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等附议。”群臣本能的齐声同时附和袁阳的提议。

  提前知道的没什么,可那些并不提前知道的大小官吏....

  在附和之后,才反应过来,忍不住朝着赵锋看去,心中暗暗骇然,更是惊疑不定。

  太保?

  这可是三公之一无上殊荣。

  亦或者说,乞骸之时,这般殊荣的加封...一般只有六部尚书才有机会。

  注意,是有机会,而不是一定。

  但赵锋区区一个参将...

  不过霎那,众人又暗暗朝着赵羽看去...以赵锋的功劳,够不上。

  算上之前赵羽击破许逆的功劳...如果当时陛下没有对赵府进行荫封,且没有对赵羽升官,倒也勉强算是够,且也只是很勉强的够。

  但陛下有了荫封,对赵羽有升官...虽然赵羽升总兵这个官,升不升都一样,但,升了就是升了!

  如此之下,赵锋凭什么带着三公之太保殊荣告老?

  难道是...提前透支一部分赵羽北伐的战功?这是认为赵羽肯定能赢?也是,以武安侯之能,没有败的道理。

  赵锋也急忙恭声:“陛下,臣惶恐。”

  开心吗?赵锋其实很开心....这可是三公之殊荣,理论上,只有武将出身后转入朝廷的兵部尚书,才有机会带着近武的太保殊荣告老。

  但...够不着啊。

  虞帝却看向六部尚书:“诸卿以为,袁侍郎之提议如何?”

  六部尚书当即沉声:“臣等以为,袁侍郎所言并无不妥,赵参将于国大功,可当太保之殊荣。”

  虞帝微微点头:“既如此,拟旨...”

  “京营参将赵锋....统兵有方...数度抗击契丹...满门忠烈...即日,加封太保...”

  伴着虞帝下令拟旨,满朝文武都知道,赵锋以太保之殊荣告老,已是事实。

  三公之太保啊。

  赵锋忍不住哽咽:“臣,叩谢陛下隆恩。”

  虽然大虞的三公,不是古时那般在朝的三公...可既是国之三公,这份殊荣,不但是荣耀,还有着实打实的好处。

  远的不提,单说肉眼看得见的...他位列近武的三公之太保,哪怕他告老了,可他却也能推荐人入朝,而且他推荐的人,朝廷在考察后,只要不是蠢得离谱,朝廷都会任用!

  如果朝廷不用,六部甚至需要派人或者送出文书对他进行解释缘由。

  且,这一份推荐,理论上没有人数的限制...这就是近武的三公之太保。

  但凡在位的帝王对朝野的掌控力不足,三公便能以极短的时间培养出一大堆的门生故吏,足可见这加封到底有多重...国之三公也。

  更因此,无数官吏,忍不住暗暗朝着赵锋看去...暗暗盘算着什么。

  有人暗中思考着该如何才能朝着赵家靠拢,也有不太聪明的人惊疑...陛下为何有此等恩厚?哪怕有武安侯赵羽功劳在前,赵锋也不该得到如此殊荣!

  “卿于国大功,如今乞骸,朕也唯有以此聊表寸心...”虞帝一边让人赶快就赵锋扶起来,一边很是亲切。

  又君臣想得好一会儿,赵锋才回到人群。

  而赵羽...依旧一直很低调,只恭敬的垂着头。

  沐全忠又高呼: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。”

  兵部尚书袁稷上前:“陛下,臣有奏。”

  还在想如何靠拢赵家,以及还在惊疑赵锋为何能得太保殊荣告老的朝臣,面容又一肃。

  他们知道,今天真正的大事来了。

  赵锋已乞骸告老...伴着旨意拟好,严格的说,赵锋就已经不是在职官吏了。

  束缚着武安侯赵羽的无形束缚,消失了。

  赵羽也不着痕迹抬了抬眼眸...为了让虞帝看到他的野心很小,他一直都没有任何动作,甚至一直没有尝试打探今**赵羽会升任何职。

  是他不关心吗?不,赵羽其实很在意。

  虞帝则朝着袁稷露出笑意:“卿有何奏?”

  袁稷没有第一时间回应,而是带着复杂的神色扭头看一眼满朝文武。

  也因为那一抹复杂的眼色,让满朝文武下意识心脏一紧。

  他们瞬间就确定...情况不对劲。

  接下来要说的,绝不是武安侯赵羽会极其显赫。

  看完一无所知的文武,兵部尚书袁稷再度朝着虞帝恭声:“陛下,契丹野心勃勃,数度叩边...”

  “而我大虞边军,经过去岁搏杀虽已可当大用,但,仅仅边关之军,臣以为不够,此番能挡契丹,除却边军将士效死,更因有神机营和镇山营全体将士辅助...”

  “我大虞京营尽皆精锐,然,因赤岭河之变,镇江营神策营为叛军以阴谋暗算,已是名存实亡!此番抵抗契丹南下,神机营和镇山营亦是损失惨重”

  言语下,袁稷缓声:“契丹虽退,然契丹小儿野心勃勃,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未可知,臣以为,重建京营,已是迫在眉睫。”

  面对袁稷的提议,虞帝颔首:“卿之所言,有理。”

  下方文武,瞬间变色。

  重建京营?

  听起来是好事,但实际上....大虞,没钱!

  以现在大虞的国库,发此番边军的抚恤都勉强,哪来的钱重建京营的神策营和镇江营?

  京营可不是什么小军营...京营四营,每营两万战兵和四万辅兵的定额,一营六万人,两个营就是十二万兵额。

  重建整整十二万大军的神策营和镇江营...就算将国库的墙壁拆了也卖不出那么多钱!

  紧随其后,众人又朝着户部尚书看去...只见,户部尚书孙吉,沉着脸,却没吭声。

  显然,就如惯例...在大朝会上说的东西,陛下早就和六部重臣私下有过讨论。

  大朝会,仅仅只是宣布。

  虞帝作为非**,自然也朝着群臣询问:“诸卿以为,袁尚书所言如何?”

  大小官吏自然知道规矩,也不会傻乎乎的反对,只齐声:“臣等无异议。”

  “陛下,臣有异。”却有人提出了反对。

  一群人不由得纳闷,难道这里还有愣头青?

  顺着视线看去,又变得恭敬了...抗议的,居然是之前没动静的户部尚书孙吉。

  虞帝又问:“爱卿有何见解?”

  孙吉上前,恭声:“陛下,去岁契丹南下,边关死伤惨重...如今,边军将士需要补充兵马,神机营和镇山营死伤的将士需要抚恤...国库之银,恐难以负担同时重建神策营及镇江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