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愔之并未太过于追赶,顿兵于明活城下,除了被俘的高句丽人,能跑的都跑了。
随即遣亲卫回寨,命其连夜拨营,押送俘虏来明活城。
城下,人嘶马鸣,乱哄哄一团,城头上,也紧张万分,不过让王愔之意外的是,被高谈德征发来的民夫与女乐并未趁乱逃跑,基本上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地。
这部分人有万余,其中女乐及各类女奴约千多人。
其实想想也正常。
民夫和女乐等同于奴隶,随高句丽人跑,有什么好处?
不仅要干各类杂活,伺候权贵,逃亡时也很容易丧命,甚至如粮食不够,还会被杀了制成肉脯,话说给谁为奴不是为奴啊。
王愔之着他们原地待命。
渐渐地,天光放亮,辅兵也押送俘虏和各类物资赶来。
明活城位于兄山江沿岸,筑在南山上,整座山方圆八十里,有两个峰头,各高两百来丈,而城池位于山头间的凹陷处。
是地道的山城,易守难攻,城池周一里半,以夯土筑就,高一丈有余。
“可甄别出来了?”
刘虑之匆匆赶来,王愔之问道。
“回使君!”
刘虑之拱手道:“此役,共俘获高句丽人三千余,民夫中,多是扶余人与燕人,另有少量契丹人,又有倭人四千余,新罗俘虏六千余。
不计民夫,共有俘虏一万四千人左右。
另经绷吊拷讯得知,明活城中,只有丁壮及守卫不足两千。”
“很好!”
王愔之问道:“可曾劝降?”
刘虑之道:“劝了,新罗人宁死不降!”
“既然想死,我成全他们!”
王愔之幽幽道:“着民夫伐木,打造飞梯与冲车,尽快攻打明活城!”
“诺!”
刘虑之拱手离去。
两日后,确认高谈德已经退走,王愔之来到俘虏面前,略一扫视,便道:“此役,高句丽人为头阵,半个时辰后,攻打明活城!”
高句丽有三千多俘虏,顿时躁动起来。
他们也不傻啊,驱赶着攻打明活山城,明摆着死路一条。
“杀!”
王愔之一声爆喝。
数十枚箭矢射出,精准点**叫的最凶的十余人。
顿时,俘虏中安静下来。
王愔之锐目一扫,又道:“本将承诺尔等,一个时辰后可以撤退,最终活下来的人,本将带回大晋,从此就是晋人。
记住,尔等乃是俘虏,本将给尔等一条活路,已是天大的恩情,尔等若是不感恩,休怨本将行那坑杀之事。”
高句丽人心里又愤怒又悲哀,可是王愔之说的也是实情,能给一线生机就不错了。
况且他们全副武装的时候,都不是晋人的对手,如今被剥了甲,反抗只是找死。
再看周围,俘虏按照族群被分隔开,这让他们想联合各族俘虏一起暴动的想法都没有。
王愔之面色缓和下来,又道:“能否活命,全看尔等造化,本将会适当派些弓弩手协助,诸位先饱餐一顿,抬上来!”
一筐筐干饼抬进来。
同时,第一通战鼓擂响。
俘虏席地而坐,默默吃着食物,面色难看。
有人浑身颤抖,吃着吃着就吐了,还有人边吃边哭,未尝没有恨自己跑的再快些,以致于沦为了晋人的俘虏。
又有人目光呆滞,或者闭着眼睛,向他们的神灵祈祷。
还有人环目四顾,仿佛要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。
第二通战鼓擂响。
有军卒喝令起身。
没人是**,第一波冲城,有几个能活下来?
督战队披甲执刃,墙列而来,俘虏这才陆陆续续地起身,接过兵器,依次扛上飞梯,还有人钻入粗略打造的冲车底下。
第三通战鼓擂响。
“冲!”
高句丽人既便再不愿意,可是身后,有密密麻麻的督战队,只能扛起飞梯,吃力的推进冲车,向山城冲去。
山城并非建在两百来丈高的山顶,不距地面约十来丈高,前方有一个很大的斜坡,足以展开兵力。
王愔之并未食言,在坡道两侧,有弓弩手和部分步卒攀越而上,也算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。
这年头,驱降卒俘虏民夫攻城已经成了惯例,谁也不会拿自己花血本培养出来的精锐之士去爬城墙。
其实历史上的战役,让王愔之最难以理解的便是石堡城之役,唐军是真拿自己的精锐去攻城啊。
若是换了他,肯定分派兵力,去抓捕周边的吐蕃人和游牲部民,驱为先登攻城。
还有高欢折戟于玉壁城下,太急了,完全可以去北周境内抓人攻打。
当然,也有可能是时代的进步,道德水平随之提高,各方有了默契,不再驱使俘虏降卒攻城。
“是高句丽人,如何是好?”
“高句丽是吾国盟友,总不能无端射杀,要不放进城来,增强守城力量?”
“不可,谁知高句丽人是否内应?”
“晋人身为上朝大国,却驱降卒攻城,怎如此歹毒?”
城头一阵议论。
新罗人何曾见过这般残酷的战法?
他们之所以不降,是指望倚坚城固守,晋人久攻不下,必然生乱,届时再联系城外的俘虏,一起发动暴乱,大破晋军。
可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们的美梦。
即便来攻的高句丽人全部死在了城下,对于晋人,非但不损一根毫毛,还减少了吃粮食的嘴,有益无害。
而他们,物资有限,箭矢、滚石、檑木、沸油、金汁用一点少一点,尤其是守城丁壮只有不足两千。
若有一丝可能,都不愿无谓的和晋人拼消耗,可是他们有的选吗?
“梆梆梆!”
城头梆子声大作。
刹那间,弓矢连发,滚石檑木被推了下来,沿着山坡越滚越快。
“轰!”
一辆冲车被檑木砸中,蒙皮当场炸碎,木架也咣当一声,散落一地,车里的十余人惨死。
陆陆续续,好几辆冲车被毁,还有人躲避不及,被翻滚而下的滚石砸成肉泥,又或者被檑木活活碾死。
高句丽人哭爹喊娘,连滚带爬的往回跑。
却是又是一阵梆子响,
山坡下,密如飞蝗的箭矢,射翻数十人,驱赶着他们回头进攻。
王愔之与他们有一个时辰的约定,只能继续往上冲。
徐道覆倒吸了口凉气道:“此城据天险,城后的高山又有水源,只要粮草充足,几难攻破,新罗人也非不堪啊。”
王愔之点头道:“新罗人损失了万余兵力,而我军可驱使俘虏攻打,错过今次,怕是再难以攻破明活城了。”
众将目中**期待。
王愔之和他们普及过新罗的历史,从前汉算起,有快五百年了,一座屹立五百年的城池,即便新罗人再是蒙昧,也具备极大的搜刮价值。
战场上,矢石横飞,每时每刻,都有高句丽人身亡,但高句丽也并非一点战斗力全无,统共把数十架飞梯架上城头,曾两次攻上去,又被赶了下来。
一个时辰转瞬即逝。
后阵鸣金收兵。
残存的高句丽人如蒙大赦,撒开腿往回跑,城池下方,留下了千余具尸体。
城头刚刚松了口气,却是鼓声再响。
第二阵,契丹人和燕人,这是从昨夜留下的民夫中筛选出来,约两千余人。
王愔之不是没考虑过把他们编入骑兵,无论燕人还是契丹人,都是天然的骑兵,但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攻打南燕,再泛海攻慕容熙,用燕人当骑兵很不合适。
不如做耗材,发挥余热。
契丹人倒是可以用,这时代的契丹,还没有形成部族共识,和库莫奚人一样,内部互相侵盗,契丹只是一个族名。
他打算先驱使着攻城,看看是否顺手,好用的话,活下来的打散,编入三幢骑兵,再把多出来的人手编为第五幢。
燕人与契丹人要比高句丽猛多了,在狂猛的攻势下,城内储备的滚石檑木迅速消耗,城头掷出的,居然多了砖瓦房梁。
箭矢也不如先前那般密集。
其实这也正常。
自新罗建明活山城以来,从未被围攻过。
三十年前,倭国息足长姬命大后征新罗,也没有直接攻打明活山城,而是大肆劫掠山城以外的新罗各城。
最终是新罗人失血太厉害,才不得不与倭国签订每年进贡八十船贡品的条约。
……
        随即遣亲卫回寨,命其连夜拨营,押送俘虏来明活城。
城下,人嘶马鸣,乱哄哄一团,城头上,也紧张万分,不过让王愔之意外的是,被高谈德征发来的民夫与女乐并未趁乱逃跑,基本上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地。
这部分人有万余,其中女乐及各类女奴约千多人。
其实想想也正常。
民夫和女乐等同于奴隶,随高句丽人跑,有什么好处?
不仅要干各类杂活,伺候权贵,逃亡时也很容易丧命,甚至如粮食不够,还会被杀了制成肉脯,话说给谁为奴不是为奴啊。
王愔之着他们原地待命。
渐渐地,天光放亮,辅兵也押送俘虏和各类物资赶来。
明活城位于兄山江沿岸,筑在南山上,整座山方圆八十里,有两个峰头,各高两百来丈,而城池位于山头间的凹陷处。
是地道的山城,易守难攻,城池周一里半,以夯土筑就,高一丈有余。
“可甄别出来了?”
刘虑之匆匆赶来,王愔之问道。
“回使君!”
刘虑之拱手道:“此役,共俘获高句丽人三千余,民夫中,多是扶余人与燕人,另有少量契丹人,又有倭人四千余,新罗俘虏六千余。
不计民夫,共有俘虏一万四千人左右。
另经绷吊拷讯得知,明活城中,只有丁壮及守卫不足两千。”
“很好!”
王愔之问道:“可曾劝降?”
刘虑之道:“劝了,新罗人宁死不降!”
“既然想死,我成全他们!”
王愔之幽幽道:“着民夫伐木,打造飞梯与冲车,尽快攻打明活城!”
“诺!”
刘虑之拱手离去。
两日后,确认高谈德已经退走,王愔之来到俘虏面前,略一扫视,便道:“此役,高句丽人为头阵,半个时辰后,攻打明活城!”
高句丽有三千多俘虏,顿时躁动起来。
他们也不傻啊,驱赶着攻打明活山城,明摆着死路一条。
“杀!”
王愔之一声爆喝。
数十枚箭矢射出,精准点**叫的最凶的十余人。
顿时,俘虏中安静下来。
王愔之锐目一扫,又道:“本将承诺尔等,一个时辰后可以撤退,最终活下来的人,本将带回大晋,从此就是晋人。
记住,尔等乃是俘虏,本将给尔等一条活路,已是天大的恩情,尔等若是不感恩,休怨本将行那坑杀之事。”
高句丽人心里又愤怒又悲哀,可是王愔之说的也是实情,能给一线生机就不错了。
况且他们全副武装的时候,都不是晋人的对手,如今被剥了甲,反抗只是找死。
再看周围,俘虏按照族群被分隔开,这让他们想联合各族俘虏一起暴动的想法都没有。
王愔之面色缓和下来,又道:“能否活命,全看尔等造化,本将会适当派些弓弩手协助,诸位先饱餐一顿,抬上来!”
一筐筐干饼抬进来。
同时,第一通战鼓擂响。
俘虏席地而坐,默默吃着食物,面色难看。
有人浑身颤抖,吃着吃着就吐了,还有人边吃边哭,未尝没有恨自己跑的再快些,以致于沦为了晋人的俘虏。
又有人目光呆滞,或者闭着眼睛,向他们的神灵祈祷。
还有人环目四顾,仿佛要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。
第二通战鼓擂响。
有军卒喝令起身。
没人是**,第一波冲城,有几个能活下来?
督战队披甲执刃,墙列而来,俘虏这才陆陆续续地起身,接过兵器,依次扛上飞梯,还有人钻入粗略打造的冲车底下。
第三通战鼓擂响。
“冲!”
高句丽人既便再不愿意,可是身后,有密密麻麻的督战队,只能扛起飞梯,吃力的推进冲车,向山城冲去。
山城并非建在两百来丈高的山顶,不距地面约十来丈高,前方有一个很大的斜坡,足以展开兵力。
王愔之并未食言,在坡道两侧,有弓弩手和部分步卒攀越而上,也算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。
这年头,驱降卒俘虏民夫攻城已经成了惯例,谁也不会拿自己花血本培养出来的精锐之士去爬城墙。
其实历史上的战役,让王愔之最难以理解的便是石堡城之役,唐军是真拿自己的精锐去攻城啊。
若是换了他,肯定分派兵力,去抓捕周边的吐蕃人和游牲部民,驱为先登攻城。
还有高欢折戟于玉壁城下,太急了,完全可以去北周境内抓人攻打。
当然,也有可能是时代的进步,道德水平随之提高,各方有了默契,不再驱使俘虏降卒攻城。
“是高句丽人,如何是好?”
“高句丽是吾国盟友,总不能无端射杀,要不放进城来,增强守城力量?”
“不可,谁知高句丽人是否内应?”
“晋人身为上朝大国,却驱降卒攻城,怎如此歹毒?”
城头一阵议论。
新罗人何曾见过这般残酷的战法?
他们之所以不降,是指望倚坚城固守,晋人久攻不下,必然生乱,届时再联系城外的俘虏,一起发动暴乱,大破晋军。
可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们的美梦。
即便来攻的高句丽人全部死在了城下,对于晋人,非但不损一根毫毛,还减少了吃粮食的嘴,有益无害。
而他们,物资有限,箭矢、滚石、檑木、沸油、金汁用一点少一点,尤其是守城丁壮只有不足两千。
若有一丝可能,都不愿无谓的和晋人拼消耗,可是他们有的选吗?
“梆梆梆!”
城头梆子声大作。
刹那间,弓矢连发,滚石檑木被推了下来,沿着山坡越滚越快。
“轰!”
一辆冲车被檑木砸中,蒙皮当场炸碎,木架也咣当一声,散落一地,车里的十余人惨死。
陆陆续续,好几辆冲车被毁,还有人躲避不及,被翻滚而下的滚石砸成肉泥,又或者被檑木活活碾死。
高句丽人哭爹喊娘,连滚带爬的往回跑。
却是又是一阵梆子响,
山坡下,密如飞蝗的箭矢,射翻数十人,驱赶着他们回头进攻。
王愔之与他们有一个时辰的约定,只能继续往上冲。
徐道覆倒吸了口凉气道:“此城据天险,城后的高山又有水源,只要粮草充足,几难攻破,新罗人也非不堪啊。”
王愔之点头道:“新罗人损失了万余兵力,而我军可驱使俘虏攻打,错过今次,怕是再难以攻破明活城了。”
众将目中**期待。
王愔之和他们普及过新罗的历史,从前汉算起,有快五百年了,一座屹立五百年的城池,即便新罗人再是蒙昧,也具备极大的搜刮价值。
战场上,矢石横飞,每时每刻,都有高句丽人身亡,但高句丽也并非一点战斗力全无,统共把数十架飞梯架上城头,曾两次攻上去,又被赶了下来。
一个时辰转瞬即逝。
后阵鸣金收兵。
残存的高句丽人如蒙大赦,撒开腿往回跑,城池下方,留下了千余具尸体。
城头刚刚松了口气,却是鼓声再响。
第二阵,契丹人和燕人,这是从昨夜留下的民夫中筛选出来,约两千余人。
王愔之不是没考虑过把他们编入骑兵,无论燕人还是契丹人,都是天然的骑兵,但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攻打南燕,再泛海攻慕容熙,用燕人当骑兵很不合适。
不如做耗材,发挥余热。
契丹人倒是可以用,这时代的契丹,还没有形成部族共识,和库莫奚人一样,内部互相侵盗,契丹只是一个族名。
他打算先驱使着攻城,看看是否顺手,好用的话,活下来的打散,编入三幢骑兵,再把多出来的人手编为第五幢。
燕人与契丹人要比高句丽猛多了,在狂猛的攻势下,城内储备的滚石檑木迅速消耗,城头掷出的,居然多了砖瓦房梁。
箭矢也不如先前那般密集。
其实这也正常。
自新罗建明活山城以来,从未被围攻过。
三十年前,倭国息足长姬命大后征新罗,也没有直接攻打明活山城,而是大肆劫掠山城以外的新罗各城。
最终是新罗人失血太厉害,才不得不与倭国签订每年进贡八十船贡品的条约。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