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悉未朗一声令下,扼守唐蕃官道的吐蕃军开始分批撤退。
驻守前线的士兵逐渐减少,悉未朗也从前线撤离,返回后方督促吐蕃军突围。
唐军斥候很快就发现了吐蕃军的动态,立刻向哥舒翰禀报:“启禀元帅,前方山谷的吐蕃军比前几日减少了一多半。”
哥舒翰喜出望外:“按照日程计算,陛下统率的人马差不多绕到贼兵后方了,我军是时候发动强攻了!”
李楷洛、张守瑜等人一脸不解:“绕到贼兵后方?从陇右到逻些城,难不成除了这条官道之外还有其他道路?”
“正是。”
哥舒翰**着胡须大笑,“陛下从秘书监的史料中找到了一条秘密道路,顺着青海湖向南翻过昆仑山,再走一千多里就能绕到吐蕃重镇阁川驿。
本帅也是在一个月之前才收到了陛下的密信,为了防止走漏风声,因此一直瞒着你们。
按照时间掐算,陛下的计划很可能已经达成,我军十有八九已经控制了阁川驿,将吐蕃人堵在了这条长达千里的山路之中。
诸位兄弟,现在是时候好好收拾这帮龟孙子了!”
听了哥舒翰的话,在场将校无不欢欣鼓舞。
“陛下可真是神人啊!”
“我大唐皇帝有勇有谋,亲自以身涉险,历史上几个皇帝能有这般胆魄?”
“被这帮吐蕃蛮子在山谷中堵了一年多,现在总算可以出口恶气了!”
哥舒翰扫了一眼麾下众将:“张守瑜、高秀岩,本帅命你二人各自率领两万将士轮流向敌军发起进攻,迅速突破隘口。”
“喏!”
张守瑜与高秀岩一起抱拳领命,随后引兵出击。
半个时辰之后,张守瑜率两万唐军抵达隘口,在鼓声与号角的助威下朝吐蕃守军发起了进攻。
这道隘口原来有超过三万的吐蕃军队驻守,但此刻已经只剩下不足万人,而且在粮食愈来愈少的情况下军心已经濒临崩溃。
张守瑜左手持盾,右手提刀,亲自带头冲锋。
“兄弟们给我冲,我们大唐天子已经抄了贼兵的后路,他们马上就要断粮了!
在过去的一年内,贼兵靠着山谷之险伏击我们,现在是时候出口心头的恶气了,有仇的给我报仇,有怨的给我报怨!”
“杀啊!”
唐军上下士气大振,一个个犹如下山猛虎,奋不顾身的向守军发起猛攻。
不过一个半时辰,张守瑜便率两万唐军突破了这道隘口。
吐蕃军伏尸遍野,阵亡三成,逃走三成,剩下的纷纷缴械投降。
在张守瑜突破第一道关隘之后,唐军丝毫不给吐蕃人喘息的机会,又在高秀岩的率领下向第二道关隘发起了进攻。
吐蕃人兵败如山倒,隘口不到一个时辰便被唐军突破,守军要么溃逃要么投降,唐军长驱直入,一天的时间下来便向前推进了将近百里。
悉未朗亲自返回官道南端,企图率领吐蕃军冲破唐军的封锁。
但两万唐军扼险居守,丝毫不给吐蕃人突围的希望。
经过三天的攻防,吐蕃人付出了阵亡两万人的代价,依旧无法突破唐军的封锁。
哥舒翰率领十二万唐军长驱直入,紧紧咬住吐蕃军的尾巴,在三天内又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两百八十里,一步步的压缩着吐蕃军的生存空间。
更让吐蕃人绝望的是,他们的粮食已经见底了,最多只能维持两三天就要饿肚子。
唐蕃官道周围都是连绵的雪山,不要说这个年代无法翻越,便是李瑛穿越之前的世界都无人能够翻越,那层层叠叠的雪山上面就连动物都不存在,只有雄鹰才能从山顶飞过。
面对绝境,悉未朗决定向唐军诈降,趁着唐军疏忽大意之际冲出唐军封锁的隘口,然后不惜代价的夺回阁川驿。
为了骗过李瑛,悉未朗亲自带领两万精锐来到隘口,并派遣使者向唐军送上降书。
李瑛带着李白、吕奉仙等人登高观察,只见悉未朗带领的吐蕃军几乎都是精壮的中年汉子,旋即猜透了对方的意图。
“此乃吐蕃人诈降之计,可以让李钦假装接受投降,等吐蕃军经过山谷的时候从两边伏击,予以重创!”
李瑛的命令很快传达了下去,李钦当即奉命行事,告诉吐蕃使者:“我们大唐皇帝接受了你们的投降,可以让你们的军队陆续撤出山谷了!”
吐蕃使者快马返回军中,向悉未朗禀报了这个喜讯。
悉未朗闻言又惊又喜,惊的是大唐皇帝居然御驾亲征,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唐军虚张声势?
喜的是唐军被自己诈降的计策骗过,不管大唐皇帝在不在这里都可以反戈一击,杀他们个措手不及!
在悉未朗的率领下,两万吐蕃军列队穿过山谷出口,企图内外夹击,歼灭把守的唐军,然后再夺回阁川驿阻挡唐军逼近逻些城。
但当吐蕃人的前锋刚刚穿过隘口之后,山谷两侧突然颦鼓动地,漫山遍野钻出无数的唐军,将骤雨一般密集的箭矢射向吐蕃人头顶,更有磨盘一般的石头滚滚而下。
吐蕃人被杀的人仰马翻,死伤无数,在阵亡了五六千人之后狼狈退回了山谷。
在连续的败仗之后,这支十万人的吐蕃军锐减了四成, 只剩下不到五万人,军心惶惶,士气降落到冰点。
又坚持了两天,吐蕃军的粮食告罄,甚至有人已经打算吃掉战死的同胞。
几个吐蕃将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局面,趁着悉未朗不备将他杀死,割了首级命人送给唐军,表达投降的诚意。
“尊敬的大唐皇帝,这是悉未朗的首级,是他设计的诈降计划,企图蒙骗神圣的大唐军队。”
前来投降的多吉跪倒在李瑛的面前,服服体贴的认罪,“与大唐作对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决定的,是尺带丹朱赞普决定的,是东则布大相决定的,我们都是无辜的将士。
还望天可汗高抬贵手,大慈大悲,饶恕我们这些无辜的将士吧?我们愿意永远臣服在大唐的脚下,世世代代做大唐的子民!”
李瑛派人召来了几个在陇右与吐蕃军打过仗,认识悉未朗的唐军辨认,确定多吉带来的首级就是吐蕃大将军悉未朗的脑袋无疑。
李瑛召集李白、李钦、令狐承、崔宁、马璘等文武商议对策:“吐蕃人这次看起来是真心投降,朕打算接受他们的投降,诸位爱卿有何看法?”
“万万不可!”
李瑛话音刚落,李白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,“根据多吉所说,被困在官道之中的吐蕃人还有将近五万。
他们现在投降是迫于形势,再加上粮草断绝,无路可走才选择投降。
但我军还要继续向逻些城进攻,等走出这条山谷之后,若是这五万吐蕃人突然叛变向我军反戈一击,定然会将我军置于不利的地步。
常言道‘慈不掌兵’,还请陛下为了我大唐将士着想,务必将这五万吐蕃军斩草除根,以绝后患!”
驻守前线的士兵逐渐减少,悉未朗也从前线撤离,返回后方督促吐蕃军突围。
唐军斥候很快就发现了吐蕃军的动态,立刻向哥舒翰禀报:“启禀元帅,前方山谷的吐蕃军比前几日减少了一多半。”
哥舒翰喜出望外:“按照日程计算,陛下统率的人马差不多绕到贼兵后方了,我军是时候发动强攻了!”
李楷洛、张守瑜等人一脸不解:“绕到贼兵后方?从陇右到逻些城,难不成除了这条官道之外还有其他道路?”
“正是。”
哥舒翰**着胡须大笑,“陛下从秘书监的史料中找到了一条秘密道路,顺着青海湖向南翻过昆仑山,再走一千多里就能绕到吐蕃重镇阁川驿。
本帅也是在一个月之前才收到了陛下的密信,为了防止走漏风声,因此一直瞒着你们。
按照时间掐算,陛下的计划很可能已经达成,我军十有八九已经控制了阁川驿,将吐蕃人堵在了这条长达千里的山路之中。
诸位兄弟,现在是时候好好收拾这帮龟孙子了!”
听了哥舒翰的话,在场将校无不欢欣鼓舞。
“陛下可真是神人啊!”
“我大唐皇帝有勇有谋,亲自以身涉险,历史上几个皇帝能有这般胆魄?”
“被这帮吐蕃蛮子在山谷中堵了一年多,现在总算可以出口恶气了!”
哥舒翰扫了一眼麾下众将:“张守瑜、高秀岩,本帅命你二人各自率领两万将士轮流向敌军发起进攻,迅速突破隘口。”
“喏!”
张守瑜与高秀岩一起抱拳领命,随后引兵出击。
半个时辰之后,张守瑜率两万唐军抵达隘口,在鼓声与号角的助威下朝吐蕃守军发起了进攻。
这道隘口原来有超过三万的吐蕃军队驻守,但此刻已经只剩下不足万人,而且在粮食愈来愈少的情况下军心已经濒临崩溃。
张守瑜左手持盾,右手提刀,亲自带头冲锋。
“兄弟们给我冲,我们大唐天子已经抄了贼兵的后路,他们马上就要断粮了!
在过去的一年内,贼兵靠着山谷之险伏击我们,现在是时候出口心头的恶气了,有仇的给我报仇,有怨的给我报怨!”
“杀啊!”
唐军上下士气大振,一个个犹如下山猛虎,奋不顾身的向守军发起猛攻。
不过一个半时辰,张守瑜便率两万唐军突破了这道隘口。
吐蕃军伏尸遍野,阵亡三成,逃走三成,剩下的纷纷缴械投降。
在张守瑜突破第一道关隘之后,唐军丝毫不给吐蕃人喘息的机会,又在高秀岩的率领下向第二道关隘发起了进攻。
吐蕃人兵败如山倒,隘口不到一个时辰便被唐军突破,守军要么溃逃要么投降,唐军长驱直入,一天的时间下来便向前推进了将近百里。
悉未朗亲自返回官道南端,企图率领吐蕃军冲破唐军的封锁。
但两万唐军扼险居守,丝毫不给吐蕃人突围的希望。
经过三天的攻防,吐蕃人付出了阵亡两万人的代价,依旧无法突破唐军的封锁。
哥舒翰率领十二万唐军长驱直入,紧紧咬住吐蕃军的尾巴,在三天内又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两百八十里,一步步的压缩着吐蕃军的生存空间。
更让吐蕃人绝望的是,他们的粮食已经见底了,最多只能维持两三天就要饿肚子。
唐蕃官道周围都是连绵的雪山,不要说这个年代无法翻越,便是李瑛穿越之前的世界都无人能够翻越,那层层叠叠的雪山上面就连动物都不存在,只有雄鹰才能从山顶飞过。
面对绝境,悉未朗决定向唐军诈降,趁着唐军疏忽大意之际冲出唐军封锁的隘口,然后不惜代价的夺回阁川驿。
为了骗过李瑛,悉未朗亲自带领两万精锐来到隘口,并派遣使者向唐军送上降书。
李瑛带着李白、吕奉仙等人登高观察,只见悉未朗带领的吐蕃军几乎都是精壮的中年汉子,旋即猜透了对方的意图。
“此乃吐蕃人诈降之计,可以让李钦假装接受投降,等吐蕃军经过山谷的时候从两边伏击,予以重创!”
李瑛的命令很快传达了下去,李钦当即奉命行事,告诉吐蕃使者:“我们大唐皇帝接受了你们的投降,可以让你们的军队陆续撤出山谷了!”
吐蕃使者快马返回军中,向悉未朗禀报了这个喜讯。
悉未朗闻言又惊又喜,惊的是大唐皇帝居然御驾亲征,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唐军虚张声势?
喜的是唐军被自己诈降的计策骗过,不管大唐皇帝在不在这里都可以反戈一击,杀他们个措手不及!
在悉未朗的率领下,两万吐蕃军列队穿过山谷出口,企图内外夹击,歼灭把守的唐军,然后再夺回阁川驿阻挡唐军逼近逻些城。
但当吐蕃人的前锋刚刚穿过隘口之后,山谷两侧突然颦鼓动地,漫山遍野钻出无数的唐军,将骤雨一般密集的箭矢射向吐蕃人头顶,更有磨盘一般的石头滚滚而下。
吐蕃人被杀的人仰马翻,死伤无数,在阵亡了五六千人之后狼狈退回了山谷。
在连续的败仗之后,这支十万人的吐蕃军锐减了四成, 只剩下不到五万人,军心惶惶,士气降落到冰点。
又坚持了两天,吐蕃军的粮食告罄,甚至有人已经打算吃掉战死的同胞。
几个吐蕃将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局面,趁着悉未朗不备将他杀死,割了首级命人送给唐军,表达投降的诚意。
“尊敬的大唐皇帝,这是悉未朗的首级,是他设计的诈降计划,企图蒙骗神圣的大唐军队。”
前来投降的多吉跪倒在李瑛的面前,服服体贴的认罪,“与大唐作对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决定的,是尺带丹朱赞普决定的,是东则布大相决定的,我们都是无辜的将士。
还望天可汗高抬贵手,大慈大悲,饶恕我们这些无辜的将士吧?我们愿意永远臣服在大唐的脚下,世世代代做大唐的子民!”
李瑛派人召来了几个在陇右与吐蕃军打过仗,认识悉未朗的唐军辨认,确定多吉带来的首级就是吐蕃大将军悉未朗的脑袋无疑。
李瑛召集李白、李钦、令狐承、崔宁、马璘等文武商议对策:“吐蕃人这次看起来是真心投降,朕打算接受他们的投降,诸位爱卿有何看法?”
“万万不可!”
李瑛话音刚落,李白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,“根据多吉所说,被困在官道之中的吐蕃人还有将近五万。
他们现在投降是迫于形势,再加上粮草断绝,无路可走才选择投降。
但我军还要继续向逻些城进攻,等走出这条山谷之后,若是这五万吐蕃人突然叛变向我军反戈一击,定然会将我军置于不利的地步。
常言道‘慈不掌兵’,还请陛下为了我大唐将士着想,务必将这五万吐蕃军斩草除根,以绝后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