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一章 勋国公的真心
陈平安回到镇北王府时,府里的灯笼还亮着,管家杨叔候在门口,见他回来,连忙上前躬身:“王爷,书房已备好热茶,您要不要先歇息片刻?”
“不必了。”陈平安摆了摆手,脚步不停往书房走,“让赵猛来书房见我,再备笔墨。”
“是。”杨叔不敢耽搁,快步去传信。
陈平安走进书房,反手关上房门,书桌上已摆好宣纸与墨锭,他指尖捏起墨锭,在砚台中快速研磨,墨香很快弥漫开来。
不多时,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,赵猛推门而入,一身劲装未卸,显然是刚从外面巡查回来。
“王爷,您找属下?”赵猛躬身行礼,目光落在书桌上的宣纸,隐约猜到是有紧急差事。
陈平安停下研磨的动作,拿起狼毫笔,蘸满墨汁,笔尖在宣纸上快速游走,不过半柱香的时间,一封密信便写好了。
他将信纸折成细条,塞进一个蜡封的竹筒里,递到赵猛手中:“立刻派人快马兼鞭,把这封信送到王妃手中,告诉送信的人,不惜一切代价,越快越好,能提前一刻送到,就多一分胜算。”
赵猛双手接过竹筒,神色愈发郑重:“王爷放心,属下这就安排,定能在五日内送到王妃手中!”
陈平安叮嘱道,“不仅要快,还要稳,绝不能让旁人拆看密信,另外,告诉王妃一定要按信中所嘱行事。”
“属下明白!”赵猛躬身应下,转身离开。
陈平安转身回到书桌前,指尖轻轻叩着桌面,思绪又回到云州的局势上,太子以为金国陈兵是为了“讨好处”。
可他却不信,完颜烈那人,野心远不止几个互市口岸,云州地势平坦,是南下的必经之路,金国此次陈兵,怕是早就盯上了云州,只是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。
“现在按兵不动……”陈平安低声自语,眉头微蹙,“是在等和谈的结果?还是在等云州赈灾乱起来?或是……他们的粮草还没到?”
一个个疑问在他心头盘旋,他刚要拿起笔,在纸上梳理线索,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他刚起身去看看怎么回事,就见勋国公快步进来,一身藏青常服沾了些夜露,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显眼。
没等陈平安开口,勋国公就直接上前,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,“啪”地拍在桌上,纸张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。
“小子,这是三十万两,是老夫全部的家当。”勋国公的声音有些沙哑,却透着股执拗,“明日我再把京中那三间绸缎铺、两间粮行全卖了,凑够五十万两给你送过来,你要凑七百万两,老夫帮不上大忙,这点心意你必须收下。”
陈平安看着桌上的银票,又看了看勋国公泛红的眼眶,心里哭笑不得。他拿起银票,指尖触到纸张的纹路,轻声道:“老国公,您把家底都给我了,府里的用度怎么办?国公府上下几十口人,总不能喝西北风吧?”
“呸!”勋国公瞪了他一眼,拐杖在地上顿了顿,“老夫好歹是堂堂国公,就算没了这些银子,也饿不死!府里的存粮还够吃半年,实在不行,还能让你看笑话不成?”
话虽硬气,可陈平安却看出来了,勋国公眼底藏着的担忧,他定是怕自己三日凑不齐七百万两,怕自己凑不齐落得欺君罪名,才连夜把家底都送了过来。
果然,勋国公叹了口气,语气软了些:“你这小子,就是太能折腾,七百万两啊,三天时间,就算把安边商行给卖了,也未必够数,可你既然敢在朝堂上说出口,老夫就信你有几分把握,只是能帮一点是一点,总不能看着你一个人扛着。”
他顿了顿,眼神忽然变得锐利,指着陈平安道:“再说,谁让紫英那丫头喜欢你这个小臭小子?你们俩虽没定亲,可在老夫心里,你早就是半个孙女婿了,今日老夫帮你,既是为国,也是为了紫英,日后你要是敢对她不好,别管你是镇北王还是皇亲国戚,老夫照样揍你!”
陈平安闻言,忍不住笑了,眼底的暖意更甚。
他将银票叠好,重新塞进宣国公怀里,轻轻按了按老国公的手:“老国公,您的心意我领了,可这银票您得收回去,凑银的事,我自有办法,真用不上您的家底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勋国公猛地睁大眼睛,“用不上?七百万两啊!你难不成真能凭空变出来?还是说你要去抢银庄?”
“老国公放心,我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。”陈平安语气笃定,眼底带着几分从容,“既然我在朝堂上敢应下三日之期,就一定有能力做到,您要是不信,三日之后跟我去户部看看,到时候自有分晓。”
勋国公看着他沉稳的模样,心里的疑惑更甚——他实在想不通,陈平安能有什么法子,在短短三日内凑齐连国库都拿不出的巨款,可看着陈平安眼底的笃定,他又有些犹豫,毕竟这小子从出道以来,就没做过没把握的事。
陈平安见他半信半疑,笑着补充道:“这样,要是三日之后我真凑不齐银两,到时候再跟您张嘴借,您到时候可别舍不得银子。”
这话总算让勋国公松了口气,他瞪了陈平安一眼,把银票揣回怀里,却还是不放心地叮嘱:“你小子别跟老夫耍花样!要是真有难处,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,都得派人去跟老夫说——就算老夫卖了这国公府,也得帮你凑够银子!”
“放心吧老国公,我不会跟您客气的。”陈平安笑着应下,亲自送勋国公到府门口。
看着老国公的马车渐渐消失在夜色里,陈平安心里满是感激,勋国公这是把他当成了自家人,才会这般倾囊相助。
他转身回府,脚步比来时更沉了些,心里暗下决心:三日之后,一定要把七百万两准时送到户部,不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些信任他的人。
陈平安回到镇北王府时,府里的灯笼还亮着,管家杨叔候在门口,见他回来,连忙上前躬身:“王爷,书房已备好热茶,您要不要先歇息片刻?”
“不必了。”陈平安摆了摆手,脚步不停往书房走,“让赵猛来书房见我,再备笔墨。”
“是。”杨叔不敢耽搁,快步去传信。
陈平安走进书房,反手关上房门,书桌上已摆好宣纸与墨锭,他指尖捏起墨锭,在砚台中快速研磨,墨香很快弥漫开来。
不多时,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,赵猛推门而入,一身劲装未卸,显然是刚从外面巡查回来。
“王爷,您找属下?”赵猛躬身行礼,目光落在书桌上的宣纸,隐约猜到是有紧急差事。
陈平安停下研磨的动作,拿起狼毫笔,蘸满墨汁,笔尖在宣纸上快速游走,不过半柱香的时间,一封密信便写好了。
他将信纸折成细条,塞进一个蜡封的竹筒里,递到赵猛手中:“立刻派人快马兼鞭,把这封信送到王妃手中,告诉送信的人,不惜一切代价,越快越好,能提前一刻送到,就多一分胜算。”
赵猛双手接过竹筒,神色愈发郑重:“王爷放心,属下这就安排,定能在五日内送到王妃手中!”
陈平安叮嘱道,“不仅要快,还要稳,绝不能让旁人拆看密信,另外,告诉王妃一定要按信中所嘱行事。”
“属下明白!”赵猛躬身应下,转身离开。
陈平安转身回到书桌前,指尖轻轻叩着桌面,思绪又回到云州的局势上,太子以为金国陈兵是为了“讨好处”。
可他却不信,完颜烈那人,野心远不止几个互市口岸,云州地势平坦,是南下的必经之路,金国此次陈兵,怕是早就盯上了云州,只是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。
“现在按兵不动……”陈平安低声自语,眉头微蹙,“是在等和谈的结果?还是在等云州赈灾乱起来?或是……他们的粮草还没到?”
一个个疑问在他心头盘旋,他刚要拿起笔,在纸上梳理线索,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他刚起身去看看怎么回事,就见勋国公快步进来,一身藏青常服沾了些夜露,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显眼。
没等陈平安开口,勋国公就直接上前,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,“啪”地拍在桌上,纸张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。
“小子,这是三十万两,是老夫全部的家当。”勋国公的声音有些沙哑,却透着股执拗,“明日我再把京中那三间绸缎铺、两间粮行全卖了,凑够五十万两给你送过来,你要凑七百万两,老夫帮不上大忙,这点心意你必须收下。”
陈平安看着桌上的银票,又看了看勋国公泛红的眼眶,心里哭笑不得。他拿起银票,指尖触到纸张的纹路,轻声道:“老国公,您把家底都给我了,府里的用度怎么办?国公府上下几十口人,总不能喝西北风吧?”
“呸!”勋国公瞪了他一眼,拐杖在地上顿了顿,“老夫好歹是堂堂国公,就算没了这些银子,也饿不死!府里的存粮还够吃半年,实在不行,还能让你看笑话不成?”
话虽硬气,可陈平安却看出来了,勋国公眼底藏着的担忧,他定是怕自己三日凑不齐七百万两,怕自己凑不齐落得欺君罪名,才连夜把家底都送了过来。
果然,勋国公叹了口气,语气软了些:“你这小子,就是太能折腾,七百万两啊,三天时间,就算把安边商行给卖了,也未必够数,可你既然敢在朝堂上说出口,老夫就信你有几分把握,只是能帮一点是一点,总不能看着你一个人扛着。”
他顿了顿,眼神忽然变得锐利,指着陈平安道:“再说,谁让紫英那丫头喜欢你这个小臭小子?你们俩虽没定亲,可在老夫心里,你早就是半个孙女婿了,今日老夫帮你,既是为国,也是为了紫英,日后你要是敢对她不好,别管你是镇北王还是皇亲国戚,老夫照样揍你!”
陈平安闻言,忍不住笑了,眼底的暖意更甚。
他将银票叠好,重新塞进宣国公怀里,轻轻按了按老国公的手:“老国公,您的心意我领了,可这银票您得收回去,凑银的事,我自有办法,真用不上您的家底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勋国公猛地睁大眼睛,“用不上?七百万两啊!你难不成真能凭空变出来?还是说你要去抢银庄?”
“老国公放心,我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。”陈平安语气笃定,眼底带着几分从容,“既然我在朝堂上敢应下三日之期,就一定有能力做到,您要是不信,三日之后跟我去户部看看,到时候自有分晓。”
勋国公看着他沉稳的模样,心里的疑惑更甚——他实在想不通,陈平安能有什么法子,在短短三日内凑齐连国库都拿不出的巨款,可看着陈平安眼底的笃定,他又有些犹豫,毕竟这小子从出道以来,就没做过没把握的事。
陈平安见他半信半疑,笑着补充道:“这样,要是三日之后我真凑不齐银两,到时候再跟您张嘴借,您到时候可别舍不得银子。”
这话总算让勋国公松了口气,他瞪了陈平安一眼,把银票揣回怀里,却还是不放心地叮嘱:“你小子别跟老夫耍花样!要是真有难处,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,都得派人去跟老夫说——就算老夫卖了这国公府,也得帮你凑够银子!”
“放心吧老国公,我不会跟您客气的。”陈平安笑着应下,亲自送勋国公到府门口。
看着老国公的马车渐渐消失在夜色里,陈平安心里满是感激,勋国公这是把他当成了自家人,才会这般倾囊相助。
他转身回府,脚步比来时更沉了些,心里暗下决心:三日之后,一定要把七百万两准时送到户部,不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些信任他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