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末高门 第173章 年前

小说:晋末高门 作者: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5:53:48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薛银瓶是地道的北人,在颠簸的船上,身形东倒西歪。

  这时便是扶住王愔之的肩膀,好奇地问道:“孙恩真的成仙了吗?”

  王愔之澹澹道:“孙恩滥杀无辜,起事两年,死于他手底者,怕不是有百万之众,倘若三官帝君以孙恩祸乱天下,这样的仙,与邪魔何异,不成也罢!”

  “哈哈!”

  苏荃笑道:“仆等以前在海岛上打劫过往客商,是因活不下去了,而孙恩杀人,全凭喜好。

  仆记得,当初行军时,嫌小孩走的慢,遂令人将之活活掼死,并笑曰:此子成仙矣,仆不信天上竟有以滥杀为乐的仙人!”

  薛银瓶暗暗点头,看向王愔之的眸中,满是赞许之色。

  “啊!”

  突然一个浪头打来,薛银瓶脚下一滑,就要跌倒,王愔之忙猿臂轻揽,将之搂入怀里。

  “郎君,快放开!”

  薛银瓶红着脸去推。

  王愔之松开了手。

  “啊!”

  又是一声低呼,船上的颠簸变厉害了,薛银瓶扑进王愔之怀里。

  还别说,虽然出海好几天了,在船上几乎没有条件洗漱,可怀里的女郎,仍是散发出阵阵清新怡人的女子体香。

  嗯!

  心旷神怡!

  我就喜欢闻银瓶姊姊身上的这个味儿。

  那乌黑的发丝随着风儿拂动,猛烈的拍打在面上,王愔之不禁拈起一缕,凑上鼻端,轻嗅了两口。

  薛银瓶突如心跳漏了一拍,怔了怔,随即满脸通红。

  哪怕再是豁达都受不了了,这可不是私底下啊。

  私下里,王愔之手脚不干净她也忍了,她也享受那暧味的氛围,可这是众目睽睽之下。

  于是没好气的一肘子捣在了王愔之的腰侧。

  王愔之甘之如诒。

  也确实,只有薛银瓶敢这样对他,家中诸女,甚至连谢月镜都带有一丝讨好的意味了。

  周围诸人全当没见着。

  “将军,捞到啦!”

  突然远处,一名跳海里的军卒,用力挥起胳膊大叫。

  孙恩脑袋低垂,身体随着波浪上下起伏,看上去已经淹死了。

  “呵,成仙?”

  薛银瓶轻蔑的笑了笑。

  “好,带上来,仔细些!”

  刘裕则是大叫了声好,又挑衅般的瞥了眼王愔之。

  是啊,任你怪话连篇,孙恩还是落入了我手,朝廷的封赏,终究是我的。

  王愔之拱了拱手,微微一笑,示以恭贺。

  刘裕就如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颇觉无趣,仿佛他最珍视的功劳,在王愔之眼里,不过尔尔。

  海里,几名战士挥动着膀子奋力疾游,向那名军卒游去。

  王愔之看的仔细,这不是自由游,也不是蛙泳,泳姿说不上来,扑腾出的水花极大,很不科学。

  “银瓶姊姊,改日天暖和了,我教你凫水吧。”

  王愔之转头笑道。

  “好!”

  薛银瓶点头。

  王愔之暗喜,前世离婚后,如同脱出囚笼,他放飞了自我,其中的一大乐趣,就是带妹子去游泳,最好是不会游泳的。

  薛银瓶正是地道的旱鸭子。

  不过把话说回来,谢月镜、贺江梅,乃至于女史归荑,也没一个会游泳。

  身为士女,或士女的身边人,谁没事往水里面跳啊。

  海中,几名战士很快汇聚在一起,合力将孙恩拖了回去。

  船上掷下绳索,先将孙恩尸体吊了上去,再把那几人一一拉回。

  每个人均是面色铁青,既便裹上了厚厚的毡子,也仍是一阵阵地打摆子,显然,大病一场是跑不了的。

  随着天色越发的深沉,一具具尸体沉入海底,要么被埋进淤泥,要么被洋流冲走,最终成为鱼儿的裹腹之物。

  “王郎,后会有期!”

  刘裕略一迟疑,最终还是打消了与王愔之火拼的念头,毕竟孙恩的尸体已经得到了,此行也算完美,忙拱了拱手。

  “刘兄好走不送!”

  王愔之拱手笑道。

  刘裕的座船缓缓调头,打出道道旗号,与孙恩残部战斗的,也快速脱离,全军稍作整饬,就往北驶去。

  王愔之下令收束投降的船只,约有百来条,跟在后面,南下浙江。

  他不担心这些船会跑,跑了只能回甬东诸岛,那不是白投降了?

  ……

  “将军,师君已投海自尽,临死前,下令全军投降王愔之。”

  翁洲,卢循得到回报,不禁默然。

  许久,才道:“师君成仙矣,我等尚须于尘世挣扎,传令下去,明年开春之后,南下广州,再着人把我妹与子息送去钱塘我那妹夫手上!”

  “将军?”

  那亲随略有些迟疑。

  卢循叹了口气道:“我扣手野又有何用,难不成真杀了?罢了,罢了,且让他们一家团聚。”

  “将军恩德,徐道覆必能感念,仆这就去办!”

  那亲随大为钦佩,转身而去。

  卢循的目光有些深沉。

  此去广州,凶吉难测,把徐道覆的妻儿送回去,也算是留条后路,真到了无路可走之时,可以与徐道覆联系,看看能否投奔王愔之。

  没几日,舰队回了钱塘,王愔之立刻整饬兵马,此行共收降孙恩军三千余人,择其精壮两千编练入破锋营,其余充当船工水手。

  如今的破锋营,有水军三千五百人,编为七幢,水手船工两千出头,这是王愔之手底最大的一股力量。

  但是,舰船不属于破锋营,归楼船令郗绍管辖,包括修理、日常维护,建造,还有船坞的修建都处于郗绍的职权范围之内。

  也就是说,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出征,破锋营需要从郗绍处调取船只。

  这是一种制衡,也是建立制度的尝试。

  水军是王愔之控制力度最弱的,偏生实力强大,所以王愔之把着水军的后勤。

  其实如苏荃、韩滔真要反,可以抢了船就跑,但是账不能这样算,制度一旦建立起来,就需要各个部门与多层级僚属协同运作。

  而涉及的环节与参与的人员越多,谋反就越易败露,况且即便把船开走,缺了维护,没多久就会渗水漏水。

  这和高平陵之变时,司马师首先夺取洛阳武库一个道理,人员和武械,平时是分开的。

  临到用时再来领。

  一直到十二月之前,王愔之吃住都在水寨,与郗绍、苏荃等人时时沟通,不厌其烦的推敲一项项水军规章制度。

  并把郗绍的僚属尽量配齐。

  楼船令,置有司马、长史,由贺林、沈梁充任,都是来自于阳羡的豪强子弟,其余由郗绍自行征辟。

  苏荃、韩滔也几乎没有抵触,只是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意见。

  毕竟他们也清楚,经制之军,肯定要有制度来约束,再不能如以前当海贼那样,乱哄哄一团糟。

  而且北府军两艘斗舰夹攻一条船的震撼场景,也给予了他们深深地触动。

  另还有个没法说出口的原因。

  他们是罪眷,连刑家都不如,要想平反,在大晋朝没指望,只能寄期于拥王愔之御极,建立新朝,他们作为功臣,旧朝的坛坛罐罐自然一笔勾销。

  或许是受小冰河期的影响,十二月初,钱塘降下了初雪,冰粒子下了大半夜,到天快亮时,转成鹅毛大雪。

  这样的天气,王愔之也不怎么出门,留庄里陪着家人。

  谢月镜的肚子非常大了,年后临盆,王愔之也不愿意贺江梅年仅十五就珠胎暗结,于是弹药多数留给了她的陪嫁婢女。

  没错,他收用了!

  四女是贺江梅取的名字,均是姓贺,名为贺丽华、贺雨池、贺凌波与贺乘雪,虽名为庶女,实则是贺家的婢女生或者妾生女,说不清父亲是谁,如今能得王愔之宠幸,自是愿意。

  贺江梅并无抵触。

  她和谢月镜一样,不介意王愔之在外面乱搞女人,介意的是不能乱捣士家女郎。

  而这段时间,以张绍为首,吴郡顾陆朱张四姓的年轻一辈时常登门做客,以诗酒为乐,王愔之带上禇秀之、禇炎之与刘虑之接待,曾过去上虞东山,踏雪寻梅。

  王愔之觉得这些人挺别扭的,交好的意图几乎挂在脸上,可就是不投效过来,或许也与如今的自己开不出价码有关。

  刘穆之在冬季里,染了风寒,病了一阵子,被王愔之以类似于救治谢道韫的手段治好了。

  刘穆之感慨道:“不意王郎竟通医术,若能编成医书,当造福天下矣!”

  王愔之觉得挺有道理的,这个时空,伤寒杂病论已经有了,他打算抽空把温病论默写出来。

  如今钱塘境内,有一东一西两个折冲府,驻有两千府兵,让人意外的是,居然有山阴和吴郡的商徒自发过来做生意。

  毕竟府兵的地里,只能出产粮食和蔬菜瓜果,其余生活物资,如布帛、盐、坛坛罐罐需要自行购买。

  而部曲和屯田兵,一年忙活下来,薄有积蓄,他们也需要过个肥年。

  起初商徒们小翼翼,只有极少数的人,带着少量货深入田埂地头,叫卖货物,主要是怕被抢了。

  不过府兵与屯田兵很守规矩,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,钱货两讫。

  以至于商徒越来越多,带的货物也越来越丰富,自发地形成了一处处市集。

  摊子上有菜刀、锅碗瓢盆、农具、布匹,鸡鸭、禽蛋、小牛犊子、小猪崽子、捕杀的鸟儿、狗肉、桑椹干、荏油、麻油、紫苏油等等。

  甚至还有甲片、弓刀、箭矢售卖。

  可谓琳琅满目。

  不时就有人拿粮食、布帛,甚至五铢钱购买,那激烈的讨价还价声,为年前增添了一缕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