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下的刘裕等人也觉察出了不对劲,这根本不是北府军。
甚至还有军卒问他们是不是北府军,在得知是之后,就告诫勿要乱跑乱叫,然后离开了!
隐隐地,众人都有了个可怕的猜想。
“是王愔之的兵!”
刘裕神色复杂的叹了口气。
“这……”
每个人都不知该说什么,也颇为难以面对。
“哈!”
诸葛长民却是哈的一笑:“管他是王愔之还是张愔之,他老子已经不是北府军的大都督了,按客军待他便是。”
刘裕唤道:“你们几个速回城,请孙将军紧闭城门,莫让王愔之进城,对了,再找到万寿,告诉他王愔之来了,速避!”
“诺!”
几名军卒匆匆离去。
……
“什么?来的是王愔之?”
听得来报,孙无终与城头民众均是傻了眼。
一阵面面相觑之后,突有老人捶胸顿足的大哭:“我北府愧对孝伯公啊!”
“王郎以德报怨,老朽服矣!”
“岂不闻虎父无犬子焉?”
听着那纷纷嚷嚷的议论,孙无终一颗心沉到了谷底。
这倒不是担心王愔之会大开杀戒,而是太原王氏将重获在北府军的影响力。
即便刘牢之率主力回返,下令攻杀王愔之,只怕麾下众军也不愿意,毕竟王愔之保护了他们的家**儿。
再对比刘牢之的作为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“哎~~”
孙无终重重叹了口气。
而在城西角落,几根绳索悄于无息的缒下,刘敬宣带着几名部曲,趁夜逃了。
不觉中,东方的地平线上,浮现出了一抹鱼腹白,偌大的江滩上,密密麻麻全是或蹲或坐的俘虏。
另还有三百来艘没来的及跑掉的船只,其中斗舰有近三十艘,艨艟二十来艘,还有那唯一的一艘楼船。
楼船其实就是个摆设,因建造过高,重心不稳,极易倾覆,孙权曾造过楼船,首航就沉江里了。
王愔之都不敢把楼船开回浙江。
俘虏的甄别正在进行。
因着王愔之曾多次义释过俘虏,也从来不滥杀,最多只是让俘虏屯田,故而顺利的很,没有谁想不开非得往死路上走。
大体是,孙恩军全盘接收,投降过孙恩军的北府军,则尊重其意见,愿意跟他走的,可以把家眷迁往钱塘安置。
“王郎恩德,没齿难忘!”
“可怜我的家业啊!”
“我的妻妾皆为贼兵糟蹋矣,王郎须为我做主啊。”
一群士人见着王愔之过来,纷纷哭嚎。
王愔之只稍作安抚,承诺待安定下来,将他们送回家园,别的就不管了。
开玩笑,破了家的士人能有什么用?
会种田吗?
会做工吗?
**影响力也约等于无。
这就是废物。
当然,如肯放下身段,教孩童读书识字,他还是愿意给口饭吃的。
但显然,这类人即便有,也如凤毛鳞角,反不如那些被凌辱过的士女更易于认清现实。
如今军中的女教习有近五百人,多数是士女,还有豪强及殷富人家的女子。
还另说,这些女子挺吃香的,军中不少稍有些身份的,都对她们展开了热烈的追求,王愔之也乐见其成。
迄今为止,已经有数十对结成了夫妻,他也送上了最为诚挚的祝福。
很快地,王愔之与张绍、徐道覆,带着部分军卒,来到了刘裕等人的面前。
每个人都瞪大眼睛看着王愔之。
尤其是刘裕,心绪复杂。
如果有谁在两年前告诉他,王愔之将会成为京口的救星,怕是能把他的大牙笑掉。
再想着自家的爱女,虽然每回提到王愔之,都是满嘴不屑,可你一个女儿家,总提着陌生男子的名字,是怎么回事?
而且这两年来,也为刘兴男的婚事操劳过,但是刘兴男振振有辞道,嫁的人不能比王愔之差,以至于一个未成。
这真是**啊。
哪怕在士人子弟中,以王愔之的表现来看,都是数一数二,而他老刘家,只能勉强算作低等士族,到哪里去给爱女寻得合适的夫郎?
以当时刘裕的身份,还攀不上徐逵之,其父徐钦之,任秘书监,妥妥三品官,清贵无比,是地道的士族。
历史上,刘兴男嫁给徐逵之,是在刘裕起势之后,那时的刘兴男已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了。
“刘德舆,不为我介绍下北府俊彦?”
王愔之笑道。
“此乃孟昶,字彦达,青州平昌人士。”
刘裕伸手示意。
孟昶拱手笑道:“汝父曾出行,乘高舆,被鹤氅裘,于时微雪,昶于篱间窥之,叹曰:此真神仙中人,今见王郎,风姿不逊于乃父,真乃可喜可贺。”
“彦达兄过誉了!”
王愔之并未多说,只拱手回礼。
孟昶曾投过桓玄,因未受重用,遂改投刘裕,王愔之并不急于招揽孟昶,让他去投一投桓玄也好,两相作个对比,将来招揽过来,也能死地塌地为自己做事。
“此乃诸葛长民,琅玡诸葛氏出身,乃北府宿将诸葛侃之侄!”
刘裕继续介绍。
诸葛长民是琅玡诸葛氏的外支,何为外支?
也就是家生子赐予主家姓,久而久之,被当作了主家。
譬如王陆王歧,他们就是太原王氏王愔之这一系的外支,如果若干年后,王愔之的子孙后代衰微了,而他们的子孙显赫起来,完全可以鸠占雀巢,替代太原王氏。
事实上,中夏的历史太过于久远,很多名门望族在数千年的跨度上,已不知换了多少次血。
尤其是元末明初与清末民初,分别迎来了两波伪造谱碟的高峰,直接改个姓,再查查史书和地方志,攀附名人,就是名门之后。
“幸会!”
王愔之拱手。
诸葛长民哼道:“汝父谋逆,辅国将军不欲手刃旧主,故而放汝父离去,而汝,却不知感恩,于山阴城下败坏辅国将军名声,又杀我北府将士多人。
今虽来援,亦是包含祸心,汝可敢保证,不取京口财货,不带走我北府一人?”
刘裕暗道了声好!
他就怕王愔之借着来援的恩义,又趁着刘牢之不在,大肆招揽北府旧人。
对于王愔之在钱粮营建庄园,大肆屯田之事他清楚的很。
凭心而论,钱塘的土地要比京口好多了,只要王愔之透露出招揽之意,肯定会有人携家带口,随他去钱塘。
而这,意味着北府军实力的流失。
孟昶却是愕然。
“哦?”
王愔之也不怒,前世他带货的时候,时常被网友围攻,骂的再难听的话都有,早已练就了一副宠辱不惊的心境。
只是澹澹道:“诸葛长民,我与你有仇?”
诸葛长民义正严辞道:“无怨无仇,但求公道!”
“既然无仇,你却招惹我,是欺我不敢杀你耶?”
王愔之眼眸眯了起来,一缕寒芒乍现。
“铮!”
“铮!”
身后诸人,纷纷拨剑!
北府军一方,也亮出兵刃。
“哎呀,何至于此啊!”
孟昶连忙劝道:“快把兵刃收了,王郎莫要着恼,诸葛长民与何无忌、刘敬宣乃是好友,或因何无忌之死心有不岔。”
“刘敬宣呢?跑了吧?”
王愔之冷冷一笑。
北府军无人接腔,但从尴尬的神色来看,显然是跑了。
“也罢,我就给彦达兄一个面子,不过诸葛长民,想要为何无忌报仇,明着说,莫要阴阳怪气平白让人瞧不起。
我现在给你个机会,是单挑,还是拉上人马两军对战,任你挑!”
王愔之向诸葛长民勾了勾小手指。
孟昶挺无语的。
这就叫给我面子?
不过他是将门世家,王愔之的作派,还是挺合他的眼缘。
至少不和你玩虚的。
你要报仇?
行!
给你机会!
“真当我怕了你不成?”
诸葛长民大怒。
“督帅,杀鸡焉用牛刀,我来取他的狗命!”
匡超站了出来。
诸葛长民不怵王愔之,毕竟王愔之外功内练,身形修长瘦削,可匡超长的和人熊一样,气势立时弱了三分。
“长民,够了!”
刘裕回头喝斥了句。
“哼!”
诸葛长民闷哼一声,借着梯子后退两步。
却是迎面,有两幢弓枪兵奔来。
刘裕顿时色变道:“王郎,你要做什么?”
王愔之沉吟道:“我父曾于京口坐镇八年,今我故地重游,岂有过门不入之理,德舆兄莫非要拒人于城下?”
刘裕道:“王郎要入,自无不可,但外兵不得入京口。”
王愔之澹澹道:“我怕有刘牢之**害我,莫非德舆兄以为,我王愔之会血洗京口?那我又何必及时来援,不如按兵一两日,待孙恩破了城再来,岂非胜过平白惹人猜忌?”
刘裕暗道了声厉害。
凭口才,他说不过王愔之,王愔之的理由也很充分,但他清楚,一旦让王愔之进了城,局势发展就由不得他了。
就在他犹豫难决之时,身后轰隆隆一声响,城门打开了。
再一看,居然是檀道济带人开了门。
“檀道济,莫非你欲投敌?”
诸葛长民又惊又怒。
檀道济哈哈笑道:“诸葛长民,何无忌是两军交战时,堂堂正正被杀,你欲为其报仇,将来在战阵上搏杀便是,又何必使些小花招?
王郎于京口老小有大恩,若闭门拒之,岂非让人笑话?”
说着,便带着当初被义释的俘虏上前,施礼道:“仆拜见王郎。”
“想好了?”
王愔之问道。
檀道济道:“仆愿为王郎效力!”
“仆等亦愿为王郎效力!”
那些俘虏也齐齐施礼。
……
        甚至还有军卒问他们是不是北府军,在得知是之后,就告诫勿要乱跑乱叫,然后离开了!
隐隐地,众人都有了个可怕的猜想。
“是王愔之的兵!”
刘裕神色复杂的叹了口气。
“这……”
每个人都不知该说什么,也颇为难以面对。
“哈!”
诸葛长民却是哈的一笑:“管他是王愔之还是张愔之,他老子已经不是北府军的大都督了,按客军待他便是。”
刘裕唤道:“你们几个速回城,请孙将军紧闭城门,莫让王愔之进城,对了,再找到万寿,告诉他王愔之来了,速避!”
“诺!”
几名军卒匆匆离去。
……
“什么?来的是王愔之?”
听得来报,孙无终与城头民众均是傻了眼。
一阵面面相觑之后,突有老人捶胸顿足的大哭:“我北府愧对孝伯公啊!”
“王郎以德报怨,老朽服矣!”
“岂不闻虎父无犬子焉?”
听着那纷纷嚷嚷的议论,孙无终一颗心沉到了谷底。
这倒不是担心王愔之会大开杀戒,而是太原王氏将重获在北府军的影响力。
即便刘牢之率主力回返,下令攻杀王愔之,只怕麾下众军也不愿意,毕竟王愔之保护了他们的家**儿。
再对比刘牢之的作为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“哎~~”
孙无终重重叹了口气。
而在城西角落,几根绳索悄于无息的缒下,刘敬宣带着几名部曲,趁夜逃了。
不觉中,东方的地平线上,浮现出了一抹鱼腹白,偌大的江滩上,密密麻麻全是或蹲或坐的俘虏。
另还有三百来艘没来的及跑掉的船只,其中斗舰有近三十艘,艨艟二十来艘,还有那唯一的一艘楼船。
楼船其实就是个摆设,因建造过高,重心不稳,极易倾覆,孙权曾造过楼船,首航就沉江里了。
王愔之都不敢把楼船开回浙江。
俘虏的甄别正在进行。
因着王愔之曾多次义释过俘虏,也从来不滥杀,最多只是让俘虏屯田,故而顺利的很,没有谁想不开非得往死路上走。
大体是,孙恩军全盘接收,投降过孙恩军的北府军,则尊重其意见,愿意跟他走的,可以把家眷迁往钱塘安置。
“王郎恩德,没齿难忘!”
“可怜我的家业啊!”
“我的妻妾皆为贼兵糟蹋矣,王郎须为我做主啊。”
一群士人见着王愔之过来,纷纷哭嚎。
王愔之只稍作安抚,承诺待安定下来,将他们送回家园,别的就不管了。
开玩笑,破了家的士人能有什么用?
会种田吗?
会做工吗?
**影响力也约等于无。
这就是废物。
当然,如肯放下身段,教孩童读书识字,他还是愿意给口饭吃的。
但显然,这类人即便有,也如凤毛鳞角,反不如那些被凌辱过的士女更易于认清现实。
如今军中的女教习有近五百人,多数是士女,还有豪强及殷富人家的女子。
还另说,这些女子挺吃香的,军中不少稍有些身份的,都对她们展开了热烈的追求,王愔之也乐见其成。
迄今为止,已经有数十对结成了夫妻,他也送上了最为诚挚的祝福。
很快地,王愔之与张绍、徐道覆,带着部分军卒,来到了刘裕等人的面前。
每个人都瞪大眼睛看着王愔之。
尤其是刘裕,心绪复杂。
如果有谁在两年前告诉他,王愔之将会成为京口的救星,怕是能把他的大牙笑掉。
再想着自家的爱女,虽然每回提到王愔之,都是满嘴不屑,可你一个女儿家,总提着陌生男子的名字,是怎么回事?
而且这两年来,也为刘兴男的婚事操劳过,但是刘兴男振振有辞道,嫁的人不能比王愔之差,以至于一个未成。
这真是**啊。
哪怕在士人子弟中,以王愔之的表现来看,都是数一数二,而他老刘家,只能勉强算作低等士族,到哪里去给爱女寻得合适的夫郎?
以当时刘裕的身份,还攀不上徐逵之,其父徐钦之,任秘书监,妥妥三品官,清贵无比,是地道的士族。
历史上,刘兴男嫁给徐逵之,是在刘裕起势之后,那时的刘兴男已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了。
“刘德舆,不为我介绍下北府俊彦?”
王愔之笑道。
“此乃孟昶,字彦达,青州平昌人士。”
刘裕伸手示意。
孟昶拱手笑道:“汝父曾出行,乘高舆,被鹤氅裘,于时微雪,昶于篱间窥之,叹曰:此真神仙中人,今见王郎,风姿不逊于乃父,真乃可喜可贺。”
“彦达兄过誉了!”
王愔之并未多说,只拱手回礼。
孟昶曾投过桓玄,因未受重用,遂改投刘裕,王愔之并不急于招揽孟昶,让他去投一投桓玄也好,两相作个对比,将来招揽过来,也能死地塌地为自己做事。
“此乃诸葛长民,琅玡诸葛氏出身,乃北府宿将诸葛侃之侄!”
刘裕继续介绍。
诸葛长民是琅玡诸葛氏的外支,何为外支?
也就是家生子赐予主家姓,久而久之,被当作了主家。
譬如王陆王歧,他们就是太原王氏王愔之这一系的外支,如果若干年后,王愔之的子孙后代衰微了,而他们的子孙显赫起来,完全可以鸠占雀巢,替代太原王氏。
事实上,中夏的历史太过于久远,很多名门望族在数千年的跨度上,已不知换了多少次血。
尤其是元末明初与清末民初,分别迎来了两波伪造谱碟的高峰,直接改个姓,再查查史书和地方志,攀附名人,就是名门之后。
“幸会!”
王愔之拱手。
诸葛长民哼道:“汝父谋逆,辅国将军不欲手刃旧主,故而放汝父离去,而汝,却不知感恩,于山阴城下败坏辅国将军名声,又杀我北府将士多人。
今虽来援,亦是包含祸心,汝可敢保证,不取京口财货,不带走我北府一人?”
刘裕暗道了声好!
他就怕王愔之借着来援的恩义,又趁着刘牢之不在,大肆招揽北府旧人。
对于王愔之在钱粮营建庄园,大肆屯田之事他清楚的很。
凭心而论,钱塘的土地要比京口好多了,只要王愔之透露出招揽之意,肯定会有人携家带口,随他去钱塘。
而这,意味着北府军实力的流失。
孟昶却是愕然。
“哦?”
王愔之也不怒,前世他带货的时候,时常被网友围攻,骂的再难听的话都有,早已练就了一副宠辱不惊的心境。
只是澹澹道:“诸葛长民,我与你有仇?”
诸葛长民义正严辞道:“无怨无仇,但求公道!”
“既然无仇,你却招惹我,是欺我不敢杀你耶?”
王愔之眼眸眯了起来,一缕寒芒乍现。
“铮!”
“铮!”
身后诸人,纷纷拨剑!
北府军一方,也亮出兵刃。
“哎呀,何至于此啊!”
孟昶连忙劝道:“快把兵刃收了,王郎莫要着恼,诸葛长民与何无忌、刘敬宣乃是好友,或因何无忌之死心有不岔。”
“刘敬宣呢?跑了吧?”
王愔之冷冷一笑。
北府军无人接腔,但从尴尬的神色来看,显然是跑了。
“也罢,我就给彦达兄一个面子,不过诸葛长民,想要为何无忌报仇,明着说,莫要阴阳怪气平白让人瞧不起。
我现在给你个机会,是单挑,还是拉上人马两军对战,任你挑!”
王愔之向诸葛长民勾了勾小手指。
孟昶挺无语的。
这就叫给我面子?
不过他是将门世家,王愔之的作派,还是挺合他的眼缘。
至少不和你玩虚的。
你要报仇?
行!
给你机会!
“真当我怕了你不成?”
诸葛长民大怒。
“督帅,杀鸡焉用牛刀,我来取他的狗命!”
匡超站了出来。
诸葛长民不怵王愔之,毕竟王愔之外功内练,身形修长瘦削,可匡超长的和人熊一样,气势立时弱了三分。
“长民,够了!”
刘裕回头喝斥了句。
“哼!”
诸葛长民闷哼一声,借着梯子后退两步。
却是迎面,有两幢弓枪兵奔来。
刘裕顿时色变道:“王郎,你要做什么?”
王愔之沉吟道:“我父曾于京口坐镇八年,今我故地重游,岂有过门不入之理,德舆兄莫非要拒人于城下?”
刘裕道:“王郎要入,自无不可,但外兵不得入京口。”
王愔之澹澹道:“我怕有刘牢之**害我,莫非德舆兄以为,我王愔之会血洗京口?那我又何必及时来援,不如按兵一两日,待孙恩破了城再来,岂非胜过平白惹人猜忌?”
刘裕暗道了声厉害。
凭口才,他说不过王愔之,王愔之的理由也很充分,但他清楚,一旦让王愔之进了城,局势发展就由不得他了。
就在他犹豫难决之时,身后轰隆隆一声响,城门打开了。
再一看,居然是檀道济带人开了门。
“檀道济,莫非你欲投敌?”
诸葛长民又惊又怒。
檀道济哈哈笑道:“诸葛长民,何无忌是两军交战时,堂堂正正被杀,你欲为其报仇,将来在战阵上搏杀便是,又何必使些小花招?
王郎于京口老小有大恩,若闭门拒之,岂非让人笑话?”
说着,便带着当初被义释的俘虏上前,施礼道:“仆拜见王郎。”
“想好了?”
王愔之问道。
檀道济道:“仆愿为王郎效力!”
“仆等亦愿为王郎效力!”
那些俘虏也齐齐施礼。
……
