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愔之忌惮的,是高句丽五千骑兵。
甭管他这骑兵成色如何,骑兵就是骑兵,尤其是黑暗中,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,况且自己对周边的地形不熟悉。
冒然与骑兵浪战,既便胜了也是惨胜,甚至更可能两败俱伤,有失于他的初衷。
他的目标很明晰,始终是明活城里的丁口财货,而非重创高句丽。
暂时他不愿打破半岛三国鼎立的局面,把高句丽拖在半岛是最好的选择,毕竟还需要高句丽牵制慕容熙与倭人。
倭国未完成统一,却不妨碍倭人染指半岛,主要是倭岛太过于贫瘠,不向外扩张掠夺,大名吃个米饭团子都要捧在手心,再三嗅吸米饭的香味,才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。
仿如天神恩赐的至高美味。
而平民饥一顿饱一顿,老年人榨不出价值了,索性送山上等死。
这种日子谁愿意过?
倭人矮小,与营养不良有很大关系。
但让他难以理解的是,倭女普遍童颜硕果,也不知怎么长的。
王愔之想让高谈德知难而退,乖乖的退回平壤。
高谈德是高句丽七百年历史上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绝代英主,死后谥号是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。
在高谈德的治下,高句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疆域。
他认为高谈德不会不智到与他死磕,拼尽手上的本钱。
高谈德也紧张关注着前方的战事,尤其是骑兵从三个方向突进,更是一度让他看到了战胜晋人的希望。
可没一会,就眉心紧琐。
即便骑兵冒着箭雨冲到近前,但晋人步卒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,互相配合,有勾镰枪勾马腿,有长槊刺马,还有巨楯阻挡骑兵冲锋。
他的骑兵,发挥不出优势。
并且让他难以接受是,晋人伤亡一个步卒,他的骑兵要死伤两到三人。
有时晋人中会掷出拳头大小的东西,骑兵一片片的摔倒惨呼。
高句丽军本就又累又饿,力战不进之下,士气迅速衰退,伤亡快速增加,有些油滑的兵卒,已经悄悄后退了。
高句丽众将也心头大急,一名部将拱手:“太王,晋军战意甚烈,拖延下去,对我军不利,不如速召明活城下诸军去攻他营寨,他的营寨必然空虚!”
高谈德摆摆手道:“从明活城到他营寨有二十来里,即便连夜动身,也要天亮才能赶到,我军饥寒交加,怕是撑不到天亮。
孤未料到,王愔之竟敢虎口夺食,早知如此,白天就该尽全力攻他,此皆孤之过也。”
高谈德悔的肠子都青了,他不愿与晋军硬拼,实则是抱着高高在上的心理,认为区区万余晋军构不成威胁,没有白费力气的必要。
不料,碰到了硬茌子。
时间缓缓流逝,喊杀声越来越弱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,高句丽军力竭了。
“罢了,退兵罢,此役让他一阵,毕竟我高句丽的根在辽东,犯不着和他死拼!”
高谈德一阵挣扎之后,无力的挥手。
“呜呜呜~~”
苍凉的号角吹响。
黑夜中,不论骑兵还是步卒,均是如蒙大赦,发了疯的后退。
晋人太难打了。
就如顶着个乌龟盖,无处下手。
高句丽常年与慕容氏作战,慕容氏是大开大阖的风格,擅长骑兵挥动大戟冲锋,还有相当数量的具装甲骑。
屡屡吃亏之后,高句丽也有了应对之法,而如晋军这样的敌人,尚是首次得见。
你打他吧,他缩乌龟盖里,时不时反击一下。
你不打吧,他一路尾随,让你难受。
事到如今,高谈德才明白,为何苻坚、慕容垂这样的霸主,从未取得正面击溃晋军的战绩,均是待晋军粮尽,撤退时突击,才能大破晋人。
可眼下的现实是,王愔之夺了倭人八十船财货,不缺粮草,而他五万大军,消耗极大,根本耗不起。
如果不赶紧撤退,真到陷入绝境之时,骑兵固然可以跑,步卒就要抢着投胎了。
骑兵夹杂着步卒,乱哄哄一团,向明活城撤退。
王愔之仔细聆听着嘈杂声,人嘶马鸣,几乎混在一起,甚至还有喝骂与砍杀声传来。
“高句丽军已乱,传令,全军追击!”
王愔之深吸了口气,喝道。
固然他有留着高句丽牵制慕容氏与倭人的心思,但机会摆在眼前,杀一杀高句丽的威风还是愿意的。
“咚!”
“咚!”
“咚!”
车上的大鼓重重擂响。
“杀!”
“杀!”
全军冲杀而出。
“不好!”
高谈德面色大变。
他又一次低估了王愔之,没想到此子居然敢于在黑夜中冲杀,这显然是个致命错误,可谓兵败如山倒。
但最让他难以接受的,还是未败,只因他错误的下达了退军的命令,被晋人抓住机会反击,致使撤退演变为了溃败。
与苻坚淝水之败何其相似?
“太王,快走吧!”
高武急声道。
全军彻底乱了,本就饥寒交迫,久攻不下,撤退时又被晋人衔尾追击,不论骑兵步卒,都在亡命奔逃。
但人再跑也跑不过急速奔驰的马匹,刚转过身体,马匹已追赶上来,有人给撞的凌空飞出,有人给踏中,口中鲜血狂喷。
甚至有骑兵嫌步卒挡路,挥刀砍杀。
步卒也不是吃素的,三五成群,把骑兵拉下来砍死。
这是最恶劣的自相残杀。
两军一追一逃,不觉中,来到明活城下。
城门紧闭,城头火把处处,新罗人紧张的看着下方。
而留守后方的高句丽军被溃军一冲,也乱了,黑乎乎一大群人,如无头苍蝇般,向四面八方窜逃。。
高谈德看着这一幕,急火攻心。
“扑哧!”
一口鲜血喷出!
身形也晃了晃,直向马下坠去。
“太王!”
左右连忙扶住。
高谈德徐徐睁开眼睛,那眼神浑浊,灰暗,仿佛失去了心气。
是的,如果他不妄自退兵,而是咬牙坚持到天亮,即便战局仍没有转机,也可从容退却,不至于引发混乱。
此皆他之过也。
“太王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先回平壤罢。”
“虽然黑夜难以视物,但仆料晋人不敢真追,莫非他就不怕军卒追远了回不来?故而太王只须天亮再费些心思收拢溃卒,料能得三四万人马,是退回平壤,还是攻打明活城,尚是两可之间!”
左右纷纷劝说。
在他们看来,高谈德着实没必要吐血,高句丽屡败屡战,自鲜卑人崛起以来,不知败了多少回。
多此一败,不算什么。
可高谈德不是这样想,他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,突然被王愔之敲了一记闷棍,对他的心气影响极大。
“呼~~“
高谈德长长吁了口浊气,勉强摆了摆手:““王愔之所言甚是,辽东才是高句丽的根基,明活城的财货女子与诺大的辽东相比,弃了便是,没必要与他在此处耗下去。
我军虽众,但兵甲不精,而他所部皆为精兵,又粮草充足,即便收拢兵马再来,亦难破之。
甚至相持久了,若慕容熙得知我军主力被困在新罗,怕是辽东不保,我高句丽灭族不远矣。
此役孤认栽,不必再回明活城与他争一时短长,先退往明活城以北三十里处,待收拢了溃军,即刻北返平壤!”
众将即便心有不甘,也知高谈德所言皆为事实,只是心里憋屈的很。
……
谢谢zhan2001的月票~~
        甭管他这骑兵成色如何,骑兵就是骑兵,尤其是黑暗中,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,况且自己对周边的地形不熟悉。
冒然与骑兵浪战,既便胜了也是惨胜,甚至更可能两败俱伤,有失于他的初衷。
他的目标很明晰,始终是明活城里的丁口财货,而非重创高句丽。
暂时他不愿打破半岛三国鼎立的局面,把高句丽拖在半岛是最好的选择,毕竟还需要高句丽牵制慕容熙与倭人。
倭国未完成统一,却不妨碍倭人染指半岛,主要是倭岛太过于贫瘠,不向外扩张掠夺,大名吃个米饭团子都要捧在手心,再三嗅吸米饭的香味,才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。
仿如天神恩赐的至高美味。
而平民饥一顿饱一顿,老年人榨不出价值了,索性送山上等死。
这种日子谁愿意过?
倭人矮小,与营养不良有很大关系。
但让他难以理解的是,倭女普遍童颜硕果,也不知怎么长的。
王愔之想让高谈德知难而退,乖乖的退回平壤。
高谈德是高句丽七百年历史上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绝代英主,死后谥号是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。
在高谈德的治下,高句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疆域。
他认为高谈德不会不智到与他死磕,拼尽手上的本钱。
高谈德也紧张关注着前方的战事,尤其是骑兵从三个方向突进,更是一度让他看到了战胜晋人的希望。
可没一会,就眉心紧琐。
即便骑兵冒着箭雨冲到近前,但晋人步卒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,互相配合,有勾镰枪勾马腿,有长槊刺马,还有巨楯阻挡骑兵冲锋。
他的骑兵,发挥不出优势。
并且让他难以接受是,晋人伤亡一个步卒,他的骑兵要死伤两到三人。
有时晋人中会掷出拳头大小的东西,骑兵一片片的摔倒惨呼。
高句丽军本就又累又饿,力战不进之下,士气迅速衰退,伤亡快速增加,有些油滑的兵卒,已经悄悄后退了。
高句丽众将也心头大急,一名部将拱手:“太王,晋军战意甚烈,拖延下去,对我军不利,不如速召明活城下诸军去攻他营寨,他的营寨必然空虚!”
高谈德摆摆手道:“从明活城到他营寨有二十来里,即便连夜动身,也要天亮才能赶到,我军饥寒交加,怕是撑不到天亮。
孤未料到,王愔之竟敢虎口夺食,早知如此,白天就该尽全力攻他,此皆孤之过也。”
高谈德悔的肠子都青了,他不愿与晋军硬拼,实则是抱着高高在上的心理,认为区区万余晋军构不成威胁,没有白费力气的必要。
不料,碰到了硬茌子。
时间缓缓流逝,喊杀声越来越弱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,高句丽军力竭了。
“罢了,退兵罢,此役让他一阵,毕竟我高句丽的根在辽东,犯不着和他死拼!”
高谈德一阵挣扎之后,无力的挥手。
“呜呜呜~~”
苍凉的号角吹响。
黑夜中,不论骑兵还是步卒,均是如蒙大赦,发了疯的后退。
晋人太难打了。
就如顶着个乌龟盖,无处下手。
高句丽常年与慕容氏作战,慕容氏是大开大阖的风格,擅长骑兵挥动大戟冲锋,还有相当数量的具装甲骑。
屡屡吃亏之后,高句丽也有了应对之法,而如晋军这样的敌人,尚是首次得见。
你打他吧,他缩乌龟盖里,时不时反击一下。
你不打吧,他一路尾随,让你难受。
事到如今,高谈德才明白,为何苻坚、慕容垂这样的霸主,从未取得正面击溃晋军的战绩,均是待晋军粮尽,撤退时突击,才能大破晋人。
可眼下的现实是,王愔之夺了倭人八十船财货,不缺粮草,而他五万大军,消耗极大,根本耗不起。
如果不赶紧撤退,真到陷入绝境之时,骑兵固然可以跑,步卒就要抢着投胎了。
骑兵夹杂着步卒,乱哄哄一团,向明活城撤退。
王愔之仔细聆听着嘈杂声,人嘶马鸣,几乎混在一起,甚至还有喝骂与砍杀声传来。
“高句丽军已乱,传令,全军追击!”
王愔之深吸了口气,喝道。
固然他有留着高句丽牵制慕容氏与倭人的心思,但机会摆在眼前,杀一杀高句丽的威风还是愿意的。
“咚!”
“咚!”
“咚!”
车上的大鼓重重擂响。
“杀!”
“杀!”
全军冲杀而出。
“不好!”
高谈德面色大变。
他又一次低估了王愔之,没想到此子居然敢于在黑夜中冲杀,这显然是个致命错误,可谓兵败如山倒。
但最让他难以接受的,还是未败,只因他错误的下达了退军的命令,被晋人抓住机会反击,致使撤退演变为了溃败。
与苻坚淝水之败何其相似?
“太王,快走吧!”
高武急声道。
全军彻底乱了,本就饥寒交迫,久攻不下,撤退时又被晋人衔尾追击,不论骑兵步卒,都在亡命奔逃。
但人再跑也跑不过急速奔驰的马匹,刚转过身体,马匹已追赶上来,有人给撞的凌空飞出,有人给踏中,口中鲜血狂喷。
甚至有骑兵嫌步卒挡路,挥刀砍杀。
步卒也不是吃素的,三五成群,把骑兵拉下来砍死。
这是最恶劣的自相残杀。
两军一追一逃,不觉中,来到明活城下。
城门紧闭,城头火把处处,新罗人紧张的看着下方。
而留守后方的高句丽军被溃军一冲,也乱了,黑乎乎一大群人,如无头苍蝇般,向四面八方窜逃。。
高谈德看着这一幕,急火攻心。
“扑哧!”
一口鲜血喷出!
身形也晃了晃,直向马下坠去。
“太王!”
左右连忙扶住。
高谈德徐徐睁开眼睛,那眼神浑浊,灰暗,仿佛失去了心气。
是的,如果他不妄自退兵,而是咬牙坚持到天亮,即便战局仍没有转机,也可从容退却,不至于引发混乱。
此皆他之过也。
“太王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先回平壤罢。”
“虽然黑夜难以视物,但仆料晋人不敢真追,莫非他就不怕军卒追远了回不来?故而太王只须天亮再费些心思收拢溃卒,料能得三四万人马,是退回平壤,还是攻打明活城,尚是两可之间!”
左右纷纷劝说。
在他们看来,高谈德着实没必要吐血,高句丽屡败屡战,自鲜卑人崛起以来,不知败了多少回。
多此一败,不算什么。
可高谈德不是这样想,他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,突然被王愔之敲了一记闷棍,对他的心气影响极大。
“呼~~“
高谈德长长吁了口浊气,勉强摆了摆手:““王愔之所言甚是,辽东才是高句丽的根基,明活城的财货女子与诺大的辽东相比,弃了便是,没必要与他在此处耗下去。
我军虽众,但兵甲不精,而他所部皆为精兵,又粮草充足,即便收拢兵马再来,亦难破之。
甚至相持久了,若慕容熙得知我军主力被困在新罗,怕是辽东不保,我高句丽灭族不远矣。
此役孤认栽,不必再回明活城与他争一时短长,先退往明活城以北三十里处,待收拢了溃军,即刻北返平壤!”
众将即便心有不甘,也知高谈德所言皆为事实,只是心里憋屈的很。
……
谢谢zhan2001的月票~~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