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大捷的狂喜,如同海啸般席卷大夏,冲刷着数月来积压在臣民心头的阴霾。捷报传回那日,京城万户空巷,欢呼声震天动地,“陛下万岁!”“天佑大夏!”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宫墙。茶馆酒肆,说书人眉飞色舞地讲述着“潜蛟”如何于深海潜行,一击葬送罗刹巨舰,引得满堂喝彩。
朕坐在龙椅上,听着殿外山呼海啸般的欢呼,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。胜利固然可喜,但朕深知,这不过是打断了罗刹伸得最长的一根爪子,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。罗刹帝国体量庞大,此番受此奇耻大辱,其报复必如北极冰原上的暴风雪,更加酷烈。
赏功,亦是制衡。
“传朕旨意!”朕的声音压下殿内的喧嚣,“舟山之战,水师提督临机决断,诱敌深入,功在社稷,晋一等侯,赐丹书铁券!”
“格物院上下,研制‘潜蛟’有功,所有参与工匠,赏银倍之,擢升**!主事大匠,封男爵!”
“阵亡将士,从优抚恤,其子弟可入羽林卫或地方官学!”
“另,”朕目光扫过群臣,“陈妃芝儿,虽卧病榻,然‘潜蛟’之策,始于其念,此乃定鼎之功!赐号‘文慧’,享双亲王俸,其格物院用度,再增三成!”
朕将陈芝儿的功劳高高捧起,置于所有人之上。这既是对她心血的实际肯定,也是向天下昭示,科技与创新在朕心中的分量。朕看到睿亲王等人脸色微变,却无人敢出言反对。在“潜蛟”这实打实的战功面前,任何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对唐若雪和厉欣怡,朕的封赏则更显权衡。
“皇贵妃若雪,统筹全局,保障后勤,于国难之际稳朝局、安民心,赐珠冠一顶,增仪仗半副,其父兄,各有封赏。”
“厉妃欣怡,督办北地、平定西山、保障前线‘火种’不绝,功不可没,赐金牌坊一座,于其家乡敕造,另,准其勘探司自行遴选五品以下官员之权。”
朕给了唐若雪更高的尊荣和对其家族的恩荫,稳固她后宫之首的地位;给了厉欣怡更实在的权力和光耀门楣的殊荣,让她能更有效地经营北地。一虚一实,一荣一权,朕需要她们继续在各自的领域为帝国效力,但也需防止任何一方势力过度膨胀。
---
然而,凯旋的乐章之下,暗流已然涌动。
格物院别苑。
“文慧”的封号和无上的赏赐并未让陈芝儿的病情立刻好转。连续的殚精竭虑仿佛抽空了她的根基,太医私下禀报,需长期静养,且……恐影响寿元。朕心中刺痛,却无可奈何,只能加派太医和宫女,严令任何人不得打扰。格物院的事务暂时由副手代理,虽能维持运转,但失去了她那天马行空的指引,创新的步伐明显放缓。帝国快速前进的一个引擎,不得不暂时降速。
睿亲王府。
舟山大捷和朕对陈芝儿、厉欣怡的重赏,如同两根毒刺,深深扎在睿亲王心头。他意识到,凭借军功和新政,陛下手中的力量已非他所能轻易撼动。硬抗已不明智。
“王爷,如今陛下声望如日中天,厉妃、陈妃风头正劲,不如暂避锋芒……”有幕僚建议。
睿亲王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:“避?为何要避?陛下要新政,要强军,老夫便‘支持’他!传话下去,我们的人,在朝堂上要‘力主’乘胜追击,扩大战果!要‘支持’铁路加速修建!更要‘体恤’前线将士,请求陛下……增加税赋,以充军资,并在全国加征‘平虏捐’!”
这是一条毒计!以“忠君爱国”之名,行盘剥百姓之实。一旦施行,必将民怨沸腾!而这怨气,不会指向遥远的罗刹,只会指向推动这一切的皇帝和唐若雪、厉欣怡等人!他这是要将朕架在火上烤!
北地,厉欣怡行辕。
得了自行遴选五品以下官员的权力,厉欣怡立刻开始着手清洗、整顿勘探司和北地相关衙门,安插忠于自己的人手。她深知这是陛下给予的信任,也是巩固自身根基的良机。然而,睿亲王**“支持”加税的风声也传到了她的耳中。
“哼,老狐狸!”她冷笑,“想用这招扳倒我们?”她立刻上书,详细陈述北地油田与银矿的未来收益预期,强调“开源”远比“节流”(加税)更重要,试图从经济层面瓦解睿亲王的提议。同时,她加快了北地的建设,要用更亮眼的成绩,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皇贵妃寝宫。
唐若雪接到了无数关于是否加税的询问和奏请,压力巨大。她深知加税之害,但前线巨大的军费窟窿和铁路这个吞金兽也是现实。她必须在民力与国用之间找到平衡。
她开始着手审核、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,甚至提议削减部分皇室用度,并再次优化“军需竞采”流程,试图从内部挖掘潜力,应对睿亲王阳谋的同时,也向陛下证明,无需加税,她亦有办法维持局面。
---
外部的威胁,也并未因一场胜利而消失。
罗刹残存的舰队退守至琉球以东海域,与那支北上的偏师汇合,虽暂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,却依旧虎视眈眈。而西域“暗蜂”急报,罗刹的使者携带重金与承诺,正在大力游说准噶尔新汗王,并试图串联吐鲁番等部,西线局势,再度紧张起来。
海陆威胁犹在,国内政争已起。朕坐在御书房,看着唐若雪关于精简开支的奏章,厉欣怡关于北地收益的预期报告,以及睿亲王一系“慷慨激昂”要求加税以竟全功的联名上书,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笑意。
胜利,从来不是结束,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。
想用民心这把软刀子?
朕倒要看看,是你们的算计深,还是朕的格局大!
“传旨,三日后大朝,议……战后诸策,及国库充盈之法!”朕倒要看看,这满朝朱紫,能有几人,真正看得到这帝国的未来!
朕坐在龙椅上,听着殿外山呼海啸般的欢呼,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。胜利固然可喜,但朕深知,这不过是打断了罗刹伸得最长的一根爪子,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。罗刹帝国体量庞大,此番受此奇耻大辱,其报复必如北极冰原上的暴风雪,更加酷烈。
赏功,亦是制衡。
“传朕旨意!”朕的声音压下殿内的喧嚣,“舟山之战,水师提督临机决断,诱敌深入,功在社稷,晋一等侯,赐丹书铁券!”
“格物院上下,研制‘潜蛟’有功,所有参与工匠,赏银倍之,擢升**!主事大匠,封男爵!”
“阵亡将士,从优抚恤,其子弟可入羽林卫或地方官学!”
“另,”朕目光扫过群臣,“陈妃芝儿,虽卧病榻,然‘潜蛟’之策,始于其念,此乃定鼎之功!赐号‘文慧’,享双亲王俸,其格物院用度,再增三成!”
朕将陈芝儿的功劳高高捧起,置于所有人之上。这既是对她心血的实际肯定,也是向天下昭示,科技与创新在朕心中的分量。朕看到睿亲王等人脸色微变,却无人敢出言反对。在“潜蛟”这实打实的战功面前,任何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对唐若雪和厉欣怡,朕的封赏则更显权衡。
“皇贵妃若雪,统筹全局,保障后勤,于国难之际稳朝局、安民心,赐珠冠一顶,增仪仗半副,其父兄,各有封赏。”
“厉妃欣怡,督办北地、平定西山、保障前线‘火种’不绝,功不可没,赐金牌坊一座,于其家乡敕造,另,准其勘探司自行遴选五品以下官员之权。”
朕给了唐若雪更高的尊荣和对其家族的恩荫,稳固她后宫之首的地位;给了厉欣怡更实在的权力和光耀门楣的殊荣,让她能更有效地经营北地。一虚一实,一荣一权,朕需要她们继续在各自的领域为帝国效力,但也需防止任何一方势力过度膨胀。
---
然而,凯旋的乐章之下,暗流已然涌动。
格物院别苑。
“文慧”的封号和无上的赏赐并未让陈芝儿的病情立刻好转。连续的殚精竭虑仿佛抽空了她的根基,太医私下禀报,需长期静养,且……恐影响寿元。朕心中刺痛,却无可奈何,只能加派太医和宫女,严令任何人不得打扰。格物院的事务暂时由副手代理,虽能维持运转,但失去了她那天马行空的指引,创新的步伐明显放缓。帝国快速前进的一个引擎,不得不暂时降速。
睿亲王府。
舟山大捷和朕对陈芝儿、厉欣怡的重赏,如同两根毒刺,深深扎在睿亲王心头。他意识到,凭借军功和新政,陛下手中的力量已非他所能轻易撼动。硬抗已不明智。
“王爷,如今陛下声望如日中天,厉妃、陈妃风头正劲,不如暂避锋芒……”有幕僚建议。
睿亲王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:“避?为何要避?陛下要新政,要强军,老夫便‘支持’他!传话下去,我们的人,在朝堂上要‘力主’乘胜追击,扩大战果!要‘支持’铁路加速修建!更要‘体恤’前线将士,请求陛下……增加税赋,以充军资,并在全国加征‘平虏捐’!”
这是一条毒计!以“忠君爱国”之名,行盘剥百姓之实。一旦施行,必将民怨沸腾!而这怨气,不会指向遥远的罗刹,只会指向推动这一切的皇帝和唐若雪、厉欣怡等人!他这是要将朕架在火上烤!
北地,厉欣怡行辕。
得了自行遴选五品以下官员的权力,厉欣怡立刻开始着手清洗、整顿勘探司和北地相关衙门,安插忠于自己的人手。她深知这是陛下给予的信任,也是巩固自身根基的良机。然而,睿亲王**“支持”加税的风声也传到了她的耳中。
“哼,老狐狸!”她冷笑,“想用这招扳倒我们?”她立刻上书,详细陈述北地油田与银矿的未来收益预期,强调“开源”远比“节流”(加税)更重要,试图从经济层面瓦解睿亲王的提议。同时,她加快了北地的建设,要用更亮眼的成绩,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皇贵妃寝宫。
唐若雪接到了无数关于是否加税的询问和奏请,压力巨大。她深知加税之害,但前线巨大的军费窟窿和铁路这个吞金兽也是现实。她必须在民力与国用之间找到平衡。
她开始着手审核、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,甚至提议削减部分皇室用度,并再次优化“军需竞采”流程,试图从内部挖掘潜力,应对睿亲王阳谋的同时,也向陛下证明,无需加税,她亦有办法维持局面。
---
外部的威胁,也并未因一场胜利而消失。
罗刹残存的舰队退守至琉球以东海域,与那支北上的偏师汇合,虽暂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,却依旧虎视眈眈。而西域“暗蜂”急报,罗刹的使者携带重金与承诺,正在大力游说准噶尔新汗王,并试图串联吐鲁番等部,西线局势,再度紧张起来。
海陆威胁犹在,国内政争已起。朕坐在御书房,看着唐若雪关于精简开支的奏章,厉欣怡关于北地收益的预期报告,以及睿亲王一系“慷慨激昂”要求加税以竟全功的联名上书,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笑意。
胜利,从来不是结束,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。
想用民心这把软刀子?
朕倒要看看,是你们的算计深,还是朕的格局大!
“传旨,三日后大朝,议……战后诸策,及国库充盈之法!”朕倒要看看,这满朝朱紫,能有几人,真正看得到这帝国的未来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