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191章 又碰一壁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又过一日,王愔之回了庄子,交待左右:“把刘牢之押往地牢,看好了,别让他死了。”

  “郎君放心便是,吃喝拉撒都不会离了人眼!”

  王歧把胸脯拍的砰砰响,着人将刘牢之提走。

  或许是认命了,刘牢之的眼里已经没了光彩,整个人如一滩烂肉,站都站不起来,得拖着走。

  “郎君,会稽王妃来了。”

  薛丽妃又来汇报。

  “她来做什么?”

  王愔之颇为惊讶。

  “元显六子被沉江啦,王妃得了汇报,跑来庄上避难啦……”

  薛丽妃讲诉起经过,又得意洋洋地看着王愔之,似乎是等着你来夸讲。

  “做的不错!”

  王愔之嘿嘿一笑,伸手捏了捏薛丽妃的脸蛋。

  “郎君可是大仇得报,现了本性,以前可不会动手动脚的。”

  薛丽妃俏面一红,忙闪了开。

  王愔之笑道:“待阿母来了,我就向阿母把你讨要过来,将来在九嫔之外,再设丽妃,凑足十嫔,十全十美,岂不美哉?”

  “才不要呢!”

  薛丽妃哼了声。

  薛银瓶无奈道:“好了,好了,郎君要不要去探视会稽王妃?”

  王愔之略一迟疑,摆手道:“不去,这女人与我素无渊源,却来我庄上,明摆着欲挑起我和桓玄的冲突,居心险恶。

  恐怕她还有后手,且晾一晾,狐狸尾巴早晚要露出来。”

  “哎~~”

  薛丽妃叹了口气:“其实会稽王妃是个可怜人,夫郎死于郎君之手,元显六子又被沉江,去投奔王愉吧,王愉想把她送到桓玄榻上,邀取功名富贵,她是无处可去才来庄上的。”

  “切!”

  王愔之嗤笑道:“我问你,元显六子与她有何关系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薛丽妃哑口无言。

  司马道子因服散,子嗣艰难,与王氏无所出,司马元显乃妾氏所生,六子在血脉上,与王氏没有分毫关系。

  王愔之又道:“天底下可怜的女子多了,桓玄身边,那些歌舞姬妾就不可怜吗,她无非是占个会稽王妃的名头。

  可她这一来,桓玄必然记恨于我,如今刘牢之、孙恩、司马道子都被伐灭,桓玄的敌手唯我而己,这不是给我找麻烦么?”

  薛银瓶不快道:“当初郎君那样艰苦都过来了,难道还怕了桓玄?我不能坐视郎君成为那般唯利是图,专较得失的丑类。”

  “就是嘛!”

  奴奴也不满道:“郎君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人,桓玄窥膺神器岂能坐视?

  其实这也是个机会,谢夫人不是要来吗,可以把会稽王妃引见给谢夫人,谢夫人必怜其遭遇,桓玄的恶名也会传开,岂不是好?”

  “你看,我又没说要把王氏撵走,只是暂时不见她,先看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却不可无啊!”

  王愔之无奈的两手一摊。

  “噗嗤!”

  薛丽妃掩嘴一笑:“有件事忘了和郎君说,王府君要调任入京了,还须准备几日,谢夫人和夫人会和王府君一同来建康,可能要晚上一段时日。”

  “无妨!”

  王愔之摆了摆手,又道:“随我父被害的,还有叔父王爽,一会我写封信,王陆你替我送去,再跑一遭我伯父王履和鄱阳公主府上,问一问愿否去我父坟前祭奠。”

  “诺!”

  王陆抱拳应下。

  王愔之当堂与了封信,交给王陆。

  王陆离去。

  王愔之三叔王熙字叔和,恭次弟,尚鄱阳公主,太子洗马,早卒。

  也就是说,他这一支的长辈只剩了二伯王履一人,大伯死的更早,族人都不在建康。

  其实他不指望二伯会来,鄱阳公主那里也不太指望,自王熙死后,鄱阳公主闭门拒客,且王熙无子,只有一女。

  他只是尽人事。

  通知你了,你不来是你的事,我尽了通知的义务。

  没一会子,王陆回来了,说王爽子王修之愿意祭拜王恭,鄱阳公主连门都未让进,王履的态度则很恶劣,就差指着王陆的鼻子大破王恭。

  对此,王愔之并不意外,内斗是太原王氏的老传统,既然你们不把我当亲戚,大不了不来往。

  现代人对亲戚关系看的很开。

  一晃,又是数日过去。

  王愔之没去见王氏,王氏别院居住,也未来见王愔之,仿佛真是来避难的,王愔之渐渐地放下了戒心。

  而这几日里,王愔之遣人去联络当初随王恭就戮的党羽亲族。

  主要来自于追随王峤渡江南下的豫司并中小士族和豪强。

  这也是常态,小士族依附大士族,豪强依附小士族。

  当然,近百年下去,有的家族已经消亡了,有的因王峤这一脉好清谈,不谙事功,及至王恭,又以清贫为乐,关系渐渐淡了。

  当时就戮的有睢阳李氏、太原武氏,也是武媚娘父亲武士彟那一族,谯县许氏,许禇那一族,魏时两致夷族,遂大为衰落。

  还有杼秋刘氏,这一族只出过一个孝廉,太原常氏、颍阴郑氏,这一族的郑子群娶过陈郡的从妹。

  另有河内韩氏与张氏,均为豪强,其祖上韩浩,汉末起兵,县近山薮,多寇,浩聚徒众为县藩卫。

  又有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,寇崤、渑间,河东卫固、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。

  不过这两姓都未入列士族。

  一共是八家,都愿意过来,这也是**表态,继其父之志,继续追随王愔之,王愔之自然是乐意的。

  ……

  阳羡!

  “多年不见,茂和风采如昔矣。”

  王愉这日来到阳羡,禇爽亲自出迎。

  “哈哈,弟要为弘茂兄贺喜啊,乃是双喜临门!”

  王愉拱手哈哈笑道。

  禇爽心里格登一下,忙道:“喜从何来?来,先进来再说!”

  说着,就拐上王愉胳膊,往堂内去。

  王愉把随从丢在外面,与禇爽分宾主坐下,待婢女上过茶后,又寒喧了一阵子,却见禇爽并不主动询问,便道:“桓公召弘茂兄入朝为尚书左仆射,此为一喜。

  次喜,便是桓玄欲以令爱灵媛为妻,与夫人刘氏并为正妻,将来贵不可言呐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禇爽眼珠子一瞪。

  尚书左仆射是地道的朝廷高官,他居然有些动心了。

  尚书左仆射虽是副职,却可以参预中枢,褚氏一门自从褚裒兵败于慕容氏之后,就再无人参预过朝庭中枢!

  “这是朝廷诏命,弟就不宣读了,弘茂兄拿好!”

  王愉笑着从袖里取出一份绢书递去。

  “咳咳!”

  却是屏风后面清咳两声,谢氏走了出来,冷声道:“桓公的心意,妾代禇郎心领了,这两年来,禇郎时常有微恙,大夫说了宜静不宜动,故而只能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。

  另小女的婚事也请见谅,灵媛已经与王愔之订了亲,年内将成婚,一女岂能二嫁?请弘茂代为向桓公致歉。”

  王愉狐疑道:“王愔之不是娶了谢氏女为妻么,如何再娶禇氏女?”

  谢氏笑道:“王愔之于我家有救命之恩,灵媛感恩图报,愿与王愔之做平妻。”

  王愉顿时面色难看之极,这意味着禇爽已经全面倒向王愔之了啊,宁可把爱女许予王愔之做平妻,也不考虑投效桓玄,这无疑是极其恶劣的事件。

  不过他是太原王氏出身,还不至于腆颜去劝说禇爽,于是把绢书纳回袖子,起身道:“既然弘茂兄已有决断,弟就不多说了,告辞!”

  说着,转身而去。

  “愚兄送送茂和!”

  禇爽把王愉送出了府牙,刚一回返,谢氏就劈头盖脸责怪道:“禇郎是否动了心?”

  “卿卿说的哪里话,为夫怎可能去投桓玄?”

  禇爽陪着笑。

  谢氏幽幽道:“没有就好,禇郎要千万莫要做糊涂事,知恩图报,妾不说禇郎也明白。

  就说那桓玄,入执了中枢,必会逼主上禅位于他,其人品行妾且不谈,但妾敢断言,桓玄无非是又一个王莽罢了,天命不在他。

  桓宣武已经耗尽了桓氏的气数,他区区庶子,能走到今日,靠的是机诈,而非正途。

  愔之贤侄却是从无到有,历一场场血战才有了今日成就,孰高孰下,何须比较?

  况且禇郎过有哪个开基之主是几百斤重的大胖子?

  妾不是瞧不起胖子,而是胖人懒惰,不懒惰如何会胖?一介懒惰之辈,如何有心思去操劳军国大事?

  我们家既然投靠了愔之贤侄,就莫要三心二意,到头来,两头尽失,悔之晚矣。”

  谢氏的分析掷地有声,褚爽老脸上,现出了羞愧之色,却是道:“为夫的任期也要满了,不入朝难道赋闲在家?”

  “在家又有何妨,禇郎在建康有宅子,凭着禇氏的名头,桓玄还不至于无故寻衅,而禇郎可访亲拜友,为愔之贤侄拉来臂助,将来愔之贤侄成事,又怎会亏待秀之与炎之?”

  谢氏澹澹道。

  “那……何人接替为夫?”

  禇爽迟疑道。

  谢氏寻思道:“改日妾与姑母(谢道韫)商议下,或可荐王府君长子蕴之接任。”

  禇爽正待说话,却是剧烈咳嗽起来。

  “褚郎!”

  谢氏立刻扶住禇爽,轻轻拍抚着他的后背。

  “阿父怎么了?”

  禇灵媛也从屏风后转出,神情焦急。

  褚爽咳的昏天黑地,好一会儿,才咳嗽渐止,面庞却布上了一抹艳丽的潮红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