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夏当权臣 第276章 凯旋暗流

小说:我在大夏当权臣 作者:青埂峰下 更新时间:2025-10-27 08:57:11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三日后,大朝会。金銮殿内,气氛凝重而微妙。舟山大捷的余温尚未散尽,但所有人都明白,今日朝会所议,关乎帝国战后走向,更关乎无数人的切身利益。

  果然,刚议完对罗刹残部的追击部署及西线防范之策,睿亲王一系的户部侍郎便率先出列,手持笏板,言辞“恳切”:

  “陛下!舟山大捷,扬我国威,然此战耗费巨万,国库已近空虚。后续追亡逐北,巩固海防,修建铁路,在在需钱。为保社稷长治久安,臣冒死恳请陛下,于全国加征三年‘平虏捐’,并提高商税、田赋两成,以充国用,毕其功于一役!”

  此言一出,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,殿内顿时一片嗡嗡之声。许多官员,尤其是地方官吏和出身士族的官员,脸上都露出深以为然或敢怒不敢言的神色。加税,虽是剜肉补疮,却是历代朝廷应对财政危机的惯用伎俩。

  睿亲王垂眸不语,仿佛事不关己。

  朕高坐龙庭,面无表情,心中冷笑。来了。

  “陛下,万万不可!”唐若雪立刻出列反对,她今日穿着庄重的皇贵妃朝服,气势沉静而坚定,“连年征战,百姓负担已重,元气未复。此刻加税,无异于涸泽而渔!臣妾已核查各项用度,宫内用度可再减三成,各地冗余衙门可裁撤合并,军需采购通过竞采新政已节省两成,若再行节俭,压缩非必要工程,可再支撑半年。当务之急,是休养生息,而非盘剥民力!”

  她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方案,试图证明无需加税亦可维持。

  “皇贵妃娘娘仁德,然娘娘可知,前线将士饷银、军械损耗、战舰维修,每日皆是天文数字?铁路一日不通,北地‘火种’便难速运东南!非常之时,当行非常之法!些许民怨,与国朝存续相比,孰轻孰重?”另一位睿亲王门下的官员立刻反驳,扣下了“国朝存续”的大帽子。

  厉欣怡见状,亦上前一步,声音清越:“陛下!加税乃是下策!北地银矿已初见成效,首批十万两官银不日即可抵京!油田产能仍在提升,未来收益可期!更有臣推行债券,已汇聚民间海量资金用于生产建设!此乃开源之道,远比加税这等竭泽而渔更能充盈国库!”

  她展现的是未来的钱景和新的财政手段。

  “厉妃娘娘所言,固然有理,然远水难解近渴!银矿产出几何?油田收益何时能抵军费?债券更是要还本付息!眼下窟窿,如何填补?”对方寸步不让。

  朝堂之上,顿时分为两派,一派主加税以求速效,一派主节流开源反对盘剥,争论不休,看似都是为了朝廷,实则背后是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权力角逐。

  朕冷眼看着他们争论,直到声音渐歇,所有目光再次汇聚到朕身上。

  朕缓缓站起身,走下丹陛,来到大殿中央,目光扫过每一个臣子的脸。

  “都说完了?”朕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无形的压力,“你们一个要刮地皮,一个要勒裤带,一个要画大饼。”朕的目光依次掠过主张加税、主张节流和主张开源的官员。

  “但你们,可有谁想过,这天下财富,除了土地里刨食、百姓身上搜刮,还能从何处而来?”

  朕走到殿门,指向远方:“海!那无垠的大海!罗刹人为何远渡重洋而来?为的不是朕的江山,而是财富!是贸易之路!”

  朕猛地转身,声如洪钟:

  “朕,不准加税!”

  “朕,也要填满国库!”

  “朕要——开海!设市舶司!官营海贸!”

  一言既出,满殿皆惊!开海?自前朝海禁以来,此乃国策!虽私下海贸不绝,但官方开海,设立市舶司专营,这是要颠覆祖制!

  “陛下!祖制不可违啊!海禁乃防倭寇、绝边衅之策……”

  “倭寇?”朕打断那老臣的话,目光锐利如刀,“罗刹的炮舰比倭寇如何?朕的‘潜蛟’可能防住边衅?如今是别人打到了我们家门口!我们再闭门不出,唯有坐以待毙!”

  朕环视众人,抛出早已思虑成熟的方案:

  “于上海、宁波、广州,设三大市舶司,由内廷、户部、工部共管!组建皇家远洋商队,收购我大夏之丝绸、瓷器、茶叶,运往南洋、西洋,换回白银、香料、乃至……罗刹人那般犀利的火炮技术!”

  “鼓励民间海商,由市舶司发放‘船引’(许可证),按其贸易额抽分(征税)!其船队,可由水师提供一定保护!”

  “所得利润,七成入国库,两成养水师,一成用于市舶司建设及奖励有功海商!”

  朕的策略清晰明了:官方主导,民间参与,利润共享,以海养国!

  “这……这岂非与民争利?”有官员喃喃道。

  “与民争利?”朕冷笑,“海贸之利,大多落入沿海豪强、**污吏及走私贩子手中!朕现在,是要将这利,收归国有,惠及天下!这才是真正的大利!”

  朕看向唐若雪:“皇贵妃,统筹协调市舶司设立与宫内、朝廷用度节俭之事,由你总领!”

  朕看向厉欣怡:“厉妃,北地银矿、油田需加速,未来海贸所需部分货品,亦可由北地工坊尝试生产!债券之法,可用于募集初始海贸本金!”

  朕最后看向兵部尚书及工部尚书:“水师需扩建,新式战舰设计要立刻开始!格物院那边,朕会亲自去说!”

  朕将开海之事,与节流、开源、强军紧密结合起来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,让反对者一时难以找到攻击的破绽。

  睿亲王的脸色终于变了。他千算万算,没算到陛下会抛出“开海”这石破天惊的一招!此举一旦成功,皇权将掌控一条前所未有的财富渠道,他们这些依靠土地和传统商业的旧贵族,将被彻底边缘化!

  “陛下圣明!开海通商,实乃强国之道!”一些有识之士,尤其是与沿海利益相关的官员,已经开始激动地附和。

  朝堂风向,瞬间逆转!

  “此事,朕意已决!细则由皇贵妃领衔,与相关各部详议后报朕!”朕一锤定音,不给反对者更多纠缠的机会。

  退朝后,朕站在高高的台阶上,望着湛蓝的天空。开海,不仅仅是解决财政危机,更是为大夏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,一条真正的强国之路!

  然而,朕也清楚,此举触动利益之广,前所未有。前方的阻力,绝不会小。

  但,朕无所畏惧。

  因为朕知道,历史的潮流,滚滚向前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