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二章 宴会前奏
不多时,阿月便回来回话,说周宁姝早已备好,正在正厅等着。沈清辞起身往正厅去,刚转过回廊,就见周宁姝立在厅中,她穿了件石青色暗绣云纹的褙子,下着墨色长裙,妆容淡雅,鬓边只簪了一支碧玉簪,虽不张扬,却自有主母的沉稳气度。
也不知她这一个月到底经历了什么,竟然改了性子,变得沉稳许多。
“你来得正好,” 周宁姝见她进来,笑着招呼,“沈子安一早醒了就找我,我哄着他吃了早膳,让孙妈妈带着去花园玩了,这会儿刚收拾好,就等你了。”
沈清辞点头,心中大安。
周宁姝回府把府中琐事打理得妥帖,她便能省心很多,因为沈子安之前被沈明溪教的,对周宁姝和自己都颇有敌意,对孙妈妈倒算亲近,沈清辞便把孙妈妈留下照顾沈子安。
“有劳你了,” 沈清辞道,“今日宴上怕是要有事端,切记谨言慎行。”
周宁姝了然颔首:“我明白,不会给你添乱。”
两人说着,管家已在门外候着,躬身道:“大小姐,大夫人,马车已备好,该启程了,免得误了时辰。” 沈清辞与周宁姝对视一眼,一同走出正厅。
府门外,两辆乌木马车静静候着。沈清辞扶着周宁姝的手,一同踏上马车。马车缓缓驶动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。
行宫门外的白玉石阶下,早已停满了各式马车,衣香鬓影的贵女与夫人三三两两聚着,低声说笑间满是京中勋贵的体面。
沈清辞扶着周宁姝刚走下马车,就被一道带着尖刻的声音截住了脚步。
“这不是沈大小姐吗?” 礼部尚书夫人李氏摇着团扇,慢悠悠地晃过来,目光在沈清辞身上扫来扫去,像是在打量什么稀奇物件,“听说沈大小姐医术高超,怎么自己倒病了一个多月,连自家丧礼都办了?如今刚‘醒’过来,不好好在家养着,倒急着出来抛头露面,莫不是怕旁人忘了沈家还有个嫡女?”
这话里的嘲讽几乎要溢出来,周围瞬间安静了几分,不少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沈清辞身上。李氏心里还记恨着上次沈清辞为自证清白当众剖尸,搅了她主办的赏花宴,故意想给沈清辞找不痛快。
周宁姝眉头微蹙立刻开始反驳:“李夫人这话就不对了。我家清辞可不是病了,而是带着祥瑞福泽之人,那日她从棺中醒转,面色红润如常人,在场宾客有目共睹,何来‘病体’一说?李夫人这般说辞,莫不是忘了当日的情景?”
“棺中醒转就是有福泽?” 站在李氏身边的巡防司夫人立刻接话,语气里满是不屑,“依我看,不过是沈家编出来的托词罢了!谁知道那棺材里到底是怎么回事?说不定是沈大小姐故意躲起来,想借着‘祥瑞’的名头博关注,好在京中贵女里站稳脚跟呢!”
这话更刻薄,连周宁姝都被噎了一下,正要再辩,就见人群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。
永安郡主的马车刚到,她穿着一身绛红色褙子,气势十足地下了马车走了过来,身后跟着陈昭华,目光冷冷地扫过李氏等人:“托词?”
她停下脚步,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瞬间鸦雀无声:“当日说清辞有祥瑞福泽的,是我家昭华。怎么,李夫人是觉得我女儿睁眼说瞎话,还是觉得我永安郡主教女无方,让她在众人面前编谎话?”
永安郡主出身高贵,在京中夫人圈里向来不好惹。
李氏脸色瞬间白了,连忙摆手:“郡主说笑了,臣妇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“不是最好。” 永安郡主没给她留面子,转头看向沈清辞,语气缓和了几分,“清辞,好久不见,快随本宫进去聊天解解闷。”
沈清辞点头应是。
可刚走两步,就有人不死心,低声嘀咕:“沈大小姐是有福泽,让一个妾室出身的人都能沾了福气做侯府主母。”
这话明显是冲周宁姝来的,想借着嘲讽她的出身,再压沈清辞一头。
沈清辞脚步一顿,转头看向说话的御史夫人,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锐利的笑意:“这位夫人说得是。不过我母亲能从侧室扶正为侯府主母,既是父亲的心意,也是沈家上下认可的结果,若是母亲的身份不合规矩,今日三皇子殿下举办秋日宴,为何会特地邀请我与母亲一同前来?难道夫人是觉得,三皇子殿下的邀请有失妥当,连规矩都不懂了?”
这话直接把 “质疑身份” 的矛头引到了三皇子身上,御史夫人脸色骤变,哪里还敢再说话,质疑三皇子的眼光,那是给自家大人找不痛快!
周围的人也都噤了声,谁也不想为了这点口舌之争,惹上皇室的麻烦。
永安郡主满意地看了沈清辞一眼,上前揽住她的胳膊:“走吧。”
两人跟着永安郡主,一同踏上白玉石阶,身后那些若有若无的议论声渐渐淡去。
走进行宫正殿,暖阁里的熏香便裹着暖意扑面而来。殿内明烛高悬,鎏金铜灯的光晕洒在描金梁柱上,映得满殿贵气。宾客们大多按品级分坐两侧,或是围在一起低声谈笑,玉扳指碰撞瓷杯的轻响、女子们的软语笑声,交织成一派热闹景象,却又处处透着几分刻意的体面。
沈清辞跟着永安郡主往里走,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殿中众人,左侧坐着几位武将勋贵,正谈论着边关军情;右侧则是文官家眷,多在说些诗词书画的闲话。可当她的视线落在靠窗的一张桌案时,脚步却几不可察地顿了顿。
那桌案旁坐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男子,看年岁约莫三十上下,面容是陌生的温雅模样,颔下留着淡淡的胡须,正端着茶盏听身边人说话。
沈清辞觉得这人有些眼熟,直到看到此人抬眼时眼底闪过的锐利,才认出是萧景焓。
难怪她先前疑惑,萧景焓既需隐藏 “未死” 的身份,怎会冒险来这大庭广众的宴会,原来竟是换了副模样。
秋日宴到底有什么,值得萧景焓特地易容前来呢?
不多时,阿月便回来回话,说周宁姝早已备好,正在正厅等着。沈清辞起身往正厅去,刚转过回廊,就见周宁姝立在厅中,她穿了件石青色暗绣云纹的褙子,下着墨色长裙,妆容淡雅,鬓边只簪了一支碧玉簪,虽不张扬,却自有主母的沉稳气度。
也不知她这一个月到底经历了什么,竟然改了性子,变得沉稳许多。
“你来得正好,” 周宁姝见她进来,笑着招呼,“沈子安一早醒了就找我,我哄着他吃了早膳,让孙妈妈带着去花园玩了,这会儿刚收拾好,就等你了。”
沈清辞点头,心中大安。
周宁姝回府把府中琐事打理得妥帖,她便能省心很多,因为沈子安之前被沈明溪教的,对周宁姝和自己都颇有敌意,对孙妈妈倒算亲近,沈清辞便把孙妈妈留下照顾沈子安。
“有劳你了,” 沈清辞道,“今日宴上怕是要有事端,切记谨言慎行。”
周宁姝了然颔首:“我明白,不会给你添乱。”
两人说着,管家已在门外候着,躬身道:“大小姐,大夫人,马车已备好,该启程了,免得误了时辰。” 沈清辞与周宁姝对视一眼,一同走出正厅。
府门外,两辆乌木马车静静候着。沈清辞扶着周宁姝的手,一同踏上马车。马车缓缓驶动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。
行宫门外的白玉石阶下,早已停满了各式马车,衣香鬓影的贵女与夫人三三两两聚着,低声说笑间满是京中勋贵的体面。
沈清辞扶着周宁姝刚走下马车,就被一道带着尖刻的声音截住了脚步。
“这不是沈大小姐吗?” 礼部尚书夫人李氏摇着团扇,慢悠悠地晃过来,目光在沈清辞身上扫来扫去,像是在打量什么稀奇物件,“听说沈大小姐医术高超,怎么自己倒病了一个多月,连自家丧礼都办了?如今刚‘醒’过来,不好好在家养着,倒急着出来抛头露面,莫不是怕旁人忘了沈家还有个嫡女?”
这话里的嘲讽几乎要溢出来,周围瞬间安静了几分,不少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沈清辞身上。李氏心里还记恨着上次沈清辞为自证清白当众剖尸,搅了她主办的赏花宴,故意想给沈清辞找不痛快。
周宁姝眉头微蹙立刻开始反驳:“李夫人这话就不对了。我家清辞可不是病了,而是带着祥瑞福泽之人,那日她从棺中醒转,面色红润如常人,在场宾客有目共睹,何来‘病体’一说?李夫人这般说辞,莫不是忘了当日的情景?”
“棺中醒转就是有福泽?” 站在李氏身边的巡防司夫人立刻接话,语气里满是不屑,“依我看,不过是沈家编出来的托词罢了!谁知道那棺材里到底是怎么回事?说不定是沈大小姐故意躲起来,想借着‘祥瑞’的名头博关注,好在京中贵女里站稳脚跟呢!”
这话更刻薄,连周宁姝都被噎了一下,正要再辩,就见人群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。
永安郡主的马车刚到,她穿着一身绛红色褙子,气势十足地下了马车走了过来,身后跟着陈昭华,目光冷冷地扫过李氏等人:“托词?”
她停下脚步,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瞬间鸦雀无声:“当日说清辞有祥瑞福泽的,是我家昭华。怎么,李夫人是觉得我女儿睁眼说瞎话,还是觉得我永安郡主教女无方,让她在众人面前编谎话?”
永安郡主出身高贵,在京中夫人圈里向来不好惹。
李氏脸色瞬间白了,连忙摆手:“郡主说笑了,臣妇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“不是最好。” 永安郡主没给她留面子,转头看向沈清辞,语气缓和了几分,“清辞,好久不见,快随本宫进去聊天解解闷。”
沈清辞点头应是。
可刚走两步,就有人不死心,低声嘀咕:“沈大小姐是有福泽,让一个妾室出身的人都能沾了福气做侯府主母。”
这话明显是冲周宁姝来的,想借着嘲讽她的出身,再压沈清辞一头。
沈清辞脚步一顿,转头看向说话的御史夫人,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锐利的笑意:“这位夫人说得是。不过我母亲能从侧室扶正为侯府主母,既是父亲的心意,也是沈家上下认可的结果,若是母亲的身份不合规矩,今日三皇子殿下举办秋日宴,为何会特地邀请我与母亲一同前来?难道夫人是觉得,三皇子殿下的邀请有失妥当,连规矩都不懂了?”
这话直接把 “质疑身份” 的矛头引到了三皇子身上,御史夫人脸色骤变,哪里还敢再说话,质疑三皇子的眼光,那是给自家大人找不痛快!
周围的人也都噤了声,谁也不想为了这点口舌之争,惹上皇室的麻烦。
永安郡主满意地看了沈清辞一眼,上前揽住她的胳膊:“走吧。”
两人跟着永安郡主,一同踏上白玉石阶,身后那些若有若无的议论声渐渐淡去。
走进行宫正殿,暖阁里的熏香便裹着暖意扑面而来。殿内明烛高悬,鎏金铜灯的光晕洒在描金梁柱上,映得满殿贵气。宾客们大多按品级分坐两侧,或是围在一起低声谈笑,玉扳指碰撞瓷杯的轻响、女子们的软语笑声,交织成一派热闹景象,却又处处透着几分刻意的体面。
沈清辞跟着永安郡主往里走,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殿中众人,左侧坐着几位武将勋贵,正谈论着边关军情;右侧则是文官家眷,多在说些诗词书画的闲话。可当她的视线落在靠窗的一张桌案时,脚步却几不可察地顿了顿。
那桌案旁坐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男子,看年岁约莫三十上下,面容是陌生的温雅模样,颔下留着淡淡的胡须,正端着茶盏听身边人说话。
沈清辞觉得这人有些眼熟,直到看到此人抬眼时眼底闪过的锐利,才认出是萧景焓。
难怪她先前疑惑,萧景焓既需隐藏 “未死” 的身份,怎会冒险来这大庭广众的宴会,原来竟是换了副模样。
秋日宴到底有什么,值得萧景焓特地易容前来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