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夏当权臣 第266章 北疆砺剑

小说:我在大夏当权臣 作者:青埂峰下 更新时间:2025-10-27 08:57:11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北疆猎杀小队的捷报与罗刹人气急败坏的抗议,如同投入水面的两块石头,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平息,更深层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。

  杨宗毅忠实地执行了朕“暂缓攻势,固守待机”的旨意。五支猎杀小队带着缴获与战功,秘密撤回朔州后方休整总结。北疆防线则全面进入最高戒备状态,哨塔林立,斥候四出,新运抵的“灵炁预警法阵”核心部件被优先安装在了几个关键隘口,其探测范围远超人力,能更早发现敌踪。

  罗刹人的反应,比预想的更为迅速和诡异。大规模军队调动并未立即出现,但边境地区的“摩擦”性质却发生了变化。罗刹巡逻队变得更加精锐,装备也更加精良,他们不再轻易分散,行动更加谨慎,并且……开始有意识地捕捉落单的夏军斥候。同时,边境后方,罗刹控制区内,一些原本荒芜的区域,夜间时常有异常的能量波动和隐约的机械轰鸣声传来,通过“预警法阵”能模糊捕捉到,却无法探明具体情形。

  “陛下,罗刹人像是在憋着什么坏水。”杨宗毅在最新的密奏中写道,“他们吃了亏,绝不会善罢甘休。老臣怀疑,他们要么在调集更强大的力量,要么……就在我们眼皮底下,捣鼓着更危险的东西。北海那种怪物,或许只是开始。”

  朕将杨宗毅的密奏传阅于兵部与枢密院核心成员,众人皆面色凝重。罗刹人显然改变了策略,从明目张胆的侵略转向了更具威胁的技术积累与秘密准备。北疆的平静,恐怕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间歇。

  与此同时,由工部、格物院与户部联合成立的“矿物燃料勘探司”,在厉欣怡暗中推动与唐若雪谨慎监控下,于陇西、四川选定的三处偏远试点,也开始了初步的勘探工作。

  进展远比想象中缓慢且艰难。

  陇西试点位于一片干旱的戈壁滩,缺水严重,民夫招募困难,且地层结构复杂,简单的挖掘工具效率低下,数日下来,除了几处浅层的油苗渗出,并无重大发现,反而因运输补给线过长,耗费颇巨。

  四川试点则位于群山之中,交通极其不便,大型器械难以运入,全靠人力。更麻烦的是,当地乡民受某些谣言蛊惑,认为“挖黑油会惊扰山神,断龙脉”,集结起来阻挠勘探,险些酿成冲突,虽被当地官府弹压下去,但民情汹汹,工作几乎停滞。

  唯有位于北方草原边缘的一处试点,传回了些许好消息。勘探队在一处废弃的盐井深处,发现了储量可观的“黑油”迹象,初步提纯的“猛火油精”样品已快马送入京城。

  这来之不易的成果,立刻在朝中引发了不同的解读。

  厉欣怡麾下的官员及与之利益相关的商贾,将此视为巨大成功的开端,在朝会上积极鼓吹应加大投入,扩大勘探范围,甚至提议由朝廷专营,成立“黑油公司”,以商行模式高效运作,尽快将“黑油”之利转化为国力。

  “陛下!”一位御史激动地陈词,“北地试点见油,足证此物并非虚妄!当趁热打铁,广募商股,集天下之力,速开油田,以应北疆之急!若拘泥于试点,恐错失良机,反让罗刹领先!”

  此言一出,立刻遭到了睿亲王等人的强烈反对。

  “荒谬!”睿亲王须发皆张,“区区一处见油,尚不知深浅,便要倾举国之力?此等与民争利之举,与暴秦何异?况且,四川民变前车之鉴未远,若推广开来,激起天下民怨,谁来承担?尔等只知逐利,可曾为陛下江山社稷着想?”

  朝堂之上,再起纷争。这一次,争论的焦点从“要不要开发”转向了“如何开发”、“以何种速度与规模开发”。厉欣怡所代表的“效率优先、商行运作”模式,与睿亲王等人坚持的“官府主导、谨慎缓进”原则,形成了尖锐对立。

  唐若雪依旧试图居中调和,她提出:“陛下,北地见油确是喜讯,然陇西、四川困境亦不可忽视。臣妾以为,当务之急,是集中力量,攻克北地油田的开采与提炼技术难关,做出成效样板。同时,妥善处理四川民变善后,安抚民心,消除阻力。待北地模式成功,技术成熟,民怨平息,再议推广不迟。至于专营与否……或可待北地油田稳定产出后,再行商议。”

  她的建议,务实而稳妥,试图将激烈的路线之争,拉回到解决具体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轨道上。

  朕高坐龙庭,静听各方争论,心中清明。厉欣怡的激进,源于她对力量的渴望和对商业效率的迷信;睿亲王的保守,源于对既有秩序的维护和对未知风险的恐惧;唐若雪的持重,则源于对帝国整体稳定的考量。

  “诸位爱卿所言,皆有道理。”朕缓缓开口,压下殿中喧嚣,“北地见油,证明此路可通。然四川之困,陇西之艰,亦提醒朕,此事绝非一蹴而就。”

  朕做出了决断:“传朕旨意,‘矿物燃料勘探司’之重心,暂移于北地试点。着工部、格物院抽调精锐,全力攻克北地‘黑油’安全开采、高效提炼及长途运输之技术难题。四川、陇西试点,暂缓大规模勘探,以安抚民心、改善条件为主。至于专营之事……容后再议。”

  朕再次选择了稳扎稳打的路径,没有采纳厉欣怡激进的商业专营方案,但也明确表达了对“黑油”开发的持续支持,并将资源集中到了最有希望的北地试点。

  退朝之后,厉欣怡来到养心殿求见。她凤目中带着一丝不甘与急切:“陛下,北疆罗刹虎视眈眈,时间不等人!若按部就班,何时才能将‘黑油’之力化为我军优势?商行运作,效率远超官府,若能引入民间资本……”

  “欣怡,”朕打断了她,目光平静地看着她,“朕知你心意。然治国如烹小鲜,火候未到,急不得。北地试点若成,其利自现,届时再行推广,阻力会小很多。眼下,朝局稳定,比一时之利更为重要。”

  厉欣怡张了张嘴,还想再争,但看到朕不容置疑的眼神,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,躬身道:“臣妾……明白了。”

  她知道,在陛下心中,平衡与稳定,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。这让她感到一丝无力,却也更加坚定了要在北地试点做出惊人成绩的决心。

  而朕,则在思考着更深层的问题。罗刹人在北疆的异常举动,与厉欣怡带回的关于北海基地和那神秘装置的情报,始终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心头。“黑油”或许是未来的希望,但眼前的威胁,却迫在眉睫。

  “传令玄诚子,”朕对身边内侍吩咐道,“让他加紧推演北疆星象与地脉异动,朕要知道,罗刹人到底在搞什么鬼!”

  北疆的阴云与国内初现的“星火”,交织成了一幅复杂而危险的图景。朕这个掌舵人,需得在风浪中,寻找到那条最艰险,却也唯一可行的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