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赵羽哪怕升了昭武营总兵,哪怕有了个总兵的名头,但赵羽的官,依旧是地方的官。

  故而,赵羽不参加朝会也就罢了,只要参加...肯定是升官。

  又有人低语:“这一次,和其他时候,都不同啊...武安侯封侯后,这是武安侯第一次和赵锋同时朝会。”

  众人闻言,互相看一眼...哪怕赵羽不在,众人目光也纷纷变得敬畏。

  他们知道,今日,赵锋将乞骸,也在今日,武安侯赵羽,不再只是以前的仅仅只有威名震四方...只要赵锋乞骸,武安侯赵羽的权力,必然会顷刻膨胀无数,将那一份威名转化为真正的实权。

  到底会膨胀到何等层次,他们却不得而知。

  众人刚想说点什么,又下意识露出拘谨:“见过神都令,见过杜侍郎,见过袁尚书,见过蔡尚书...”

  神都令王建,吏部侍郎杜藤,兵部尚书袁稷,吏部尚书蔡建...一众天官,竟然同行而来?

  蔡建杜藤等人,朝着此地排队的小官微微点头,随即...也插队直接进了宫城。

  作为六部天官,如今又是寒冬腊月的,自然不可能在这宫门口排队。

  入了宫城,蔡建等人朝着威宁殿而去...若是炎炎夏日,他们还有闲心在凌晨就去太极殿殿门处等待。

  但寒冬腊月的...还是去威宁殿暖和。

  还没走几步,王建陡然开口:“那不是武安侯吗?”

  众人往前面看去...果然,在前面拐角的位置,武安侯赵羽和一众残余勋贵正在说话,可惜距离有些远,听不见在说什么。

  王建忍不住羡慕:“赵锋这位京营参将,今日必然是要乞骸了。”

  羡慕的不是赵锋乞骸,羡慕的,是赵锋乞骸之后的赵羽。

  同样都是男丁,同样曾经都只是“无所事事”的纨绔。

  他的儿子,一事无成,而赵羽...早已经名传天下。

  吏部尚书蔡建露出轻叹:“此时回首,犹然记得,仁兴37年,武安侯尚且白身,回乡祭祖遇险...不过短短三年时光,今日之后,他却已近乎位极人臣。”

  此地诸人互相扫视,默然不语。

  之前的武安侯虽然了不得,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,他们依旧敢暗中“蛐蛐”武安侯...毕竟,武安侯赵羽的官职只是守备,甚至平定许逆后升的昭武营总兵,更让人感觉有些忍俊不禁。

  但今日...

  王建好奇:“袁尚书,蔡尚书,武安侯会升任何职?”

  所有人都知道赵锋必然会乞骸,如此之下,对于武安侯的官职升迁...陛下一定会和兵部吏部两位尚书商议。

  蔡建袁稷两位尚书互相看一眼,不语。

  半晌才呢喃,带着不知是艳羡还是嫉妒之色轻叹:“生子当如赵三郎啊....”

  .....

  辰时,三刻

  太极殿

  “陛下到...”

  伴着太监高呼,龙撵入太极殿。

  “臣等叩见陛下,愿陛下万年。”

  群臣行礼。

  “平身。”

  “谢陛下。”

  群臣起身。

  沐全忠上前,高声: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

  群臣不语,只是不能的朝着赵羽和赵锋看去。

  似乎是察觉到诸人的视线。

  赵锋微微吐气,离开人群:“臣有奏。”

  虞帝朝着赵锋看去,面容露出一抹笑意。

  赵锋又呼吸一口气,故作颤颤巍巍:“启禀陛下,此番入边关,老臣已难如年少时那般可时常巡查营地...对敌之时,更是难提锋刃...”

  “老臣精力大不如往,军中诸事更是已力不从心...老臣已老迈,奏请,乞骸。”

  听着赵锋那故作颤颤巍巍的话语,众人看着赵锋那虎背熊腰的身板,尽皆无言。

  虽然早就知道赵锋要乞骸,但如今赵锋当真乞骸...看着赵锋那虎背熊腰,听着赵锋自称年老无力...

  龙椅下首

  沐全忠瞧着赵锋的魁梧体格,也默默无言...虽然大家伙都知道赵锋一定也必然会乞骸,但此时此刻...

  虞帝则立即挽留:“爱卿何故如此?卿虽然已老迈,然战阵之道,首重军略,卿统军多年...”

  待到虞帝劝完,赵锋再度乞骸:“陛下,臣已年迈,难如年少时那般承受奔波之苦...”

  在无数人的无言下,虎背熊腰一拳似乎能打死牛的赵锋,最终完成了“三辞三让”这种戏码。

  待到赵锋第三次乞骸。

  群臣也纷纷出声。

  “陛下,赵参将已年迈,正是颐养天年之时,如今赵参将之子武安侯军略不凡,正可替赵参将为国建功...”

  “陛下,赵参将已这般年迈,实在是不宜辛劳了啊。”

  “陛下,常言道,落叶当归根,如今赵参将已年迈,体弱最易为邪风入体,若再拖着苍老之躯征战,许是会发生不忍言之事...”

  群臣尽皆开始劝...核心,赵锋很老了,必然体弱多病之类,实在是不适合统兵一方。

  还待继续挽留的虞帝被群臣阻拦,这才作罢。

  沉吟片刻,虞帝道:“卿为朕,为大虞,立下汗马功劳,如今既告老...诸卿以为,当以何为封赏?”

  既然是正儿八经的乞骸告老,相应的,自然会有一份加封为荣耀。

  群臣扫视,而后看向六部尚书。

  以赵锋原本的身份,特别是文武不合,文官必然会派个小官来说到,但此时...

  朝臣看一眼那位一直未曾言语的武安侯,默默低头不语...最低都得是侍郎才够资格提议了。

  尚书?大概不会,毕竟赵家和六部尚书并不亲近...且,等赵锋乞骸,武安侯升官,那时才是尚书出面的时候。

  与赵羽不合的礼部侍郎袁阳上前:“启禀陛下,赵参将统兵多年,为我大虞立下功劳无数...”

  “契丹多次犯我大虞边关,赵参将近乎次次前往...”

  “非但如此,赵氏全族对陛下尽皆忠心耿耿...赵锋前有长子赵麟,忠烈战死边关亦不对契丹低头...后又有武安侯赵羽统兵一方,威名赫赫,令四夷胆寒...”

  “赵参将于大虞,于公有大功,于私,亦是满门忠良...”

  袁阳想办法抠出一大堆功劳,随即总结:“陛下,今赵参将告老,臣以为,当加封太保之殊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