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204章 绕不开的彭城诸刘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“仆先为主公论一论彭城豪族世家。”

  “说起彭城,就绕不开一个刘氏,仆乃东莞刘氏,汉齐王刘肥之后,而彭城诸刘,皆为汉楚元王刘交之后,虽聚居彭城,实则早已分家了,具体来说……”

  听着刘穆之侃侃道来,王愔之大体有了数。

  彭城刘氏,分为吕县刘氏、安上里刘氏、绥舆里刘氏与从亭里刘氏。

  后者也是刘牢之的宗族,实力最强,又曰并非楚元王刘交之后,或乃楚孝王嚣之后,汉时一卿二公。

  从亭里刘氏花开五朵。

  其有刘王乔一脉,即刘畴,于永嘉五年(311年),为太子詹事阎鼎所杀。

  司空蔡谟每叹曰:若使刘王乔得南渡,司徒公之美选也,又王导初拜司徒,谓人曰:刘王乔若过江,我不独拜公也。

  如今建康这一支的郎主是刘王侨孙刘黄老,人如其名,太元中曾为尚书郎,有义学,注《慎子》、《老子》。

  在道德经、老子想尔注及太平经的研究上,有着独道之处,与禇爽乃同道中人。

  禇爽也好道。

  孙恩作乱,并没有影响禇爽对道门的喜爱。

  想必这些日子以来,禇爽应时常邀约好友,去庄上宴饮游乐,毕竟他家在建康就一所破宅子,都不好意思邀人前来。

  王愔之想到这些,暗暗一笑。

  留彭城的有三支。

  第一支郎主名刘淡,父刘波,仕后赵为冠军参军,在石虎死后复归东晋,官至散骑常侍。

  刘波祖刘隗,字大连,与刁协一起搞土断,是当时的怼王,逮谁都参劾。

  后败于王敦,被迫挟家带口投奔石勒,官至从事中郎,太子太傅。

  另有一支刘僧利,有轻财通侠美名,甚得乡情。

  又有一支刘元孙,养志丘园,不求闻达,以清白为名。

  最后一支,便是刘牢之,人丁不兴,只剩个刘敬宣逃亡在外了。

  绥舆里刘氏,也是刘裕这一支,一度王愔之以为是编的,但从刘穆之口中道来,显然可信度极高。

  安上里刘氏也与刘裕家有些关系,其郎主刘怀肃乃刘裕从母(姨母)兄,家世贫窭,躬耕好学,起家宁朔(今宁夏青铜峡市)府司马,目前与弟刘怀敬、刘怀慎居家。

  吕县刘氏早在永嘉年间已南迁京口,族人才具平平,渐渐泯然于众人矣。

  另有彭城闾丘氏,是春秋时期邾国大夫之后。

  又有彭城夭日氏,此姓源于官名,天子有日官,诸侯有日御,皆执掌推算岁时节候次序之官,卜筮占候时日,通谓之日者。

  郎主夭日景,居家。

  还有彭城县中垒氏。

  广戚姜氏,家世名族,郎主姜产之。

  也就是说,现留于彭城的从亭里刘氏,共有三支。

  仔细介绍了一通,又容王愔之消化片刻,刘穆之捋须叹道:“本来徐州诸刘,家族鼎盛,自汉末以来,屡遭动荡。

  至我朝衣冠南渡,徐州沦为南北交锋的战场,反复遭受战火蹂躏,族人陆续南渡,留下的也元气大伤,不复初时之盛矣。

  且竹亭里诸刘,刘牢之显达时,与之无关,今刘牢之遭戮,若被诛连,或是不美,仆可为主公修书三封,主公北上时带予三刘,倘不听劝,诛之亦无妨。”

  “既如此,就有劳道和公了。”

  王愔之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,能不杀人,还是尽量不杀。

  当然,他也不可能给予充分的信任,必须编练一部分部曲从军,用铁与血来证明他们的忠心。

  次子刘式之奉上纸笔。

  刘穆之当场写了三封信,让王愔之看过之后,装入信封,封上火漆,交给了王愔之。

  随即问道:“不知主公平定了彭城之后,将向哪一方向用兵?”

  王愔之不假思索道:“在江东窝里横无甚大趣,江东不论谁当政,皆非我敌手,甚至传檄而定亦非难事,故我打算两手抓。

  一是招降江北的江府军,我料桓玄必诛北府宿将,人人自危之下,便是我的机会。

  二是向南燕用兵,据青州,以青徐二州为后背,取河南,再联络北燕,夹攻拓跋氏。

  然后取河北、并州,灭北燕,出塞破赫连勃勃,再发中原、并州与塞外之兵,可克关中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刘穆之对王愔之的冒进战略颇为震惊,沉吟道:“倘是旁人,老夫定劝先定江东荆襄,集人口资粮,北伐建功立业。

  可主公从无到有,崛起神速,根基稳固,倒不必多言,仆试观之,倘有不妥,再进谏言!”

  “正需道和公为我查漏补缺!”

  王愔之拱手。

  接下来,二人又商讨了些细节。

  大体是钱塘和义兴的产业悉数托付与刘穆之,刘穆之要做好后勤保障,而这也是刘穆之擅长之处,二人相谈甚欢。

  不觉中,天色黑了下来。

  王愔之在刘穆之家里用了膳,便告辞离去。

  忍耐了许久的江氏立刻冲了出来,面罩寒霜,责怪道:“刘郎怎可投了王愔之?”

  “闭嘴!”

  刘穆之喝斥道:“主公之名,岂容汝一介妇人大呼小叫?”

  “郎君凶妾?”

  江氏满脸地难以之置之色。

  刘穆之深吸了口气道:“为夫知你娘家看好刘寄奴,但为夫亦有自己的路要走,主公胸怀壮志,礼贤下士,投之有何不好?

  偏汝这妇人不识时务,下回给为夫注意点,莫要祸从口入,最好再给你娘家去封信,使之投效主公,免得不识天时,祸自上门矣!”

  “想当年,郎君尚是一白身,是妾族兄……”

  江氏正说着,刘穆之已不耐道:“为夫哪里对不住你江家,你若不愿为我家打理家业,可自去矣!”

  “呜呜呜~~”

  江氏伤心欲绝,大哭着跑了开。

  ……

  次日,王愔之去了阳羡,与钱、沈、魏、姚、丘、纽、丑、余、明、慕,谢、祖十二家豪强会见,询问是否愿意随他去彭城。

  毕竟是义从军,不好过于胁迫。

  周家郎主周僧慧拍着胸脯道:“我等能有今日,皆为郎君之赐,既然郎君相召,岂有不从之理,我家发三百部曲,五百僮仆,听候郎君调遣。”

  钱家郎主钱秀也道:“昔日西楚霸王,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北上,虽败犹荣,今我等亦随王郎北上,持项王未竞之旧业,克复中原!”

  “不错!”

  “谁说越人不能北上争天下?”

  ……

  各家郎主纷纷表态,气氛还是很热烈的,主要是对王愔之有信心,谁都知道,这是家族崛起的良机。

  而且王愔之处事公平,有底线,不会随随便便拿义从军去打硬仗。

  十二家,共拼凑出三千部曲,五千僮仆,自备粮草牲畜,将于夏收之后,前往钱塘的浙江北岸等候王愔之渡江。

  而最初跟随王愔之的七家土豪,已经迁居到了就近的国山与临津县居住,前者是严庄、周成、贺锦、许恕之。

  后者是沈滔、沈威与盛敦。

  这七家已经与王愔之绑到一块儿了,自是毫不犹豫的附从,不过实力不如阳羡十二家,共凑出一千五百部典,僮仆两千人,也将于夏收之后往浙江江北岸汇合。

  忙忙碌碌数日,王愔之回了钱塘庄子。

  当晚,他留宿贺江梅房里,夫妻间一番恩爱过后,王愔之搂着那香软少女的娇躯,不经意地问道:“这段时间可做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梦?”

  “不知道产子算不算?”

  小姑娘俏面微红,眸光一亮道:“妾梦见怀了郎君的子嗣,嘻嘻,一个转眼,大胖儿就抱怀里啦,和郎君生的真像呢。”

  王愔之无语。

  这显然是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也许是贺江梅嫁给自己时尚未惊动世界之灵,故而未有提示。

  不过贺江梅分享欲望挺强的,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,隐讳表达出产子的愿望。

  并又道:“郎君若是喜欢听妾的梦,以后妾就告诉郎君,要是郎君出征在外,妾先记下来。”

  “好!”

  王愔之点头。

  三年过去,贺江梅已经十六岁了,产子应无大碍,而且这个年龄生产,不会影响身材。

  谢月镜产了一女一子,身材不仅没变形,还更加**了,就如熟透了的水蜜桃,香甜饱满,令他爱不释手。

  随即就提醒道:“记不住也不要勉强。”

  “知道啦!”

  小姑娘往爱郎怀里钻了钻,突然打个了吹欠,很是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王愔之,就缓缓阖上了双眸。

  ……

  一夜很快过去。

  次日一早,王愔之去往辅兵与屯田兵的住所,他打算先带小一部分去往彭城,毕竟初来乍到,在当地全无根基,没有土地给他屯田。

  待摸清了情况再慢慢调人。

  他的意向人群是光棍汉,这部分人娶妻愿望强烈,而他那雄厚的女性资源,能分的都分了,剩下些许歌舞姬,也不会分给他们。

  王愔之将带着一群光棍汉去北方讨老婆。

  另是府兵,两个折冲府轮流调动,直至在彭城建起新的折冲府。

  “郎君,仆愿率部随郎君去往彭城!”

  周敦率先拱手。

  “去去去,你们右府成立时间短,哪是我们左府对手,好好在家锤练技艺,等我们回来再去!”

  贺栋如赶人般的挥手。

  “你**,瞧不起人是不是?你我各拉一队人马来演武,谁赢了科和郎君去彭城!”

  周敦大怒。

  王愔之却是心中一动,这个法子好,刚好他也想把内家拳进一步的传授,于是道:“把府兵召过,我再教些功夫,还有屯田兵与各军,愿来都来!”

  “诺!”

  二人差遣人手去分头通知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