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几日,卢循送来了军卒家眷,老老小小,共有五千多人,并表示不要粮食,交好的意图明显。
王愔之也不至于强给。
事实上,送走部分老弱妇孺,等于救了他们的命,毕竟广州湿热难耐,多疫病,壮年或许还能忍受,但老弱妇孺没几个能受得了。
而且对于卢循来说,既减轻了负担,又搏得了好名声,连同王愔之与当事人,可谓四赢,
不过麻烦也有。
很多人都已经配了妻室,如今原配回来了,得有好一番鸡飞狗跳。
下邳!
刘裕捏着朝廷诏命,沉吟不语。
“呵~~”
诸葛长民冷冷一笑:“相王过河拆桥,刚为他斩了孙恩,他就檄调将军入都,薅夺兵权,将军莫要理会。
如今镇北将军顿兵于溧洲,并无西击桓玄之意,桓玄亦明镇北将军之心,早晚东进,届时便是相王父子授首之时。”
“不可大意!”
臧熹却是道:“镇北将军陈兵不动,北府必生动荡,将军不宜孤悬下邳,当初相王表将军为下邳太守,是为剿灭孙恩,如今孙恩已死,合该挂印,辞去下邳太守,回归京口。
毕竟北府有事若将军不在,将来北府亦不会为将军所用。”
刘裕微凛,臧熹的意思很直白,朝廷变天在即,若此时还留在下邳观望,未来的北府军就与他无关了。
于是哈哈一笑:“北府正值危急之时,我岂能置身于外?此事无须考虑,不日我将领军南下。”
臧熹提醒道:“将军还是先修书一封与镇北将军为好,便言孙恩已授首,不必留在下邳,朝庭征召,不敢妄受,请求回京口,重归帐下听候调遣。
如今镇北将军进退两难,若得将军回返,必视为腹心!”
“好,拿纸笔来!”
刘裕心情大好。待左右奉上纸笔,便伏案书写。
诸葛长民又道:“王愔之不会错失良机,必举兵响应桓玄,甚至突袭建康,抢在桓玄之前擒杀相王全族为父报仇,如此一来,或受桓玄猜忌,怕是讨不得好。”
刘裕笔尖一顿。
诸葛长民的分析非常中肯,桓玄连殷仲堪与杨佺期都容不下,又如何能容得了拥兵数万,与王谢结成联盟的王愔之,又得好一番龙争虎斗了。
这正是我刘寄奴的机会啊。
数日后,信函到了刘牢之手上,刘牢之大喜,檄调刘裕回京口,于是,刘裕率部南归。
时间一天天的过去。
平儿满月当天,谢道韫前来出席,找到王愔之,问道:“贤侄打算何时去建康?”
王愔之道:“听闻刘牢之遣刘敬宣往桓玄处为质,桓玄任刘敬宣为谐议参军,并大摆筵席,隆重招待,还将珍藏的字帖名画拿出,让刘敬宣观赏。
随即自浔阳东进,现已抵姑孰,小侄明日便赴建康。”
谢道韫叹道:“汝父沉冤,终能昭雪,不过建康或将乱象丛生,请贤侄念及苍生无辜,只诛首恶,匆要伤及旁人!”
王愔之郑重道:“小侄谨记谢夫人教诲!”
谢道韫又道:“贤侄在建康报了仇之后,匆离,一待局势稍有安定,妾会跑一趟建康,盖因王郎很可能要离任了,会稽还须由自己人来接掌。”
其实王愔之属意禇炎之。
禇炎之虽然谈不上大才,但做事井井有条,堪以守成,不过禇炎之的短板和他一样,都是岁数较小,名望不足。
谋会稽内史绝无可能,那么,退而求其次,能否谋到钱塘令呢?毕竟他的家业大部分在钱塘,有自己人当县令,会少了很多麻烦。
于是,把这个想法告之谢道韫。
谢道韫沉吟道:“朝局动荡,谁也不敢说一定会怎样,妾只能说尽力而为。”
“有谢夫人此话足矣!”
王愔之深深一揖。
……
次日一早,王愔之领四幢骑兵、弓枪兵与鸳鸯阵各三幢,府兵两千,各带部典一名,计两千,虎啸营三幢、撼山营三幢与无当营,从屯田兵中征发辅兵五千,匠作营与健保营一千五,及其僚属,合计两万三千三百人,全员乘驴骡,战马空跑,浩浩荡荡向建康开去。
途中不断收到建康的消息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,桓玄于姑孰大破司马尚之,将之俘获,西府军成为了历史。
从钱塘到建康,过路吴兴,经义兴南下,全程约六百里,割鹿军以日行百五十里的速度,于四日后抵达建康城南。
“督帅,刘牢之还在溧洲,寸步未动,而桓玄水陆五万余众,已进抵新亭(今南京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,卫玠葬于附近),司马元显大骇,弃州登岸,率师回守国子学堂,随即却又挥师宣阳门外扎营。”
徐道覆急来汇报。
新亭是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,距离建康仅十二里,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,濒临大江,从东北至西南,山势有有三个环形山岭,曲直相衔,堪称卧虎藏龙之地。
“呵呵,司马郎君乱了分寸,莫要理会桓玄,加速行军,直趋东府城!”
王愔之呵呵一笑,就猛一挥手。
全军急速而行。
渐渐地,建康在望。
“报!”
王愔之行军,喜欢洒出大量游骑探路,通常十余骑,数十骑一组,均是精于骑射,遇上小股部队,进可攻,退可守。
一名游骑便来汇报:“督帅,仆探得,建康已谣言四起,人心惶惶,多传桓玄已经推进到朱雀桥外,禁军不断地逃亡,司马元显见势不能止,遂率军回宫城。
刘牢之参军张畅之率众袭来,大呼降者不杀,于是禁军四散奔逃,司马元显携张法顺骑马逃往东府城!”
“好,再探!”
王愔之点头。
那游骑上马离去。
……
新亭!
“王愔之来了?”
桓玄现出玩味之色,望向了身边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,这正是王愔之从未见过面的同父异母弟,王昙亨。
自打三年前,王昙亨被送去给桓玄之后,桓玄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,随着王愔之势力高涨,兵力越发地雄厚,桓玄待王昙亨也越来越好。
不仅于江陵赐下豪宅,置美妾数十,还嫁了个庶妹给他。
王昙亨忙道:“仆深受南郡公大恩,无以为报,愿劝得阿兄投效南郡公!”
“嗯~~”
桓玄满意地点头,移目卞范之,问道:“王愔之带了多少人马?”
卞范之沉吟道:“约有一两万,怕是誓要捕杀相王父子,本来为报父仇,杀之无妨,但相王执政中枢,岂能死于私刑,南郡公应将父子二人收捕,明正典刑,以正国法,方为煌煌正道。
仆听闻太傅从事中郎毛泰与司马郎君不和,南郡公可调冯该部,与毛泰往东府城收捕相王父子。”
桓玄问道:“若恰逢王愔之引兵前来,不肯相让又该如何?”
卞范之道:“冯该曾戌守洛阳,大败苻丕,俘其太子苻宁、长乐王苻寿,后投奔主公,又是冯该追佺期及广,皆获而杀之,并追仲堪获之。
其人兵法韬略,皆为上上之选,且敢打敢战,若王愔之不识大体,可以忤逆为名,攻而破之!”
“好!”
桓玄点头。
道道军令下发。
冯该部约五千来人,接到调令,立刻挥往向东府城靠近,毛泰也收到桓玄的命令,毫不犹豫地率领部曲去往东府城。
建康城东,因位于钟山脚下,濒临北湖(今玄武湖),司马氏以覆舟山为中心,修建了乐游苑,风景优美,又有清溪环绕,故而高门显贵多于城外置地起宅。
譬如王愔之家,就有庄园位于燕雀湖畔,虽只三十顷地,可拿到外面,足以抵山阴吴郡三百顷地。
这就是天子脚下的寸土寸金。
大批军马隆隆调动,各家士族风声鹤唳,弓箭手与盾手攀上高墙,严阵以待,而高楼上,也站满了人。
谢混现年二十一,携妻晋陵公主,也站在自家的三层小楼上,看着一队人兵马,往东府城汇聚而去。
“夫郎,那边也来人了!”
晋陵公主伸手一指。
东南方向,又有一队队军马奔来,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,且速度极快。
“必是王愔之的人马,相王父子,不论是桓玄,还是王愔之,必欲得之,没淮儿还得兵戎相见呐!”
谢混沉吟道。
“哎~~”
晋陵公主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。
相王父子执政,对于她们这类宗室来说,好歹还是司马家的天下,可换了桓玄或者王愔之执政,就不好说了。
可是家翁谢琰已经战死,陈郡谢氏再也没人能支撑起大梁,她一介女流,又能如何?
谢重家距离谢混家仅十来步的距离,父子几人也站在高楼上。
“哈,王郎来了!”
谢绚兴奋笑道。
谢重却是眉眼间,隐现不安之色,捋须道:“王郎……过急矣!”
谢绚迟疑道:“依阿父之意,王郎或与桓玄争斗?”
谢重点头道:“桓玄负海内之望,此次下都,实乃人心所向,而吾婿虽于剿灭孙恩中立有大功,但名望远逊于桓玄。
且刘牢之已降了桓玄,若合北府与荆州兵围攻,怕是吾婿危矣。”
谢绚沉吟道:“阿父,王郎应知分寸,不至于行那不智之事。”
“且先看着!”
谢重不置可否。
受桓玄之命,前来揖拿相王父子的毛泰也留意到了一支军队正快速接近,忙转头道:“冯将军,有外兵来了,可要摆开迎战?”
……
        王愔之也不至于强给。
事实上,送走部分老弱妇孺,等于救了他们的命,毕竟广州湿热难耐,多疫病,壮年或许还能忍受,但老弱妇孺没几个能受得了。
而且对于卢循来说,既减轻了负担,又搏得了好名声,连同王愔之与当事人,可谓四赢,
不过麻烦也有。
很多人都已经配了妻室,如今原配回来了,得有好一番鸡飞狗跳。
下邳!
刘裕捏着朝廷诏命,沉吟不语。
“呵~~”
诸葛长民冷冷一笑:“相王过河拆桥,刚为他斩了孙恩,他就檄调将军入都,薅夺兵权,将军莫要理会。
如今镇北将军顿兵于溧洲,并无西击桓玄之意,桓玄亦明镇北将军之心,早晚东进,届时便是相王父子授首之时。”
“不可大意!”
臧熹却是道:“镇北将军陈兵不动,北府必生动荡,将军不宜孤悬下邳,当初相王表将军为下邳太守,是为剿灭孙恩,如今孙恩已死,合该挂印,辞去下邳太守,回归京口。
毕竟北府有事若将军不在,将来北府亦不会为将军所用。”
刘裕微凛,臧熹的意思很直白,朝廷变天在即,若此时还留在下邳观望,未来的北府军就与他无关了。
于是哈哈一笑:“北府正值危急之时,我岂能置身于外?此事无须考虑,不日我将领军南下。”
臧熹提醒道:“将军还是先修书一封与镇北将军为好,便言孙恩已授首,不必留在下邳,朝庭征召,不敢妄受,请求回京口,重归帐下听候调遣。
如今镇北将军进退两难,若得将军回返,必视为腹心!”
“好,拿纸笔来!”
刘裕心情大好。待左右奉上纸笔,便伏案书写。
诸葛长民又道:“王愔之不会错失良机,必举兵响应桓玄,甚至突袭建康,抢在桓玄之前擒杀相王全族为父报仇,如此一来,或受桓玄猜忌,怕是讨不得好。”
刘裕笔尖一顿。
诸葛长民的分析非常中肯,桓玄连殷仲堪与杨佺期都容不下,又如何能容得了拥兵数万,与王谢结成联盟的王愔之,又得好一番龙争虎斗了。
这正是我刘寄奴的机会啊。
数日后,信函到了刘牢之手上,刘牢之大喜,檄调刘裕回京口,于是,刘裕率部南归。
时间一天天的过去。
平儿满月当天,谢道韫前来出席,找到王愔之,问道:“贤侄打算何时去建康?”
王愔之道:“听闻刘牢之遣刘敬宣往桓玄处为质,桓玄任刘敬宣为谐议参军,并大摆筵席,隆重招待,还将珍藏的字帖名画拿出,让刘敬宣观赏。
随即自浔阳东进,现已抵姑孰,小侄明日便赴建康。”
谢道韫叹道:“汝父沉冤,终能昭雪,不过建康或将乱象丛生,请贤侄念及苍生无辜,只诛首恶,匆要伤及旁人!”
王愔之郑重道:“小侄谨记谢夫人教诲!”
谢道韫又道:“贤侄在建康报了仇之后,匆离,一待局势稍有安定,妾会跑一趟建康,盖因王郎很可能要离任了,会稽还须由自己人来接掌。”
其实王愔之属意禇炎之。
禇炎之虽然谈不上大才,但做事井井有条,堪以守成,不过禇炎之的短板和他一样,都是岁数较小,名望不足。
谋会稽内史绝无可能,那么,退而求其次,能否谋到钱塘令呢?毕竟他的家业大部分在钱塘,有自己人当县令,会少了很多麻烦。
于是,把这个想法告之谢道韫。
谢道韫沉吟道:“朝局动荡,谁也不敢说一定会怎样,妾只能说尽力而为。”
“有谢夫人此话足矣!”
王愔之深深一揖。
……
次日一早,王愔之领四幢骑兵、弓枪兵与鸳鸯阵各三幢,府兵两千,各带部典一名,计两千,虎啸营三幢、撼山营三幢与无当营,从屯田兵中征发辅兵五千,匠作营与健保营一千五,及其僚属,合计两万三千三百人,全员乘驴骡,战马空跑,浩浩荡荡向建康开去。
途中不断收到建康的消息,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,桓玄于姑孰大破司马尚之,将之俘获,西府军成为了历史。
从钱塘到建康,过路吴兴,经义兴南下,全程约六百里,割鹿军以日行百五十里的速度,于四日后抵达建康城南。
“督帅,刘牢之还在溧洲,寸步未动,而桓玄水陆五万余众,已进抵新亭(今南京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,卫玠葬于附近),司马元显大骇,弃州登岸,率师回守国子学堂,随即却又挥师宣阳门外扎营。”
徐道覆急来汇报。
新亭是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,距离建康仅十二里,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,濒临大江,从东北至西南,山势有有三个环形山岭,曲直相衔,堪称卧虎藏龙之地。
“呵呵,司马郎君乱了分寸,莫要理会桓玄,加速行军,直趋东府城!”
王愔之呵呵一笑,就猛一挥手。
全军急速而行。
渐渐地,建康在望。
“报!”
王愔之行军,喜欢洒出大量游骑探路,通常十余骑,数十骑一组,均是精于骑射,遇上小股部队,进可攻,退可守。
一名游骑便来汇报:“督帅,仆探得,建康已谣言四起,人心惶惶,多传桓玄已经推进到朱雀桥外,禁军不断地逃亡,司马元显见势不能止,遂率军回宫城。
刘牢之参军张畅之率众袭来,大呼降者不杀,于是禁军四散奔逃,司马元显携张法顺骑马逃往东府城!”
“好,再探!”
王愔之点头。
那游骑上马离去。
……
新亭!
“王愔之来了?”
桓玄现出玩味之色,望向了身边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,这正是王愔之从未见过面的同父异母弟,王昙亨。
自打三年前,王昙亨被送去给桓玄之后,桓玄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,随着王愔之势力高涨,兵力越发地雄厚,桓玄待王昙亨也越来越好。
不仅于江陵赐下豪宅,置美妾数十,还嫁了个庶妹给他。
王昙亨忙道:“仆深受南郡公大恩,无以为报,愿劝得阿兄投效南郡公!”
“嗯~~”
桓玄满意地点头,移目卞范之,问道:“王愔之带了多少人马?”
卞范之沉吟道:“约有一两万,怕是誓要捕杀相王父子,本来为报父仇,杀之无妨,但相王执政中枢,岂能死于私刑,南郡公应将父子二人收捕,明正典刑,以正国法,方为煌煌正道。
仆听闻太傅从事中郎毛泰与司马郎君不和,南郡公可调冯该部,与毛泰往东府城收捕相王父子。”
桓玄问道:“若恰逢王愔之引兵前来,不肯相让又该如何?”
卞范之道:“冯该曾戌守洛阳,大败苻丕,俘其太子苻宁、长乐王苻寿,后投奔主公,又是冯该追佺期及广,皆获而杀之,并追仲堪获之。
其人兵法韬略,皆为上上之选,且敢打敢战,若王愔之不识大体,可以忤逆为名,攻而破之!”
“好!”
桓玄点头。
道道军令下发。
冯该部约五千来人,接到调令,立刻挥往向东府城靠近,毛泰也收到桓玄的命令,毫不犹豫地率领部曲去往东府城。
建康城东,因位于钟山脚下,濒临北湖(今玄武湖),司马氏以覆舟山为中心,修建了乐游苑,风景优美,又有清溪环绕,故而高门显贵多于城外置地起宅。
譬如王愔之家,就有庄园位于燕雀湖畔,虽只三十顷地,可拿到外面,足以抵山阴吴郡三百顷地。
这就是天子脚下的寸土寸金。
大批军马隆隆调动,各家士族风声鹤唳,弓箭手与盾手攀上高墙,严阵以待,而高楼上,也站满了人。
谢混现年二十一,携妻晋陵公主,也站在自家的三层小楼上,看着一队人兵马,往东府城汇聚而去。
“夫郎,那边也来人了!”
晋陵公主伸手一指。
东南方向,又有一队队军马奔来,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,且速度极快。
“必是王愔之的人马,相王父子,不论是桓玄,还是王愔之,必欲得之,没淮儿还得兵戎相见呐!”
谢混沉吟道。
“哎~~”
晋陵公主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。
相王父子执政,对于她们这类宗室来说,好歹还是司马家的天下,可换了桓玄或者王愔之执政,就不好说了。
可是家翁谢琰已经战死,陈郡谢氏再也没人能支撑起大梁,她一介女流,又能如何?
谢重家距离谢混家仅十来步的距离,父子几人也站在高楼上。
“哈,王郎来了!”
谢绚兴奋笑道。
谢重却是眉眼间,隐现不安之色,捋须道:“王郎……过急矣!”
谢绚迟疑道:“依阿父之意,王郎或与桓玄争斗?”
谢重点头道:“桓玄负海内之望,此次下都,实乃人心所向,而吾婿虽于剿灭孙恩中立有大功,但名望远逊于桓玄。
且刘牢之已降了桓玄,若合北府与荆州兵围攻,怕是吾婿危矣。”
谢绚沉吟道:“阿父,王郎应知分寸,不至于行那不智之事。”
“且先看着!”
谢重不置可否。
受桓玄之命,前来揖拿相王父子的毛泰也留意到了一支军队正快速接近,忙转头道:“冯将军,有外兵来了,可要摆开迎战?”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