的远房叔叔,从济南来的。"
郑昊皱了皱眉。他在济南确实有一些远房亲戚,但平时来往不多。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找来,肯定不是什么好事。
"让他们到会议室等着,我马上过去。"
来到会议室,郑昊看到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坐在那里,旁边还跟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。
"昊子,你还记得我吗?我是你三叔郑大成。"中年人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。
郑昊努力回忆了一下,确实有印象。这个三叔是父亲的堂弟,住在济南,以前春节时来过几次。
"三叔,您怎么来了?"郑昊客气地问道。
"这不是听说你发达了,办了大工厂,特意来看看。"郑大成笑容满面,"这是我儿子郑小军,刚从技校毕业,学的是机械专业。"
年轻人怯生生地叫了一声:"昊哥好。"
郑昊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。肯定是来求工作的。
"三叔,您坐。小军也坐。"郑昊让他们坐下,"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?"
"也不是什么大事。"郑大成有些不好意思,"就是小军毕业半年了,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听说你这里要人,想着能不能给安排个位置。"
果然如此。郑昊心里有些为难。不是不愿意帮助亲戚,而是现在企业正处于困难期,根本不适合招新人。
"三叔,不是我不愿意帮忙,实在是现在情况不太好。"郑昊如实说道,"企业遇到了一些问题,暂时不招人了。"
"什么问题?我看你们厂子挺大的,工人也不少啊。"郑大成有些不信。
"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,现在正在整改。"郑昊简单解释,"要等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扩招。"
"质量问题能有多严重?"郑大成满不在乎,"小军学的就是机械,正好能帮你们解决问题。"
郑昊看了看这个年轻人。20多岁,刚从技校毕业,没有任何工作经验,怎么可能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?
"三叔,不是这么简单的。我们现在的技术问题很复杂,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才能解决。"
"那就让小军先干些简单的工作,慢慢学呗。"郑大成坚持道,"他人很机灵,肯定能学会。"
正在僵持时,郑大山走了进来。他听说有亲戚来访,特意过来看看。
"大成,你怎么来了?"郑大山热情地招呼。
"大山哥,我来看看昊子,顺便想让小军在厂里找个工作。"郑大成赶紧站起来。
"这个好说啊。"郑大山毫不犹豫地说,"咱们都是一家人,有什么困难当然要互相帮助。昊子,给小军安排个工作吧。"
郑昊心里更加为难了。父亲这样表态,让他很难拒绝。但现在企业的情况确实不适合招新人。
"爸,不是我不愿意帮忙,实在是现在企业情况特殊。"郑昊试图向父亲解释。
"什么情况再特殊,安排一个人还不行?"郑大山有些不高兴,"小军是咱们家的孩子,你不帮谁帮?"
"就是,昊子现在是大老板了,安排个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。"郑大成趁机说道。
这时,郑建国也闻声赶来。了解情况后,他的态度很明确。
"爸,小昊说得对。现在企业正处于困难时期,不适合招新人。"郑建国支持弟弟的决定。
"什么困难时期?我看厂子里工人挺多的,生产也正常啊。"郑大山不理解。
"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,我们正在整改。而且资金也比较紧张。"郑建国解释道。
"那更应该互相帮助了。"郑大山说,"困难的时候,亲戚朋友不帮忙,还指望谁?"
父子三人的观点出现了分歧。郑大山认为应该帮助亲戚,郑建国和郑昊认为现在不合适。
"这样吧。"郑大成见气氛有些紧张,主动提出建议,"小军也不要什么高工资,就按普通工人的标准给就行。先干着,等企业好了再说。"
"三叔,真不是工资的问题。"郑昊耐心解释,"现在我们可能要减员,而不是增员。如果这时候招新人,对老员工不公平。"
"减员?"郑大成吃了一惊,"企业情况这么严重?"
"比较严重。"郑昊如实说道,"所以真的不方便安排工作。"
郑大成的脸色有些难看。他千里迢迢从济南赶来,本以为凭着亲戚关系,安排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,没想到被拒绝了。
"昊子,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是来占便宜的?"郑大成语气有些冲,"我们也不是白要工作,小军有技术,能干活。"
"三叔,我没有这个意思。"郑昊赶紧澄清,"如果是平时,我肯定会安排。但现在情况确实特殊。"
"什么特殊不特殊的,我看你就是不愿意帮忙。"郑大成站起身来,"算了,我们不求你了。"
"大成,你别这样说。"郑大山也急了,"昊子不是不愿意帮忙,是真有困难。"
"有什么困难?我看就是发达了忘本。"郑大成愤愤地说,"以前咱们家困难的时候,我还给过你们粮食呢。现在让帮个忙就推三阻四的。"
这话说得很重,让郑昊心里很不舒服。但考虑到是长辈,他还是忍住了。
"三叔,真不是不愿意帮忙。这样吧,等企业情况好转了,我第一时间联系您。"郑昊试图缓解气氛。
"算了算了,不用了。"郑大成拉着儿子往外走,"我们自己想办法。"
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,郑昊心里五味杂陈。他理解亲戚的需求,也理解父亲的想法,但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允许。
"昊子,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?"郑大山还是有些不满,"就安排一个人而已,能有多大影响?"
"爸,不是一个人的问题。"郑昊解释道,"如果我们现在招人,其他员工会怎么想?他们会认为企业情况没有那么严重,可能会放松警惕。"
"那也不能让亲戚白跑一趟啊。"郑大山还是不理解。
"爸,小昊做得对。"郑建国支持弟弟,"企业管理不能搞特殊化,一旦开了这个口子,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找来。"
父子之间的分歧让气氛很紧张。最后还是郑大山妥协了。
"算了,你们年轻人有你们的想法。"他叹了口气,"但以后别让人说咱们家发达了就不认亲戚。"
这件事虽然过去了,但给郑昊留下了很深的思考。企业发展了,社会关系也变复杂了。如何在坚持原则和维护亲情之间找到平衡,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更让他担心的是,如果类似的事情继续发生,会不会影响家庭和睦?毕竟血浓于水,亲情关系是无法替代的。
但企业管理也不能感情用事。如果为了照顾各种关系而违反原则,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本身。
这个两难的选择,让郑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