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叶知秋:龙城故事 第一百四十五章 优秀评选(一)

小说:一叶知秋:龙城故事 作者:伊小塔 更新时间:2025-10-05 07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夜幕降临,龙城大学法律系的办公楼里,大部分窗户都已漆黑,只有三楼301办公室的窗口,依然透出稳定而温暖的光亮。

  陈秋铭独自坐在办公桌前,台灯的光芒将他专注的身影投在身后的书架上。桌上摊开着那份《龙城大学关于评选校级优秀学生的通知》,旁边是法律四班的花名册、成绩单、综合测评排名表,还有几张写满了潦草字迹的便签。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、墨水以及夜晚特有的清冷气息。

 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眉头微蹙。文件上的硬性条件——学习成绩排名前30%、综合测评排名前40%、担任学生干部满一学期、无不及格科目、无纪律处分——这些条条框框像筛子一样,很快就能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名单。这部分是客观的,冰冷的数字和记录,几乎不容辩驳。

  然而,真正让他感到棘手的是最后一项:“班主任综合评价加分”。这一项,文件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,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评分标准、分值区间或者操作细则,但其后的备注却明确写着“此项加分计入总分,作为重要参考依据”。陈秋铭仔细核对了前面各项的分数构成,发现学习成绩、综合测评、干部任职等项,即使全部拿满,同学之间的分差也不会太大。而这个“班主任加分”,却像是一个可以随意调节的巨大砝码,足以轻易颠覆前面所有客观数据建立起来的秩序。它看似是赋予班主任的权力,实则是将最终的决定权,很大程度上交给了班主任的主观判断。

  “这简直是……”陈秋铭低声自语,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,但内心的担忧显而易见。这种缺乏透明度的规则,很容易引发争议,也让他这个力求公正的班主任感到束手束脚。

  他站起身,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,决定去潘禹会副主任办公室碰碰运气。他发现302办公室的门缝下同样透出灯光。敲敲门,里面传来潘禹会略带沙哑的声音:“进。”

  潘禹会果然也没走,正戴着老花镜,就着台灯研究着同样的文件。见是陈秋铭,他抬了抬眼皮,有些意外:“陈老师?这么晚还在忙?”

  “潘主任您不也没休息。”陈秋铭寒暄了一句,走到办公桌前,直接切入正题,“正好您没走,我对着这份评优文件,有个地方不太明白,想请教一下您。”

  “哦?哪里不明白?”潘禹会放下文件,身体向后靠了靠。

  陈秋铭指着文件上“班主任综合评价加分”那一栏:“就是这个,潘主任。这一项,没有给出任何评分标准,具体怎么加分?加多少?依据是什么?我看了一下分数构成,这一项的权重似乎不小,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。因为其他几项,符合条件的同学分数拉不开差距。”

  潘禹会听完,脸上露出一丝“果然如此”的表情,他摘下老花镜,用镜腿轻轻敲着桌面:“陈老师啊,你刚来,可能不太清楚。这项‘班主任加分’,本来就是学校赋予班主任的权力。说白了,过去的评优,很大程度上就是班主任说了算。现在虽然越来越强调量化考核,搞这些表格分数,但最终,还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决定性作用。为什么?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是最了解的嘛!谁平时表现怎么样,为班级做了多少贡献,思想品德如何,这些细枝末节,哪是几张表格能完全体现出来的?”

  陈秋铭追问道:“那按照您的意思,这项加分,其实就是单纯根据班主任个人的主观印象来打分?”

  “事实上,就是如此。”潘禹会点了点头,语气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坦然,“班主任觉得哪个学生更优秀、更值得培养,就在这个环节适当倾斜一下。这很正常。”

  “可是……这样的话,评分依据完全说不清楚啊!学生要是问起来,我怎么解释?凭什么给他加5分,给我只加3分?”陈秋铭道出了自己的忧虑。

  潘禹会摆了摆手,一副“你太年轻”的样子:“解释?有什么好解释的?班主任的综合评价,本身就是解释。至于公不公平……唉,陈老师,这世上哪有绝对的公平?我们只能做到相对公平。这项制度的设计,本意就是相信班主任的判断。只要大面上过得去,别引起太大的反弹,就行了。毕竟,最后名单还要系里开会审定嘛!”

  潘禹会的话,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、依赖于个人权威和“模糊处理”的管理哲学。但这与陈秋铭内心对“法治”和“程序正义”的坚持格格不入。他知道,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。

  “我明白了,谢谢潘主任。”陈秋铭没有再多说什么,道谢后便退出了潘禹会的办公室。

  回到301室,台灯的光晕似乎也变得有些沉重。陈秋铭重新坐回椅子上,盯着那份文件,陷入了沉思。依靠班主任的个人好恶来决定重要的荣誉归属,这既不符合他的理念,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一旦处理不当,很容易破坏班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凝聚力。

  “不行,不能这么干。”他喃喃自语。必须找到一种方法,既能完成评优任务,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过程的公正和透明。

  一个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清晰起来:成立一个临时性的班级评优工作小组。让这个小组来协助处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,更重要的是,让他们成为整个过程的见证者。一旦未来出现任何争议,这个由非利益相关学生组成的小组,可以为他作证,证明评选过程是公开、依规进行的。

  他的目光落在了班级花名册上。小组的人选至关重要。首先,班级主要干部和成绩排名靠前(比如前15名)的同学肯定不能进入小组,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潜在的评优对象,需要避嫌。其次,小组成员必须办事可靠、认真细致,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。

  他的手指在名单上滑动,最终停留在了三个名字上:谷江河、袁友三、冯欣钰。

  谷江河,复员军人出身,比同龄人成熟稳重,现在是系文体社团的副社长,组织协调能力很强,为人正直;袁友三,虽然是自律会成员,但学习成绩中等,基本达不到评优的硬性条件,让他参与进来不会引起非议,而且他熟悉系里的规章制度;冯欣钰,班里年龄最小的女生,但做事细心踏实,性格温和,可以作为女生群体的代表。

  人选确定,陈秋铭立刻用电话分别联系了三人,让他们马上到301办公室来。

  不一会儿,三个学生先后赶到。谷江河穿着一身运动服,似乎刚锻炼完;袁友三戴着眼镜,手里还拿着本法律书;冯欣钰则显得有些睡眼惺忪,显然是刚从宿舍被叫起来。

  “老师,您找我们?”谷江河作为三人中最为沉稳的,率先开口。

  “嗯,有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你们帮忙。”陈秋铭示意他们坐下,然后将评优文件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,“为了做好这次班级评优工作,我决定成立一个临时的评优工作小组,成员就是你们三位。谷江河,你担任组长,负责整体的组织和协调。”

  三人相互看了看,都有些意外。袁友三推了推眼镜,疑惑地问:“陈老师,为什么选我们几个?我们……也不是班委啊。”

  陈秋铭解释道:“正因为你们不是本次评优的主要候选人,才能保证公正。班委和成绩排名前15的同学都是重点考察对象,需要避嫌。选你们,是因为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和公正性。”他分别看向三人,“谷江河,你当过兵,有组织纪律性,在社团的工作也证明了你很有经验;袁友三,你是自律会干部,熟悉规则,虽然成绩不算拔尖,但做事认真;冯欣钰,你细心踏实,我相信你能把工作做好。”

  听到陈秋铭如此信任的评价,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郑重之色。谷江河挺直腰板,代表小组表态:“感谢陈老师的信任!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们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,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和文件规定办事,绝不辜负您的期望!”

  陈秋铭满意地点点头:“好。我对这次评优工作的态度很明确:一切公开透明,严格按文件执行,不掺杂我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。”他的语气变得有些严肃,“我不像有些老师,喜欢在背后搞‘暗箱操作’,直到最后才贴个结果出来,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。我希望我们这次评优的每一个环节,都是放在阳光下的。”

  袁友三立刻领会了精神:“陈老师,我们明白您的意思。我们就是这个‘公开透明’过程的执行者和见证者。”

  “没错。”陈秋铭开始布置具体任务,“谷江河,你建一个群,把我和你们三个拉进去,作为工作沟通平台。袁友三,你用手机把这份文件清晰扫描成PDF文档,然后发到班级大群里,让所有同学都能看到原文。冯欣钰,你用我的账号登录学校办公网,查询所有符合硬性条件候选人的具体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分数,我们需要精确计算他们的基础积分。”

  袁友三听到要把文件发到班级群,显得有些犹豫:“老师……您确定要把文件原文发出去吗?以前……可从来没有老师这样做过。大家都知道了具体条款和分值,您……您可就不好‘控制’结果了。”他的担心不无道理,这确实打破了常规。

  陈秋铭闻言笑了起来,笑容里带着坦荡和自信:“我为什么要‘控制’?该是谁的荣誉,就是谁的,那是他们应得的。不该得的,我也没办法给他们‘逆天改命’吧?公开规则,正是为了杜绝‘控制’,让评选在规则内进行。”

  袁友三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了陈秋铭的深意,敬佩地点点头:“好的,老师,我马上扫描发送。”

  很快,袁友三将扫描好的文件发到了名为“法律四班一家亲”的群里,并按照陈秋铭的指示,让班长典晨阳@了全体成员。群里一时间鸦雀无声,没有人回复。但陈秋铭可以想象,屏幕背后,多少双眼睛正在仔细阅读着文件,多少颗心正在盘算、比较、期待,甚至可能已经开始暗自活动。平静的湖面下,暗流已然开始涌动。

  布置完任务,陈秋铭看了看时间,已经晚上七点了。他注意到三个学生都还空着肚子,便说:“对了,你们还没吃晚饭吧?谷江河。”

  谷江河老实回答:“是啊,老师,正准备去食堂就被您叫来了。”

  “晚饭我管了。”陈秋铭拿起手机,拨通了一个电话,“喂,欣倩吗?是我,陈老师。麻烦你去食堂买五份盒饭,送到301办公室来。多少钱我一会儿算给你……对,五份。辛苦了。”

  挂了电话,袁友三好奇地问:“老师,我们这里就四个人,为什么要买五份?难道谷江河要吃两份吗?”他开着玩笑。

  谷江河捶了他一下:“别瞎说,听铭哥的安排就是了。”

  陈秋铭笑了笑,没直接解释。

  大约二十分钟后,许欣倩提着五份还冒着热气的盒饭走了进来,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:“陈老师,盒饭买来了!可累坏我了,我自己都还没吃呢!您可得奖励我!”

  陈秋铭接过盒饭,笑着说:“奖励就是陪我们一起吃饭。这五份盒饭,有你一份。”

  许欣倩连忙摆手:“哎呀,我就是开个玩笑,不用带我的,我自己去食堂吃就行……”

  “不行,”陈秋铭语气温和但坚持,“让你来,除了送饭,还有一个任务,就是陪冯欣钰。”他看了一眼冯欣钰,对许欣倩解释道,“这么晚了,冯欣钰一个女生,和我们三个男老师男同学单独待在办公室不合适。你来陪着她,我们也避避嫌。”

  许欣倩恍然大悟,调皮地敬了个礼:“原来是这样啊!明白了!保证完成任务!合着我是来当‘工具人’的啊!”

  大家都被她的活泼逗笑了。谷江河感慨道:“陈老师考虑得真周到。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,领导也经常强调,工作中要注意避免和异性单独相处,瓜田李下,要避嫌。”

  冯欣钰也小声对陈秋铭说:“谢谢老师,您想得真细心。”

  “好了,快趁热吃吧。”陈秋铭把盒饭分给大家,“吃完我们继续干活。争取今天晚上,就把所有候选人的基础数据全部整理计算出来。”

  办公室里顿时充满了饭菜的香气和年轻人吃饭时的小声交谈。窗外的夜色更浓了,但301室的灯光依然明亮,照亮着几个为追求程序公正而忙碌的身影。陈秋铭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,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。但迈出这走向“透明化”的第一步,他感到一种心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