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219章 不给粮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“尔母!”

  诸葛长民大怒:“贼寇滋扰东阳、临海、永嘉三郡,他不捡选猛士助战倒也罢了,如今竟连粮草也不舍得出,真拿我等当乞丐不成?”

  刘裕就知道,钱塘县是王愔之的铁盘,向钱塘要钱粮没那么容易,但还是挥手道:“走,去会会他!”

  数十骑拥着刘裕,轰隆隆地驰向钱塘县。

  钱塘县城方圆一里一百二十步,城高两丈,禇炎之带着一众僚属与刘穆之站在城头。

  刘穆之是过来与禇炎之协调安置流民事宜,此时看着渐渐接近的刘裕,神色颇为复杂。

  “禇明府可在?”

  刘裕向上拱手。

  禇炎之半探出身子,拱手道:“仆正是,刘将军何故前来?”

  刘裕道:“朝廷命我率军南下东阳,平灭卢循,沿途郡县有助粮之责,钱塘何故以一千石粮食搪塞于我?”

  “刘将军言重了!”

  禇炎之不急不忙道:“三吴大旱,谁手里也没余粮,能拿出千石劳军已是力所能及,三万石粮着实没有!”

  “呵~~”

  禇葛长民冷冷一笑:“听闻大旱以来,钱塘收拢了流民万户,你既有钱粮安置流民,到了我们这里为何就没有了?”

  禇炎之不快道:“不安置流民,难道任其饿毙于途,县里确实没有多余的粮食,出千石粮草,已不知有多少人要忍饥挨饿。”

  诸葛长民面色一沉道:“桓公着流民返乡,汝却收扰流民,暗蓄兵锋,莫非是怀那豺狼之意,蓄谋不轨?”

  “今岁大旱,闾邑成墟、乡里亡散,使君行意素高,品具高洁,未就任之前,就已叮嘱我等勿令流民饿死,应予其一安身之处。

  虽天地之大,有自绝者亦不得容,天道至仁,有当诛者亦不可赫,诸葛长民,望汝好自为之,莫要于昭昭青史留下恶名!”

  刘穆之忍无可忍地喝斥。

  诸葛长民冷哼道:“汝乃何人?”

  刘穆之向北方遥遥拱手,正色道:“东莞刘穆之。”

  “汝一背主叛上之徒,有何资格站我面前?”

  诸葛长民哈哈一笑。

  刘穆之顿时面色难看之极。

  刘裕却是眼前又浮现了那离奇古怪的梦境,在梦里,刘穆之可是他最为倚重的膀臂啊,如今当面却不识!

  都是王愔之弄的。

  还有在梦中,刘兴男嫁给了刘逵之,徐氏因这门联姻,悉数投来,是自己大业的重要基石。

  诸葛长民见刘穆之不吱声,以为心虚了,又大声道:“速速献出三万石粮草,莫非以为我北府雄兵不敢攻尔小小县城?”

  城头诸人,纷纷现出了怒容。

  有部将大声请战:“北府贼兵,目无天理,仆愿领本部兵马出城迎敌!”

  “诶,不忙!”

  刘穆之摆摆手道:“谅他也不敢打,既便打来,又何须惧之。”

  这话刚落,突有人惊呼:“有船来了!”

  钱塘县城距离浙江,仅两里之遥,在城头看的清清楚楚,一支舰队,溯流而上,为首的是飞龙船,还有虎卉舰与数十艘斗舰。

  “哈,看他北府军如何张狂!”

  禇炎之不由哈的一笑。

  自打当了钱塘令以来,他就忙的脚不沾地,人都被晒黑了,不过气质上显得精干了许多。

  刘裕也是面色一变。

  明摆着,王愔之的舰队回来了。

  本来他还可以凭着手里兵多,勒索一番,眼下却是全无胜算。

  “走!”

  刘裕不甘心地挥了挥手。

  是的,现在走,大家还能落个体面,要是舰队过来,羞辱他几句,他能怎么样?

  打,显然是打不过。

  他都是小船,还要担心被王愔之的巨舰袭击呢。

  运河从钱塘入浙江,再往下游驶个数十里,进入曹娥江。

  这一段,是非常危险的,要是起了歹心,足以让他全军覆没。

  全军回到江边,不敢立即上船,待得舰队驶入上游的船坞码头,才上船顺江而下。

  又尤嫌不够快,水手船夫奋力划桨。

  船只泊了岸,苏荃稍作洗漱,更换了身衣衫,就去庄园拜见谢月镜。

  谢月镜是主母,又是高门贵女,王愔之不在的时候,可代为处置一部分政事,不过为示对刘穆之的尊重,平时并不插手,只是默默看着。

  这个时代的女性,从未有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的说法,与陌生男性见面,更不用拉帘子,只要有婢女陪侍,不单独会面就好。

  苏荃先低眉顺眼,不敢直视谢月镜,汇报了百济之行的经过,并道:“使君把俘获的女子,悉数赐予麾下将士,将于彭城设置府兵。”

  “哎~~平安归来就好。”

  谢月镜叹了口气,心里挺埋怨的。

  你说你总是折腾,老老实实呆在彭城不好吗,还得跑那么远出海,万一遇上风浪,她都不敢想了。

  可是在苏荃面前,又不能流露出什么,只是缩袖中的手,紧紧绞在了一起。

  苏荃略一迟疑,又道:“使君另有一事让仆禀报夫人……”

  他说的,是王灵拐带刘兴男之事。

  王愔之是让他实话实说,不要有任何隐瞒,毕竟思来想去,这事瞒不过去,与其被谢月镜猜忌,不如主动交待。

  反正他又未与王灵及刘兴男有过肌肤之亲,问心无愧。

  但是到了苏荃嘴里,就变味了。

  是王灵带着刘兴男突然在京口码头出现,要求一起过江,因码头混乱,北府军又虎视眈眈,王愔之无奈应允。

  他也不傻啊。

  以前王愔之都有书信给家里,可这次没让他捎带书信。

  一个人,不要看他说什么,而是看他做什么,没有捎带书信,就由不得他胡思乱想是否在暗示。

  总之,这锅不能王愔之去背,真要实话实说,王愔之肯定口头不会责怪,可心里会怎么想,很难一语慨之。

  因此最佳的背锅对象成了王灵。

  谢月镜面色微变,缩袖里的手绞的又紧了些。

  好一会,才道:“会稽王妃想必另有安排,待郎君回来再说罢。”

  “若无他事,末将就告退了。”

  苏荃施了一礼,徐徐退出。

  就感觉背后已经湿透了。

  这差使不好当啊。

  而且主母喜怒不形于色,也是个厉害人物。

  ……

  刘裕沿曹娥江上溯,速度很快,两日后,便抵达上虞境内,又遣人去山阴,向王愉讨粮。

  王愉手头也没多少粮食。

  本来山阴存粮极丰,但是孙恩一次攻山阴,一次攻上虞,耗掉了不少,剩下的,王凝之离任时也不可能留给王愉,分给王愔之一部分,另一部分,王谢自己分了。

  只象征性的留了几千石粮食在库里。

  如今全境大旱,既便是收了冬小麦,库存也极为有限。

  王愉只得向山阴士庶摊派,却到处都是哭穷声,各家声撕力竭的诉说着自己的困难。

  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困难,但更多的,还是伸手讨粮的是北府军,北府军曾洗劫山阴,山阴士庶对北府军没有任何好感。

  人家王愔之逗留山阴那么久,都未要过钱粮,而你是过路客军,我们凭什么给?

  也不知是有默契,还是不敢招惹,卢循绕着会稽走,这更加给了山阴士庶底气。

  量终,王愉好说歹说,各家才如打发乞丐般的掏了一点,凑出千石粮草,王愉也忍着心疼,从府库凑了千石粮,合计两千石,送往刘裕军中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